洛神,即洛河的女神,传说是伏羲氏的女儿。关于她,自有一段美丽的故事。不过到了后世,这故事已经没几个人知道了。相反,“洛神”的称号,却被赋予了另一位美丽的女子。这女子,是三国第一位皇帝的妻子,据说她的命理“贵不可言”,当世的三位大才子,都先后为她所倾倒。然而,这并未给她带来幸福,反使她在锦衣玉食中,过着悲惨的日子。
她就是甄宓。
出身名门贵不可言
甄宓是中山无极(今河北省定元县)人,祖上出了一位名人,叫做甄邯,在西汉末年和王莽新朝做过太保、大司马。因此,甄宓也堪称名门世家了。只不过,这位显赫的祖先在后世的名声却远远比不上自个儿的N重孙女儿。
甄家世代官宦,甄宓的父亲甄逸曾做过上蔡的县令。甄逸共生了三子五女,甄宓是最小的一个,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的十二月。
她一出生,就带有传奇色彩。据说,其母怀她时,每每睡觉,总梦见一仙人,手持玉如意,站在旁边守护着她。临产时,那仙人又入得房中,将一件玉衣盖在她身上。紧接着,甄宓就呱呱落地。在那个时代,这种虚无缥缈的征兆,总是引得人浮想联翩。
甄宓三岁时,父亲甄逸就去世了。于是,甄家兄弟姐妹都跟着母亲回了老家。有一个看相的叫做刘良,专程到甄家,为八个孩子推理命运。他推算一番之后,指着甄宓说:这个女孩儿,将来贵不可言呢。
出生时候的吉兆加上算命先生的吉言,让甄宓的母亲张夫人不禁对这个小女儿另眼相看。当然,所谓“贵不可言”,到底有多贵,就只能走着瞧了。
而甄宓的种种表现,确实也没有让母亲失望。据《魏书》记载,这位未来的皇后,从小就喜静恶动,听话得很,从不胡闹。八岁那年,有次外面来了卖艺的,骑马耍着一套一套的把戏,相当热闹。四个姐姐听得喧哗,都忍不住推开楼上的窗户观看。唯有甄宓,依然一声不吭地坐在自己房中。家人问起,她平静地说:这难道是女孩子应该观看的么?马戏什么的,最讨厌了。
《魏书》这么记载,其目的自然是显示咱大魏帝国的皇后从小就多么端庄、多么守礼。然而,一个虚岁八岁的小女孩,正该是天真活泼的年纪,面对外来新鲜趣味的诱惑,竟然能心如止水到了这一步,这到底该恭喜甄家养了个懂事闺女呢,还是该批判封建礼教对儿童的毒害呢?
等到了九岁,甄宓喜欢上了看书,而且特别有悟性,以前不认识的字,往往看一遍教一遍就记住了。她还常拿哥哥们的笔砚来写字。哥哥们说:“你一个女孩子家,还是多学点女红吧!看这么多书干吗?难道想做女博士吗?”甄宓回答道:“我听说古代的贤女子,都是博览群书,知晓前世人物的兴衰,以此来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我如果不读书,怎么能像她们一样呢?”
于是,甄宓的勤学也变成了她修养妇德的一个手段。
事实证明,甄宓读书明理修德还真不是白来的。时值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纷乱。甄宓家所在的中山郡,也被刘虞、公孙瓒、袁绍之间的征战所波及。兵连祸结,又闹起了灾荒,大片田地颗粒无收。老百姓为了挣扎着活命,稍微有几个钱的,拿出祖辈积攒的金银珠宝,换一点救命粮食,没钱的就只有等死。
甄家作为世家大族,家中囤有很多粮食。张夫人乘机发国难财,高价卖粮,收入许多钱财。财帛日益增多,举家老小都乐得合不拢嘴,十来岁的甄宓却越来越不安。尤其是看到路边成群的饿殍和奄奄一息的人们眼中贪婪渴求的目光,善良和聪明的甄宓再也忍不住了。
她就跑去对母亲说:母亲啊,我听说过一句话,匹夫无罪,怀璧有罪。现在世道这么乱,周围的乡邻都饥饿困乏,如果我们再这样靠囤粮求富,一定会遭祸的。不如把粮食拿出来分给乡邻吧!这样不仅为他人做了好事,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保护。
张夫人听了,觉得有理。虽然难免心疼,还是开仓赈济饥民。甄家在当地素有号召力,附近的富户也效法开仓。灾荒得到缓解,地方也稳定下来。
从此,甄宓的贤名广为流传。
《魏略》则记载了另一件事。在甄宓14岁那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甄宓的二哥甄俨不幸去世了,只留下妻子和一个儿子。偏偏甄宓的母亲张夫人也是寡妇,又讲究世家大族的惯常做派,难免对儿媳妇过于严厉,甄俨的寡妻就常处于悲伤和困窘的地步。
这时候,又是甄宓站出来,一方面对自己的寡嫂谦和尊敬,帮助她辛勤劳作,抚养幼子。另一方面,甄宓又常常劝自己的母亲,说哥哥不幸早年去世,嫂嫂以青春的年纪,不是改嫁他人,而是留在咱家,抚养哥哥的骨肉,这是她的仁义,也是她的艰难啊。母亲您应该像爱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爱嫂嫂。
张夫人听甄宓这样说,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就让甄宓经常陪伴嫂嫂,“寝息坐起常相随”。这姑嫂之间,也就“恩爱益密”。
总之,从早年的种种记载来看,甄宓是一位聪慧明智而又温柔善良,心存他人的女子。或许是天生丽质,或许是好心好报,甄宓不仅心灵美,而且相貌出落得十分美丽。
曹丕夺得美人归
名门世家之女,容貌美艳,贤淑有德,甄宓几乎具备了那个时代对于女子的全部要求,堪称十全十美的尤物。这样的美女,在那个乱世,必然成为有权势者渔猎的对象。于是,在建安初年(公元196年左右),冀州牧袁绍派人来甄家,将甄宓聘给了自己的二儿子袁熙作为媳妇。
在当时,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割据河北地区,兵强马壮,意气风发,是天下实力最强劲的军阀。世人多以为他唾手可得天下。如果袁绍最终统一了天下,无论是称王称帝,作为其儿媳的甄宓,自然会成为天下屈指可数的贵妇人。当年“贵不可言”的相士预言,似乎就要实现了。
甄宓与袁熙结婚后没多久,袁绍灭掉公孙瓒,将幽州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就派袁熙前去镇守。丈夫北上之后,甄宓则留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侍奉婆婆刘氏。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谁也没有料到,原本顺风顺水,将达巅峰的袁家,很快就败落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败,两年后病死。
随即,曹操引军进逼河北。袁绍的大儿子袁谭和三儿子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互相猜忌,甚至自相残杀,被曹操一一击破。相对参与内讧较少的袁熙,在这种情况下也无力回天,只能带着部下勉强守住幽州。袁谭和袁尚的妻子都奔逃到各自的丈夫那里,只有甄宓留在邺城,陪伴着无依无靠的婆婆。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曹操的大军包围了邺城。
来到城下,一代枭雄曹操兴奋不已。这不仅因为邺城是袁家的大本营,更因为,这里有倾国倾城、才德双馨的美女甄宓啊!
虽然甄宓是老对手袁绍的儿媳妇,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他勾搭有夫之妇又不是一次两次了。围城这些天,曹操做梦都在梦见进城的一刻。甚至因此被袁绍大将审配射中一箭,他也在所不惜。曹操经过半年艰苦卓绝的围城,又击退了袁尚的解围,终于等到城中箭尽粮绝,支持不住。审配的侄儿审荣开城投降,曹军浩浩荡荡进入邺城。经过一番巷战,审配被擒,曹字大旗插上了袁绍当年的大本营。
破城之时,曹操仰天大笑:袁绍,我来了!邺城,我来了!甄宓,我来了!他派兵把守住袁绍府邸,不得伤害府中任何一个人,也不得让任何人进入。他自己呢,要好好准备一下。先去整理下仪容,拿出50岁男人最灼目的魅力,然后去征服那美丽而多才的甄宓。曹大人得意之时,却不料被另一个人给抢了先机。谁这么大胆,敢动老大的禁脔?不是别人,正是曹操的儿子,未来的三国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原来破城之时,曹丕不顾军令,直接闯了袁绍府中。在大堂上,一位老妇和一位年轻女子相互偎依坐在一起。看见有人提剑闯入,年轻女子惶恐地把脸伏在老妇膝上。
这位老妇正是袁绍的夫人刘氏,那年轻女子便是甄宓了。眼看城池攻破,她们担心在兵荒马乱中受到伤害,却又无法可想,干脆坐在这显眼的地方,听天由命。
曹丕看见这两人的情形,猜到了几分。他带三分调侃地对刘氏说:“刘大娘,袁绍伯父和我爹是老朋友了,您何必害怕成这样呢?让这位新娘子把脸抬起来让我看看吧。”甄宓听到这话,更羞得抬不起头来。刘氏毕竟是见过世面的,赶紧双手捧着甄宓的脸,转过来让曹丕看,一边说:“这是袁熙的妻子啊。”这时的甄宓,因为恐惧和劳累,头发蓬乱,面目上还有尘土。曹丕撩开甄宓的头发,用丝巾拭去她脸上的尘土。于是,他见到了甄宓真正的容颜。
刹那之间,魏国的开国皇帝头晕目眩,仿佛电流通过全身,连手中的剑都把持不住。他一连退后几步,几乎屏住了呼吸。
看见曹丕这种模样,刘氏暗自欣慰。她悄悄对甄宓说:看样子,不用担心被杀害了。这时,曹丕恢复了一点常态。他强作镇定,拿出贵公子的威仪,向婆媳二人保证,袁绍的家人不会受到伤害。
正在这时,只听外面闹哄哄一阵,门口涌来许多兵马。接着,打扮得又沧桑又帅气的曹操,兴冲冲迈进门来。谁知却看到儿子已经先行闯入,顿时又尴尬又恼怒地愣在当场。
曹丕眼疾手快,一下跪在地上,道:孩儿有违军令,贸然闯入,请父亲降罪。不过,孩儿对甄宓一见倾心,此生别无他求,只愿能有她在侧。孩儿一片真心,还望父亲成全。
曹操压了压心中的火气,望了一眼侍立一旁的甄宓,感情复杂。
看甄宓的这一眼,曹操惊叹于她的美艳,却又立刻陷入矛盾与尴尬之中。说实在的,按操哥率性而为的作风,他很想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得到这个美丽的女人。但是,他的理智最终战胜了情感。他不能允许自己做出这样的事。袁绍曾是自己的老朋友,把老朋友的儿媳妇据为己有,倒也罢了。可要是再传出去父子争一个女人,岂不被人耻笑?
再说,曹丕这小子的表现还不错,就当是给他的一个奖赏吧。反正,肥水不落外人田嘛。
权衡之下,操哥痛苦而无奈地点了点头,言不由衷地说了句“真是我的好儿媳啊”,“遂命曹丕纳之”。之后,一代奸雄哀怨地看了甄宓一眼,又狠狠地瞪了曹丕一眼,拂袖而去。
这么着,甄宓就嫁给了曹丕。这一年,甄宓23岁,她的第二任丈夫曹丕18岁。在血气方刚的少年看来,成熟风韵的御姐,当然是美艳无双,最值得珍惜的。
据说,曹操在婚礼上喝得大醉,和一班老部下在一边闲聊,酸溜溜地冒出句:“老子辛辛苦苦打下邺城,却便宜了这小兔崽子啊……”
甄宓下嫁曹二公子,袁绍一家也因此得以保全。这可不是开玩笑,因为就在几个月之后,曹操攻灭袁绍长子袁谭之后,是把袁谭的老婆孩子都杀了个精光的。至于甄宓的第一任丈夫,袁家二公子袁熙,则继续被曹操一路追击,终于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命丧辽东。
袁氏兄弟自相残杀,被曹操一一击破,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先后被占领,袁谭被杀。袁熙和袁尚先逃到辽西,借了少数民族乌桓的军队来抵抗曹操,又在白狼山一战被曹军击溃。于是,继续逃窜到辽东,企图与辽东军阀公孙康联合。但曹操采用了郭嘉的计策,故意按兵不动。公孙康见曹操没有吞并辽东的意图,就反过来把袁熙和袁尚杀了,向曹操讨好。袁绍势力至此完全覆灭。
嫁给曹丕,对甄宓来讲,大约不是很情愿,也不是很不愿。反正,袁曹两家贵公子,对她来说,都是权势炽人的霸主。他们垂涎于她的美貌,占有了她,而她并无可以拒绝的权力。仅此而已。
不过,甄宓毕竟是自幼修养过人的。在嫁给曹丕的十多年里,她兢兢业业地完成着一个妻子的使命,为曹丕生下了儿子曹叡,以及女儿东乡公主。
才子佳人的苦恋
曹丕得到甄宓最初的几年,对她是恩宠备至,甄宓却不曾恃宠而骄。相反,她常劝曹丕多纳几个小老婆,甚至说,上古时候轩辕黄帝之所以子孙众多,流传千秋,就是因为老婆多,希望您也多找些贤淑的女子,多生些儿子。
甄宓这个“黄帝老婆多”的理论不知道是何处古书学来的,因为通常认为黄帝的夫人一共也就是四位。不过,能破解一般女人嫉妒的毛病,主动劝老公找小三小四,想必这种“德行”,不仅是封建伦理所推崇的,也是当代许多成功男士颇为欣赏的吧。
除了对待老公,甄宓对公婆也是非常敬爱。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马超,曹操的夫人卞氏在孟津生了小病。甄宓跟随曹丕留守邺城,听到这个消息,为婆母的健康担忧,日夜哭泣。左右告诉她,说卞夫人的病已经好转了。甄宓还不相信,哭着说:“婆母在家的时候,每次生病都要好一阵才能痊愈,现在怎么可能很快就痊愈呢?你们别拿假话来安慰我了!”直到卞夫人亲自写信说自己好了,甄宓才面露喜色。等第二年卞夫人跟着大军回邺城,甄宓朝见卞夫人,悲喜交集,热泪盈眶,让左右都非常感动。卞夫人也流下眼泪,感叹说:“真是个孝顺的媳妇啊。”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东征孙权,卞夫人、曹丕,还有甄宓的两个孩子都跟随,而甄宓因为生病留在邺城,以此母子分离。次年九月,曹操带大军回到邺城。卞夫人看甄宓的气色很不错,奇怪地问:“媳妇啊,你和自己的儿女分别了一年,怎么一点都没有忧愁思念的样子呢?”甄宓笑着回答道:“他们跟随在您的身边,我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以上源于《魏书》的记载,当然还是力图表现甄宓的“贤明守礼”。然而,从这字里行间,却令人读出了一丝“作秀”的味道。这作秀的背后,则是谨小慎微,明哲保身,乃至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态写照。
自古帝王之家,总是祸福难常。甄宓名义上是曹丕的爱妻,实际却是战争中掳掠到的女俘虏,是曹丕府邸中豢养的女奴。虽然凭借着美貌,暂时能得到曹丕的恩宠而保住性命,但美貌是不能长久的,恩宠更是不能长久的。因此,她必须谨慎,必须去迎合曹丕乃至卞夫人的性情,以求保住自己的地位和生命。笼中金丝雀的命运,便是如此吧。尤其当暴虐的主人,可能随时一把将你捏死的时候。
甄宓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外表光鲜,而内心苦闷与恐慌。在这时,又一个男子进入她的生活。他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曹植。
曹植,字子建,才华横溢。东晋谢灵运曾这样称赞曹植:“天下的文才总共只有一石(十斗),曹子建一个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的其他文人共分一斗。”谢灵运是个恃才傲物之人,却能这般称赞曹植,可见曹植非同一般。
这个才子,比曹丕小五岁,比甄宓小十岁,但他不知何时,竟也爱上了甄宓。
许是一开始便看上了,却被哥哥给抢了先(邺城之战时曹植虚岁十三,恰好是容易幻想的年龄)。又或者是后来有了机会与嫂子相处,日久生情。相比之下,年长的曹丕更有政治家的实用主义,而曹植则更充满文艺青年的梦幻风格。
但不管是他的单相思,还是两情相悦,现实都不允许他们在一起。
即使没有甄宓的事,曹丕与曹植兄弟二人也是早有隔阂。这里涉及的,是更为重要的继承权问题。曹丕年长,而曹植则更加聪明多才。这让他们的老爹曹操,一度十分矛盾。本来,曹操更倾向于曹植。可曹植生性太浪漫,不受约束,几番因为饮酒和不拘小节,耽误了军国大事,让曹操很是失望。善于钻营的曹丕则借机步步紧逼,终于当上了世子。
由于此事,曹丕对曹植耿耿于怀。曹植对甄宓的意思,曹丕想必也有所觉察。他冷笑着看看自己的弟弟:女人和权位都是我的,你想也别想!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同年十月,34岁的曹丕取汉献帝而代之,改元黄初,国号大魏,是为魏文帝。
当上皇帝的曹丕,并没有封甄宓为皇后。
虽然婚后的甄宓一直贤惠,还生下了他们的儿子曹叡,但追逐美色的曹丕,只把甄宓当成一件艺术品,得到后便不再珍惜。况且,此时的甄宓年近四旬,渐渐色衰,而在甄宓的推荐下,在曹丕自己的巧取豪夺下,后宫众多年轻貌美的佳丽不断涌现,早已夺去了曹丕的宠爱。郭皇后,阴贵人,李贵人,还有汉献帝被逼退位后献给曹丕的两个女儿……充满青春的容颜和肉体,永远是对寡恩男子最好的蜜糖。
因此,甄宓并未随着夫君的称帝而尊荣。相反,她一直郁郁寡欢。在这苦闷中,她做了一首《塘上行》,略抒情怀:“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表述了哀怨之意。
却不料,这首诗给她带来了杀身之祸。
当上皇帝的曹丕,脾气越发喜怒无常。他不但对曾与己争位的弟弟曹植屡加迫害,对于曾为曹魏政权立过大功的叔父曹洪,也因为一点旧怨就要加以杀害。看到甄宓这首诗后,曹丕认为她心怀怨念,竟然恼羞成怒,于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六月,将甄宓赐死。
甄宓时年40岁。薄命的美人啊,枉费这绝世容貌,枉费这一世贤淑,带着无限的遗憾,结束了曲折的一生。你能让当世最有文采的三个男子,为你神魂颠倒,父子吃醋,兄弟相争,却终究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恬淡而持久的爱情。你的美艳,你的贤德,于你的命运丝毫没有帮助,都只能化作后人追思的芳华。听到这个消息,曹植悲痛不已,却又无能为力。而曹丕呢,许是想看弟弟的笑话,竟然把甄宓生前经常使用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曹植。睹物思情,看到这个枕头,曹植憋屈已久的悲痛终于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
满怀着对甄宓的思念,曹植乘舟而返。恍惚之间,他看见甄宓随风而来,凌波微步,柔声道“我本有心相托于君,其心不遂”。曹植惊醒,原是南柯一梦。
梦碎之时,大才子曹植泪流满面,借着月光,他挥笔而就《感甄赋》。
在此文中,冤死的甄宓并非沦落幽冥,而是化身为洛水之神,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弗兮若轻云之敝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她“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最后,水中的她,走不到岸上,岸上的他,走不到水中。天人注定永远相隔,无法牵手。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曹植的这段描述,若不是为了慰藉自己一片痴情而凭空杜撰的神话,便是对甄宓思念过度,又因悲痛导致神志恍惚,而产生了幻觉。不管如何,才子就是才子,此文辞藻华丽,优美动人,至今传颂不衰。
悲剧喜剧谁能评说
四年后,曹丕去世,甄宓与曹丕生的儿子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魏明帝年轻登基,当然要整顿这些让自己耿耿于怀的事儿。不管父亲曹丕什么态度,自个儿的叔叔对自个儿的母亲单相思,他总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遂下令将《感甄妃》改为《洛神赋》,以转移读者的思路。
曹叡生下来不久,外表出众,爷爷曹操很喜欢他,经常带在左右。他本是曹丕的长子,却因母亲甄宓被赐死,地位得不到保障。曹丕后来立的郭皇后没有生子,曹丕就让郭皇后抚养曹叡。可是,曹叡因为对自己亲生母亲之死怀恨在心,一度对郭皇后并不恭敬。曹丕听说曹叡的态度,就更打消了立他为太子的念头。后来,曹叡发觉了这一点,就改变态度去亲近郭皇后,朝夕都去问安,郭皇后也因此对曹叡渐渐慈爱。又有一次,曹叡跟随曹丕打猎,碰见一只带着小鹿的母鹿。曹丕射倒了母鹿,让曹叡射小鹿。曹叡却放下弓箭,哭着说:“您已经杀死了母亲,我不忍心再杀儿子!”曹丕也深受感触。这样等到曹丕去世前夕,终于把曹叡立为皇太子,随后就即位称帝了。
他又追封生母甄宓为文昭皇后。甄宓终于得到了“皇后”的封号。多年前那位相士关于她“贵不可言”的预言,在她屈死五年之后,得以实现。但这位绝世佳人,更应验了红颜多薄命的古语。初嫁袁熙,夫君被战火吞噬;虽被曹氏父子三人看上,却如一件稀世珍品,从一个男人手中转到另一个男人手中,被细细品玩,得不到珍惜,更始终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也许她与曹植才是两情相悦的一对,却不能厮守终身,最终含冤而死。悲剧的人生,让人扼腕叹息。
洛神传说
相传洛神本是伏羲氏的女儿宓(fú)妃,因为迷恋洛河两岸的迷人景色,便降临人间,加入当地部族。宓妃美丽善良,经常把学自父亲的狩猎、放牧、养畜方法教给人们,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
谁知,她的美貌却引起了河伯的垂涎。那河伯化作一条白龙,兴风作浪,将宓妃抢到水府之中。可怜宓妃终日郁郁寡欢,靠弹拨七弦琴排遣心中的愁苦。
这天,射日英雄后羿来到水宫,将凄苦的美人救出,回到人间。河伯恼羞成怒,发起大水,吞噬了无数农田和村落。后羿奋箭张弓,射中了河伯的左眼,使河伯仓皇而逃。因为嫦娥奔月而落寞的英雄后羿,与宓妃惺惺相惜,产生了爱情。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来,天帝还封后羿为宗布神,封宓妃为洛神。洛神也成了美和贤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