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臣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夫易牙以调味事公,公曰:‘惟蒸婴儿之未尝。’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人情非不爱其子也,于子之不爱,将何有于公?公喜内而妒,竖刁自刑而为公治内。人情非不爱其身也,于身之不爱,将何有于公?公子开方事公,十五年不归视其亲,齐卫之间,不容数日之行。人情非不爱其亲也,于亲之不爱,将何有于公?臣闻之,务为不久,盖虚不长。其生不长者,其死必不终。”
——《管子·小称》
“古句新解”
“我希望您能远离易牙、竖刁、堂巫和公子开方。易牙以善于烹调来侍奉您,您说只有蒸婴儿没有尝到过,易牙就蒸了他的儿子给您。按理说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子女的,易牙却对自己的儿子都不爱,怎么可能爱您呢?您喜好女色而又好嫉妒,竖刁就阉割自己为您管理内宫。按理说人没有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竖刁对自己的身体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您呢?公子开方为了服侍您,十五年都不回家去探望亲人,而齐国与他的家乡卫国仅隔几天的路程。按理说人没有不爱自己的父母亲的,公子开方连自己的父母亲都不爱,怎么可能爱您呢?我听到过一句话,叫做伪不能长久,作假不能长远。活着不做好事的人,一定不会得好死的。”
此段贤文是管子劝导齐桓公要远离奸邪小人的临终忠言。管子告诫齐桓公小人误国,必须远离他们。最初桓公听从了管仲的话,废掉了那四个奸邪小人的官职。后来却因为没有坚持到底而让奸邪小人有了可乘之机,最终丧命失国。如果桓公能够清醒到底,认清圣贤与小人,亲近圣贤远离奸邪小人,那么,是绝对不会有丧命失国的那一天的。因此,身为君王一定要亲贤人远小人。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论地位高低贵贱,任何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与圣贤之人在一起,则会受到不断的教诲与鞭策,端正品行并得到很大的帮助;与奸邪之人相亲近,则可能会变得心念不端正,或者深受其害。
桓公因为有管仲和鲍叔牙辅佐而称霸诸侯,又因为受易牙、竖刁、堂巫和公子开方的谋害而丧命失国,这就是最好的说明了。
亲贤臣者明,近小人者昏。古代很多名士都很推崇这个理论。扁鹊就曾对此做过论述。
秦武王有次染病,请扁鹊前来医治。扁鹊给秦武王检查一番后提出给他动手术治疗。朝中的一位大臣这时站出来说:“我们大王的病处,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动手术不一定就能好,弄不好还会耳聋眼瞎。”
武王听到这话后心里有些担心,他问扁鹊可不可以不做手术。扁鹊气愤地把医具扔到地上说:“大王跟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疗的方法,却又轻信不懂医术的人的话,这就好像是大王听不进忠言,而对小人的流言却是言听计从,大王以此来治理国家,迟早会被小人坏了大事啊?”
在朝廷做事,对于身边的小人要严加防范,千万不要被小人的花招迷惑了眼睛。只有认清小人、远离小人,才能避免祸患。
孙膑就是因为没有看清楚庞涓的真面目,才落得个被他惨害的下场。
孙膑和庞涓是春秋时期鬼谷子的学生。两人在鬼谷子指导下,文韬武略无所不精,成为当时的两大奇才。但庞涓为人心浮气躁、好胜心强,容易对别人产生嫉妒之心。而孙膑则谦虚好学、待人宽厚。
当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其中魏国势力最为强大,魏惠王野心勃勃,意欲称霸天下。他四处招贤纳士、收拢人才。庞涓得知后迫不及待地提前下山投奔了魏国。在魏国,庞涓深得魏惠王器重,被封为大将军。他把学来的本领全部用在平日训练兵马上,在与卫、宋、鲁、齐等国的交战中,他的军队屡战屡胜,因此,他在魏国赢得了威望。
不久后,孙膑学成下山。听说魏惠王礼贤下士,很有仁德,于是也来投奔魏国。庞涓知道后对魏惠王说:“孙膑是齐国人,我们如今正与齐国为敌,他此次前来,恐怕别有用心。”
魏惠王说:“依您之言,外国人就不能用了吗?古人说用人要不拘一格,我不能因为他是齐国人,就错过这位贤者啊!”魏惠王便隆重地接待了孙膑。
在与孙膑的交谈中,魏惠王发现孙膑比庞涓更有将才。于是,想拜孙膑为副军师,协助庞涓统军。庞涓得知后忙对魏惠王说:“孙膑是我的兄长,才能又比我强,岂能在我手下做事?不如先让他做个客卿,等他立了功,我再让位于他。”孙膑以为庞涓这是一片真心为自己着想,对他十分感激。
庞涓怕自己的前途受到影响,他总想着让孙膑回到齐国,有一次他试探性地问孙膑:“你怎么不把家里人接来同住呢?”
孙膑答道:“家里人非亡即散,哪里还有人可接呢?”
庞涓听后心里不禁一沉,如果孙膑真在魏国长待下去,自己的地位可真是岌岌可危了。
后来,孙膑在齐国的朋友给他写信让他回齐国。孙膑回信说自己是魏国的客卿,不能随便走。结果信被魏国人得到了,报告给了魏惠王,魏惠王问庞涓如何处理此事,庞涓连忙说:“孙膑是个奇才,如果经不住他朋友的劝说回到齐国,对魏国是非常不利的。我先去试探一下,如果他真心留下也就罢了。如果他有离开之意,那就交给我处理吧!”魏惠王答应了。
庞涓到了孙膑处,直接问孙膑道:“听说你收到一封从齐国写来的信,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孙膑说:“只怕不妥。”
庞涓说:“你放心回去好了,我会向大王解释的。”孙膑听后很是感动,第二天便前去向魏惠王告假。
魏惠王不知真相,以为孙膑要回齐国效力,一时气愤难当,命庞涓来审问他。庞涓假装仁义,先放了孙膑,又假意前去给孙膑求情。不久后,他神色慌张地回来对孙膑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你的命保下来了,但大王说黥刑和膑刑却不能免除。”接着,庞涓让人在孙膑脸上刺字,剔了他的膝盖骨,孙膑被弄成了终身残疾。
孙膑胸怀大略且为人正直,但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轻信小人,结果惹祸上身,可见,对于那些奸邪的小人,只有敬而远之才能保全自己。保全了自己,等到合适的时机再把小人搞垮也为时不晚,这才是智者的策略。
贤者和小人是不能相容的两种势力,两者就像是水与火的关系一般,在皇帝面前,这两种势力此消彼长。皇帝亲近贤者,小人自然就会受到冷落,反之,皇帝偏爱小人,贤者就没有了立足之地。凡是圣明的皇帝都会尽可能地去亲近贤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国富民安。
由此可见,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为官者必须亲近贤者而远离奸邪小人,这才是治国大计,黎民的福气。
§§第五章 任其所长——管子原来这样说用人之道
古代君王成事,离不开人才的任用。管仲作为一代名相,能够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不但因为他本身就是个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会用人、能用人。“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管仲重视人才,但从不滥用人才,他坚持公正选拔、因才适用,齐国因此而强大,后人也纷纷从中吸取他用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