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卧底大清朝
3268800000056

第56章 我们是清白的

“我等你!”

轻轻的三个字,如同重锤锤在胡青华的心里,让他生出一丝厚重的责任感。见孔四贞双眼有些红红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期盼,不由轻声安慰道:

“你在这好生歇着,等我把京中事情办完,便陪你一块去广西。”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有信心说自己一定能够陪我去广西,但既然我已是你的人了,一切便都照你的吩咐去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走后我就回信京师,但拖不了太久的,所以你一定要快啊!”

“我知道,谁也别想把你从我身边抢走,皇帝也不行!”

胡青华斩钉截铁的语气与毅然决绝的态度让孔四贞为之一颤。

“你千万别意气用事,如果老天爷不让我们在一起,你莫要枉自送了性命。”

“嘿嘿,你就相信为夫的能力吧……快把你的眼泪擦掉,那边有人看着呢。”

孔四贞闻言掏出手帕,看了一下后面,见自己的一帮护卫都在瞪着这边看,不由羞红了脸,急忙转过头来,生怕被他们看到自己眼角边的泪水。

孔四贞的一帮护卫远远瞧着也都有些匪夷所思,怎么一个五品官员竟然劳公主送出这么远来……有眼尖的护卫见公主掏出一块手帕往脸上擦拭,不知道是擦汗呢还是擦泪水,低头悄声议论着,若不是魏武狠狠的咳嗽了两下,恐怕一段桃色八卦就要出炉了。

胡青华见这么耽搁下去也不是办法,抬头看看太阳道:“时辰不早了,我也该走了,你回去吧。一有消息我就派人告诉你。”

“嗯,我等着你,你可不要负我!否则我就是拼了这公主不做,也要到京里去寻你!”

孔四贞满怀深情的望了一眼胡青华,有些不舍的掉头回村,虽说脚下是向村子方向走去,头却是不停的往后转,真可谓一步三回头,几百人的目光就这么看着他们,让胡青华都有些不好意思,低调……..低调……..我的好公主,你就不能低调一些……….咱们可是奸夫****啊………

见孔四贞越走越远,等到背影也有些模糊,胡青华这才回头叫了一声:

“大光,让弟兄们出发!”

“哎!大人!”

李大光早就归拢好了那三百名农家子弟,就这么在路边看着自家大人与那个什么公主演了这么一出,肉麻的不行,见胡青华终于下令出发,忙上马骑到队伍前头,召唤队伍向前出发。

“大人,你与那公主…………”

“你想说什么?”

“属下是想说,大人与那公主莫非是有……..私情?”李大光壮着胆子说道。

“放屁!我和她是清白的!清白的,知道不?!”

……………………………………………………………..

北京城里有一条四通胡同,胡同里设有好几个省的同乡会馆。流落京师的外省人,遇到难处,总要来这里寻求同乡的关照,找一条落脚谋生之路。所以尽管这里房屋低矮,路面不平,却每天都挤满了口音混杂,贫富不一的各色人等。

而那些叫卖风味小吃,拍卖估衣旧货,跑江湖打拳卖艺,看手相拆字算卦的各类摊子,也应运而生,熙熙攘攘地挤在这条胡同里,街口上有座茶馆,虽然也是草棚瓦舍,但在这杂乱的地摊中,却也算得是鹤立鸡群的大铺面了。

这天的中午,一个年轻书生,手中撑着一根破棍,有些吃力的来到了这里。这个人身材瘦削,面色青黄,神情沮丧,步履艰难,身上的衣裳更像是几年没有换洗过一样,远远就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一看,就是个倒了霉的读书人。今年可是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全国各地的读书人云集京城,那么多人里难免会有些遭遇不测的书生,因此胡同里的这些做买卖的人也是见怪不怪。

落魄书生来自湖北荆门,平时一向自素甚高,这次满怀希望从老家赶到北京,就想着一举中弟,天下闻名。却没想到从家里出发所带的盘缠行到河南境内时被偷儿给窃了,身无分文的他不甘心就此返回荆门老家,便沿途以乞讨为生,一路要到北京,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进场应试。

想不到屋漏偏逢雨,书生竟然在到了北京的时候一病不起,好在命大,挺了几天撑了过来。不过几日没出去要饭,肚子里是半点食都没有,再加上大病初愈,身子也弱,头重脚轻的。

离开考之日还有半月,如今这幅模样不说上场应试,就连考场的门能不能进去恐怕都是未知数,一想到前途渺茫,书生实在是顶不住,心里的那团支撑他的火焰一下子就熄灭了,无奈之下便想来这四通胡同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碰上好心的同乡,接济他一把,至不济也能借些盘缠先回故里。

可是,他实在太饿了。在挤进胡同口时,禁不住那雪白的、喷着香味的水饺的诱惑,不由自主地向摊上多看了几眼,惹的那摊主白眼不断,书生心中有气,却也无可奈何,长叹一声,便想接着朝里走。忽然,身后一个男子的声音传了过来:

“你这书生怎么如此倒霉的样子,看样子像是几天没有吃过饭一般。”估计是闻到了书生身上的气味,那男子又皱眉说道:“好好的一个人,怎么混得如此落魄?”

书生抬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男子,后面还跟着两个健壮随从,男子正上下打量着自己。

“一言难尽,在下是来京城赶考的举子,只因路上盘缠被盗,这才变得如此模样。”

“原来如此,铁柱,去给这个书生买上一碗水饺。”

身材高大的年轻男子自然便是胡青华,和孔四贞分手之后,他带着三百名农家子弟昼夜不停赶到情报局,在情报局以东十几里的一个小山谷中将他们安置了下来,那地方是以前八旗圈的地,周围基本上没有人,也不怕外人知道,再说康熙也同意他招募人员自组快速反应部队,所以胡青华回来两天后便开始训练起他们来。不过胡青华手中并没有武器装备,这趟进京便是想进宫找康熙要些火铳的。

进京之前,胡青华问过来福,知道现在的满清军队列装火铳的很少,而且都还停留在前明的战法之上,大多数清庭官员对火铳都不重视。但火铳和火炮的研发还是有些进展的,南怀仁和汤若望等一批西洋传教士此时便正在为康熙研发新的火炮,不过明显康熙对火炮的关注要远远大于火铳,在他眼里,八旗的强弓要远比火铳这种花架子东西要实用的多。既然康熙对火铳不重视,那胡青华自然就不客气了。

......................................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