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卧底大清朝
3268800000071

第71章 秋闺大比

眼下京城里最热闹的事当属三年一度的秋闺大比了,据礼部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大概有近一万各地举子云集京城参加本届会试。而前几届会试只有三四千举子参加,今年的人数可谓是空前的,一下就翻了一番,这让满清统治者是心花怒放,因为举子人数的大幅增加不仅表明满清统治的地域越来越广,越来越稳固,也代表着这些汉人士子对满人统治的认同,自古以来有了读书人的支持,这政权就是不想稳固也得稳固了。

满清科举最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已举行了,但不经常,考试的方式方法都比较简单。入关后,首次科举考试是在顺治二年。同列朝列代一样,清朝科举考试三个目的。一是为选官取士。清朝土地辽阔,需要大批官僚来管理政事,帮助维持统治。从科举及第的考生中选取官员是唐代以来选拔官员的正途。这种做法有助于克服选拔中的长官意志,扩大选官基础。二是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缓和********,这个目的清初尤其明显。大汉奸范文程说:“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因此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越多,越显出人心所向。八旗人丁本就稀薄,不过数百万,以这么少的人统治几亿人口的汉人,这压力不想可知,现在自己的政权能得到汉人士子的认同,满清统治者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

康熙更是为此明发圣谕,要求礼部做好考试一应准备,千万不能出了差错,要做到“有组织有纪律,更要有派头”。什么叫有派头?就是大操大办,近万士子参加朝庭的科举考试,这可是盛世天下,仁君当朝,天下太平才能有的场景!就冲这天下读书人对咱大清的认可,国库再怎么穷,也要掏出银子来贴补本届大比,务必操持出盛世景象来!康熙这一心血来潮害得户部尚书邱进是求爷爷告奶奶,差点就去举了高利,这才从发给各部的银子里扣了些本就不多的银子来,干巴干巴的也凑合着用上了。不过往常甭管哪儿要用银子,邱进都哭穷,实在不行也想法子拖,甚至给他来个不闻不问,可今儿个这次,邱进倒是积极得很,没向康熙说一句怨言,自己顶着那些尚书的白眼就给办了下来。你不得不说邱进这汉人做满人的官,不仅合格还很优秀…

康熙本人更是亲去太庙,将这个好消息向他的曾爷爷老奴、爷爷太极和老子顺治宣告了一遍,最后祈天乞福,盼了一下大清朝万年永固这才意犹未尽的回了紫禁城。

皇帝和当官的重视这次会试大比,身为当事人的举子们更是紧张得不得了,这可是跃上龙门的关键一考,虽然还有一次殿试,但那也就是走个过程,中了贡士,前程也就到手了。但如果考不上的话,可就要回乡再读三年,这些举子能不紧张吗?!苦了那么多年,这收获可就在这一朝之间,而且这么多人里能取中的不过四五百人而已,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说这些士子心里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跟这些士子们紧张心情不一样的是,胡青华大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情,他可没那功夫去替这些人紧张,虽然对这两百多年前的公务员考试也充满兴趣,不过他的兴趣不在猜测本科会元是谁,也不是关注哪个名臣当科,他感兴趣的是这大比之下的暗流,因为杨起隆同志说了,暗流爆发的时间便是八月初六会试之时!

根据事先约定好的内容,胡青华已经给杨起隆第一批入京的人提供了外城一处不显眼的宅子,宅子是用名下一个刚招募士兵的名义购买的,没有留下任何可能带给自己麻烦的线索。紧接着又高价买下了相领的两所宅子,如此一样,杨起隆的人马就有了安身之所,不必跟历史上一样跑去周全斌家里起不,结果事泄而败。

杨起隆派到京城的第一批手下足有三百号人,不过这些人大多是些小角色,充打炮灰之类的人物。直到这些人进京五天后,杨起隆才带着他的骨干力量化妆成商人悄悄进了京,随后又是一批批小股人马进京,汇总起来,杨起隆直接带到京城的人马有六七百号人之多,再加上他以前在京中布下的人马,胡青华估计他起事之时,第一时间应该会有不少于一千人的力量,再加上起事之后流氓、不明真相群众等等,闹出个万把人大闹北京城显然并不困难。

八月初三,胡杨二人在京城之中一处不起眼的茶座里举行了一次极为机密的会谈,双方本着开诚布公,精密合作的原则,商定了起事的具体合作办法,一句话就是杨起隆出人,胡青华出情报,在气氛极为融洽之时,胡青华更是豪爽的纳了十万两银票给这位皇帝,让杨起隆心情甚慰,大为感动,最后宾主双方商定具体细节,这才大宴而归。

会试考生入场时间是早上寅时,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三点到五点之间,早早的胡青华就带了前日刚回京的赵深智和李大光等一帮属下来到了贡院对面的一处临街铺子,铺子早就花银子租了下来,因为贡院离皇城不远,再加上会试之时此地人数众多,杨起隆便选择了贡院外为第一起事现场,先将声势闹大,再突进皇城,攻入紫禁城城中!

对于杨起隆的这个选择,胡青华很是不屑,你这哪是想造反当皇帝,分明就是想出名嘛,有这么造反的吗?你得带着人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宫里才行,擒贼先擒王,你只有将康熙一锅端了,有效控制住皇城内外,才有机会亮出你复明的旗帜。不过这话他懒得跟杨起隆说,本来人家起事也是在三藩起兵之后,被自己忽悠了提前起事,已经很对得起他了,再对人家的布署划手划脚的不是找骂吗?人杨起隆已经是自称“朕”的皇帝了,你一还没正式任命的直隶总督多什么嘴…

没心思的去理会杨起隆的布署,将自己的人马作了安排之后,胡青华便和赵深智坐在这铺子二楼,一边吃着些小点心,一边看着对面的贡院。

“以前唐太宗开科举时,见天下读书人进场考试,说了一句“天下英雄尽在我掌握之中了”,今天看这些举子,倒也有些感慨。”

赵深智看着如此多的读书人排队等在考场之外,不由心生感慨,自己以前可是也想走科举之路了,没想被康亲王保了进宫当侍卫,这才没能历这一关,见那些考生人人表情凝重的模样,赵深智心情大为轻松。

“我倒没有三弟这种感慨,我只是觉得这进场也未免太烦索了些。”

胡青华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头,脑袋都大了,听了赵深智的感慨,不由会心一笑,以前高考时,虽然比不得这科举考试,不过也是让自己激动煎熬了几天。

说话间,考生正式进场了,考生手里大多提着装有食物、蜡烛、笔墨的蓝子,因为要在里面考上三天,没有这些东西是不行的。所以放眼望去,除了人头就是菜蓝子…….

考生进场要经过贡院大外门设的两道门,这里供检查考生是否携带作弊之物及核对考生姓名所用。一大队顺天府的兵丁排在两道门边,正挨个检查这些入场的士子。

士兵的查检极其严格,由两人搜检一人,相互之间还监视着,被搜检到的考生要打开被褥,脱掉帽子和鞋子,还要把衣服都脱guang,头发也要打散,十分严格。兵丁一边搜着,一边的监考人员则逐一核对考生的年龄相貌,发现由对不上号或有作弊物件的,当即就给清了出去,不时听到被赶出来的考生在那号啕大哭,周围的士子听得是大为难过,心起同病相怜的感觉,也有一些自信满满的士子见了这些不成哭的家伙,只冷眼看了一下,再不去多看他一眼。

近一万的士子入场,可不是短时间里能完成的,此时距离杨起隆起事的时间还有一个多时辰,胡青华也乐得坐在那看着对面的忙碌场面,没穿越前,就听人说过这古代的考场就是监狱,本就些不太明白,不过看了眼前这幅场面,倒也有些明白了。考生进场受的遍身搜查,比起后世进看守所还要严格,完全没有人格尊严可严,不就是囚犯进笼子的模样嘛。

再说了,贡院里面就那么屁大点地方,哗啦一下塞进去一万人,你说这里面该怎么个搁法?贡院外墙上明摆写着考生住和考试的号舍,为一人一间,这号放在后世那就是牢房的称呼。所谓的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只容1人起坐。号里的墙两侧有坎可支当桌凳的木板,木板拼起来不仅能吃饭,晚上还能铺上被褥睡觉。考生答题时,监考的官员有的是在楼上居高临下监视,有的是在试场上走来走去。考试时间也有严格规定,考试终止时间一到,就要立刻交卷,不允许稍停片刻,要是有没答完的还想再补上几字,不好意思,马上就有士兵把你给叉出去,考卷还得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