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家庭情商:协调家庭关系的技巧
32701300000009

第9章 情绪辅导型父母

妈妈王颖在试着哄3岁的小文涛穿上他的夹克,好带他去日间托儿所的时候,她已来不及上班了。在匆忙吃过早点以及决定要穿哪双鞋子的一番斗争后,小文涛也变得紧张起来了。他并不在乎他妈妈在不到一小时内就要开会,他告诉她想留在家中玩耍。当王颖对他说这是不可能的,小文涛跌倒在地上开始号啕大哭。

在褓母到达前的5分钟,7岁的小亚闽满脸泪珠地向她的父母求援,她鸣咽地说:“把我丢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是不公平的但是亚闽”,他爸爸解释说:“这个褓母是你妈妈的好朋友。而且,我们在好几个礼拜前就已经买了这场音乐会的门票我还是不要你们去。”她大声地喊叫着。

14岁的小鲍夤告诉他妈妈他被逐出学校的乐队,原因是老师听到有人在课后吸烟。小鲍夤说:“我发誓那人绝不是我。”但是孩子的成绩一直在退步,而最近他又跟一帮新的人混在一起。于是她说:“小鲍夤,我才不信你。直到你成绩有进步,你才能出外玩。”受到母亲语言伤害而愤怒的小鲍夤一言不发地夺门走了。

在3名不同成长阶段的小孩中,他们的父母都面临了同样的问题,即当情绪机动的时候该如何处理自己的小孩。大部份家长都希望能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能尊重他们、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他们知道这世界带给孩子们许多的挑战,因此他们想要在一旁支持并为孩子们提供判断,他们想教导孩子有效地处理问题,并建立深厚、健全的人际关系。

但在期待孩子待人接物上和实际采取何种手段之间却又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好的养育并不单单只是智力的训练,它还包括了过去的教育中父母一直忽略的人格面的问题,即好的养育是牵涉到情感的。

过去十多年里,在科学上,对于情感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已有许多惊人的发现。研究员发现你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情感的能力,比IQ更能决定你在生命中各层次,包括家庭关系上的成功与幸福。对父母而言,“情绪智力”是指察觉你小孩的情绪,同时能设身处地去安慰并引导他们。至于孩子方面,他们情绪的大部份是从父母得学习到的,包括控制冲动的能力、延迟满足、给自己推动力、觉察他人社交暗示,以及处理生命中的起伏。

心理学家丹尼尔·高尔曼(DanGoleman)说:“家庭生活是我们情绪的第一所学校。”他同时也是《情绪智力》一书的作者在书中详细描述了那些让我们对这领域不断扩充了解的科学研究。“在这一崭新的领域内,我们学习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以及别人对自己的情绪的反应;如何分析这些情绪以及我们可以有那些反应的选择;如何辨识和表达期望与恐惧。这些情绪教育是通过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来处理的。”

父母的态度何以会造成差别?身为研究亲子互动学术心理学家,我在过去的几年里用了大部份时间为此寻找答案。在深入开展的两项研究中,我们调查了119个家庭对象,从中观察:在父母情绪高涨的时候他们与孩子间的互动反应。我们从4岁的孩子一直追踪到青春期。另外,我们还对130对新婚夫妇进行长时间的面谈,谈论有关他们的婚姻、他们对孩子情绪反应的经验,和他们对生活中情绪所担任的角色的认知。

我们的结果显示一个简单却有力的真相,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属于两大类:一种是会教导孩子有关情绪的,另一种则不会。我称呼那些关心孩子感情的父母为“情绪教练”,他们几乎就像教练一样,教导孩子正确处理生命中的起伏。他们不会反对也不会忽视孩子悲哀、愤怒或恐惧的表现,而将孩子的负面情绪当作人生经验来加以总结,并利用这些情绪时刻作为孩子生活意义重要一课的教育。

“当小燕难过的时候,那就是真正将我俩结合在一起的关健时刻的人。”妈妈段薇说:“我告诉她我想跟她谈谈,想了解她的感受。”她是我们研究5岁孩童组的其中一母亲。如同许多在我们研究里能够辅导孩子情绪的父母一样,小方菲的爸爸方学剑,理解女儿哀与怒的时刻正是她最需要他的时候,在此时安慰她比其他互动更“让我觉得自己像个爸爸”方学剑说:“我必须在场帮助她……必须告诉她一切都没事。告诉她她会克服这个问题,而且这类问题往后或许会更多。”

能够辅导孩子情绪的父母如段薇可被形容为对女儿是“亲切的”和“正面的”。他们的确能这样被称赞。但是单单亲切和正面养育并不会教导出情绪智力。事实上,父母体贴和关爱是极为平常的事,但他们却无法有效地处理孩子负面的情绪。在那些教导孩子情绪智力失败的父母中,我们发现了3种类型:

。忽视型父母,对小孩表现的负面的情绪轻视、不理睬、觉得无关重要。

。反对型父母,对小孩表现的负面情绪表现不满,并以遣责或得罚的方式对待他们。

。放任型父母,接受并以同理心对待小孩的负面情绪,却无法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指引或加以控制。

以下我们试以王颖对儿子小文涛不愿上托儿所一事来加以分析:

如果她是一位忽视型家长,她很可能告诉孩子不愿去托儿所是很“愚蠢的”,离开家并没有任何要难过的理由。然后,她用甜饼乾来逗他或者谈关于他老师计划好的游戏活动来使他分心,转移他的悲伤的思绪。

作为一个反对型家长,王颖为因为小文涛不合作而责骂他,说对他讨厌的行为感到厌倦,并恐吓着要揍他一顿。

作为一位放任型家长,王颖可能会包容小文涛内心的哀与怒,施于同理心,告诉他想要留在家中是完全正常的。接着她就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处理:她不想责骂、痛打或贿赂儿子,但又觉得儿子留在家中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到了最后,她也许会作一项交换:我跟你玩十分钟的游戏,然要求小文涛出门不许哭。

那么,我们所说的“情绪辅导”到底与上述的有什么不同呢?一开始她可能类似放任型家长的做法,对小文涛产生同情性,让他知道妈妈理解他的悲哀。但是她会更进一步开导小文涛如何去处理他内心的不舒适感受。他们或许会像以下那样展开对话:

王颖:小文涛,来,穿上你的夹克。时间到了,该出门了。

小文涛:不要!我不想去托儿所。

王颖:你不去?为什么?

小文涛:因为我想跟你留在家里。

王颖:是吗?

小文涛:妈妈,我真的想留在家里。

王颖:我就猜得出你的感受。有些早上我真希望不必赶着出门,让你我能够窝在床上都躺一会儿,妈妈可以跟你讲故事。可是你知道吗,我事先已和办公室的同事作了承诺,我必须在上午9点钟以前到达公司。妈妈绝不能失信。

小文涛(开始想哭):为什么!这是不公平的,我不想去,我就是不想去。

王颖:小文涛,过来。(她将他抱起来,放在她的膝盖上)很对不起,我的小实贝,我们不能留在家里。我知道,那一定令我们的小小文涛失望,是不是?

小文涛(点点头):嗯!

王颖:而且有点难过?

小文涛:嗯!

王颖:其实,妈妈也有点难过。(她让他哭了一阵子,同时继续搂抱着他)我知道该怎么做。想想看明天,我们不必去工作也不必去托儿所。我们就可以一整天者在一起。明天你想到要做些什么特别的事吗?

小文涛:可以吃曲奇饼,一边看卡通片。

王颖:这倒是个好主意。还有其它事吗?

小文涛:我们可以把我的小推车带去公园吗?

王颖:我想可以的。

小文涛:奇尔能一起来吗?(奇尔是隔壁邻居的小孩)

王颖:也许,不过我们要先问他妈妈。不管怎样,我们现在要出门啦,好吗?

乍一看,情绪辅导型父母跟忽视型父母很相似,因为两者都是将小文涛的念头转移到其它事情而不再想到留在家中,但是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异,那就是,作为情绪教练,王颖认同儿子的悲哀,帮会他形容这种的悲哀情绪,允许他体验自己的负面感受,并在他哭泣的时候留在他身边。她没有尝试转移他在情绪上的注意力,也没有像反对型母亲因为孩子悲伤而责骂他。她让他知道他的感受受到关注和尊重,肯定他的愿望是正确的。

与放任型母亲不同的是,情绪辅导型家长会设限。她利用额外的几分钟来处理小文涛的情绪,但她让他知道妈妈的工作是不能失信于同事,是不能迟到的;要摆脱超越他难过的情绪是可能的,第二天的欢乐就可以期待。

这些反应都是情绪辅导过程的一部份,亲子互动关系过程有5个典型的步骤:

。察觉到小孩的情绪。

。了解情绪是与孩子亲近或教导孩子的机会。

。以同理心去倾听,确认孩子的感受。

。协助孩子找寻言词来表示他正在发泄的情绪。

。为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思索计谋的同时也要设定限制。

情绪辅导的作用

情绪辅导型父母与非情绪辅导型父母指导孩子的结果到底有什么差别?经过长时间仔细观察及分析家庭的用语言词、行为和情绪反应,我们发现一个重大差别,即实施情绪辅导的父母比那些没有提供这类辅导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小孩有较佳的身体状况,较优的学业成绩。这些小孩与朋友相处较为融洽,较少发生行为问题,对暴力倾向也较低。

不过,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以下这项结果:当母亲和父亲采用一种辅导方式的养育法,他们的孩子会变得较容易恢复精力。接受情绪辅导的小孩遭遇到困难依然会难过、愤怒、恐惧,但他们较能慰藉自己,从忧伤中较快地恢复过来,并继续积极的活动。换言之,他们在情绪上是较有智力的。

我们的研究甚至证明,情绪辅导可以使小孩较少受到父母婚姻冲突和离婚的负面影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的婚姻最后以离婚收场,越来越多的小孩面临着社会科学家认为的与家庭瓦解相关连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学业差、被其他小孩排斥、沮丧、健康、问题及反社会行为。研究显示,当一对夫妻不时地在争吵,他们的冲突会妨碍孩子建立友谊的能力;婚姻冲突还会影响小孩的学校功课,增加他们的疾病感染性;这股有害的破碎婚姻的泛滥,其最主要结果是孩童和青少年中日渐增长的越轨和暴力行为。但在情绪辅导型父母中,当婚姻发生冲突,或分居或离婚,他们的孩子则有不同结果。

情绪辅导似乎保护了这些父母婚姻冲突和离异的孩子较大程度上免受其他许多有相同遭遇的小孩所经历的不良影响,比如,学业差、富侵略性,与同辈的问题等,都不会出现在受过情绪辅导的小孩身上。事实表明,情绪辅导提供给孩子一个较为有效的缓冲剂,以应付父母离婚所造成的情感创伤。

另外一项发现是跟父亲有关的,即当父亲采取情绪辅导养育法,对孩子情绪的发展有着非常正面的影响。如果父亲察觉到孩子的感受并尝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些孩子在学校以及与他人的人际关系,都有较佳的表现。反之,一位情感疏远(严厉、挑剔,或忽视孩子情绪)的父亲,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极强烈的负面影响。他的小孩很可能功课差、与朋友较常打架、健康也不好。

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父亲存在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然而,在我国小孩中,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只是在母亲的养育下长大成人的,此时孩子的父亲不是忙于在外赚钱,就是将养育孩子的责任一古脑儿地推给母亲。总之,一个在情绪上与爸爸有交流的小孩会给后者生活带来无穷益处,但一个冷淡残酷的父亲则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最后,情绪辅导并不代表不要纪律。当你和孩子在情绪上是亲密的,你在他们的生活里有更深的投入,因此也就会拥有更强的影响力。当手法需要强硬时,你就得严格;当发现孩子有过失或态度松懈,你就要告诉他们。你不必害怕订立规定。当觉得他们没有尽力而为,就说出你的失望。由于你跟孩子已有情感上亲合力,你的一言一语都是有份量的。他们在乎你的看法,同时不希望造成你的不快。如此,情绪辅导才可以帮助你真正地去指导和推动小孩。

虽然祖父母、老师还有其他大人都可以作为孩子生活中的情绪辅导员,但身为父母,你(们)大概是胜任进行情绪辅导的最佳人选。毕竟,是你(们)来决定自己孩子的游戏规则。而且当孩子遭遇困境时,也是你(们)在他/她(们)的旁边进行照料,无论问题是幼儿哭闹、便盆训练、手足相争,还是心碎的约会,孩子都会向你求救。所以请你戴上教练的帽子,帮助孩子赢回这场比赛。

评估养育孩子的风格

情绪辅导的观念很简单,它是根据常理和来自我们对孩子最深厚的爱心及同理心。但很不幸,不是因为父母爱小孩就天生地就有情绪辅导的能力,这种正面温馨照顾小孩的方法也不是自动地来自父母有意识的决定。情绪辅导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情绪察觉、一套特别的聆听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这些行为态度是我和我的同事在健康、运作良好的家庭,即可以被形容为有情绪智力的家庭中经过观察发现并分析得出的。

我相信几乎任何一位母亲或父亲都能成为一位情绪教练,但在成为一位良好的情绪教练之前,许多父母首先必须克服某些障碍,其中障碍可能是这些父母以前成长时家中处理情绪的结果;或者父母缺乏作为小孩好听众的技巧。无论如何,这些障碍阻止他们成为想像中强而有支持力的父母。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有4种不同的养育风格:

1、自我测验:你属于何种类型父母?这项自我测验是关于你对自己和对孩子在忧伤、恐惧、和愤怒时的感觉。请在每一个项目内圈出最适合你想法的选择。假如你不能够确定,就取最接近的选择。由于这项测验需要回答很多的问题,请试着耐心地完成。我们这个成长的设计是为了要确保每种养育法其大部份观点都有被纳人。

T=对F=错

(1),孩子其实没有什么好忧伤的。TF

(2),我认为只要是在控制之下愤怒就不是个问题。TF

(3),孩子假装忧伤通常只是要大人替他们感到难过。TF

(4),孩子的愤怒是值得我们特地花时间去探讨的。TF

(5),当小孩假装难过的时候,真的很令人讨厌。TF

(6),当孩子难过的时候,我必须要把世界弄得妥当、完美。TF

(7),我在自己的生活里,真的没有时间去忧伤。TF

(8),愤怒是一种危险的状态。TF

(9),假如你忽视孩子的忧伤,他会走开并照顾自己。TF

(1愤怒一般意味着侵略。TF

(11),孩子常常假装悲哀以得逞。TF

(12),我认为只要是在控制之下忧伤就不是个问题。TF

(13),一个人必须去克服、渡过而非老是想着忧伤。TF

(14),我不会介意得理孩子的忧伤,只要不是太久。TF

(15),我宁愿要一个快乐的小孩,而非一个过度情绪化的孩子。TF

(16),小孩难过时,就是解决问题的时刻。TF

(17),我协助孩子快还地渡过忧伤,好让他们可以往较好的事情迈进。TF

(18),我不认为孩子忧伤时是一个能教导他许多事情的好机会。TF

(19),我觉得孩子难过的时候,他们过份地强调了生命负面的事情。TF

(2当小孩假装愤怒的时候,真的很令人讨厌。TF

(21),我对孩子愤怒的程度有所限。TF

(22),制当孩子假装难过时,是要注意他。TF

(23),愤怒是一个值得去探究的情绪。TF

(24),许多孩子愤怒是由于他们不成熟和缺乏理解力。TF

(25),我试着将孩子生气的情绪换成兴高采烈的心境。TF

(26),你应该发泄心中的愤怒。TF

(27),当小孩忧伤的时候,这正是达到亲密的机会。TF

(28),孩子其实没有什么好生气的。TF

(29),当小孩忧伤的时候,我尝试帮助他探索使他难过的原因。TF

(3当我希望孩子体验忧伤。TF

(31),重要的是代出小孩难过的原因。TF

(32),重要的是找出小孩难过的原因。TF

(33),童年是个逍遥自在的时期,不是忧伤或愤怒的时间。TF

(34),当小孩忧伤的时候,我们坐下来讨论悲哀这件事。TF

(35),当小孩优伤的时候,我尝试帮助他理解产生这感觉的原因。TF

(36),当小孩愤怒的时候,这正是达到亲密的机会。TF

(37),当小孩愤怒的时候,我利用一些时间去了解并体会这感受。TF

(38),我希望孩子体验仇怒。TF

(39),我认为有时候小孩发脾气是对他们有好处的。TF

(4重要的是代出孩子感到愤怒的原因。TF

(41),当他难过时,我向警告不要养成坏习惯。TF

(42),当小孩忧伤的时候,我担心他会发展出一种负面否定的人格。TF

(43),我并没有真正试着教孩子特别有关忧伤的事。TF

(44),如果我从忧伤得到什么教训,那就是表现它不是什么坏事。TF

(45),我不确定忧伤是否可以被改变。TF

(46),除了给一个忧伤的小孩提供慰藉,你帮不了什么忙。TF

(47),当小孩忧伤的时候,我尝试让他知道无论如何我都是爱他的。TF

(48),当小孩忧伤的时候,我不太确定她要我做什么。TF

(49),我并没有真正试着教孩子特别有关愤怒的事。TF

(5如果我从愤怒得到什么教训,那就是表现它不是什么坏事。TF

(51),当小孩愤怒的时候,我尝试去理解他的心情。TF

(52),当小孩愤怒的时候,我尝试计她知道无论如何,我都是爱她的。TF

(53),当小孩愤怒的时候,我不太确定他要我做什么。TF

(54),孩子的脾气很坏,我不太确定他要我做什么。TF

(55),我不认为孩子发怒是对的。TF

(56),发怒的人是失控的。TF

(57),表达愤怒的小孩逐渐形成发怒的性情。TF

(58),孩子发怒以得逞。TF

(59),当小孩愤怒的时候,我担心的是他破坏的倾向。TF

(6假如你允许小孩发怒,他们会以为每次都会得逞。TF

(61),发怒的小孩是失礼的。TF

(62),小孩发怒的样子是很滑稽的。TF

(63),愤怒有干优我做判断的倾向,使我做出后悔的事情。TF

(64),当小孩愤怒的时候,这正是解决问题的时机。TF

(65),当小孩愤怒的时候,我认为是时候要揍一顿了。TF

(66),当小孩愤怒的时候,我的目标是使他停止。TF

(67),我不花费太多的心思在孩子的愤怒上。TF

(68),当我的小孩愤怒的时候,通常我不把它当一回事。TF

(69),当我愤怒的时候,我感到自己快要爆炸似的。TF

(7愤怒成就不了任何事情。TF

(71),表达愤怒对孩子是很刺激的。TF

(72),孩子表达愤怒是重要的。TF

(73),孩子有权利表达愤怒。TF

(74),当孩子抓狂时,我就找出让她抓狂的原因。TF

(75),帮助孩子找出引起他愤怒的原因是重要的。TF

(76),当孩子对我生气,我就想:“我不要管它F”

(77),当小孩愤怒时,我就想:“要是他学会订拳击我好F”

(78),当小孩愤怒的时候,我想:“为什么她不能接受事情就是如此F”

(79),我希望孩子发怒,为自己辩护。TF

(8我不花费太多的心思在孩子的忧伤上。TF

(81),在小孩仇怒的时候,我想知道她当时的想法。T方

解析你是属于哪类养育小孩风格的父母:

。忽视型。将以下题目你说“对”的次数加起来……

1,2,6,7,12,13,14,15,17,18,19,24,25,28,33,43,62,66,67,68,76,77,78.总合除以23.这是你的忽视分数。

。反对型。将以下题目你说“对”的次数加起来……

3,4,5,8,10,11,20,21,41,42,54,55,56,57,58,59,60,61,63,65,69,70.总合除以22.这是你的反对数。

。放任型。将以下题目你说“对”的次数加起来……

26,44,45,46,47,48,49,50,52,53.总合除以10.这是你的放任分数。

。情绪辅导型。将以下题目你说“对”的次数加起来……

26,44,45,46,47,48,49,50,52,53.总合除以10.这是你的放任分数。

。情绪辅导型。将以下题目你说“对”的次数加起来……

16,23,27,30,31,32,34,35,36,37,38,39,40,51,64,71,72,73,74,75,79,81.总合除以22.这是你的情绪辅导分数。

现在比较4项分数,你得分越高的一类,表示你越倾向那种养育方式。接下来再看看以下列举的项目表,它概述了每种养育法的典型行为并且解释各种养育法如何对孩子造成影响:

●忽视型父母

。将孩子的感受看作是不重要、肤浅的。

。摆说或不理采孩子的感觉。

。想要孩子负面的情绪地消失。

。典型地用精神分散来制止小孩的情绪。

。可能将小孩的情绪滑稽化或小事化。

。认为小孩的感情是不理性的,也就无意义。

。对孩子尝试沟通的事情,表示兴趣不多。

。可能对自我和他人缺乏情绪的察觉。

。对小孩的情绪感到讨厌、恐惧、烦恼、伤害、或崩溃。

。害怕在情绪上“失控”。

。对如何“渡过”情绪比情绪本身的意义更重视。

。认为负面的情绪是有害或“有毒的”。

。认为重视负面的情绪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对于孩子的情绪感到“不知所措”。

。认为孩子的情绪是一种“处理”事情的要求。

。认为负面的情绪表示孩子适应不良。

。认为孩子负面的情绪是归咎于父母。

。低估孩子的情绪,将导致这情绪的事件轻描淡写。

。不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认为时间会解决大部份的问题。

这模式对小孩的影响:他们学到自己的感觉是不对的、不适当的、没有根据的。他们可能以为自己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天生就有些毛病。他们或许在调整自己的情绪上会有困难。

●反对型父母

。表现出许多忽视型父母的行为,但是其方式更为负面。

。批判孩子的情绪表达。

。知道限制孩子的必要,但程度过份。

。强调服从的标准或行为。

。不论孩子是否行为不端,只要有情绪的表现就谴责、训导、或处罚他。

。认为负面情绪的表达要有时间限制。

。认为负面情绪反映出恶劣的品格。

。认为孩子利用负面的情绪来操控:这种看法只会导致权力斗争。

。认为情绪使人软弱;而孩子为了生存情感上必须“坚强”。

。认为负面情绪一无事处,浪费时间。

。将负面情绪(尤其是哀伤)视为一种不能加以浪费的商品。

。颇注重孩子对权威的服从。

这模式对小孩的影响:与忽视型的作风相同

●放任型父母

。自由地接受孩子所有情有现。

。给经历负面情绪的孩子慰藉。

。对于得为不提供很多的引导。

。不教导孩子有关情绪的问题。

。放任的;不设限。

。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不教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为对于负面情绪除了“安全渡过”之外,帮不了什么忙。

。认为得理负面情绪是水力学的问题:释放情绪,就大功告成了。

这模式对小孩的影响:他们不会学习去调整自己的情绪;对于友谊的形成、亲和、以及与其他小孩的相处,都会有困难。

●情绪辅导型父母

。重视孩子负面的情绪,看作是亲密的机会。

。耐心地在一个忧伤、愤怒、害怕的小孩身上花时间;情绪不会变得不耐烦。

。察觉并重视自己的情绪。

。将负面情绪的世界看作是培养孩子重要的舞台。

。对孩子的情绪,甚至那些复杂的、不可思议的状态,他们的感觉敏锐。

。对孩子情绪的表达不感到惶惑或焦虑;知道什么是该做的。

。尊重孩子的情绪。

。不戏弄或淡化孩子负面的情绪。

。不就孩子“应该”有如何的感觉。

。不沉得自己必须替孩子“处理”好所有问题。

。利用情绪性的时刻

——倾听孩子的心声。

——以安慰的言词和关爱对孩子施于同理心。

——帮助孩子标示他(她)们正在发泄的情绪。

——立规范并教导可被接纳的情绪表现。

——教导解决问题的技巧。

这模式对小孩的影响:他们学会相信自己的感觉、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解决问题。他们有崇高的自尊、学习能力良好、与其他人相处融洽。

忽视型父母

如果贾委奇得知自己被形容为忽视型父母,大概会感到很讶异。毕竟,在与我们的面谈里,他爱女儿贾蔚,并与她共渡许多时光。当她伤心时,他勉力哄她。他说:“我抱着她到处逛,问她需要什么。‘你想看电视吗?我可以带你去看电影?你想去外面玩吗?’我跟她一起解决问题。”

但无论如何,贾委奇没有做到的一件事就是,正面面对小孩的忧伤问题,比如,“贾蔚,你感觉如何?今天是否有点难过?”他以为专注在不舒适的感觉如同在火上加油。像许多父母一样,他害怕人生中愤怒或哀伤的感觉;这些是他不希望带给自己的,当然肯定不希望带给他宝贝女儿。

不理睬孩子的负面感情,是许多忽视型父母在童年时学习到的一种行为模式。一些人像小峰,是在暴戾的家庭里成长的。他还记得30年前父母的争吵,以及他和兄弟姊姐台何分散到不同的房间,各自静静地挣扎对抗。他们从不被允许提起关于父母的问题,也不能谈及他们的感受,因为这会激起父亲更大的狂怒。现在小峰也结婚生子了,一旦有丝毫冲突或创痛,他仍继续闪躲和掩饰自己。他甚至觉得难以跟6岁的儿子谈关于在校内他被人欺凌的问题。小峰希望能跟儿子亲近些,倾听他的诉说,并帮助他解答问题。但是关于讨论内心的问题,他没有多少经验,因此,很少有这类对话,他的儿子在感受到父亲的不安后,也就不打算提起这类问题。

一些在贫穷或疏忽父母抚养下长大的人可能在日后面对小孩情绪时发生问题。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承担过多的家庭责任。这种超人的工作,变得让他们招架不住,以至忽视了孩子的需要。这类父母用不理睬或淡化的反应来对待孩子的苦恼,他们尝试将问题缩小简化,然后搁置一旁直至被遗忘。

如果马嘉进来说他其中一个朋友取走了他的玩具,我会说:好吧,不必担心,他会归还的马嘉的妈妈武韵说说:“我给他冰淇淋吃,让他高兴,忘记这件事。”武韵表达了一个忽视型父母中常见的一个看法:孩子不应该是悲伤的,如果他们真的忧伤,那么孩子或父母任一方在精神上是有缺失的。“当马嘉难过时,也让我痛心,因为希望你的孩子都是心身健康愉快的”,她说:“我不想看到他烦乱不安,希望他永远都快乐。”

忽视型父母认为笑与幽默比灰暗的心情更重要,所以许多人成为淡化小孩负面情绪的大师。比如,他们可能尝试逗笑一个伤心的小孩,或者取笑一个生气中小孩不舒适的感受。不论他们的言语是否出自好意(那可爱的微笑去了哪里或是夹带差辱(哟,威利,不要像个小娃娃似的这个孩子听到的都是相同的讯息:“你对这情况的评估是全盘误的,你的判断是毫无根据的,你不能相信自己的内心。”

许多淡化或不重视孩子情绪的家长觉得自己的所为是正当的,因为他们的後代“只不过是小孩”罢了。忽视型父母将这种冷淡的态度加以合理化解释,认为孩子对摔坏的玩具和游戏同伴之间争执的关心是小事一桩,跟大人的忧虑(比如失业、婚姻的瓦解、国债问题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况且他们推论孩子可能是不理性的。问到如何对待女儿的忧伤时,一位困窘的父亲回答说,他没有任何反应。他说:“她不过才是一个4岁的娃娃。”她忧伤的心情常常是由于对世界是如何运作缺乏了解所以不值得加以关注和尊重。他解释:“她的反应不是大人的反应。”

这并不代表所有忽视型父母都缺乏灵敏感。其实,许多人对孩子感情深厚,他们的反应单纯地出自父母保护子女的天性。他们认为负面的情绪多少都是“有毒的”并且不希望孩子“曝露”在伤害中。他们以为长期“停留”在情绪中是不健康的。即便他们要解决孩子的问题,也大度专注于如何“渡过”情绪而非将重点放在情绪本身。比如,吕文荔为4岁女儿小箐因宠物天竺鼠之死的反应而担心,说:我告诉她:没关系,你知道吗?类似这样的事常会发生。你的天竺鼠老啦,我们再去买一只虽然吕文荔平静的回答可以解除小箐的内心焦虑,但并没有让小箐觉得被了解。确实,小箐可能会怀疑:“如果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何我感觉糟透了?因为我只是个娃娃,”最后,忽视型父母从情绪激动而想像可能引致“失控”。这些父母可能在孩童遇到情绪时没有得到多少调整情绪的帮助;长大后,当他们悲伤时,他们害怕自己滑入无止境的沮丧中;又或者当他们感到愤怒时,他们害怕自己会失控伤害别人。

反对型父母

反对型父母与忽视孩子的父母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差异是,当提到孩子的情绪经验,他们明显地爱批评和缺乏同理心,他们不仅忽视、淡化孩子的负面情绪,还不否认孩子有负面情绪。因此,他们的孩子常常在表达哀伤、愤怒和恐惧时受阻。

反对型父母易于将注意力放在孩子发泄情绪上而不是尝试去了解他们的情绪。比如,一个小女孩急怒时跺脚,她的母亲可能因为这种讨厌、大胆的表现而揍她一顿,却不去探究女孩生气的原因。一位父亲可能因为儿子在就寝前有哭闹坏习惯而责骂他,但却从来没有注意到孩子的眼泪与对黑暗的恐惧两者之间的关连。

反对型父母以批评的态度来处理孩子的情绪经验。刘沙对他儿子负面情绪的的解释是:“假如贝亮情绪低落是有足够理由的,比如,他因为妈妈去上晚班想念她而哭,我就能理解,对他产生同情心,并试着使他高兴。”但是如果贝亮由于他本人不喜欢的原因而烦恼,“比如我叫他去睡觉,他还是干其他事情”刘沙粗暴地回答:“他难过是存心捣蛋,在这种情况下,我从来不理他,叫他乖一点。”刘沙将自己不同的处理方式合理化为一种管训方式。贝亮必须学习不做那种由不正当原因而引起的忧伤,所以我告诉他:嘿,愁眉苦脸不会带给你任何好处的,当心我打你一顿不少反对型父母将孩子的眼泪视为是对父母或其他人的一种试探、一种挑衅、一种威逼,意思是:“如果你(们)不理睬我,我就一位母亲如此形容她女儿的哭闹:每当我女儿哭喊闹别扭时,她只是要引人注意,”在这里,这些父母很快将孩子的负面表现理解为一场行将展开的权力斗争。父母或许会想:“我的小孩哭闹是因为他/她(们)想从我这边获得某些东西,而我必须给他/她(们),否则他/她(们)就以大吵大闹或更多的负面情绪表现来相威胁,直到我们最后经受不住折腾而妥协。”孩子的负面情绪被扭曲理解,父母的愤怒、最后“通牒”和惩罚接踵而来。

跟许多忽视型父母相似的是,一些反对型父母害怕孩子情绪激动,因为他们害怕失去对孩子的掌控。曾雯是5岁小伟的母亲,她说:“我不喜欢生气,因为生气带走了我的自我控制。”与一个“叛逆”的小孩对立,反对型父母显露出了连他们本身也毫无信心的负面情绪和行为,生气就是这种情绪和行为的直接反应。为了不使自己生气,惩罚孩子是合理的。曾雯解释:“如果小伟开始吵闹,我就说:‘我的忍受是有限的!’然后,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我就会揍他一顿,让他就范。”

徐玲达嫁给一个脾气暴躁的男人,她害怕4岁的儿子小波长大后也会“像他爸爸一样”。她渴矫正孩子的“脾气”,采取了反对型那类父母的育儿手段。每当小波又踢又闹时,她就给他一巴掌,让他冷静下来。她说:“或许这样是不对的,但我真的不希望他有坏脾气。”

有一些父母在孩子宣泄情绪时而责备他们、惩罚他们,为的是让他们“变得坚强一些”。在这方面,男孩子最容易被反对型父亲施以这类对待。这类父亲认为,世界是冷酷无情的,在这样的世界里,他们的儿子不应是“胆小鬼”或“哭宝宝”。

另有一些父母则对孩子的负面情绪采取了至为极端的态度,他们甚至不让孩子表达负面情绪。一位父亲语带讽刺地谈起他的女儿:“小云难过时,我怎么做呢?抱抱她,亲亲她?我不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我想每个父母都必须找出解决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这位父亲用“以眼还眼”的方式来对付女儿的愤怒:当她抓狂时,他也抓狂;如果她“失控”,他便“打她屁股”或“敲她头顶”。

当然,就算是在反对型父母中,我们发现这类全盘反对和粗暴处理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比如,一些父母似乎可以忍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只要这事件经过的时间和地点是他们可接受的。有一位父亲在处理孩子负面情绪时竟然荒唐到以闹钟响起与否为标准。他说“在闹钟声之前”他都可以忍受儿子的坏情绪,但是,闹钟响起,“就使他脱离了忍受的时候”。他对孩子的惩罚是将他与其他家庭成员隔离。

有一些家长反对孩子有负面情绪,尤其是哀伤,理由是他们认为这是“浪费”精力。一父亲形容自己为“无情的现实主义者”,他不赞成小孩悲伤,因为那是“白费时间对事情一点也没有建设性”。另有一些父母觉得伤心是一件珍贵和有限之物,将有限的眼痕5c浪费在小事情上,当遇到生命中重大创伤时,就没剩下眼泪了。不论反对型父母是将忧伤以眼泪的流量来计算,还是以花费时间来计算,都存在着同样的盲区:忽视孩子情绪的正常流露。有一个叫杨国荃的父亲说:“我告诉儿子小迪把忧伤留到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去,例如死了人。你不必为丢了玩具或撕裂书而浪费时间难过,但人的死倒是值得去伤心的。”

不难看出,反对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的看法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把孩子的忧伤看成是浪费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有的则把孩子的忧伤看作是一种“奢侈”,认为只有那些“在情绪上得天独厚的人”才付得起。这些现在做大人的人很可能在孩童时代时他们的情绪就是被忽视。他们在孩子时缺乏情感慰藉,所以到了现在他们也不太能够忍受孩子们的坏情绪。

放任型父母

跟反对型和忽视型父母不同的是,我们研究中的一些对象证明是完全可以接受孩子的情绪,不论孩子表达何种情感,他们都无条件地加以包容。我称这种养育的作风为“放任型”。这些父母对小孩充满同理心,也让孩子知道不管怎样,他们所经历的对于爸妈而言都是OK。问题是,放任型父母通常是一些能力不足或不愿意去教导孩子如何处理负面的情绪的人。这些父母对小孩的感觉抱持一种“不予干涉”的态度,他们倾向将愤怒与悲哀看成一种水力学的事情:允许你的孩子释放蒸气,那么你作为父母的任务就完成了。

放任型父母似乎不太懂得如何帮助孩子在情绪经验中学习。他们不教导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他们中许多人深甚至在规范行为面前感到难堪。有些人或许会称呼这些家长为“过份自由的”,因为在所谓的无条件接受下,他们纵容孩子表达不适当和/或无约束情绪。一个愤怒的小孩变得有侵略性,利用他/她的言语或行动来伤害别人。一个伤心的小孩尽情地哭闹,毫不知晓该如何慰藉自己。虽然父母可以接纳这种负面情绪表达,但对没有多少人生经验的小孩而言,孩子像进入一个痛苦的情绪黑洞,无法学会如何逃离。

放任型父母无法确定要对孩子进行怎样的情感教育,他们中有些从不曾在这方面认真思考过。比如,凌寒对别的小孩对她儿子小默不好表现“关切”。她说:“儿子常常因为小孩的欺负而显得烦恼不安,其实我也很提心吊胆的。”但当被问及她应如何回应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她说:“我试着让他知道不管如何,我多爱他。”这对小默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他如何与小孩重新修好,以及如何搞好与小孩之间的人际关系却与事无补。

放任型父母的作风可能来自对自身孩童时代遭受遭遇的一个反应。许佩绫的父母对从小的她就有虐待肉体的倾向。她小的时候不被允许发泄愤怒和沮丧。她解释:我要我的孩子知道他们可以随与放声大哭大喊,我希望他们知道可以说这句话:我不喜欢被欺压然而,许佩绫又常常因做母亲这个身份受挫而变得不耐烦。当女儿小蕾秋做错事时,我希望能对她说:这样做可不好但她却常常又转而对小蕾大声喝斥,有时候甚至掌掴她。她悲叹地说:“我觉得自己没有其他办法,只有这样才行得通。”

这种只有接受而无辅导的放任型做法对孩子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结果并不是正面的。由于大人的指导不多,这些孩子无法学到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当他们生气、伤感或不安时,他们通常都缺乏使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新的技巧,他们在结交和拥有朋友时也会遭遇很大困难。

放任型父母以全盘接受的态度,意图给孩子得到幸福的机会。但是,由于他们无法提供给孩子有关如何处理情绪的指导,他们的孩子最后跟反对型和忽视型父母的孩子有差不多的结果,即缺乏情绪智力、对未来毫无准备。

情绪辅导型父母

在某些方面,情绪辅导型父母跟放任型父母有相同的地方,即两组似乎都能无条件地接受小孩的情感,他们也没有意图去忽视或否认孩子的感觉,也没有因为孩子情绪的表达而淡化或取笑他们。当时,两者间的差别是明显的:情绪辅导型父母除了接纳孩子的情绪外,他们并进一步规范孩子不适当的行为限度,教导如何调整他们的情绪,寻找合适的发泄管道,以及最后解决问题。

情绪辅导型父母对自己和他们关爱的人的情绪有着强烈的洞悉力。此外,他们也承认所有情绪,甚至那些我们一般认为是负面的情绪(如忧伤、愤怒、和恐惧)在日常生活上可以发挥有用的作用。有一位母亲就提到,她对官僚主义的愤怒如何刺激她书写抗议的信函。另一位爸爸谈及他太太的愤怒如何成为一股创造力推动她在家庭中进行新计划。

情绪辅导型父母以正面的观点来看待忧伤情绪。方学剑说:“每当我感到情绪低落时,那就是告诉我把步调缓慢下来的时候。这时,我会特别关注在自己身旁发生的事,寻找自己失去的东西。”他将这种观念延伸至和女儿间的关系,视她们的忧伤时刻为亲近她们而不是加以反对或尝试掩饰她们感觉的时候。“在那时刻,你可以只抱着她,跟她谈谈,也让她说出内心的话。”一旦父亲和女儿站在同一认知水平上,也就是女儿学习更多有关她们情绪世界以及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十有九次是,她真的不晓得自己的感觉从何而来,”方学剑说:“所以我尝试帮助她们去认清自己的感情……然后我们讨论下次要怎么办,该如何处理。”

许多情绪辅导型父母认为他们对孩子情绪表达的了解是父母与小孩共享价值观的象徵。一位母亲形容当她看到5岁的女儿为了一部悲伤的电视剧而眼泪汪汪时,她喜悦地说:“我太高兴了,这正好说明了我的女儿有爱心,感情丰富,她除了自己以外还会关心其他的人和其他的事。”

另一位母亲说,那天她4岁的女儿在被责骂后突然反驳,说:“妈咪,我不喜欢你说话的声调!”小女孩告诉她:“你说话的样子让我感到难过!”当这位母亲从震惊中恢复后,她对女儿的主见感到惊讶,对她能够运用愤怒以获得尊重感到欣慰。

这些父母能够在孩子负面情绪里发现其重要性,所以当孩子愤怒、伤心、害怕时,他们更多地是表现为耐心,他们似乎颇愿意花时间与哭闹或焦急的小孩相处,倾听他们的烦恼,具备同理心。

情绪辅导型父母鼓励孩子对情绪要诚实。有着4个女儿的母亲裘素韵说:“我要孩子知道她们的负面情绪也有好的一面。”同时,裘素韵规范女儿的行为并尝试教育她们以非破坏性的方式表达她们的愤怒。她希望孩子长大后要一辈子成为朋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学会宽容相处,培养与人为善的人际关系。她说:“我告诉她们对你的姊妹恼火是OK的,但说尖酸刻薄的话却是不对的。我对她们说,家庭成员应随时随地成为可信赖依靠的人,所以永远不要想着与她们疏远。”

这类限制在情绪辅导型父母中很常见。心理学家汉·金诺劝言说,尽管所有的感觉和愿望都是被允许的,但并非所有行为都是被许可的。如果孩子表现出可能伤害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时,情绪辅导型父母很可能会立即站出来阻止这些冒犯行为,并重新引导孩子朝以较无害的活动或较为温和的表达方式发展。他们不会特意保护孩子而回避他们的过激情绪,他们知道,为了孩子能够在人际关系中调整情绪,这类经验是必须的。上面提到过的裘素韵说,当她告诉4个女儿不能买她们喜欢的玩具和衣服时,孩子们常有怨言。这时,裘素韵只是倾听她们失望心绪,她只是告诉她们感到失望是完全自然的事,但从来都不去纵容她们。“我认为如果他们现在就能学习处理一些小的失望,将来在必要时就能应付生命中更大的失望。”

由于情绪辅导型父母看重生命中情绪的力量和用途,他们不会害怕在小孩跟前表现自己的情绪。他们伤心时能够在孩子面前哭,发脾气时会告诉孩子自己生气的原因。由于这些父母了解情绪并相信自己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愤怒、悲哀和恐惧等各种情绪,他们能够在行情绪的表达上给孩子以身作则。事实上,父母的情绪表现可以告诉孩子许许多多如何处理情感的方法和技巧。比如,一个小孩看到父母在激烈的争论后又友善地解决双方间的不和,他/她便会学习到关于冲突与和解以及亲密关系持续的重要一课。

情绪辅导型父母还善于在说或做出伤害小孩的时候,对他们致以道歉,尽管道歉的对象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孩。在压力下,情绪型父母也会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作出过激放映的时候,例如以粗鲁的名字呼喊小孩,或提高他们的嗓门。但事后,这些父母因自身行为而懊悔不已,他们向孩子说“对不起”,并以实际行为改“过”自“新”。事件的过程,又是一次向孩子展示亲子教育的机会,他们勇于承认、勇于改正错误的品质,以及处理类似情绪的娴熟手法,再一次向子女展示了人际交往的重要一课。

情绪辅导,再配上建设性的惩罚,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警示教育效果,后者让孩子能清楚了解品行不端的后果。其实,施行情绪辅导型的父母可能会发觉,随着家庭辅导模式越来越适应,行为问题也逐渐减少。这种情形有许多的原因:

第一,情绪辅导型父母在孩子情绪还不是很强烈的时候就作出一贯反应,即是说,不必要等到情绪高涨时孩子才能获得他/她所期待的重视和关怀。在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明显意识到父母了解他们,对他们有同理心,并深切关心他们生活里的一点一滴。他们已不必要为了感受父母的关怀而采取吸引对方注意力的行动。

第二,如果孩子在年幼时就接受情绪辅导,他们会熟练地发展出一套自我安慰的技巧来,而且在压力下保持镇静。如此,他们较不易产生行为不端的问题。

第三,情绪辅导型父母不会反对孩子的情绪,所以磨擦较少。即是说,孩子不会因为失望而痛哭,也不会因为发脾气而被谴责。情绪辅导型父母更懂得立下规范,给孩子适当行为和不适当行为一个明确和一致的指导。当孩子了解了规距,并明白犯规的后果,他们较不可能行为不端了。

最后,这种养育作风使亲子关系有更强的感情亲合力,因此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也较有反应。这些小孩将父/母当成是知已和盟友,他们愿意取悦而不想使双亲失望。当孩子与父母在感情上有亲合力,而父母运用亲合力帮助孩子调整他们的情绪并解决情绪问题时,事情往往变得非常容易迎刃而解。我们研究发现,接受情绪辅导的孩子,在学业成绩、健康、及与同辈关系上也都有较好表现,他们不大会有行为不端的问题,能从负面情绪中迅速摆脱出来,在逆境中也较有应付的能力。情绪智力使他们有充份处理危难与挑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