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墓志称“内侍设监,自公始也”。高力士确实首开了宦官干政的先河,为后来各朝代的“宦官弄权”留下制度上的隐患。但是,“内侍设监”并非高力士自己任命自己,而是出于当时皇帝对他信赖,是封建社会制度必然的弊端。懋官只是说他:“事有嫌累,微瑕有玷”。而事实上,高力士为当时的朝野大局和谐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作为宦官,他属内官,权力再大也不可能直接处理指挥朝政。他的职能作用,相当或近似于现代的“秘书长”,是下情上达的桥梁。他追随玄宗50年,由少年陪读到支持玄宗登基,由开元盛世到盛唐的没落,他都忠心耿耿。墓志说“玄宗至道大圣皇帝,中夜提剑,迟明登天,斗杓未移,尔气如扫,攀龙附凤,公实亲焉。录其翼崴之勋,遂有骤迁之命。”可见,在太平公主之乱中,高力士全力拥戴太子玄宗“登天”执政。开元初年,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瞡等为相,革除弊害,鼓励生产,经济发展,史称“开元之治”。墓志铭称赞高力士追随皇帝“布四海之宏纲,承九重之密旨,造月柔之议,削藁之书,不得而知也。其宽厚之量,艺业之尤,宣抚之才,施舍之迹,存于长者之论,良有古人之风”。意为他协助皇上制定、落实全国安定发展的宏图大计,承担皇上密旨的撰写重任。将一些初步拟定的旨意、议案,改造表述得比较柔和,将一些繁杂文书,删节削简,辛辛苦苦地做了许多大家都不得而知的工作。他为人宽厚大量,业务水平优秀,具备宣抚才能,乐于助人,得到德高望重的长者好评,大有古人的风范。
“王洪之乱,辇毂震惊,禁军一举,玉石同碎。公亲执捋鼓令于颜行。曰‘斩级者无战功,擒生者受上赏。叔扰之际,人无横酷者,由公一言也。”墓志铭上这段话,生动再现了高力士临危不惧的过人胆略。当时,由于高力士果断大叫一声:“杀人者没有战功,活捉人者受上奖!”,结果没有出现血腥屠杀的现象,维护了大局的稳定。“胡羯僭逆”安史之乱,玄宗出逃成都,在“跋涉艰难”之际又经历“蜀有南营之叛”,也是高力士“公讨而平之”。
在玄宗当政,大权在握时,高力士识大体顾大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安史之乱后“皇帝再造”,当玄宗被尊为“太上皇”,无权无柄,完全失势后,高力士并没有附势趋炎,而是忠心不二,追随服侍。直至“上元初遭谤,迁谪安置巫州,知与不知皆为叹息”。宝应元年,新上台的代宗通知高力士回京,他半路闻知玄宗、肃宗“二圣”死讯后,“下席长号泣血,勺饮不入口”,“俄易箦而长辞”。高力士舆榇至京。恩封赠开府仪同三司杨州大都督,仍陪葬泰陵,书王命褒之也。公以宝应二年四月十二日安厝。”古代大臣死后,能够根据先皇遗旨陪葬皇陵,是一种极大的荣耀,是先帝肯定的“忠臣”。而玄宗的泰陵,获遗旨陪葬者仅高力士一人。这是历经盛世又逢动乱,对世态炎凉深有体会的玄宗,给予高力士的充分肯定。墓志铭以潘炎所作一词结束。
词曰:五岭之南歌大冯,桂林湘水神降公。君门九重阊阖通,开元神武复英雄。云天雨露恩渥崇,惟展筹谋心膂同。五十年间佐圣躬,无瑕遇谪迁巴东。来归未达鼎湖空,抚膺一绝如有穷。魂随仙驾苍穹,莹山足茂陵中。君臣义重天地终。
§§第七章 谋害皇亲国戚的太监——李辅国
在古代中国,以太监的身份爬上宰相高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赵高,一个就是李辅国。赵高阴险毒辣,在历史上臭名昭著。李辅国比起赵高来,一点儿也不逊色。他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不学就会;他翻云覆雨,落井下石,无所不能;他谋害同类,残杀异已,从不手软。他的臭名自然也不在赵高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