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也好,宦官也好,想进入皇宫这个权力中心,无论如何都得先成为阉人。
前面讲了,阉割,是一个很危险的过程,它带给人的痛苦是身心两方面的,被阉割的人,一面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一面还要承受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心理痛苦,所以前清那些个老太监出宫之后,为了显示自己还是孝顺的,都得想方设法赎回自己当年遗落的命根子,拿到父母坟上,嚎啕一阵,嘴里还要喊:“爸妈当年给俺的骨肉,当儿子的一刻没忘啊……”好在清朝的太监们大多数还能找回自己的命根子,部分找不回的,也还能做个陶瓷的阳具陪葬,但是在清代之前,许多宦官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是受了宫刑被迫为奴的,等到入土为安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当年的宝贝何处去了。
前面说了,当宦官(太监)的一般都是两类人,一类是穷得活不下去了,自愿净身;一类是犯法或者遇到兵祸,被迫净身;这里,就谈谈被迫净身的那些人。
强行阉割,在古代刑法上有个特有名词,叫“宫刑”,宫刑的明确记载,首先出现在商代。
商代宫刑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得到阉人为奴,而是为了祭祀,甲骨文记载,商代人把捉住的敌人(多为少数民族)阉割,用其器官祭天,后来发现被阉割后的敌人很老实、很听话,便索性用作奴隶,又发现这样的奴隶很安全,便索性用作内侍了。
可以说,中国的第一批阉人内侍,就是宫刑的产物,发明宫刑的那个人,其目的绝非制造宦官,但没想到却成就了这么一类久盛不衰的群体,历史总是那样的机缘巧合。
商代之后,宫刑逐渐变成了惩罚男女乱交的刑罚,《尚书大传》云“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刑官”,按照这个标准,现代人着实要汗毛倒竖了。随着社会发展,帝王们逐渐发现,老百姓对此类刑罚的恐惧感似乎要多过其他肉刑,于是为了社会长治久安,也为了大家庭的和谐安康,他们将宫刑的惩罚对象扩大了,不再局限于那群狗男女,而是所有敢于触怒帝王的人。
周穆王是个风流天子,据说曾经游昆仑,与西王母玩了好几天,又喝酒又跳舞,疯疯癫癫还干了些什么大家可以尽情猜,如果他是个老百姓,估计也够享受宫刑待遇了,而就是这个热衷于“男女不义交”的穆王姬满,在他当政时颁布的法典上说:“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墨罪,在脸上纹字;劓罪,割鼻子;刖罪,挖膝盖;杀罪,人道毁灭;宫罪,阉割。
看来在周朝时,宫刑就已经开始针对所有的老百姓了,但却是由穆王这个大色棍颁布的,颇有些“只许州官点灯”的味道。
那么那些受了宫刑的百姓们何去何从呢?就一条路:入宫为侍。
所以早在周朝时,宫内就有不少阉人了,他们几乎无一是自愿净身的,都是酷刑的产物,他们是宦官的祖先之一。
如果说周朝时的宫刑还有些震慑犯罪的意义,那么到了战国时,宫刑已经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帮帝王发泄情绪的工具。据《白虎通义》记载,战国时,一班儒生不知吃错了什么药,跑到秦国去对秦王说要“仁义治国”,可秦国久处西陲,东抗晋楚,西敌羌狄,国土都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要一味讲仁义,早完蛋了,因此秦王很生气,一发狠,把这群儒生全阉了。
这群可怜的儒生被阉后何去何从,史料没有记载,但我想很可能也是入宫为奴了,如果不是这个结局,那只能更惨——沦为刑徒。
秦代受宫刑者要更凄惨些,秦代之前阉人们大多数还能进宫伺候王族,搞不好还弄出竖刁这类无敌高手,秦统一后,由于刑罚过滥,全国竟有超过七十万人被处以宫刑,这么多的阉人皇宫中岂能安置得下?因此秦朝时,绝大多数阉人并没有成为宦官,而是变成了做苦力的刑徒,修长城有他们,建阿房有他们,筑骊山有他们,跟着章邯抵抗陈胜吴广有他们,当然,最后毅然参加革命,对着万恶的秦王朝反戈一击的,也有他们。虽然不知他们都是谁,但他们为民族文化及改朝换代作出了卓越贡献,历史永远留住了他们的影子,基于这一点,后人还是不要对那些阉人们持单一的鄙视态度吧。
到了汉代,宫刑终于收敛了它疯狂的面目,但由于秦代皇帝的大力推广,此时的宫刑已经成了非常广泛的一种社会类刑罚,汉朝明确规定,判死刑者,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英勇就义,二是苟且偷生:阉了,正所谓不是站着死,便是跪着生,统治者果然霸道,但当时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了跪着生的,好死不如赖活,丢车保帅也值得。
因惧怕死刑而选择阉割才活下来的人,不少去做了宦官,加上那些自愿净身的,汉代宦官数量大增,这不免令人有些郗吁。
汉代的宫刑又叫腐刑,这个名字取得相当精妙,何谓腐?骨质败死,体不再生,是为腐也,人若腐,臭不可闻,树若腐,不再生根,生得再高再大也不会结果,以此谓为“腐刑”。
汉统治者虽然不像秦代君主那样暴虐的,但对此刑也是情有独钟,他们比秦朝皇帝先进的地方有两点:
1、缩小了腐刑的范围;
2、提高了受刑的阶层。
第一点自不必说,再如秦朝那样动不动骟猪似的阉个七八十万人,恐怕刘小三的天下也折腾不了多久,第二点就有些意思了,汉代之前,接受腐刑的大部分人都是“咱老百姓”,至于大夫阶层基本上比较安全,断子绝孙的事儿是摊不上他们的,但到了汉朝,皇帝老儿也不怎么的,突然对士大夫阶层发了威,可能是觉得中央集权需要进一步加强,连身边的人都连带着收拾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司马迁。
图为司马迁
司马迁本属于世代为官,就因为替李广的孙子说了几句好话,触怒了汉武帝,便被处以腐刑,想来这刘彻也够阴的,无非是不同意见,何必这么绝情?打击了人家肉体不算,还要侮辱人家的人格,真是有些过分。
司马迁被阉后,刘彻并未放过他,还把他投入了监狱,着实吃了一番苦头,在监狱里,这位太史公受尽屈辱,手上戴着枷锁,脚上缠着铁链,浑身上下被剥了精光,线头也没一根,见到狱吏就像见了鬼,二话不说就磕头,磕得慢了,大棒子就往身上招呼,怎一个惨字了得,也正因为如此,出狱后司马迁更加珍惜时光,发愤执笔,写出《史记》。
同时代的许广汉也是腐刑的受害者,许广汉本是昌邑王府的人,被汉武帝看上了,让他随驾出游,这本是好事,谁知这位许大爷竟半路出错,把别人的马鞍子放到自己的马背上,结果说不清道不明,人家就说他是偷的,怎么都解释不清,按照汉律,寻常偷个东西倒也罢了,但如果谁敢随皇帝出游时偷盗,却是斩首的罪,刘彻一气之下把这位给阉了。
有趣的是,此人被阉前已有一个女儿,被阉后倒也争气,竟把女儿许配给了后来的汉宣帝刘询为后。
汉代因受腐刑而练成神功的,还有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李延年,电影《十面埋伏》中章子仪大姐姐哼的那首“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就是此人的佳作,很难想象,一个被阉过的男人,竟能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诗句。
李延年,名将李广利的弟弟,因幼年犯法而被阉了,阉了后,入宫为奴,成了宦官,汉武帝万没料到,此人被骟后,竟功力暴涨,成了著名歌星,不唱则以,一唱听众必受感动,不但如此,还能作曲,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一曲外国歌《摩诃兜勒》,谁也听不懂,唯独李延年,将其编成“鼓吹新声”二十八首,成了皇帝的仪仗曲。
但李延年的下场还是比较悲惨,最后因李广利投降匈奴而被杀,看来有名的阉人并非个个都那么辉煌。
可能是汉武帝动辄割人命根,着实吓坏了老百姓,因此自汉代以后的统治者们不断拿此刑恐吓那些反对者,还很有效,北魏时规定,大逆不道,斩,十四岁以下,腐刑。腐刑以后怎么处理?送官为奴,也就是当宦官。
就这样,在腐刑的淫威下,一代又一代的宦官,被制造出来。
其实历史上也有很多反对腐刑的呼声,比如三岁让梨的孔融就嚷得很凶,曹魏的王朗也不同意这种惨无人道的阉割术,有意思的是,大书法家钟繇却是腐刑的忠实倡导者,一辈子都和孔融他们唱反调,喊着“要阉要阉”的,难得他还能写出一笔好字。
转眼间到了隋朝,终于在这个朝代,腐刑,或者说宫刑,停止了。
隋文帝杨坚很讨厌腐刑这个玩意,对此厌恶至极,开皇年间宣布:废除此刑。从此,腐刑在历代王朝的律志上,再也不见踪迹。杨坚算是办了一件大好事。
腐刑虽然被废除了,但是此刑的历史惯性并未停止,在官方明令禁止后,仍有许多达官显贵暗地里阉人为奴,比如唐代的安禄山就是一个,当然最后他也死于宦官之手。明朝血腥皇帝朱元璋也曾兴致盎然的打算恢复腐刑,甚至将这条写在了《大诰》中,幸好后世人等将其废止。
到明后期及清朝,民间的腐刑也渐渐少了,那么宫廷中的宦官的来源便也减少了,再也没有那么多因受刑才当宦官的人了,从那时起,当宦官的,基本都是走投无路,自愿净身的。
宫刑不但残酷,对人的情感也有巨大的杀伤力,不少人受宫刑之后,性情大变,乖戾无比,异于常人,做出了许多非人类所能干出的事情,后世的人们往往将王朝的衰落归罪于他们,其实那恰恰是他们对不公平社会的一种最凌厉的报复。
§§第二章 宦官宰相第一人——赵高
赵高,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207年,秦末著名奸相。先祖原为赵国人,后迁入秦国,其父因罪被判宫刑,其母被没为官奴。赵高出生在宫内,长大后亦被处以宫刑,留在宫中服役。由于他生性狡诈,深藏不露,又巧舌如簧,善于奉迎,竟从一个宦者平步青云,连连高升,飞黄腾达,最后成为独揽朝政的宰相。他一生诡计用尽,坏事做绝,是个典型的奸佞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