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32762800000010

第10章 中央领导语言风格的新变化

新华网2013年12月9日援引《学习时报》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包括大量的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等,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这些讲话让大家想听、爱听、愿听,往往觉得很过瘾、很解渴、很兴奋,常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许多话题被热议,许多语录成热词,许多观点成了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的经典和名言警句,既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又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冲击力;既娓娓道来、和风细雨,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真正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

其实,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点。探究和总结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讲话的语言风格,如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那次讲话及总理首次记者见面会的讲话,都可谓掷地有声,大气磅礴,而且字字句句叩击着心灵,面对着现实,无不显现出一种自信大气、从容淡定、沉着稳健、朴实平和的风格特点,之后的一系列讲话特别是出访国外的多次演讲、考察工作时的多次讲话,都集中展现了他鲜明的话风和语言特点。

从习近平讲话看中央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013年1月5日在中央党校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传势;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需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如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中央政治局的政治智慧、领导能力、工作作风都是直接的、经常的、重大的考验。中央政治局要担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共同奋斗,必须首先自身严格要求,事事从自身做起。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践说明,只要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就能上行下效、产生强大示范效应,全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就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

(2013年6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

——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所做的工作报告)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2012年12月31日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

——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并从6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

(2013年7月2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2013年10月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所做的工作报告)

——全面深化改革,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抓紧抓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汇聚起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正能量。

(2013年11月29日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反腐倡廉〕

——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

(2013年4月19日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所做的工作报告)

〔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同时,也要认识到,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国内外发展环境十分复杂。我们既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又要牢牢把握重大调整机遇,积极有为,创新求进,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

(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2013年7月30日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

〔意识形态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所做的工作报告)

〔依法治国〕

——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2013年2月23日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所做的工作报告)

〔党员发展和管理〕

——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问题。要严格坚持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扩大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严格工作程序和纪律,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2013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抓制度,要把握共性要求,研究个性特点,注重体现作风建设要求,体现机关管理和干部管理规律,体现广大群众意愿,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

(2013年11月4日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2013年5月24日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所做的工作报告)

〔选人用人机制〕

——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2013年6月28日至29日出席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所做的工作报告)

〔军队党的建设〕

——要加强军队党的建设,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要坚持从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使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

(2012年12月16日出席中央军委扩大会议)

——军委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必须体现在加强自身建设、履行职责使命上。如何把军队各项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对军委的战略思维、领导水平、指挥能力、作风形象是一个历史性考验。

(2013年7月7日在中央军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发表讲话)

——必须把军队党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以能打仗为根本着眼点,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军队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思想和组织保证。

(2013年11月6日在北京接见全军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

从李克强讲话看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思路

〔转变职能〕

——机构改革力度不小,要抓紧落实改革方案,保证改革中各项工作“无缝对接”。但转变职能的任务更加艰巨,这是新一届政府开门要办的第一件事。各部门都要自觉行动,限期完成职能转变各项任务,绝不能“换汤不换药”。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该加强的宏观管理切实加强,做到事前审批要多放,事中事后监管问责要到位。这对促进民间投资、扩大就业、提高企业竞争力、激发经济社会活力等都是一剂“良药”。

(2013年3月20日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2013年要开好头。改革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管住管好该管的事。放和管两者齐头并进。

(2013年5月13日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

——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是下篇,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整篇文章做好,更多释放市场活力,更好服务人民群众。他说,目前已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成效不断显现。加快改革与调整结构叠加的效果,超出人们预期。

(2013年11月1日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是要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也就是说,既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要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这不仅是当前形势下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迫切需要,也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客观要求。

(2013年5月13日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

〔中高速增长阶段〕

——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7.5%左右的增速与过去中国两位数增长相比是慢了一些,但从世界范围看,仍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的高速度。中国经济总量比过去明显增大,目前又进入了转型发展阶段,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符合发展规律。如此庞大的经济体,如果能够实现中高速长期持续增长是不容易的,也是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贡献。尤其是我们未来的增长必须是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前提,必须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为支撑,必须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必须是保证就业和居民收入相应增加的增长。也就是说,要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2013年9月11日在大连出席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

——作为我们这样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已从原来的高速进入到了中高速阶段。什么叫中高速?我认为,7.5%左右,或者7%以上就是中高速。所谓“中”是和我们过去比较。过去是两位数增长,平均是9.8%。7%以上、7.5%左右就算中速了;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仍然是高速。特别是在大国中,没有哪个国家有我们这样高的速度。

(2013年10月21日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经济形势报告)

〔中国奇迹“第二季”〕

——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都贯穿着改革创新的理念和精神。创新是我们永远高扬的旗帜。希望在座的全球经济新领军者成为各自领域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多年来,夏季达沃斯论坛成为聚焦中国经济的重要平台,发挥着独特作用。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我们愿意也希望更精彩。

(2013年9月11日在大连出席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

〔合理区间〕

——我们根据经济发展潜力和当前实际,科学确定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这也可以说是预期调节的预警线。同时,制定与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相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总量政策就保持稳定,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点是调整经济结构,主动力是推进改革创新,以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创新的动力和改革的红利,来激发市场的活力,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013年9月11日在大连出席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

——我们不追求高速度,更不片面追求GDP,但是合理的增长速度是需要的,所以我们就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实际上是要引导社会预期。什么合理区间呢?老有人追问我,说这有上限下限,这最终到底是多少啊?那就是GDP按照今年人代会所确定的,增长7.5%左右,作为我们的下限。上限CPI,就是物价上涨不能超过3.5%左右。

如果经济运行真要滑出这个合理区间,政府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但在这个合理区间内,我们还是尽可能地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着力去推进改革,着力去推进结构调整,激发市场活力来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这不是说政府没有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责任,这个责任我们是有的,也是有能力的,我们向世界明确发出这个信号。

(2013年10月21日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经济形势报告)

〔金融改革〕

——金融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金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2013年6月1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在财政增收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就想办法盘活存量。怎么把存量盘活?我们提出来,要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中央有“八项规定”,政府明确提出“约法三章”,要从“三公”经费上“开刀”。同时,我们还改革投资体制。我们下决心把铁道部变成铁路总公司,既实现了政企分开,也使铁路作为企业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融资,让社会资本进入。当然要保证铁路的运行安全、国家的安全。修铁路是有回报的,有很多社会资本愿意进来,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加速铁路在薄弱地区的发展。

(2013年10月21日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经济形势报告)

〔过紧日子〕

——2013年要把倡俭治奢、倡勤治懒,作为转变政风的工作重点。在财政增收趋缓而刚性支出增加的形势下,政府必须首先过紧日子。有困难不能难百姓,只能难自己。本届政府任期内,要坚决落实国务院向社会承诺的“约法三章”。严格公务用车、机关办公室使用标准等,推进公务用车服务市场化。在公务接待方面,政府和国有企业都要有严格规定,能俭则俭。切实减少会议和文件。

(2013年3月26日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

〔稳就业〕

——2010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两位数,达到10.4%,但到2012年四季度,因为国际国内多重复杂因素交织影响,经济增长率只有7.8%,2013年继续下行,一季度是7.7%,二季度是7.5%。我们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我们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主要还是要依靠内需,但是稳定出口也不可轻视,因为我们现在出口带动的直接就业人数大概3000万人,加上相关的配套产业,带动大概1亿人,如果出口迅速掉下来,就会产生就业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要有理有节地开展对外交往,维护国家利益,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2013年10月21日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经济形势报告)

〔区域经济发展〕

——稳增长、促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目前总量大的还是东部,环渤海经济带处于东部地区,贯通南北、连接陆海,总人口2.5亿人,GDP以及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指标都约占全国的1/4,作用独特、区位优越、基础雄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中国经济最有潜力的新增长之一。

(2013年6月8日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优先位置,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要实行差别化的经济政策。

(2013年8月19日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

〔调整经济结构〕

——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的信贷支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支持调整过剩产能,对整合过剩产能的企业定向开展并购贷款,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中国将继续坚持发展和民生优先,进一步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立足国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政府将大力支持工业组织的工作,共同探索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推动包容与可持续的工业发展。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第十五届大会)

——我国人均GDP现在6000多美元,服务业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要采取措施加以推动,特别是要破除障碍,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同时要看到,制造业是不能丢的。我们重点加强节能环保这些符合结构升级方向的产业。我们还加大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力度,这是惠及民生的项目,其实也是拉动增长的项目。

(2013年10月21日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经济形势报告)

〔上海自贸区〕

——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先行先试,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扩大服务业开放;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这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新型城镇化〕

——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要突出统筹城乡,根本前提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这样才能使城镇化成果真正惠及农民,这根弦一定要绷紧。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钱易院士和唐孝炎院士提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新型城镇化,要树立集约高效绿色理念,努力寻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办法。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科学论证,周密谋划,使实际工作趋利避害。当前,要选择棚户区改造等已经形成共识的重点领域,一步一步加以推进。

(2013年9月听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城镇化研究报告)

〔农村改革〕

——通过土地规范流转,小块地变成了大块地,大机械派上了用场,产量和收入都上去了,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长三角一带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人多地少的地方探索经验,会有全局意义。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劳动力效率,更好更多地提供农产品,对新型城镇化会形成有力支撑。

(2013年3月27日至29日在江苏、上海考察)

——农村改革又到了新的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还得靠改革。要着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为龙头,配套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并带动金融和保险更好地支持服务农业。

(2013年11月4日在黑龙江同江、抚远、哈尔滨等地考察)

〔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

——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必须突出解决重点产品的质量问题,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当前要把提升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水平作为突破口,把优质国产品牌树起来,使消费者的信心提起来。

(2013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

〔安全保障网〕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在经济领域简政放权的同时,我们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责必须加强。总体上看,现在我们的产品供应是充足甚至有些方面是过剩的,而服务则存在短缺问题,质量也需要提高。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必须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要把政府的工作重点放到“保基本”上来,加快织就要织好一张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特别是要“补短板”“兜底线”,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2013年5月13日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

——创新方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是惠及人民群众、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的重大措施,又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引导有效需求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事、政社分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要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有效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使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2013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中国几十年来很大的成就是减贫,几亿人脱贫,这个成就在世界上没有人能非议,但是救急机制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要让社会有“兜底”的安全保障网,让人民群众、让职工们敢于去就业创业。有人真正在就业创业中遇到困难,掉下来了,有一个安全网兜着他。不光要有基本的安全网,还要最后有个兜底线,这就是救急机制。我觉得“送温暖”应该在这个救急机制中占一席之地。政府、社会、工会的“送温暖”、慈善机构等,大家一起来建立这个救急机制。坚决防止那些冲破社会底线的现象频频发生,促进社会和谐。

(2013年10月21日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经济形势报告)

〔发展服务业〕

——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而“新四化”与服务业密不可分。

(2013年5月29日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

——中国政府要持续地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因为服务业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而且中国目前服务业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同类发展中国家。

(2013年9月11日在大连出席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既能弘扬中华民族敬老优良传统、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又能补上服务业发展“短板”、释放有效需求、催生上千万就业岗位。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创新,发挥市场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2013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要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同时,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发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实现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协调发展。这是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服务业水平、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2013年8月28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中央领导“非正式报告”传递新政风

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履新一个月之际,新华社从2012年12月23日开始播发“中共高层新阵容”人物特稿及相关图片,连续3天刊发了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人的长篇特稿。这组关于中央最高领导层的“非正式报告”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各方高度关切。

无论是习近平“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的肺腑之言,还是李克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群众搬出棚户区”的铮铮誓言,抑或是张德江指挥海外撤侨及“动车残骸不能埋,保护好事故现场……”要求,报道在详尽介绍他们的执政履历时,鲜见地披露了这些领导人的诸多个性化内容。被普遍认为对增加中国政治的透明度有重要意义,是中国不断向大众政治过渡的里程碑。它传递的不仅是新领导层的作风,更蕴含着深刻的自上而下推动改革的示范价值。这种示范价值包含两个层面,其一在官员家庭信息的公开上;其二是工作履历的详尽透明上。尤其是在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和公开渐而不进、甚至近乎陷入停滞的情况下,这种自上而下的公开尤其可贵,它有可能在示范中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力。接下来,地方各级领导还能再正襟危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