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32762800000005

第5章 “微能力”带来的执政方式大变革

“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络时代已经到来,这不仅给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和领导方式带来新挑战,更向各级政府、官员的影响力、领导力发起了有力的挑战。运用互联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渠道,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举措。各级干部要学习和熟悉信息网络,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提高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的能力,加快提升“微能力”,加强网络舆情研判,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加快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变革。

“微能力”与网络问政

“微能力”是管理虚拟社会的一种能力,是一种执政能力,而并不是说“微能力”就是一种微小的能力,也不是说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能力。“微能力”是干部必备的管理社会的能力,是一种实打实的能力,是身处虚拟时代的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

中国自1994年正式接入因特网,1995年向社会开放网络并提供服务,近20年来,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发展,特别是网络社会、网络舆论,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广度深度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精神生活、生产和生活方式。但同时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大国,各种社会矛盾、争斗和冲突都必然会延伸到互联网上,各种政治力量、不同利益集团以及各个阶层都必然要在互联网上发声;各路“水军”的加入,使得互联网舆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也必然给虚拟社会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管理好、引导好互联网络,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我们国家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的重大课题之一。

2011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虚拟社会管理力度。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做重要讲话,对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八点意见,其中第七点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胡锦涛总书记把虚拟社会的管理纳入整个社会管理,把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起来,体现了中央对信息网络管理的重视。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及时迅速,给大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快捷。但是互联网带来便捷的同时,许多的非法信息也侵蚀着人们,所以当今时代,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建设管理方面,要建立综合管理格局。要以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为目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综合管理格局,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提高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依法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建立投诉、查处机制;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色情、赌博、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网络环境。一年之内,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以及高层领导频频到网络管理部门、业界组织和网站进行考察调研,这种状况是以往不多见的。高层领导在考察中均强调,网络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要依法加强管理,互联网企业也要加强行业自律,使互联网在服务民生、促进发展、维护和谐稳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网络问政,即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运用和依靠互联网,问政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从而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我国的网络问政发源于民间,从20世纪90年代末BBS在中国网民间流行开始,网上就出现了关于众多公共话题的讨论,而2001年3月网络媒体全面参与“两会”的报道,则被视为网络问政发展的重要一步,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政府正式赋予了互联网问政的权利。此后,互联网与政府、政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2002年中国掀起电子政务热潮;2003年被称为“网络舆论年”,网络言论引起全社会关注;2004年博客迅速发展,个人意见表达更便利;2005年Web2.0迅速发展,“两会”首次网上直播;2006年中国政府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开通,首发“掌上两会”手机频道;2007年被称为“网络民意年”,“两会”期间百万网民问总理;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通过“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2009年2月27日,“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到中国政府网与网友交流;2013年10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上线,至此,在中国,通过互联网实现政治参与已经成为上下共识,从政府到民间,从国家最高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将互联网视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目前,许多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通过答复网上留言、走进BBS论坛、开设博客或个人邮箱、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等形式,在互联网上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并由此开启了一股中国党政机关及其官员“网络问政”的新风。农业部、环保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等14个国家部委通过答复网上留言,开设留言板、邮箱、博客,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等多种形式在网上了解民情、听取民意。

网络问政与政务微博

目前,微博由于其自身的“三高优势”——到达率高、接受度高、参与度高,正在发展成为新闻传播的新载体、新阵地。党政干部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微博媒体的运行规律,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微博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微博管理纳入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新闻宣传监督管理的轨道,使微博同传统媒体一道成为重要的宣传资源,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微博元年”的话,那么2011年堪称中国“政务微博客元年”,政务微博客取得了爆发式发展,年底较年初增长776.58%。2013年3月27日,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2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4家微博客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客总数为176714个,增长率为249.51%。

除此之外,2011年还有多份报告聚焦政务微博,4月22日,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发布了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2011年8月25日,由人民网、腾讯网联合主办的首届“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2011年1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发布了《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12月12日,中国权威网络舆情研究机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新浪微博发布《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新浪提供的18132个(截至2011年10月31日认证的)党政机构和公务员微博数据,特别是排名前200位的机构微博和前200位的公务员微博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党政机构微博和公务员微博排行榜,并且评选出年度微博影响力政府机构和微博影响力公务员。报告在整合数据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究政务微博发展阶段与模式,指出当下中国政务微博的六种模式,分别为公安微博多元模式、政府微博发布厅、“问政银川”模式、突发舆情应对模式、官员微博带动模式、“微博公文”模式。该报告对新浪微博影响力前200位政务微博数据抽样分析发现,在2011年微博社会舆论议程设置功能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政务微博趋向成熟化的特征逐渐显现。中国政务微博趋于成熟化主要表现在群众观念、媒体素养、积极心态、时效性、透明度、理性建设性、组织保障、制度建设、管理规范、舆情应对、执政能力和危机管理思维等方面。

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

2012年12月3日,《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公布了“十大政务机构微博”等11大榜单,总结了全国政务微博的分布情况、发展特点及趋势等。报告显示,新浪政务微博成为各地、各部门、各层级政府部门执政为民、行政亲民的有力渠道,已经从问政渠道扩展为办公平台,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政务微博平台。

报告显示,部委微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经过新浪认证的部委微博包括外交部、公安部、卫生部、铁道部、商务部、文化部等20个国家部委及下属部门官方微博,展示出中央高层对微博问政渠道的重视。2012年11月,“国务院公报”微博开通,成为目前全国政务微博中唯一一个以“国务院”开头的官方微博,短短两天时间就吸引了25万粉丝。部委微博纷纷落户新浪,凸显了新浪政务微博的高端影响力,新浪已抢占政务微博问政制高点。

目前,政务微博逐渐走向成熟,政务微博充分发挥了其“畅达性、高效性、亲和性”等诸多优势,但有关专家提醒,目前政务微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微博认识不足、功能定位不清晰、内容管理良莠不齐、绩效评估不到位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

综合2011—2012年上半年专家学者们在媒体公开发表的关于政务微博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建议,今后政务微博管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完善制度,规范运行。

第二,规范政务微博组织建设。

第三,建立政务微博的监督、评估和跟踪反馈机制。

第四,健全政务微博保障机制。运营好政务微博的基础是要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要确保政务微博“更快、更准、更勤”。

2013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

2013年12月26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新浪共同发布《2013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目前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超过10万个,较2012年同期增加4万余个,增长率约为67%。报告显示,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政府网等纷纷开通新浪微博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以法院、团委、新闻办等领域为代表,政务微博在覆盖地域和层级上实现突破性发展;政务微博整体日常运营更显成熟,在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模式上不断变革;此外,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昆明市长李文荣等地方主政官员微博发挥问政能量开启了“一把手微博问政”的新局面。

同时,报告公布了2013年度十大部委、十大公职人员、十佳应用奖、影响力飞跃奖等9个系列榜及全国百大政务微博榜单,并总结了全国政务微博的分布概况及发展特点。

“政务微博成应对突发事件标配”——报告提到,2013年新浪微博依然是舆论场的焦点,是最具传播活力和话题深度的网络平台之一。突发事件在微博上传播扩散速度则更快。报告综观2013年多起重大突发事件认为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标配”,在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安抚民众情绪、引导舆论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借力微博“党和政府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夺回了互联网上的麦克风,夺回了一些突发事件和敏感议题的话语权”。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微博是平台,应用是核心,服务是根本。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政务微博逐渐实现从发布型到互动型、问政型、服务型的转变,应用发展模式更加多样化,网络问政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政务微博管理者平台意识加强,集群化发展与微博督办制度互相补充更有利于政务微博服务体系的建设。2013年8月,成都政务微博服务群众办事大厅在新浪上线,成为中国首个以“服务”“办事”命名的政务微博群。在政务微博发展史上,从城市广场、微博发布厅再到微博服务办事大厅,政务微博逐步完成集群化问政服务的三级跳。

政务微博与指标考核

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政务微博发展迅速。2013年10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上线,同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发布,明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从信息发布到务实应用,从单打独斗到矩阵合力,“政务服务中心”功能正成为许多政务微博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政务微博要进行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以适应来自社会和公众日益增加的需要。

第一,主动发布,树立政府形象。政府部门采用微博主动发布信息,可以占据信息发布的制高点,让民众在第一时间获取最直接、最权威的信息,争取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支持与理解。

第二,及时回应,强化受众认同。对于民众关注度高的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和敏感内容,及时在微博上与网民进行沟通,有助于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强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认同感。

第三,扩大交流,巩固群众基础。社会的良性发展要求信息对称,政府微博有利于加强与民众的互动交流,使政府、官员和民众之间的信息达到相对对称。

第四,快速澄清,化解舆论危机。目前没有针对微博用户的信息核实工作,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个漏洞散布不真实的信息,影响社会稳定。

第五,监督有力,提高政府效能。政府直接开通微博,则是网络问政的深化,有助于进一步解决以往问政渠道不畅、问政时效滞后、问政过程不公开等问题,将被问政者置于公开的传播环境下,使整个问政过程都处于公开的网络监督中。

第六,责任明确,构建社会公信。微博开辟了公民利益诉求的新渠道,同时也形成了政府及其官员自律与他律、内部问责与外部问责、公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履责监督机制,让政府更加注重使命和责任。

2013年9月25日,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做出批示:“政务微博要谈政”。10月24日,北京市召开政务微博工作会,会上公布了北京市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政务微博工作的7条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全市关于加强政务微博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务信息每日发布量不少于当日发布信息总量的60%、建立健全政务微博舆情收集回应机制、结合线上线下活动形成政务微博直观立体的发布模式等内容。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傅华表示,政务微博信息不能过于零散,要有系统,不能出现部门之间踢皮球的现象。同时要推动新闻发言人开设政务微博,并纳入本部门的微博管理。要保证政务微博每日更新,形成固定的发布模式。在内容方面必须与时俱进,保持内容的吸引力。政务微博内容要准确、有亲和力;发布用语要短、新,克服空、假等。同时,要建立政务信息第一时间向公众推送的机制,做到及时、准确。在准确性上,要在第一时间说真话,并通过调查,逐步披露真相。

北京市教委:加强与网友互动

建设北京教育微博联盟,与区县、高校等合作,及时发布各种信息,增强鲜活性。同时,促进更多政策信息在微博首发。坚持精益求精,精心选择和编辑微博信息,做到信息有用,活泼亲切。同时要创新形式,加强与网友互动,及时沟通信息,解答疑问。

北京市住建委:年终考核“微博谈政”

要求各单位、各处室要按时、及时、定量提供便民和政务信息情况。对发布不及时的部门,建立了督促检查机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考评奖惩措施,确保微博谈政落到实处。同时,微博谈政也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工商局:慎重转发心灵鸡汤

内容上要提高原创和政务类比例,占比达到80%以上。同时,要改变目前的语言风格,精编内容,做到有用、有趣。要加强与网民互动,解决网民问题和需求,在企业登记、年检、消费维权等领域开设专栏。今后,“首都工商”将慎重选择转发信息,转发的内容都必须符合“首都工商”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