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疯狂的温州商人
32766700000004

第4章 想赚钱就要吃够苦头

老实人:要吃苦的小生意是做不得的,生意应该是越做越不操心,越做越轻松,如果做生意是要吃更多的苦,那与其不做。

温州人:想要赚钱就不要怕吃苦,只有吃得苦,才能将生意做好。无论是在创业之初还是成功之后,都要保持能吃苦的精神。

不怕苦、不怕累,只要有钱赚,就甩开膀子大胆干。这就是温州商人的吃苦精神。温州人比其他生意人突出的品质就是能吃苦。他们能吃苦的程度是非同一般的。

很多温州商人在创业初期吃苦的劲头都是疯狂的,他们没有资金,就从修鞋补锅开始积累;没有技术,就搞小五金、小电器、打火机之类技术含量低的玩意。

温州人之所以能够秉持着吃苦精神大概源自于他们创业之初一般都是从小处发家的。因为没有资金和技术,所以只能凭借着吃苦精神慢慢积累财富。

张果喜是一位普通的温州商人,他有着和其他商人一样想发家致富的梦想。在他19岁那年,他变卖了祖上三代的私房,换得了1400元钱,拿着这少有的资金决定下海创业。

在张果喜创业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当时在一个工地上建新厂房,为了省钱,张果喜晚上就到基建工地上把破水泥袋纸一张张捡起来,第二天把它拿去卖几个钱再用在基建上。

在张果喜创办雕刻厂时,因为缺乏资金,他根本顾忌不到家人的生活,女儿的抚养甚至他每月10元钱的烟钱都是妻子提供的。雕刻厂的创办让张果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回家休息。

虽然历尽艰辛,但是张果喜却从未抱怨过,他知道要想开辟出一条赚钱之路就一定要忍受这些苦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张果喜通过艰苦的创业历程终究换来了巨额财富,他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亿万富翁。

张果喜只是温州商人能吃苦的一个代表,像张果喜一样能吃苦的温州商人不胜枚举。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温州商人都一直保持着这种保贵的精神。温州人有着很强的致富欲望和执著的创业精神。为了致富,他们非常勤劳,敢于冒险,勇于闯天下,即使在艰苦的地方,也能寻找生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对温商来说,没有资本、没有经验、没有朋友的帮助、没有家人的支持……这些都没有关系,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艰苦奋斗,当你尝尽所有的苦的时候,甘甜就会到来了。

生于温州的王绍基是西班牙的一个华侨,1985年,他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到马德里谋生,并且在西班牙经历了种种艰难、困惑、迷茫、无奈和挣扎。

初到西班牙,身上只有20美元的王绍基做过中餐馆洗碗工、跑堂,还到邻国葡萄牙跑过小买卖。为了度过困难,他还在一家小小的成衣加工厂里做熨衣工。

加工厂的车间条件极其恶劣。夏天来临后,王绍基在气温40度的车间里手握滚烫的熨斗坚忍着万般苦痛,每过半分钟必须熨烫好一条裤子。车间里没有床,王绍基就白天在车间做工,晚上在车间睡觉。

在西班牙让王绍基最头痛的还不是恶劣的工作环境,而是难懂的语言。西班牙语学习起来相当困难,但是要想在那里发展下去,就必须要精通西班牙语。于是,王绍基就抽空到当地中国人办的西班牙语学校去学习,经过苦学苦练,他终于掌握了西班牙语。

这一切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在20世纪90年代初,王绍基创办的三E公司成为了西班牙进口中国商品的主要合作伙伴。

王绍基一直信奉孟子的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他在创业之前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创业成功后,他曾感慨道:“我曾经受了那么多的苦,但是我不后悔,我成功是必然的。我经历了别人没有经历过的苦,如果我不能成功,那么,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能成功的人了。”温州人白手创业而大获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能比别人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

是的,付出一分汗水,就能得到一分收获。吃苦是好事,它可以让你在困境中学会如何生存,如何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一个奋斗的人。

温商,穷时能吃苦,富了也能吃苦;打工能吃苦,当老板也能吃苦。他们把苦难看作人生的导师,在面对它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保持冷静的头脑笑对失败,他们甚至渴望苦难,因为苦难的背后是财富的源。

想赚钱就要吃够苦头,这是温州人告诉我们的商道。

疯狂语录:

辛酸苦辣我都经历过,干番事业不是那么容易的。现在可能有些人只看到我在一片赞扬声中,没看到我在艰难挫折当中创业的过程,我确实吃了不少苦。

——温州商人 张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