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科学发展观研究
32770700000035

第35章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这是深刻总结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如果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沿袭千年的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那么,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

第一,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义无返顾的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能否正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以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处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邓小平强调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死路一条。”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义无反顾地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依然决然的打开了。尽管遇到了种种困难和阻力,但党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面对国内外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邓小平同志坚定地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希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薪火相传、接力推进,使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一往无前,使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浴火重生。

第二,改革开放是新的思想解放,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以解放思想为开端的。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思想解放的闪光足迹。解放思想是因,改革开放是果。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解放思想的历史。30年来,理论上的每一突破,体制上的每一创新,战略上的每一调整,事业上的每一发展,都是在不断解放思想中取得的,都闪烁着解放思想的光芒。正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不断向前推进,收获了一个又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支持并领导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使全党从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这是我们党启动拨乱反正进而开始改革开放,从困境中重新奋起的伟大觉醒。思想的解放和觉醒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先导,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首先是解放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正确界定了我国现实社会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澄清了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的谈论社会主义的片面认识,纠正了超越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左”的错误,突破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能兼容的思想藩篱,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新境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国际形势风云变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严峻考验。我们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在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又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界定了我们党的历史方位,明确规定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郑重提出了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时代课题,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反映了我们党更加自觉地进入了从新的历史高度来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新境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起点,意味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明确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又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的发展方位,形成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系统理论,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三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新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我们党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探索中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在改革开放的指导战略上更加深入、更加自觉,形成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今天,我们继续解放思想,主要是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是继续解放思想以及改革开放的指向所在。

第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点。“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0世纪50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这次伟大的革命,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代替了“一穷二白”、“百孔千疮”的旧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但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要尽快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有一个很长的发展、巩固和完善的过程。无论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还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都需要我们多方面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调整和改革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就解放社会生产力而言,改革开放是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一场新的革命,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注入了强大活力。

我国的改革开放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社会主义能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样的结合,创造了真正活跃起来的社会主义。30年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践中逐步推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决抵制私有化主张;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分配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建立市场体系,全面推进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实行对外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深入开展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决抵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主张,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足我国实际的改革开放,只能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是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第四,改革开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还不成熟、不完善,旧的体制机制中的一些弊端尚未完全消除,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产生新课题、新问题、新矛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仍然依赖于继续创造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条件。这就是我国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还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如果不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就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继续发展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然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冲破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科学发展的做法,革除一切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