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盛世背后
32798200000004

第4章 反复受欺凌的民间资本找不到泄洪口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欧美等发达国家陷入了至今都未复苏的长期衰退中。我国也未能幸免于难,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广大制造业在欧美经济一片萧条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实体经济遭遇了一次冷峻的寒冬。在企业倒闭之后,那些原本用于维持工业生产的资金亟待寻找新的获利途径。在内需不振、出口萎缩的情况下,投资任何实体经济显然都不能为资本家获得理想的利润,而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房地产市场便成了一个良好的泄洪口(我将在后文解释房地产市场为何始终保持稳定增长)。

同时,为了解决出口受阻的难题,国内学者大肆鼓吹产业结构升级,这使得部分地方政府在本地还未形成孕育产业转型的有利条件时,便急于将大功耗、高污染的传统企业赶走,而高科技产业又迟迟不能成长起来,于是这些地方便形成了严重的产业空心化,温州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2008年之后,在政府产业转型的要求下,温州企业生产的用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大约上升了20%,这迫使大量企业外迁,上万家中小企业被迫停止生产,如今只剩下一座座废弃的厂房。这座小城鼎盛时曾有1000家打火机厂,如今只剩下30来家还专心从事生产。但政府提倡的高新产业由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发展起来,温州形成了严重的产业空心化。这产生了大量的闲散资金,2010年温州闲置资金竟然高达8000亿元,相当于天津2009年全市GDP总值。这庞大的闲散资金找不到泄洪口,大部分企业只好大举进行对外投资。但向外投资又总是四处碰壁,俄罗斯的清关费用扣押55亿元,山西煤矿被套500亿元,迪拜房地产折损25亿元,四处受挫的民间资本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新的投资渠道,房地产便成了一个首选的投资产品。2010温州百强企业中大部分部涉足房地产,并将其作为主要谋利途径。

浙江房产泡沫居全国之首,这既是制造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量倒闭的原因,以及政府对经济的不合理引导的结果,也是由于当地政府对民企的抑制作用。浙江是一个制造业大省,其中民资对其有主要的贡献。但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浙江以致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股“国进民退”的热潮。2009年国家出台的四万亿救市政策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完全向国有企业倾斜,致使国企大肆扩张尤其是在房地产企业中,携带大量资金的国企疯狂涌入这一市场,并垄断了60%的地王地位,这大大抬升了房价。同时,国有企业大肆侵占民企的财富,从山西的煤炭重组开始,国企肆无忌惮地剥夺着民企的资源。这使得原本就投资受挫的民间资本更加趋向于房地产市场,从而迎合了国企的大规模入侵导致的房价飙升。

那么为何消费者对楼市增长预期有着如此坚定的信心,并致使房价飙涨到如此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