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是由已知原因或未知原因,造成以炎性改变及功能紊乱为主的结肠疾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肠鸣、下坠、大便带黏液或脓血,也有便秘或干稀交替出现,病程以缠绵、反复发作为特点。由于消化功能紊乱、营养来源不足,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乏力甚至衰弱。严重者常并发肠道大出血、肠穿孔、甚至癌变。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结肠炎与自身免疫有关,精神刺激、劳累后常发作,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少数可累及全结肠。肠黏膜局部可有水肿、充血、瘀血、出血点、糜烂、溃疡等改变。
验方一:荜茇加大枣可消慢性结肠炎
患者,男,43岁。近年经常腹泻,晨起即感腹痛,泻下黏液样血便,里急后重、四肢乏力、脘闷腹胀、食欲不振、怕寒容易觉着累。最近20天腹胀肠鸣、腹痛泄泻等加剧,大便日行4~5次,为色暗黏液血便、面色萎黄、神疲纳差、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无力。经诊断为肝旺脾虚、湿热内滞。治宜疏肝健脾、清热化湿、行气化湿。处方:将荜茇10克、大枣50枚用清水快速冲淋后晒干。把大枣放入锅中用小火焙焦,与荜茇共同磨成细末。过80目筛后装瓶,密闭,防潮。10日用完,每日分2次服用,温开水送服。
验方二:地锦草清热解毒治结肠炎效果好
我由于食物中毒而患胃肠炎,由于当时治疗不彻底,经常拉肚子,天气有变化时,精神紧张、饮食稍有不慎病都会发作,整天腹胀肠鸣,肛门下坠,经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这一病症影响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非常的烦恼,后来经一位老中医调治,终于将我的病彻底的治好了。处方:地锦草、凤眼草各45克,用自来水快速冲洗,捞出后晾干表面水分。切碎后放入药罐中,加水1000毫升,浸泡15分钟。置大火上烧开,然后改用小火煎煮20分钟,滤出药液即成。代茶频饮,每日1~2剂。
专家提示
慢性结肠炎是一个全世界都有的疾病,但以西方国家更为常见。在国内不常见,并且呈上升趋势,对于慢性结肠炎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脾旺不易受邪。
2.饮食规律,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3.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4.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相关偏方
食疗偏方:5种食疗偏方治慢性结肠炎
【偏方一:马齿苋大蒜汁】
原料:鲜马齿苋30~60克,大蒜泥10~15克。
制法:以鲜马齿苋煎一碗水,冲入捣烂的大蒜泥,过滤取汁,可加入适量的糖。
用法:一日服2次。
功效: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患者调养食用。
【偏方二:姜茶乌梅饮】
原料: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绿茶5克。
制法:生姜洗净,切丝;乌梅肉剪碎,绿茶以沸水冲泡,加盖并保温浸入半小时,再加少量红糖。
用法:趁热饮服,每日3次。
功效:适用于虚寒型慢性肠炎。
【偏方三:健脾止泻糕】
原料:鲜山药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实30克,白扁豆、茯苓各20克、乌梅4枚,果料及白糖适量。
制法:赤小豆煮成豆沙后,加适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实米共研成细末、加少量水蒸熟;鲜山药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匀成泥状,在盘中一层鲜山药粉末泥,一层豆沙,约6~7层,上层点缀适量果料,上锅再蒸。乌梅、白糖熬成脓汁,浇在蒸熟的糕上。
用法:分餐食用。
功效:有健脾止泻之功。
【偏方四:马齿苋饭】
原料:马齿苋100克,粳米250克。
制法:马齿苋洗净切细,和粳米调和。加水常法煮饭。
用法:可早晚服用,连服15日以上。
功效:本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有效。马齿苋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痢止泻的中草药,也可作食物用。有防治胃肠炎、细菌性疾等作用。
【偏方五:银花红薯粥】
原料:红薯300克,粳米200克,金银花15~30克,生姜2片。
制法:红薯切成小块或研成细粉,加入金银花(视临床症状轻重酌量)、生姜,按常法煮饭、煮粥均可。
用法:每日3餐均吃,要坚持吃,不少于3~4个月,方可逐步见效。
功效:腹胀、腹痛症状均可减轻。
中药偏方:3种中药偏方治慢性结肠炎
【偏方一:益气汤】
原料:黄芪、薏苡仁各12克,党参、茯苓、血余炭、赤石脂、白芍各10克,白术炭、陈皮炭、柴胡、厚朴、黄连各6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中、益气、止泻。
【偏方二:赤石脂汤】
原料:附子(先煎)、黄芪、当归、桔梗、石榴皮、川楝子各9克,肉桂、黄连各3克,炮姜、诃子各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肝肾阳气虚弱,温阳益气,涩肠止泻。
【偏方三:治结肠炎方】
原料:木香、甘草、川黄连各5克,柴胡10克,枳壳6克,太子参30克(单煎),白芍、白术、茯苓各15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早晚各一次。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外用偏方:4种外用偏方治慢性结肠炎
【偏方一:脐疗法】
肉桂、丁香各50克,五倍子15克,黄连10克。将药研末,每次取药末10克,用陈醋调成糊,摊于布上,敷于脐部,每天1次,敷完1剂为1个疗程。
【偏方二:菊花灌肠】
菊花30克,白术15克,防风、甘草各10克,白芷8克,米壳15克。便血重时加防风炭、云南白药适量,溃疡较广泛者加雷公藤6克。上药用水煎服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60~80毫升,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偏方三:苦参灌肠】
苦参30克,地榆、槐花各15克。用水煎服浓缩至100~250毫升,另将珍珠层粉6克溶于药液中,保留灌肠。若腹痛明显可加没药、莪术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数增多,结肠水肿明显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偏方四:黄芪灌肠】
黄芪、白术、丹参、白芍各20克,黄连、黄芩、侧柏叶、防风各15克,金银花、连翘、白及、生地各10克,每剂药煎3次,每次煎药液250毫升,3次共750毫升,其中早、午饭前各服250毫升,余下250毫升药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肠。
注意:中药灌肠宜每晚睡前进行,灌肠前排空大便,药液温度以36℃~39℃为宜。
生活偏方:2种生活偏方治慢性结肠炎
【偏方一:浸泡法】
取葎草500克,用自来水洗干净,放入药罐中,加水3000毫升,浸泡约20分钟,用大火将其煮开,改用小火煎煮20分钟,滤渣取液,待温热后浸泡双足,每日1剂,早晚各1次,15天为1个疗程,间隔5天再进行第2疗程。
【偏方二:塞治法】
将阿胶块隔水软化,切成1.5~2克的小段,再在沸水中软化,制成栓剂,用肛门管塞入肛门,每天大便后上药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间停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