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32812300000002

第2章 全新政绩考核告别GDP导向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要求,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2013年12月6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不到一个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影响地方党政施政重点和方向的政绩考核体系做出调整与完善。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与官员的职务发展空间关联度高,向来是选人用人的“指挥棒”。2014年是此番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调整的落实之年,新的考核“指挥棒”树立用人新导向,特别是对“唯GDP”考核取向的锐意纠偏,无疑将对地方党政干部的为政理念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不唯GDP”有五个内涵

2003年,中央提出要建立新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2005年,中组部选择四川、浙江、内蒙古3个省区开始政绩考核改革的试点。2006年,中组部印发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2009年,中组部制定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以及《地方考核办法》《部门考核办法》《年度考核办法》,与该意见一起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各地各部门也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考核工作与中央的要求,与干部群众的期盼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当前,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发展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对“短平快”的政绩项目兴趣浓厚,大举借债搞“政绩工程”,有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有的仍存在“新官不理旧账”“一任一张新蓝图”的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切实改进政绩考核,从制度层面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把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导向真正树立起来,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另外,当前各地各部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过分偏重经济指标的考核,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片面、单一,没有很好地解决政绩评价“唯GDP”的倾向。此外,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烦琐考核、“一票否决”泛化、基层迎考迎评负担沉重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为此,有必要根据中央的新要求和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作进一步改进完善。

中组部的政绩考核新政,只有短短8款条文,其核心就是淡化GDP考核,要点有五:考核不能唯GDP;不能搞GDP排名;限制开发区域不再考核GDP;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考核结果使用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中组部强调,2013年的年度考核,各地各部门就要按照《通知》的要求着手调整。

分析认为,这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政绩考核体系改革的重要一步,意在以“紧箍咒”和“及时雨”的方式破除一些官员的GDP崇拜,在选人用人方面树立科学发展的风向标。

专家认为,淡化GDP背后的目的,主要在于改变竞争性的地方政府增长模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承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划分。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承担的责任发生了变化,政绩的考核要求、对象、总指标也就相应要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不“唯GDP论”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今后市场将决定GDP的增长,政府的主要责任是为市场运行提供好的投资环境,好的制度,好的监管。政府要根据资源、禀赋等各方面条件,更好地做好发展规划、环境营造、政策引导,而不是盲目搞一些大的政绩工程。

考核内容三大新要求

突出科学发展导向考核全面工作

《通知》指出,考核要看全面工作,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中央有关部门不能单纯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来衡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成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评定下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考核等次。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通知》的意义在于纠正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导向。“就是不仅要看GDP增长率,更要看你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成效;不仅要看你显性的政绩,更要看隐性的政绩;不仅要看阶段性的政绩,更要看你一以贯之的政绩,也就是说要杜绝我们一任领导换一个思路,一任领导干一摊子事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中国考核一直强调GDP,是政府的利益结构决定的,有了GDP,才有财税、就业。未来考核如果不追求GDP,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各级政府的利益基础要与GDP适度脱钩,要对地方政府的责任界限梳理和划分,明确财权与事权,否则不可能调整到位。在弱化GDP时,对地方干部考核手段要更多元一些,改变当前地方政府过于干预生产、破坏环境、加速能源消耗,以实现简单就业的现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近年来,“考核要不唯GDP”一直有争议,但事实操作还是以GDP为标准。为何地方政府热衷于追求GDP?一是其可以给官员带来升职,二是便于操作,“见效快”。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考核体系进行调整。如果降低GDP权重,那么降多少?其他指标怎么量化?教育、医疗、环保等分配比重怎么设定?这些都需科学测算。

自2010年开始,北京、上海已连续三年成为GDP增速最慢的两个城市。专家认为,北京、上海等地经济增速的放缓是其主动调控的结果。北京不仅在下大力气调结构、转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高新技术投入,同时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将更多资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未来在新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变发展方式,主动降速,寻求经济健康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

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

《通知》指出,把政府负债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审计和责任追究,防止急于求成,以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注重考核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的连续性,考核坚持和完善前任正确发展思路、一张好蓝图抓到底的情况,考核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情况,把是否存在“新官不理旧账”“吃子孙饭”等问题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

数据显示,中国政府性债务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28.3%升至2012年的46.1%。为降低地方债务风险,2013年8月,审计部门首次审计全国政府性债务,涉及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并于12月30日公布审计结果。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7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7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万亿元。审计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辛鸣认为,地方发展中存在的“寅吃卯粮”“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一些地方政府和干部为取得政绩,尤其是为立竿见影看得见的政绩面子工程,只管借债不管还债,地方政府债务包袱越背越重,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梁朋指出,将地方债纳入政绩考核,更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能力。“政绩是大是小,不单看政绩本身,还要看为政绩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形象地说就是政绩的‘性价比’。”梁朋表示,地方债纳入政绩考核,同时有利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庆钰指出,官员“看得见的贪腐”可以通过建章立制、正风肃纪来革除,但是针对不顾当地实际、建立在GDP冲动之上的“政绩腐败”,必须依靠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来“治本”,把地方负债作为刚性约束正体现了这一点。这样就为地方干部戴上“紧箍咒”,让那些盲目崇拜GDP的官员及时警醒,让那些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人受到责任追究,不仅离任要审计,还要终身负责。

加强对政绩的综合分析

《通知》指出,辩证地看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前任基础与现任业绩、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既看发展成果,又看发展成本与代价;既注重考核显绩,更注重考核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既考核尽力而为,又考核量力而行,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注意识别和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和纠正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防止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戴焰军指出,这反映出考核部门已经注意识别和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和纠正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防止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评价标准要从三方面调整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

《通知》指出,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设置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标,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的考核。

专栏 四川绵阳市: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

2013年7月,绵阳市制定出台了《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明确了各县(市、区)、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重点和方式,以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各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奠定基础。

《体系》将各县(市、区)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区三类进行考核。平原区包括涪城、游仙、江油、安县,丘陵区包括三台、盐亭、梓潼,山区包括北川、平武。针对不同类别的考核重点也不尽相同,平原、丘区突出资源消耗和污染防控,重点体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产品生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要求;山区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体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考核权重上,《体系》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纳入整个目标考核体系,并按省上功能区规划对考核权重进行适当调整,平原、丘区、山区和园区分别设定为20%、25%、30%和10%。

《体系》明确了各县(市、区)考核项目、加分项目、扣分项目。考核项目包括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降低率等22项;加分项目包括生态县(市、区)创建、环保模范城创建、森林城市创建、绿化、区域年内无重大资源破坏和污染事件、流域断面水质提升1级6项;扣分项目包括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重大森林病虫害、发生重大盗砍盗伐林木和盗猎野生动物、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4项。

《体系》还对全市各园区考核重点进行了明确,主要包括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降低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等13个考核项目。

竹立家表示,对各省的总体考核,国家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否则就会比较乱,缺乏标准。可以首先将GDP、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安全等多重因素纳入考核体系。考核模板出来以后,各个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实行权重分。但在具体设置中,可根据各地特点,对每个领域的考核权重做出一定区别。比如像北京等大城市,环境保护的指标考核就应当重一些;而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的指标则可以侧重一些。如此一来有的放矢,让指标更加科学。

刘元春表示,各个地方因地制宜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是一个相对的改进。从各省的功能看,有粮食主产区、工业核心区、生态保护区等,它们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如果千篇一律考核,毫无疑问大家就会追求GDP,这样就会导致出现忽略环境、忽略资源消耗、忽略宜居等重要因素。当前中国已经走过高速扩张、高速发展的时期,调整考核指标事不宜迟。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指出,应该在主体功能区的框架下,按照各个地区功能分区的要求,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有些地方可能需要重点发展经济,经济发展考核指标的权重就要高一些,有的地方应该发展生态,比如青海等地,生态考核的权重就要高一些,还要合理布局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的考核,适当降低GDP的考核比重,至于降多少可以摸索。

对限制开发区域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

《通知》指出,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等指标。对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评价自然文化资源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情况。对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重点考核扶贫开发成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指出,这就从考核制度上,给在这些区域工作的干部松了绑,让他们真正对生态环境负起责任来。

据了解,根据“十二五”规划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目前全国2787个县中,明确不考核GDP的县有1100多个,其中重点生态功能区600多个,农产品主产区500多个。专家认为,此时制定实施这个《通知》,有利于这些要求的落实。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表示,此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总体上是很大进步;就生态考核工作而言,或是一个转折点。专家们认为,不管未来指标如何变化,生态考核进入官员政绩且占有重要比重,应无悬念。

选人用人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

专家认为,好的政绩考核机制能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脱颖而出,而用准、用好一个干部,就等同树立一面旗帜,这是中组部改进政绩考核机制的最大意义所在。

《通知》指出,要按照好干部的标准,根据干部的德才素质、工作需要、群众公认等情况综合评价干部,注重选拔自觉坚持和领导科学发展、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速度与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画等号,将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作为高配干部或者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的依据,作为末位淘汰的依据。

竹立家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改革目标是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选人用人是其中一个重要内涵。《通知》体现了选人用人思路的转变,提出不以GDP为选人用人的唯一标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做法。改变选人用人标准,对以后改革和发展理念的变化很重要,对于改变官员思维方式、为政方式特别是权力行为方式,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指出,强调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是不要GDP了,不是不要经济增长了。我们仍然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合理的经济增长率一定是要有的,需要防止的是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在增长率上进行攀比,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因此,对干部来说,不是没有发展的压力了,而是压力更大了、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由以往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不再为GDP纠结了,把主要精力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再也不能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能靠盲目举债搞投资拉动,不能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

考核方式方法要从三方面加强改进

实行责任追究

《通知》指出,制定违背科学发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强化离任责任审计,对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的,造成生态严重破坏的,盲目举债留下一摊子烂账的,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已经离任的也要追究责任。

王一鸣对这一新规十分欣慰:“近年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成效不甚明显,最根本的是责权利不对应,责任追究不到位。这次《通知》强调实行责任追究,这样才能根本解决问题。”他认为,拍脑袋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责,拍胸脯蛮干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要追责,盲目举债留下烂摊子的要追责,要处理、处分直至摘帽。离任要审计,终身要追责,不能让有些人不顾条件,为了政绩搞了一屁股债,最后拍拍屁股走人,甚至一路升官。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表示,现有的干部考核体制,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并不一定有一个科学的决策过程。比如一些省市引进重污染项目,尽管毁坏了环境,公众反对声音很大,但这个项目可以推动GDP,增加税收,最终还是得以实施。为此不少官员因为GDP增速上去了,还得到提拔。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发展,轻环保、轻社会综合发展的一种通病,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经济高速发展可持续性不强,且会带来很多问题,尤其是对当地环境的破坏,比如现在全国的雾霾天,这就倒逼政府出台这样的追责措施。而对于领导干部的处分,也要落到实处,不能只是做表面文章。

规范和简化各类工作考核

《通知》指出,加强对考核的统筹整合,切实解决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烦琐考核等问题,简化考核程序,提高考核效率。精简各类专项业务工作考核,取消名目繁多、导向不正确的考核,防止考核过多过滥、“一票否决”泛化和基层迎考迎评负担沉重的现象。中央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当年开展专项学习教育活动或换届考察、巡视的,可不再重复进行年度考核,根据年度工作情况,综合运用专项活动督导以及换届考察、巡视等成果形成年度考核意见。

竹立家认为,各种名目繁多的考核,负面意义远远大于正面意义。据调研,有的地方搞了25个“一票否决”,却没有任何实际效果。他表示,这种“一票否决”泛化的现象要改变,关键还是要监督,让权力规范运行。

专栏 “大考”“小考”何时休——盘点那些“奇葩”的考核

近年来,各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大大小小的考核指标越来越多。在各级干部和公职人员眼里,一些考核是各自领域里的“高压线”,有时还得为了应付个别考核不得不放弃本职工作,忙于灭火;还有一些考核指标是“劳民伤财费精力”的条条框框,严重制约了行政效率。记者梳理了一些“奇葩”的考核项目,它们或雷人,或心酸,或形式主义,让人疲于应付。

“雷人”考核——摊派精神病和火化指标

〔考核描述〕2013年,河南郑州和湖南新化县先后出现了上级卫生部门向基层社区摊派精神病指标的事件,不完成规定的“检出率”,考核就要扣分,甚至处罚。广东省前些年在统计遗体火化率时存在“摊派”火化任务现象,这种统计方法往往导致“人还没死先定要死多少人”。

“心酸”考核——“死亡控制指标”

〔考核描述〕这项考核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最为常见,包括“各类生产事故总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

“材料”考核——以纸面代替行动

〔考核描述〕提供“台账材料”“汇报材料”“总结材料”“典型材料”“事例材料”等各种材料让各级特别是基层干部、公务员倍感压力。

刘元春也表示,政府的很多考核目标过多过滥,甚至会相互冲突。为此,未来政府追求目标时,需要相对的简化,改变过度用行政命令的考核方式,因地制宜设定合理的指标。

加大公众参与考核和监督的权重

专家指出,在优化调整中央对地方自上而下考核的同时,还需尽快建立社会对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考核体系,即增进地方民众对于地方官员的约束力,促使地方官员以“民意”为施政方向,从而构建自上而下(现有考核体制)与自下而上(民意约束)相配合的激励与约束体系,以真正遏制“GDP崇拜”。

近年来,各地考核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如引进第三方评估、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以及公众满意度调查等。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夏正林认为,这些考核本质上仍然没有改变。真正的政绩考核,说到底是人民对政府的评价,而不是自身的考核,应该在民主与法治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对官员的考核。首先,要改变政府的权力观,使社会自己做事,把政府解放出来,许多考核也就没必要存在,考核的一些负面效应会自动消除。其次,在法治的条件下,官员行为本质上是执法行为,因此,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是对官员考核的基本要求。最后,基层官员应当尽量由基层群众参与考核,以基层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政绩本质上是由人民来制定考核标准的。目前虽然增加了“公众的满意度”,但本质并未有丝毫改变,未来应该使基层政府率先成为由人民“问责”的政府。总之,对官员的政绩考核是必要的,但“自上而下”的政府职能设计,法治化的权力行使环境与“自下而上”的监督考核,对于政绩考核本身的改革来说,更为必要。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表示,除了优化调整中央对地方自上而下考核外,还需要尽快建立社会对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考核体系,真正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打造保障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性政府。

专栏 江西:全面推行实绩公示制

为考准干部实绩,改变干部政绩“大锅饭”、推荐评价干部凭印象等现象,2011年,江西省印发《关于在县(市、区)、乡(镇)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中实行实绩公示制的通知》,在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考察工作中全面推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强化职位分析,明确实绩公示的重点内容。根据岗位职责各有侧重,做到“三个区分”:区分班子和个人,区分正职和副职,区分成效和不足。领导班子实绩主要公示近年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方面情况;个人实绩主要公示履行岗位职责、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以及本人在班子中所起作用等方面情况。对正职领导干部,重点公示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全局、抓班子带队伍等情况;对副职领导干部,重点公示工作思路、执行能力、分管工作完成情况等。

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实绩公示的客观真实。组织部门提前1个星期通知拟考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按要求分别形成实绩公示书面材料。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的实绩公示材料,由党委(党组)集体把关;县人大、政协正职和法检“两长”的实绩公示材料,由县委书记把关;其他班子成员的实绩公示材料,由班子主要负责人把关;拟提拔对象的实绩公示材料,由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把关,其中县乡党政正职的实绩材料,还需报上级组织部门审核。实绩公示一般与考察预告同时进行,不少于7个工作日。考察组公布举报电话及考察组长手机号码,受理核实对公示政绩不属实等情况的反映和举报。

创新方式方法,拓宽实绩公示的渠道范围。一是张贴公示。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及延伸考察单位的公开栏内张贴实绩公示材料。二是书面公示。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大会前两天,将考察对象的个人职责分工和实绩公示材料印发给参会人员。三是会议公示。召开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大会时,由党委(党组)负责人或考察对象本人,介绍班子或个人的实绩,接受评议。四是媒体公示。有条件的地方,将实绩材料在当地有线电视、政府网站等媒体上发布,接受监督。

坚持选人用人看实绩,加强实绩公示的结果运用。在干部选配上,坚持把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干部进退留转相结合。将实绩公示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调整不胜任干部的重要依据,做到实绩不突出者不提拔重用。二是与班子合理搭配相结合。将实绩公示贯穿于换届工作全过程,全面、历史、客观地比较同一干部任期内实绩以及同级别干部之间、同职位干部之间、同一班子中干部之间的实绩,为科学合理配备班子提供参考。三是与干部激励警示相结合。将实绩公示作为展示能力、体现业绩的舞台,激励干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努力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指出,在考核主体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政府绩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参与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和群众有效监督与评价政府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要加大政府绩效考核和干部考核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将本级政府和部门的五年发展规划、年度绩效计划、年底的绩效报告,或者评估内容、评估过程、评估方式和评估结果等,通过政府网站、政府报告等形式面向全社会公开,避免“关起门来自己搞”。

地方考核新办法纷纷降低GDP比重

在中组部新规出台之前,湖南、江西等多地已先行试点弱化GDP考核。新规出台之后,又有不少地方紧急呼应,推出了地方版实施细则。

湖南:出台“分类”考核体系,弱化GDP考核指标

2013年8月出台的《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以县市区为主体的分类考评指标体系。按照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把全省122个县市区分成中心城市城区、城乡复合型县市区、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大类,每个类别为其设置了不同的考核目标值,彻底摒弃了过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模式。

湖南考核新办法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考核对GDP指标的弱化。湖南在对县市区的考核指标中,GDP权重仅为5%,落在“经济结构指数”(12%)、“居民收入水平”(7%)和“社会安全指数”(7%)之后,与“环境质量指数”(5%)齐平。

江西:从唯GDP论英雄到差别化分类考核

2013年11月中旬,江西省出台《2013年度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对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予以差别化分类考核评价,设区市按2012年末总人口分300万人以上和300万人以下两类,县(市、区)按《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分35个重点开发区、33个农业主产区、32个重点生态区三类。按照县(市、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分类情况,设置三类权重,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生态环境指标上进行区分,各类县(市、区)分别单独计分。

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党的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发展及成效、民生工程、生态环境5个一级指标,总权重为300分,其中经济发展及成效权重为120分,占考核总权重的40%,党的建设权重为60分,社会建设权重为50分,民生工程权重为40分,生态环境权重为30分。为充分反映当年发展实绩,各考核评价指标总量和增幅权重基本按3:7的比例设置。对扩大经济总量而不顾环保等发展质量的行为,做“减法”给“负分”。

山东:扎实开展科学发展成效满意度调查

近年来,山东省把最大限度地反映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构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根本原则,加强对市级领导班子的考核。整个考核体系设置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6大类40项指标,各市的最终得分还需要乘以群众满意度系数,以此来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宗旨观念。

群众满意度调查的内容,按照与群众利益联系紧密、感受深刻的标准,该省确定了8个调查题目,涉及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医疗卫生、中小学教育、环境保护、困难群体救助、文化生活、社会治安、干部作风等方面。每个题目设置“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不了解”4种评价意见,其中,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赋予不同分值,不了解不作为有效样本。每个题目有效得分的平均值为该题目得分,8个题目得分的平均值是群众满意度的得分。

专栏 杨伟民:GDP唯上,将致华北平原消亡

“30年后,古老而美丽的华北平原将会消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如此断言。杨伟民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忧心忡忡。而这一切,都源于对GDP的膜拜。“如果把华北平原十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的土地拿来种树,未来治理华北平原沙化的可能性还存在。如果继续像现在这样唯GDP至上,30年后,华北平原将不复存在。”杨伟民说。他认为,建设美丽中国,区域间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布局城市功能、保证足够的农业和生态空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否则,“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像北京这种环境问题突出的地方,应该把环境放在第一位,把增长速度放在第二位。”杨伟民说,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目前都面临着环境问题。北京到现在为什么还非要提高GDP不可呢?杨伟民对此感到很是费解。他说,北京抓GDP主要是觉得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平衡的表现是城南落后,房子不够高,产业不够多,所以就招商引资找大项目。“区域发展平衡并不是绝对平衡,城南人也不一定认为房子越高越好。现在搞开发,很多人都搞错了,中央从来没说过让各个地区去搞GDP竞赛。”杨伟民说。

“很多人说北京的问题主要在于人口问题,我看未必。人为什么要向这里集中?主要是由于一个个城市功能为他们提供的工作岗位。”杨伟民分析,中国13亿人口,怎么能就靠一个两个城市来解决所有功能?在他看来,如果北京不搞多功能城市中心,而是推进主体功能区的建设,企业就会随之建到其他地方去,劳动力也就不会全都涌进来。“水也不用引过来了,汽车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都会减少。”杨伟民认为,单纯依靠提高入京门槛或者依靠价格杠杆解决不了问题。

群众满意度调查的方法:一是优化组合调查方式。采取电话随机访问、手机短信调查、问卷调查三种方式进行,按照6:1:3的比例计算满意度得分。二是规范选取调查样本。在尽量扩大样本数量的同时,坚持分类、随机原则,确保覆盖面广、代表性强。电话访问和短信调查从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号码样本中随机抽取;参加问卷调查人员从当地市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中随机抽取。三是科学安排调查流程。调查前,通过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发布公告,提高群众对满意度调查的知晓率和参与的积极性。访问时,邀请受访市的市长和市直部门负责同志、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现场旁听,请省纪委派员全程监督。访问结束后,由计算机当场计算得分,并请受访市市长、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主任和省纪委监督员三方签字确认。

群众满意度调查的结果运用:一是作为计算各市综合考核最终得分系数的根据。该省将每个市群众满意度得分除以全省各市群众满意度得分平均值,作为该市的考核系数,再将这个考核系数乘以千分制综合考核得分,得出各市综合考核的最终成绩。二是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每年向各市通报考核结果,原汁原味反馈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督促各市深入分析原因,认真抓好整改。三是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参考。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中,深入分析3年来考核结果,与换届考察情况相互印证,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做出评价,对坚持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任用;对贯彻科学发展观不力,特别是群众满意度低的地方,加大组织调整力度,进一步树立了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

广东:不同地区实施分类考核,引领区域协调发展

体现区域、部门差异是科学实施考核的基本要求。为引导区域协调发展,广东省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按GDP、常住人口、国土面积综合比重,将21个地级以上市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发展区,实施分类考核。广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区的4市确定为都市发展区,侧重考核向国际都市群迈进的发展要求。优化发展区包括珠三角的其他5市,侧重考核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情况。东西两翼及环珠三角地区的8市为重点发展区,侧重考核发展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等情况。生态发展区包括山区和水源地的4市,侧重考核生态保护、宜居水平、公共服务等情况。对60个省直部门,根据其不同职能和工作特点,划分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党建综合三类,设置差异化的评价内容,实施民主测评、落实重点任务、机关工作效能、群众满意度4项考核。

在指标设置上,广东省选取每个领域与科学发展关系最密切、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且每个指标只选择核心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4个指标组,均由共同指标和类别指标构成,共同指标25个,4个区都要考核;针对区域特点、功能定位差异,设置类别指标8—10个。由于不同的发展要求,各指标组在不同区域的权重不同,有的共同指标因为重要程度的区别,在不同区域的权重也不同。在量化标准上,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引导各地认清差距、全力推进。在评价方法上,每个指标按基础分、水平分、变动分合成百分制得分,既考核现有工作基础,更注重考核当年的进步程度。

广东省委注重发挥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倒逼各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每个考核年度,省委常委专门听取考核结果汇报,将考核结果与省委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比对,对各地各部门的考评情况进行通报和点评。省委书记、副书记等领导分别与排名靠后的市和部门一把手谈话,查摆问题、提出要求。对排名靠后且表现平平的省管其他领导干部,由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分别谈话诫勉,并限时提出整改措施。领导干部的考核结果先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通报,再通过主要负责人向干部本人反馈。同时,考核结果与干部管理任用对接。2010年依据年度考核结果,调整部分市党政正职,提拔了5名县委书记,2011年将考核结果统筹运用到市级换届人事安排中。

浙江:“述、测、听、访、评”相结合,多维度、全方位考察干部的德

近年来,浙江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干部德的考核,在宁波、湖州等五地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浙江省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考察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了准确识德、全面察德、科学鉴德、举贤重德的考核机制。

为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浙江省对“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进行逐层分解,形成具体的评价要点,把对德的抽象要求转换为具体指标,让德“易识别、看得见、可比较”。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考察评价测评表》,细化分解形成一套指标体系,包括23个正向评价要点、15项反向测评指标。正向评价要点中,把“四德”作为一级指标,每项指标设置若干评价要点。同时,选择当前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社会反响比较强烈的负面现象作为反向测评指标,包括“不敢坚持原则、做老好人”“追求轰动效应”“作风不检点”等,并设置专栏,请参评人员提供具体情况说明,使考核更具可操作性。根据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特点,分类设置德的考核重点。对省管干部,重点了解政治立场、政治纪律、宗旨观念等;对基层干部,增加社会公德、生活作风、服务群众等方面反向测评内容;对高校领导干部,把“为人师表”列为正向测评要点,把“学术不端、虚报工作业绩”等列为反向测评要点,增强了针对性。

在德的考核方式上,浙江省采取“述、测、听、访、评”相结合的方法,多维度、全方位考察了解干部德的表现。该省对干部德的考核主要结合换届(任期)考察、年度考核等一并进行,领导干部在撰写述职报告和个人总结时,要如实报告本人德行方面的情况,并向参加推荐测评的人员公开。推行提拔申报制度,所有省管干部考察人选,都要申报婚姻变化、房产、投资、出国(境)等14个方面个人重大事项。根据测评情况,对反向测评中负面反映比较集中、某个问题达到4—5票以上的干部,或参评人员在测评表中有具体说明的事项,进行重点核查。开展“生活圈、社交圈”考察,探索通过家访、邻访等渠道,拓展考察面,听取社区干部、邻居等知情人的意见。

在德的考核结果运用上,浙江省采取“一表式”反馈形式,把考德的具体情况向干部本人反馈,让干部准确了解组织和群众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把反向测评结果向干部亮底,促使干部找准问题,明确方向。在市县乡换届中,强调实行德的“一票否决”,对德的方面有问题的,不仅不能提拔使用,还要视情况做出处理。对考核中发现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话提醒;对有不道德行为、公众形象不好的,在关键时刻、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应对突发事件中表现不好、经不起考验的,视情节做出组织处理。

专栏 考核地方一把手应有“债务指标”

《瞭望》新闻周刊在东、中、西部部分省区调研采访时发现,地方对城镇化简单理解为“增大基础设施投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市县乡基层领导没有良好的“债务意识”“风险意识”,而且存在“债务递延”的“推诿心态”,这是地方债务逐年增加的“思想”和“制度”根源。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对地方政府一把手的考核亟待制定相应的“债务指标”。

中国各省区未来5年城镇化率指标值都很高,安徽达到55%,河南52%,广西53%,湖北58%,云南48%。但发展速度快的背后,仍然是简单的大规模投资。如陕西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6万亿元,山西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1万亿元,广西的目标则是2017年投资达到3万亿元。由于主要税种都集中上缴给了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和市级财政,只有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能够一次性给予地方大量财税收入。因此,地方市县政府化解地方债务的办法就离不开“融资”和“土地”,这就形成了盲目投资、脱离实际、过度举债的“逻辑根源”。

一些领导坦言:“上任借了钱搞工程、搞项目,有口碑也有政绩;本届政府绝不能勒紧裤腰带还债。”一些地方甚至流传着“干满一届是熊蛋,两年有效是水平,三年挪窝有能耐”的说法。这种政绩观迫使地方领导想方设法举债度日,收支平衡、地方发展风险等不进入考核视野,自然不会形成“长效机制”。一些地方干部及专家认为,要化解地方债务问题,必须在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就任之初、离任之时进行地方债务审计、债务公示和债务考核,形成地方政府可控的举债、还债机制。

杭州:启动2013年度综合考评

2013年12月6日,杭州市正式启动2013年度综合考评。与往年相比,“考试”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创新,“简化、优化、管用”成为综合考评工作的关键词。

首先,对综合考评目标设置实行总量控制,下达给市直各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目标总量比去年减少了438条,减幅达29.5%,但涉及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的考核目标占比明显上升,占考核目标总量的69.7%,比2012年上升了近20%。

其次是降低GDP的权重。2013年杭州区、县(市)综合考评按照“不唯GDP”的指导精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考核权重从原来的6分调整为3分;同时增加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考核指标权重。同时,综合考评还将根据各地实际,增加个性化考核指标。比如,对淳安县按照“美丽杭州”实验区建设要求,在综合考评中将实行单列考核。

最后是考评形式创新。目标考核将以月度分析、日常跟踪督查为主,建立定期通报和公示制度,实行“现结现报”,尽量减少2013年底集中检查考核内容。杭州市还将推行“网上晒清单”,届时市民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查看相关工作的完成进度。

贵州:降低GDP比重,向质量效益看齐

2013年12月4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公布《贵州省市县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办法》。新的测评办法增加了14项指标,降低了GDP指标的权重,不仅体现出总量规模和人均水平,更突出反映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

专栏 江苏海门市:群众上网测评领导干部

2012年底,江苏省海门市自主研发了领导干部考核开放式网络测评系统,由群众自主登录互联网对领导干部实行网络民主测评,有效实现领导干部考核的民主化、公开化、信息化。

分层级设置测评要素,把干部德绩“晒”出来。将领导干部的日常考核内容详细设置在测评系统中,实行三级递进设置测评要素。第一层级为总体评价,设定“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档次;第二层级为考核具体项目,设定了政治方向、道德诚信、业务能力、廉洁自律等10项要素,并量化赋分;第三层级为建议使用情况,设定了“提拔、留任、交流、降职”4个档次。借助系统的测评内容自定义功能,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对象及考核的不同要求进行个性化设置,并将所有市管干部的《实绩公示表》挂在相应栏目中,供测评人员随时查看,避免凭印象打分。

宽领域确定测评对象,把群众意愿“聚”起来。对乡镇(园区)的领导干部,除乡镇机关全体人员外,还邀请辖区内的农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事业单位负责人、骨干企业家、“两代表一委员”、部分老干部和“新市民(村民)”代表参与测评;对市级部门领导干部,除机关干部、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外,还邀请业务工作涉及的管理服务对象代表、“两代表一委员”、部分老干部参与测评。在2012年11月领导干部考核中,全市测评对象上网参评率达97.62%,有效率达100%。

严要求把握测评程序,把考评结果“用”起来。在组织实施网络民主测评时,明确程序要求,做到“评前”组织业务培训,“评时”进行自主打分,“评后”系统自动统计。测评中,按照“一人一个密码,一个密码只能投一次票”的规定,确保测评者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登录测评网站进行测评打分。测评后,系统自动剔除最高和最低各5%的测评分,生成各种纵横向对比的分析曲线图表。

新办法中,市、县测评指标设置一致,包括经济总量、投资规模、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与就业、财政税收、居民收入、生态环境、群众满意度8个方面,共35项指标。市级、经济强县和非经济强县测评指标权重分别设置。

新办法在原指标体系基础上增设了14项指标。其中,考虑到人均指标能较科学地反映综合实力,同时为与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有效衔接,增设“人均GDP”指标。同时,为突出“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增设“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此外,将“人民群众对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成果的满意度”指标调整为“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

陕西:按照“考少、考精、考重点”原则重构考核体系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陕西省委围绕建设“三个陕西”,对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做了改进和完善,调整了考核指标体系。

新的考核指标体系紧紧围绕“三强一富一美”奋斗目标和建设“三个陕西”要求,按照“考少、考精、考重点”的原则,将“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设定为一级指标,分别占总分值的34%、25%、25%,为突出区域错位发展保留“特色指标”,占总分值的6%,加上“共性指标”占总分值的10%,这五个版块涵盖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

其中,在“富裕陕西”考核中,设置“稳增长、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内容,把考核重点及时调整到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上来。“稳增长”方面,保留了一定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指标,将生产总值增长率指标由原来的8分下调为6分;“优结构”方面,增设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化率等反映产业和城乡结构优化的指标,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质量”和“增效益”方面,增设城乡居民总收入占GDP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率等反映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指标,打造陕西经济的升级版。

与此同时,为确保“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和雾霾治理,进一步完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的措施承接落实到位,将生态环保指标由原来的12分增加到25分,雾霾治理指标由原来的3分调整为8分,并对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延安市和杨凌示范区增设“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考核指标,增加治理雾霾超额完成任务加分项目,取消生产总值超额完成任务加分项目,凸显治理雾霾在当前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专栏 吸取美国GDP统计新法的正能量

2003年,受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委托,联合国、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五大国际组织发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SNA2008)。2009年2月,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决定将SNA2008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统计标准,并鼓励所有国家尽可能以此为标准来编辑并报告其国民经济账户情况。

2013年7月31日,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了根据SNA2008制定的美国GDP统计新方法。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第一次将研发经费、娱乐、文学及艺术原创作品的创作经费看作是投资而非成本。也就是说,在美国今后的GDP报告中,增加了一个名为“知识产权产品”的新门类,研发和艺术创作等“无形资产”都会被统计到知识产权投资的门类之下。

以美国2012年的GDP为例,用新方法重新统计之后,其规模增加了3.6%。而在这3.6个百分点中,研发投入贡献了2.52个百分点,艺术创作投入贡献了0.47个百分点。据测算,在今后美国的GDP构成中,投资所占的比例将从14.35%上升至16.13%,而消费占比则将从70.86%下降至68.32%。

第一,美国率先采用了联合国大力推广的SNA2008,这有利于国际统计规则的推广。2014年,欧盟国家也将实施SNA2008.随后,大批发展中国家将会陆续跟进。

第二,研发投入列为投资突出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从统计学上把研发费用确立为投资,也就意味着把知识经济列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美国经济已经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正式转成了知识密集型。

第三,把原创性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费用列为投资有利于推动文学艺术促进经济发展。比如,美国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星球大战》(Star Wars)、《宋飞传》(Seinfeld)和《黑道家族》(The Sopranos)等一流行就是几十年,为美国GDP所做的贡献也超过了几十亿美元。

如果统计方法的改进真正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那么世界还真得感谢美国开了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