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释义与阐幽”
损卦象征减损:必存诚信,至为吉祥,必无咎害,可以守持正固,利于有所前往。减损之道用什么来表现?两簋淡食就足以奉献给尊者、神灵。
《彖传》说:“减损”,意思是减损于下,增益于上,其道理是下者有所奉献于尊上。减损之时能够心存诚信,于是就至为吉祥,必无咎害,可以守持正固,利于有所前往。减损之道用什么来表现?两簋淡食就足以奉献给尊者、神灵。奉献两簋淡食必须应合其时,减损下之阳刚以增益上之阴柔也要适时:事物的减损增益、盈满亏虚,都是配合其时而自然进行的。
《象辞》说:山下有深泽就像泽自损以增山高,象征“减损”;君子因而抑止忿怒、堵塞邪欲以自损不善。
初爻阳:完成了自我修养之事,就迅速前往助人,必无咎害;损己助人时要再三斟酌把握分寸。
《象辞》说:“完成了自我修养之事就迅速前往辅助尊者”,说明初九与尊上心志合一。
第二爻阳:利于守持正固,急于求进将有凶险;不用自我减损就可以尊贵者受益。
《象辞》说:九二利于守持正固,说明应该以坚守中道作为自己的志向。
第三爻阴:三个人一同前进,由于互相掣肘会使一个人受到伤害;而一个人独自行动,就会专心一意地寻求伙伴,最终必定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象辞》说:一人独行可以专一求合,三人同行将使对方迷惑无主。
第四爻阴:尽量减少并克服自身的弱点,准备迎接马上到来的嘉庆,不会有任何灾祸。
《象辞》说:“自我减损思恋的疾患”,说明六四接纳阳刚至为可喜。
第五爻阴:有人送来价值极高的大龟,无法辞谢,用于占卜这是大吉之事。
《象辞》说:六五至为吉祥,这是上天施予的。
上爻阳:不用自我减损即可施益于人;必无咎害,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有所前往,必将得到广大臣民的拥戴而不限于一家。
《象辞》说:“不用自我减损即可施益于人”,说明上九在得施惠天下的心志。
损卦在解卦之后。《序卦传》云:“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如字面所示,其义为减损,在卦中甚至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显然是针对于某一方面或整体大局的首脑而言的。从局势的发展过程来看,此时灾难业已缓解,暂时摆脱困境,虽说是一种解放;但首脑切不可因此而放松自己,甚或放纵行为,因为百废待兴,新的建设之时,又会产生新的隐患和困难潜伏其中。犹如一场洪涝灾害之后,洪水已退,人已无生命之虞,但是房倒屋塌,道路破坏,老弱衣食无靠,饥儿嗷嗷待哺,正在着急地等待救济呢!在此情况下,作为执政者,显然只能损上益下,从长远处着眼以求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执政者来说,既是一种策略上的要求,更应是人文思想的自觉运用。
在汉初,由于楚汉之争四年多的战乱中,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凋敝。
面对这种残破局面,汉高祖刘邦并没有注重自己作为君主的个人享受,而是把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为此采取了一些特别的措施:
首先,兵士罢归家乡。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军吏卒无爵或爵在大夫(五级爵)以下的晋爵为大夫,大夫以上的加爵一级,并一律免除本人及全家的徭赋。归农的军吏卒,按照军功大小,给予田宅。这些农民在和平安定环境下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成了汉初稳定农村秩序、恢复农业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
其次,命令在战乱中聚于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故爵、田宅。承认各地小吏在战争时期占夺的土地。
再次,因为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抑制商人,不许他们衣丝、操兵器、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做官,加倍征收他们的税赋,以限制商人对农民的兼并。减轻田租,十五税一。
刘邦的一系列决策和措施,虽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但无论是对于最高统治者还是对于最底层百姓,以及整个社稷民生,都是大有好处的。而刘邦之所以采取损国库(实质也就是他自己)财力而益人民的做法,其出发点也正是从长远发展考虑的。诚然,囿于时代的局限,他的具体措施和目的都有令后世存疑之处,但无论如何,这种行为本身,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其后产生的“文景之治”的安定繁荣局面,也证明了这种“损上益下、长远发展”的思想,是符合客观规律、无比正确的。
所以,作为执政者,无论面对局部还是全局,都应当正确认识眼前及以后的客观形势,以“损上益下、长远发展”的思想作指导,当损则损,以暂时的阵痛换取长久的安稳和发展。否则,当自损时反自益,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尝到求益不成反而长损不息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