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而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释义与阐幽”
三画卦坤在下体,三画卦兑在上体。萃卦象征聚合,亨通。君王祭于宗庙,祈求护佑,有德高望重的君子出现。亨通无阻利于坚守正道,用三牲祭祀,带来吉祥,利于前去行事。《彖传》说:萃就是聚。顺而能悦,刚(九五)居中又(与六二)相应,所以能聚。天子到庙里祭祀(祖考),是致以(诚挚的)孝心和做出(丰盛的)贡献。利于出现君子而获亨通,是萃聚(天下人),用正道。用大牲畜(祭祀)会获成功,利于有所前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察萃卦所讲的萃聚问题,天地万物情同而聚的规律就可以看见了。
《象辞》说:泽上于地(则水必聚),所以叫萃。君子以此整治兵器,戒备不测的祸乱。
初爻阴:若诚心未能始终如一,错乱就会聚集,众人喧哗呼号,只要控制住就能转危为安,重露笑颜,不须忧虑,前去行事不会遇到灾祸。
《象辞》说:乱了你(初六)的萃,是你的主意乱了。
第二爻阴:引退谦让,得吉,(这样就)没有过失和灾害。中心诚信就可以进行简约的薄祭。
《象辞》说:由人援引而萃聚得吉不咎,是(由于六二)坚守中道不变。
第三爻阴:聚合在一起但未能成事,就嗟叹不已,干什么都不会顺利。虽然前去行事不会遇到灾祸,但会有点小困难。
《象辞》说:前往(与九四萃聚)没有过失和灾害,是因为在上体的九四巽顺。
第四爻阳:必须获致最大的成功,方可没有过失和灾害。
《象辞》说:必得大吉方可无咎,是由于九四位不当(以阳居阴且迫近君位)的缘故。
第五爻阳:九五在萃的时代是有位了(居君位),没有过失和灾害。但君子未必是以诚信服人的;如果君子能坚定不移地主持正义,虽有悔,悔亦可无。
《象辞》说:九五萃虽有位(而诚信未孚),说明它的王者之志未得光大。
上爻阴:唉声叹气,痛哭流涕,没有过失和灾害。
《象辞》说:(上六)唉声叹气,痛哭流涕,说明它(作为放臣屏子),心未安于外。
萃卦的核心意思便是“聚”,而尤指事业的核心人物“能招民聚物,使民归而聚己”。当然,它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这种“聚”的力量一定要“正”,努力的方向是正当的,为大多人而服务的。这种精神作为一种中心思想,显然是积极的,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利用。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是辅佐汉光武帝刘秀开国的大将。他少有大志,诸兄都以为他是个奇才。因世道混乱,他弃文经商,竟然一举致富。年过三十岁时,他到陇西、江汉等地游历了一段时间后,有机会接触到各地的吏风民情,认识到腐朽黑暗的王莽政权注定要灭亡,回到边地后,就对大家说:“大丈夫立身处世,穷且益坚,老当益壮。发财致富,贵在济世救人,否则,只不过是个守财奴罢了!”于是尽散家财给兄弟故旧,自己则穿着羊裘皮裤,毅然南行,去寻找施展抱负的机会。
王莽末年,各地义军蜂起。凉州豪强隗嚣起兵反莽,马援也慕名投到他的名下。隗嚣非常器重马援,任命他为绥德将军,与他共商如何对付已经称帝的刘秀。隗嚣想先联合公孙述,就派马援前往蜀地观察情况。公孙述以前是马援的故交,当时已在成都称帝。马援一到成都,没想到公孙述俨然以帝王自居,戒备森严,烦琐的礼仪之后三叩九拜,过后一句话也没说就把他安顿到宾馆住下。马援对周围的人说:“现在天下胜负未分,公孙述不是礼贤下士,共图大事,反而刻意摆出架子,与土梗木偶有什么差别?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留得住人才?”说完就离开了。
他回到凉州后,隗嚣又派马援送书信于洛阳,光武帝刘秀在宣德殿接见了他。光武帝一边喜笑颜开地出来迎接,一边对马援说:
“您来往于两个帝王之间。现在我见到您,真让我感到惭愧。”
马援施礼拜谢,说:“现在的世道,不仅是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在选择君主。我与公孙述原是同乡,从小就交情很好。我先前至蜀地,公孙述做了很多防备后才来见我。现在我大老远的拜见您,您怎知我不是刺客,一点也不做防范?”
刘秀又笑,说:“您不是刺客,是说客。”
马援说:“天下正值乱世,欺世盗名自立为王者太多了,现在我看见陛下恢廓大度,真是汉高祖的嫡系子孙,有当年高祖的风范,陛下才是真正的帝王啊!”
马援在洛阳期间,刘秀与他开怀畅谈有数十次,两人非常投机,都感到相见恨晚。
回到凉州,隗嚣问他关于洛阳的情况。马援说:“我到了他的朝廷,刘秀引见数十次,每次宴饮谈话,都是自傍晚到天亮。他才智睿明,勇敢有谋略,不是一般人所能比得上的。而且开诚布公,无所隐藏,豁达大度,风范差不多和汉高祖一样。经学博览,政事文辞,前世无比。”隗嚣问:“刘秀与汉高祖比,谁更有帝王风度?”
马援想了想说:“不如汉高祖。高祖与人相处,无可无不可;光武帝对治理官吏的事务特别喜欢,一举一动都讲究要合节度,又不喜欢饮酒。”
隗嚣听了马援的介绍,虽然心存疑虑,但迫于形势,不得不派长子去洛阳做人质,表面上表示归附刘秀,马援也借机把家属带到了洛阳。
马援走后,野心不死的隗嚣不顾马援的规劝,公开打起了反汉的大旗。马援知道隗嚣对他颇为不满,也知道对这种“自挟奸心,盗憎主人”的浑人再劝也没有用,便上书光武帝,表示自己久存仰慕之情,愿意臣服东汉。
刘秀也十分赏识马援,自从上次相聚,就已有心引为己用。看了马援的上书,立即召见,共议征讨隗嚣大计。光武帝按照马援制定的作战部署,一举歼灭了西凉的这股最大的反对势力。
因为马援对西凉的民情地理非常熟悉,就任命他为陇西太守。马援镇守西域期间,安抚团结少数民族,兴修水利,使那里从前习惯于抢掠流浪的游牧部落不再流徙,安居乐业,使西北部的经济得到发展,疆域逐渐稳定。
马援治理西域的方法是努力开启恩信,宽以待下,放手使用官吏,给以实职,自己仅总领大局而已。宾客故人,日满其门。下属禀报事务,马援总是说:“这是守丞和廷尉的职责,怎么值得找我呢。你们可怜一下我这老头子,让我有个喘息的机会。如果大姓侵犯小民,羌人不顺从作乱,这才是太守该管的事哩。”邻近的县里曾发生过一起羌人报仇的事件,官吏百姓惊惶失措,说羌人造反了,百姓奔入城郭,县令赶到郡里找马援,请求关闭城门,发兵镇压。马援当时正与宾客饮酒,大笑说:“羌人怎敢再侵犯我。告诉县令回守官舍,如果实在怕得不行,可以爬到床下去。”后来局势逐渐安定,大家都很佩服他。
后来马援以62岁高龄领兵南征,病死于军中,实现了他“男儿当战死疆场,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豪迈誓言。
马援与汉光武帝从惺惺相惜的初逢,到后来为国效命的行为,为萃卦所阐发的精神做了最好的注脚。
也许我们得承认,这种人们似乎耳熟能详的“大道理”,其实正是一种积极优秀的处世思想,可以说,不管是哪一方面,处于哪种地位的人,如果能真的把这些原则方法切实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相信将会产生出乎意料的力量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