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
32839700000005

第5章 蒙卦:渎则不告,君子能以果育德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释义与阐幽”

蒙卦象征启蒙,亨通。并非我有求于幼童来启发蒙稚,而是幼童需要启发蒙稚有求于我;初次祈问施以教导,接二连三地滥问是渎乱学务,渎乱就不予施教。利于守持贞固。

《彖传》说“蒙稚”,譬如高山下有险阻,遇险止步、彷徨不前,正像蒙稚的情状。“蒙稚,亨通”,说明可以顺沿亨通之道施行启蒙,并把握适中的时机。“并非我有求于幼童来启发蒙稚,而是幼童需要启蒙有求于我”,这样双方的志趣就能相投。“初次祈问施以教诲”,说明蒙师有阳刚气质,行为适中;“接二连三地滥问是渎乱学务,渎乱就不予施教”,因为渎乱了蒙稚启迪的正常程序。蒙稚的时候应当培育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

《象辞》说:高山下流出泉水,象征渐启“蒙稚”;君子因此果断决定自己的行动来培育美德。

初爻阴:启发蒙稚,利于树立典型教育人,使人免犯罪恶;要是急于前往必有遗憾惋惜。

《象辞》说:利于树立典型教育人,是为了让人就范于正确的法则。

第二爻阳:被蒙稚者所环绕,吉祥。像迎娶贤淑美丽的妻室一样,吉祥;又像儿辈能够治家。

《象辞》说:“儿辈能治家”,说明第二爻阳刚和第五爻阴柔互为调和。

第三爻阴:不宜娶这女子,她眼中所见只是美貌郎君,缺乏守正观念,娶她无所益。

《象辞》说:“不宜娶这女子”,说明第三爻阴行为不符合礼节。

第四爻阴:困陷于蒙稚,有所憾惜。

《象辞》说:“困陷于蒙稚的憾惜”,说明六四独自远离刚健笃实的蒙师。

第五爻阴:幼童的蒙稚正受启发,吉祥。

《象辞》说:“幼童的蒙稚正受启发,吉祥”,说明六五对蒙师恭顺谦逊。

上阴爻:猛击以启发蒙稚;不利于施用暴烈过甚的方式,宜于采用抵御强寇的方式。

《象辞》说:“利于采用抵御强寇的方式治蒙”,是说可以使上下的意志顺应和谐。

华人以“龙的传人”自居,古往今来,人人望子成“龙”。但要孩子成“龙”,又谈何容易?这就必须教子有方。童蒙教育,涉及人初期教育的良与否,因此极受重视。古代有“孟母三迁”的传说,说是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历尽千辛万苦,几次搬家,最后迁到紧靠学校的地方,琅琅的读书声,造成了很好的文化气氛,经过环境的熏陶教育,终于造就了一代儒家亚圣——孟子。这一生动的故事,已经成为传统教育的千古美谈了。

孟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说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继承人,与孔子一起被合称为“孔孟”。

孟轲小时候,家住在墓地附近。年少的孟轲经常看到墓地上的丧葬,他就模仿埋葬死人的游戏。孟轲的母亲就说:“这里不是你能住的地方。”

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一个集市附近。在这种环境里,孟轲所见都是商人在集市上的生意,于是就跟着学起来,做游戏也学着商人做买卖。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你能居住的地方。”

这次孟母把家搬到了学馆附近。在这里孟轲所接触到的和见到的都是祭祀活动,孟轲所做的游戏也就是学祭祀、礼仪等。孟母见到了非常高兴,说:“这才是你可以住下去的地方。”于是孟轲就在那里长期居住下来。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孟轲从小就学习礼仪,健康成长。

有一次放学回家,孟轲的母亲正在纺织,见他回来,就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轲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还不是和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生气,就用剪刀把已经织好的布剪断了。孟轲不知道母亲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气,十分害怕,就问母亲,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是为了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够平安无事,做起事情来就可以避开祸害。你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以避免祸患。”孟轲非常震惊,他从此勤学不止,后来拜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为老师,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艺,终成一代巨匠。人们把孟母当做善于利用环境潜移默化教育孩子的典范。

蒙卦象征启蒙。人类初生,蒙昧幼稚,必须接受启蒙教育,才能健康成长。古人云:儿童不经童蒙教育,犹如草木萌芽之后不加培植,就会斜逸蔓生,不能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