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
32839700000060

第60章 涣卦:用拯马壮,扫平乱象于初始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释义与阐幽”

三画卦坎在下体,三画卦巽在上体。涣:亨通。王来到宗庙祭祀(以宗教意识增强人们的心理凝聚力),利于涉过大江河。利于守正。

《彖传》说:涣,亨通。刚(九二)在下体而未穷极于下。柔(六四)得位(以阴居阴)于外卦而上承九五。王来到宗庙(祭祀),王(九五)是居中履正的。利于涉过大江河,是乘木(巽)以渡水(坎),得到成功。

《象辞》说:风行水上,有涣散之卦象。先王因此祭天,建立宗庙,以聚合民心,推行尊天敬祖的德教。

初爻阴:拯济患难,所骑乘的马匹十分强壮,则必获吉祥。

《象辞》说:初六爻辞讲的吉利,是因为初六阴爻居九二阳爻下,有柔顺从阳刚之意,像马顺从人意。

第二爻阳:大水流散,急忙奔向几案,祭祀神灵,困厄自会消除。

《象辞》说:荡涤冲刷其污垢,是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第三爻阴:大水冲及自身,却不会遭遇困厄。

《象辞》说:冲刷他的身体,说明其人志在教育他人,治理国家。其目的是在于为外卦的上九做贡献。

第四爻阴:涣散它自己的群(朋党之类),大吉。涣散小群变成丘山般的大群,这不是平凡之辈能想到的(当然更做不到)。

《象辞》说:冲刷大众百姓,说明君王德教广施教化大行。是功德和影响广大的事情。

第五爻阳:像人有病发一身大汗那样发布(革旧布新的)大命令。这样治涣的举动只有在王位的人能办到。是没有过失和灾害的。

《象辞》说:王居住的宫殿没有遭遇灾难,因为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位尊且正,自然无灾难。因为九五处在正位(阳刚中正)。

上爻阳:涣掉它的可能受到的伤害,离开远远的,不再回来,没有过失和灾害。

《象辞》说:有血光之灾,走开,远远地走开,这样就可以远离灾害。

涣卦通过“用拯马壮”“涣奔其机”“涣其躬”“涣其群”“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涣其血,去,逖出”等一系列分析,阐述了挽救涣散的原则。对于执政者而言,本卦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人心若涣散,可致离心离德,重私利而忘公益,使风气败坏,破坏团结,这样一来,不但丧失权威,更会使局势陷入不可收拾的状态,因此,必须依照涣卦所指示的原则进行及时拯救。当显露涣散的迹象时,就应当以强有力的对策,及时挽救。首先应顺应民情,先求安定;并且消灭派系,抑制私利,革除弊端,为公众造福。相反,涣散如果不及时有力地加以控制和消除,势必会导致大乱。

汉初刘邦在剪除异姓王时,又分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九人为王,他们是齐王刘肥、楚王刘交、吴王刘濞、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梁王刘恢、赵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燕王刘建,期望以宗室拱卫中央政权。汉初同姓诸侯王国的封地共有39郡,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占汉朝整个疆土的大半,皇帝直辖的政区仅仅15郡。

吴楚七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叛乱,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前往迎击,派郦寄率兵击赵,栾布领兵击胶西、胶东等齐地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齐、赵两地兵事。此时媚惑小人袁盎,建议景帝杀死提出削藩的晁错,恢复王国故地,请求七国罢兵。景帝因事变起仓猝,便接受建议,处死晁错,向吴王求和。而吴王认为自己居于优势,已经取得了“东帝”的地位,拒不受诏,继续发兵。

吴楚久攻睢阳不下,屡受损失,西进关中的计划无法实现,退路又受到威胁,便调转兵马进攻下邑,准备与汉军主力决战。周亚夫筑深沟高垒,坚壁不出。吴楚联军求战不得,派部分兵力佯攻汉军营垒的东南角,转移其注意力,再以主力强攻西北角。这一企图被周亚夫及时识破,加强了营垒西北角的防御,粉碎了敌军“声东击西”的计谋。

吴楚联军西进无望,求战不能,又被汉兵断绝粮道,给养困难。在粮尽兵疲、士卒大量叛逃的情况下,只得引兵撤退。周亚夫乘机追杀,大破敌军,楚王刘交自杀,吴王刘濞大军溃散,仅率数千人退保江南丹徒(江苏镇江),还想依托东越作最后挣扎。但东越王在汉军的威慑和重金利诱下,杀死了刘濞。吴楚起兵,历时三月,至此完全失败。

齐地,胶西、胶东、川、济南四王的军队围攻齐都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救援来到,叛军兵疲意沮,被击溃,胶西王自杀,其余各王相继被杀。赵王刘遂起兵后,集结力量,暗中联络匈奴,拟待吴、楚破梁以后,再西攻长安,坐享其成。当郦寄领兵向赵国进攻时,赵军立刻退保邯郸,坚守达七月之久。匈奴单于听说吴楚已败,便不肯发兵救赵,致使栾布在平定齐地之后,得以从容回师,与郦寄合力攻赵,引水灌坏邯郸城,赵王遂于城破后自杀。至此,吴楚七国叛乱全部平定。

吴楚七国叛乱的平定,使地方割据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所引起的政治矛盾。景帝乘势“抑损诸侯,减黜其国”,使他们的权力大大削弱,后来汉武帝接受大臣主父偃的策略颁行“推恩令”,为彻底结束汉初以来诸侯“涣散”割据的状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当然,汉景帝作为君主,他的治“涣”措施,其实并不是完全得当的。依“涣”所主张的原则,涣散初起时就应该用大力挽救;当涣散不可避免地来临时,应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为首务;挽救涣散的局面,不仅要去掉自私自利之心,还要解散那些因私利而结成的朋党,乃至于不惜牺牲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尽可能多地为民众造福;当涣散引起的伤害即将降临时,应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这才是作为君主所应持的态度。而汉景帝在一开始,不但犹豫不决,反而对叛乱者抱有幻想态度,错杀了忠臣晁错,拉了治涣的后腿,不过,经过努力,也终于大功告成,得到了一个相对吉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