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的叶开泰药店自创建以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医药文化,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州陈李济并称为“中国四大中药店”。
叶开泰药店创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创始人是叶文机。
叶文机是安徽人,他的父亲是一个民间老中医,号称“叶神仙”。明崇祯四年(1631年),因李自成造反,安徽大乱。叶文机跟随父亲逃难到湖北汉口镇,在今天的汉阳古琴台附近摆起了药摊,行医卖药。后来,叶家后裔将此年定为叶开泰药店的创始之年。叶文机曾在瘟疫流行时,协助简亲王进行瘟疫治疗,深受简亲王的赏识。1637年,叶神仙去逝,叶文机在简亲王的协助下在汉口汉正街一带的大夹街第23家买了一座青砖古屋,正式挂出了“叶开泰药铺”招牌。之所以取名为叶开泰,是因为叶神仙曾说过“叶家药铺开业,只图国泰民安”,以叶氏的姓加“开泰”之意,便名为“叶开泰”。之后不久,又改名为“叶开泰药店”。
叶开泰创业时期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经营战略。所谓“软”,就是进行义务救死扶伤,创建口碑信誉。对无钱买药的穷人,叶开泰不仅施舍医药,而且义务到岳阳等地灾民中去义诊,同时在汉口设立施粥棚赈灾救民。所谓“硬”,就是力争炮制最优质的中药。叶开泰的办店形式是“前店后场”,即店铺前堂是药店,行医卖药,店铺后面则是中药加工泡制的场所。叶开泰秉承“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慎独精神,他们在制药时,严格购进优质原材料,一丝不苟地按照中医药传统炮制法制药。如制虎骨追风酒的虎骨,要选购前有风眼后有帮骨的腿骨来炖制虎胶,并配用高度汾酒。制参桂鹿茸丸,要选购一等石柱参、正安桂和马铌茸,并配以高丽参。制八宝光明散所用的麝香要选购杜圣兴的,冰片要选购炒草堂的正大梅。制丸药时一定要炒老烘干,制药酒,必须浸泡两年以上等。在叶开泰的后场的屏风上贴有“宁缺勿滥,不好再来”的警示语。
正因为善待病人、从严要求自己,叶开泰很快有了良好的口碑。民间传言“叶开泰的药吃死人都是好的”,也就是说假如吃了叶开泰的药死了,也绝不会是因为药有问题,而是你已经寿终,命该去了。还有一则传说也能说明叶开泰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有一次,汉口大夹街失火了,全街都化为灰烬,唯有街中的叶开泰药店丝毫无损,人们都说这是因为叶开泰药店因救死扶伤而善有善报。武汉三镇还曾流传一首儿歌:“叶开泰,卖得快,金字招牌传九州。论药店,它为首,卖的人参燕窝头,质既真,价又实,不欺童叟。富不骄,济苦贫,心地仁厚爱同仁;培良材,亲员工,宽雅有度;善必报,福泽长,芳名永留”。
叶开泰作为药店,它最富盛名的成药首推“参桂鹿茸丸”、“八宝光明散”、“虎骨追风酒”、“十全大补丸”等名产珍贵成药。人们评价叶开泰的药,就一个字——灵,而且越传越神。传说有一回,作坊里大木甑蒸鹿茸百斤,以备切片磨粉,不料剩在大锅里的一点脚子水,被店里一只大狗喝了。结果,这只狗的右眼被冲瞎了,肛门外翻出个肉团,像个红石榴。如果不是正宗鹿茸,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药力?
随着政局的变化,叶开泰也经历着不断的变迁。1912年春,叶开泰药店迁至大夹街陶家巷口。1953年6月1日,由叶氏家族经营了322年的叶开泰药店的制药部分,组建并改名为武汉市健民制药厂,由叶开泰的老板任董事长。1988年5月25日,“武汉市叶开泰制药厂”招牌再次挂在了武汉市健民制药厂门口。
延伸阅读
叶开泰走出来的政治名人
叶开泰药店传到叶家第四代时,时局稳定下来,叶家传人开始有人走上仕途,这也为叶开泰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最让叶家引以为荣的,是叶家第七代人——叶名。叶名,道光十五年(1835)中进士,道光十八年(1838)任陕西兴安府知府,其后历任山西雁平道,江西盐法道,云南按察使,湖南、甘肃布政使。道光二十八年(1848)任广东巡抚,封一等男爵,后升任两广总督。咸丰六年(1856)9月10日,“亚罗号事件”爆发,英国领事启书责难。叶名采取强硬态度,不与英国妥协,仅释放被捕的十三名水手,但拒绝道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叶名被俘,被送往印度加尔各答。在那里,他以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绝食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