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是仅存于我国的第三纪活化石植物,属于国家二类保护植物,主要产地在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河南、贵州等省;同时,杜仲也是一味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它作为药材使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就已经记载了杜仲药效。
杜仲,又名思仙、思仲、石思仙,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形整齐,枝繁叶茂,春天开花,树皮灰白,折断树枝可见银白色胶丝,故有“丝连皮”之别名。关于它的命名和神奇的疗效,有很多种版本的传说。
传说一:很多年以前,洞庭湖边上的纤夫因为经年累月的劳作,都患上了腰膝疼痛的顽症。有一个名叫杜仲的青年纤夫,他不愿看着大家饱受病痛的折磨,就决定去找一味药来解除大家的痛苦。带上干粮,辞别父母,他踏上了寻药之路。二十多天后,他在一座大山底下碰到了一位老翁。杜仲用纤夫们的疾苦和自己的行为感动了老翁,老翁拿出一块树皮递给杜仲,并指明了寻找这种树皮的地方,临走千叮咛万嘱咐他一定要小心。那里山高坡陡,杜仲也饥寒交迫,虽然终于采到了治病的药,他自己却昏死过去,最后被洪水冲到了洞庭湖里。纤夫们听到噩耗后,寻找了很久才找到杜仲的尸体,杜仲还抱着采集到的树皮。纤夫们厚葬了杜仲,吃了这些树皮,腰膝疼痛的病果真全好了。从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纤夫,就用他的名字“杜仲”来命名这种树皮药。
传说二:在陕西华山山麓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儿子名叫李厚孝。有一天,60多岁的母亲突然患病,卧床不起,请医吃药也不见任何好转。李厚孝心急如焚,有一位医生就告诉他,华山山崖上的灵芝草能治他母亲的病。李厚孝二话不说就背上药篓,往华山去了。华山虽然险峻,但李厚孝救母心切,灵芝宝草很快就让他采到了。可是,他下山时,一不小心扭伤了腰,滚下山崖。等他苏醒过来时,天已快黑了。虽然着急,但是扭伤的腰使他动弹不得。突然,他看到不远处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他就大喊:“老人家,请帮帮我,我得赶回家给我娘吃药。”老人从李厚孝身旁一棵树上剥下一点树皮,放到自己的葫芦里摇了摇,让李厚孝喝下。奇怪的是,李厚孝的腰很快就好了。他定要老人留下姓名以备日后感谢,老人指着树笑着说:“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扶危祛病魔,何须把名扬!”说完,就消失了。李厚孝知道自己遇到了神仙。“此木土里长”即“杜”,“人中亦平常”即“仲”,此种名为“杜仲”的树能够治腰疼的病从此就传开了。
对于用杜仲来治病,最早的记载是《神农本草经》,书中说杜仲“主腰脊痛,补中益气,坚筋骨,强志,久服轻身耐老”。也就是说,杜仲除了能治疗腰疼之外,还有保健和安胎的作用。在这本书中,杜仲被列入药中上品,并说上品者,可多服、久服,无毒或微毒,有明显滋补、强壮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共录上品药物120味,杜仲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杜仲的药用价植在当时是很高的。
近代医学研究发现,杜仲还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并可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脑血管硬化。研究证明,杜仲具有促进记忆、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及提高综合免疫力的独特效用。
虽然杜仲的药效已经被临床证明并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杜仲也是一种被列为国家保护范围内的植物,所以,它作为的药材的开发资源非常匮乏。
延伸阅读
一味杜仲治新郎
明代医生焦
的《焦氏笔乘》中记载着一个使用杜仲的病案:
有一少年娶妻后不久就得了脚发软的病,脚酸痛得非常厉害。请来的医生都认为是脚气病,可是怎么治也治不好。后来,有位叫孙琳的医生诊断后认为,这个少年得的根本不是脚气病,而是由肾虚引起的脚软疼痛。治他的病只需要用一味杜仲就行了。家人将杜仲切成一寸左右的块,每次用一两,用一半水一半酒煎服。服用三天后,少年果然能走路了,又过了三天,他的病就全好了。孙琳认为,这是由新婚而导致肾虚,是色欲过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