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宣传部的小卫出差刚刚回来,东西还未搁在桌子上,办公室主任老门就过来对他说:“你出差这两天,有位年轻人一连找了你几趟。”
小卫说:“有什么事吗?”
老门说:“问他,也没说,只口口声声说要找你,气冲冲的样子有些吓人!”
小卫说:“他叫什么名字?”
老门说:“他说姓萧。”
小卫说:“我朋友圈中没有姓萧的。”
老门说:“他刚才还打过一次电话,说你在11月27日的市报上刊登了一幅照片,侵犯他母亲的肖像权,让我转告你:你若出差回来,务必立即给他打个电话!”
老门说着,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电话号码。
小卫接过纸条的刹那间,脑子里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他感到此事非同小可。
此话还得从头说起。
在县委宣传部供职的小卫涂涂写写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摄影。
有一天,闲来无事的小卫挎着相机上街溜达。
小卫蹀躞到一爿地摊前,猝然留意到了一位老人。那老人六十余岁,满脸皱褶。在她的脚下,铺着一张白布,白布上摆着几十副等待出售的眼镜。老人撑着一把花伞,花伞与她的实际年龄形成鲜明反差。在伞下,她的精力并没有专注在眼镜上,而是将目光投向远方,写满沧桑的脸上透出一片茫然。小卫一看这情景,就情不自禁被这极富神韵的画面深深打动了。这绝对是一幅艺术作品!小卫抓住时机,赶紧揿动快门,抢拍下了这珍贵的瞬间。
老人并不知道小卫给她拍了照。
小卫拍照之后,主动上去和老人攀谈起来。小卫问老人多大年纪了,为什么要在街头摆地摊。老人说,正赶上老头子下岗,老头子在一家眼镜厂上班,她闲着无事,于是就想着出来摆地摊,免得在家里闲出病来。
小卫深受感动,回家后就将照片冲洗出来,寄给了本市的日报社。小卫在寄照片时还特意作了一番图片说明。文字的本意是反映在下岗的今天,人们自强不息,纷纷经商,自谋职业,解决再就业困难。可是在照片见报时,编辑偏偏把这一大段文字剔除了,仅仅用了“经商”二字作图片说明。报纸出来后,看的人很多,杂七杂八的议论自然也很多。老人的一位亲戚在县法院工作,于是将老人上报的消息告诉了老人。老人的儿女媳妇均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儿女们埋怨老人。
媳妇几天黑着脸。
都说:知道内情的人倒无所谓,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我们不孝敬你哩,让你生活无着落,这才到街头摆地摊呢!你让我们的脸面往哪儿搁?你让我们今后如何出门?
老人就很自责。
老人后来就病倒在床上。
于是就上演了如开头所说的那一幕。
小卫捧着主任老门留给他的那张纸条,思忖良久,最终还是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正是要找小卫的那位姓萧的人。
姓萧的那个人说:“你在办公室等着,我10分钟后过去。”
果然,没多久,姓萧的人过来了。因为下着雨,他的头发衣服全部被淋湿了。
小卫尽量缓和语气,赔着小心,客客气气地给他递过于毛巾,又热情备至给他让凳沏茶。
那位姓萧的人说:“你未经允许擅自拍照,已经侵犯了肖像权,现在我母亲又精神受损,病倒在床上,你说咋办?”
小卫搓着手说:“我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出现这种结果。这样吧,我刚刚出差回来,事情如何解决,过两天我先去看看老人家再说。”
姓萧的人说:“是我家里见,还是法庭上见,随便!”
姓萧的人说完,就要告辞。小卫想一想,怕夜长梦多,还不如快刀斩乱麻,马上就把这件事情处理好,于是当机立断,拦住姓萧的人说:“等一等,我现在就和你一块儿去看望老人家。”
姓萧的人说:“我现在还没时间陪你,我母亲病了,我媳妇昨天又被人骑摩托车撞了,现在正住院。”
小卫说:“我先和你一块到医院。”
姓萧的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小卫便到零售门市部,买来了大包小包的礼品,又带了两瓶酒、两条烟,和姓萧的人先去了医院,后又到老人家里看望老人。
老人躺在床上,见是小卫,挣扎着坐起来,喘着粗气:“年轻人,你不应该给我拍照,还上报,我有吃有喝的,儿女们都孝顺我,现在弄得别人不知怎么议论,他们脸上都没光。”
小卫说:“真是对不起,老人家,我现在就是给您赔礼道歉来的!”
老人说:“我看你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我也不追究你,你把底片还给我,不要再在其他报纸上刊登了!”
小卫一迭声地说:“一定的!一定的!”
从老人家里出来,小卫如释重负般地长长吁了一口气。
为防节外生枝,小卫在市报上特意登载了一段声明。声明再次强调11月27日的那幅照片,反映的并不是老人的生活无着落。
就在声明登报的同天,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一家大报,又转载了小卫的那幅摄影作品。
儿女们义愤填膺。
老人也一病不起。
老人的儿子决定状告小卫,理由是:小卫登在日报上的那段声明,纯粹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严重侵犯了他们的名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