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32863000000104

第104章 人民作家巴金

巴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为后人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的卢梭。

巴金(1904~2005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爱情的三部曲”、《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新生》、《忆》等。

巴金生于官宦家庭,自幼在成都东城根街小学读书。1920年,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开始使用“巴金”的笔名;1929年回国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巴金从小跟着父亲走过川北广元不少的高山大川,看见过好些不寻常的景物。在父亲的衙门里,仆人轿夫之类的下人几十个,来自四面八方,相识的、不相识的都和平地生活着。因为他们都是一样的人,一旦触怒主人就不知道第二天会怎样生活下去。这些都引起了小巴金的同情。

巴金喜欢书,在巴金偌大的寓所内,汽车库、储藏室、阁楼上、楼道口、阳台前、厕所间、客厅里、卧房内……到处是书。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也是出了名的,他的藏书之多,在当代文人中,恐怕无人可比。巴金胞弟李济生谈起四哥爱书、买书的情况时说:“他最喜爱的东西,还是书,这一兴趣从小到老没有变。在法国过着穷学生的清苦生活时,省吃俭用余下来的钱,就是买自己喜爱的书。有了稿费收入,个人生活不愁,自然更要买书。”

长篇小说《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 荒淫无耻。在《家》中,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并向垂死的封建制度发出了“我控诉”的呼声。

巴金走过了一个世纪,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在这变幻的100年中,他有过成功的欢欣,有过屈辱的磨难,有过痛苦的忏悔,有过平静的安宁。巴金的人生,映照着一代知识分子坎坷而不平凡的命运。对巴金的祝福和纪念,也是对上个世纪许多像他一样的知识分子的怀念,是对我们的民族经历的百年风雨的记忆与思索。

延伸阅读

巴金通晓九门外语

巴金通晓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俄文、日文、朝鲜文、越南文和世界语,因此他也是个出色的翻译家,他在生前翻译了许多作品,并且常常习惯译一本书参考不同版本,比如《父与子》就用了俄文原版、1种德译本和4种英译本。“文革”期间,无书可读的巴金便读英文版和德文版的《毛主席语录》,甚至在批判会上,巴金就在下面低着头背法文,工宣队听到巴金自言自语地念外文,便抢过巴金的书,一看封面是红色的,便只好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