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富世绘
32866600000015

第15章 中国式购物狂

把钱花费的添置衣物上是非常值得的投资,因为我们习惯了以貌取人,在初次见面时我们习惯打量对方的衣着,判断对方的实力与所属阶层,因而服饰成为最为直接的判断标准与证据。

——托斯丹·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从美国东部到西海岸,从第五大道的奢侈品专卖店到好莱坞的表演秀场,中国人排队埋单随处可见,他们真的太有钱了!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富裕人群在海外的购买更多像是黄怒波出手冰岛那样的大手笔,不管买没买下,但金额数字很大。比如买下某豪宅,又或者是拍下某大牌藏品,和这些引起普遍关注的豪爽相比,中国出海消费更多是一组一组的数字。

前不久一个下雨的早晨,我从美国东部开始,一直向西转了一圈。

这次的行程十分像曾在华尔街工作了20余年,目前自己在进行股票投资的艾文·纽马克(Evan Newmark)通过在大街上瞧一瞧感受纽约经济,这次我真实感受了一把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的强大购买力。

先前那些数字化身为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中国购物客,在我的行程中所见,纽约的中国购物客让我印象深刻。

假如你以一种对经济形势略感悲观的心情走进巴宝莉(BURBERRY)或是爱玛仕的门店,接待你的店员会让你大跌眼镜。那里不仅需要排队付账,而且中国购物客也不必担心不会讲英语或是英语不过关,热情的店员会走过来和你讲中文,尽管不太流利,但完成交易则完全没有问题。

在第五大道上,几乎我走访的每一个奢侈品店里,热爱奢侈品消费的中国人随处可见,埋单都要排起长队,甚至某些店里的抢购现象,更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有关纽约盛景的记录,“许许多多不同种族和类型的人组成的连绵不断的人群,蜂拥而至,有各种年龄、各种技能,怀揣着各种各样的秘密,古老的、未来的……”如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娄重新来说说纽约百老汇大街,也许他今天会增加一些描述:“其中中国人特别多,他们喜欢购物!”

其实不仅仅是美国,在《名牌至上》一书里,作者拉哈·查哈和保罗·赫斯本描述:“中国游客以出手阔绰著称,对欧洲的商店而言,他们显然极具魅力,商店提供源源不断的货物,为中国游客的购买欲煽风点火。”

更有趣的是,有两位作者观察发现,“早期西方国家惧怕中国大陆游客,认为他们会滞留或非法移民,现在这种担心显然被中国大陆游客鼓鼓囊囊的钱包打消了不少。为了赚钱,它们给签证。”

2011年至今,中国游客蝉联成为“法国购物王”,而从美国东部到西海岸,从第五大道的奢侈品专卖店到好莱坞的表演秀场,中国人排队埋单随处可见,他们真的太有钱了!

综合胡润和其他一些机构数据,中国目前的千万富豪大约为100万人,而2011年中国出境游数量就已经逼近6000万人次。一个又一个中国购物者在我面前提着大包小包走过,和那些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富豪式一掷千金不同,排队埋单的人其实更多是中产,他们节衣缩食为买名牌或是“扫盲游”而来。

世界奢侈品协会对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调查显示,月收入约10000元的消费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的年龄在25~28岁。在中国这部分人群当下正在为婚房苦恼,其中相当部分需要父母赞助才能搞定首付,不过在奢侈品的消费上,他们却不“寒酸”。

我见到的李少就是中国内地一位中产,他日常既不去高档餐厅也不光顾奢侈品店,他随一个商务考察团到美国,其间抽空去了三个奥特莱斯与三家大购物城和第五大道上若干专卖店,到美国时只有一个小箱子,而离开的时候拖着两个大箱子、一个背包和两张信用卡刷爆的债务负担。

箱子和背包里装着各种各样的服装和他甚至不能完全拼写的大牌。回到中国,他预计未来一年都不会购物,他既要还信用卡,还要养家糊口,不过他依然十分开心,原因是用上了某个品牌的背包。

另外一位购物者杜女没有李少这么疯狂,尽管她认为李少的消费非理性,不过她本人也购买了至少8个蔻驰(COACH)的手袋,甚至有人认为她在做代购生意,“比中国便宜,而且不会是假货”。杜女所言非虚,价格就不必说了,奢侈品进入中国有关价格和税收的争议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而产品真假问题中美的区别在于,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确实完善许多。

杜女尽管在出国前有购买计划,但远远没有8个这么多,她发现当她走进商店,看到人们和同行成员疯狂选购,她也“情不自禁”了,拥有购买力让她感觉到快乐和满足。

这让我想到多巴胺,人脑分泌的这种物质会让我们感到快乐,据说这种物质在恋爱和购物时会大量分泌。也许杜女也是受到多巴胺的刺激。

中国私人财富经过了30余年的积累,的确成长了一批富裕人群。不过对奢侈品的疯狂追逐,不仅拥有主观的挥霍色彩,而且就像《有闲阶级论》一书中说的那样,“把钱花在添置衣物上是非常值得的投资,因为我们习惯了以貌取人。在初次见面时我们习惯打量对方的衣着,判断对方的实力与所属阶层,因而服饰成为最为直接的判断标准与证据”。

在高价奢侈品正被相当多的人等同于有品位的刺激下,“中国式购物狂”几乎是中国新富人群必经的需求阶段。奢侈品圈子里传说,郭美美事件后,爱马仕销售量上升了7%~10%。这是不是传奇?

中国人对购物,尤其是购买奢侈品的踊跃,当然不是从这个冬天才开始“井喷”。如果哪个奢侈品巨头到今天依然不重视中国,那他一定是脑子出了毛病,你能说出这个增长最快的奢侈品市场还没有俘获哪家大牌奢侈品的心吗?

记得第五大道上某家大牌的门店挂着一个极不相衬的纸牌子,牌子上手写着7个歪歪倒倒的汉字:“我们可以讲中文。”

它附近的蔻驰和香奈儿(CHANEL)的会讲中文的店员可能会笑话这家店,那些字写得真的很难看。不过这个牛皮癣广告效果却很好,那家大牌店排队埋单的中国人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