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秘鲁北部派塔港的渔民发现,有一股洋流时常破坏他们的捕捞活动。这股洋流使海水温度急剧升高,鱼群大量死亡。它变化无常,好像调皮捣蛋的顽童,并且一般出现在圣诞节前后,所以他们把这股洋流称作“厄尔尼诺”(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后来,“厄尔尼诺”演变成了一个气象专业名词,特指南美东太平洋沿岸辽阔海域表面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
地球上大多数人生活在北半球,按北半球的一般习惯,北边是寒冷的,南方则意味着温暖或炎热。而南半球恰恰相反,北边是炎热的赤道,南边是寒冷的南极,所以在南半球的人看来,“北”意味着炎热或温暖,“南”则意味着寒冷或降温。厄尔尼诺发生在南半球,那使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暖流就来自北边的赤道附近。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一种物理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太平洋东侧的气压高,西侧的气压低,从东到西的气压差异驱使信风沿着赤道向西吹;当信风强烈时会把洋面暖水吹到西太平洋,如果信风持续时间长,海水便在那里聚集起来,使海平面增高,平均高度可比东太平洋高0.3米~0.5米。可在某些年份,太平洋东端的气压降低,西端的气压上升,于是两端的气压差日益缩小,近赤道太平洋上的信风大为减弱。此时,在西太平洋聚集的暖海水沿着赤道附近自西向东移动,形成一股暖流,回灌到秘鲁沿海,并掉头南下,使大面积的海水温度急剧增高,于是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
在秘鲁和智利北部沿海海区,还存在一股较强的沿海海洋上升流,它把海底丰富的磷酸盐和其他营养盐分带到海洋上层,滋养着世界上著名的秘鲁渔场。海洋深层的温度比上层低,如果这股上升流减弱或者消失了,从西太平洋回灌的暖水流就会“乘虚”而入,温度自然会突然升高。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当地海域的水温可比常年高出3℃~6℃,某些海域的这种高温状态可持续一年之久。海洋鱼类忍受不了这样的酷暑,就会大量死亡或逃离这“水深火热”的海域。如1972~1973年发生过一次较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秘鲁的特产鱼大批死亡,进而使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因饥饿而大批死去,一时各种生物相继陈尸海面,尸体腐烂后腥气熏天。这次厄尔尼诺现象使秘鲁的渔业受到沉重打击,该年的捕鱼量大幅度下降,仅及常年的1/10.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全球气候的短期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前面列举的1982~1983年全世界出现的灾害性气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的恶果。
太平洋东西两侧的气压变化、赤道暖流的移动以及海底上升流的减弱或消失,这些都是产生厄尔尼诺现象的直接原因。那么,上述这些变化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有科学家认为与海底地震有关,或与太平洋洋中脊海底扩张有关。还有人认为,可能是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而诱发厄尔尼诺现象。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能引起赤道信风减弱。总之,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原因和规律,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厄尔尼诺现象至少在一万年前就已存在了。据记载,仅60年代以后,世界上就发生过7次比较明显的厄尔尼诺现象。一般说来,厄尔尼诺现象每3~4年出现一次,较大的厄尔尼诺现象7~8年出现一次。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十分频繁,但它到底对全球气候怎样发生影响,特别是对亚洲气候有什么影响,仍然是个谜。行星运动对气候变迁的影响,是我国科学家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卓越成就的研究领域,其价值已得到了世界许多科学家的认可。但影响气候变迁的因素错综复杂,一个因素的影响常被另一个因素抵消或淹没,行星运动对气候变迁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