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证券业产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32892700000036

第36章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证券业的冲击及其影响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最为严重和影响最为广泛的金融危机。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2007年的次贷危机。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导致利率大幅攀升,使大量购房者无力承担贷款利息,开始产生大量的房贷坏帐,同时因油价上涨经济景气度下降,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降温,于是与房地产贷款有关债券的信用评级及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导致购买大量上述次级债券和次级房屋按揭贷款合同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出现债务危机,设计这些债券及其衍生产品并大量购入的华尔街的五大证券公司中贝尔斯登(Bear Stearns)被接管,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申请破产,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被收购,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和高盛(Goldman Saches)被迫申请成为储蓄银行,以取得美联储(FED)的救助。随着危机的深化,投资于房贷债券市场的对冲基金出现大量赎回,被迫在股市套现,引发股市暴跌,2008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下跌幅度超过40%。同时为债券提供保险的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不得不申请政府援助,持有次级债券和发放次级房贷的部分银行也出现流动性危机,美国花旗银行被迫接受政府注资。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危机开始向欧洲蔓延,英国的Nothern Rock银行被国有化,英国主要房贷银行布拉福德-宾利银行(Bradford&Bingley)被政府接管。比利时富通金融集团(Fortis),被国有化,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政府共投注112亿欧元(约163亿美元)的金额给予这家银行。德国一家地产财务银行控股公司(Hypo Real Estate)宣布破产,冰岛政府接管了冰岛第三大银行格里特利尔银行(Glitnir)。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银行开始计提所持房贷及债券的坏账损失,收紧信贷,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也被削弱,危机通过银行、股市等传导机制向实体经济蔓延,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均宣布遇到财政危机,英国零售业巨头伍尔沃思宣布倒闭,英国第四季度经济出现自199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欧元区经济可能出现1%的负增长,金融危机开始逐渐向全球性经济危机发展。

7.7.1 资产证券化与MBS、CDO、CDS

要理解这次金融危机的起源就必须了解美国的资产证券化。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主要的金融创新就是资产证券化(Securitization)。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指证券化机构将可以产生稳定的可预见未来收入流的资产,按照某种共同特质汇集成一个组合,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把这个组合转换为可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的有固定收入的证券。”美国证券公司将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贷款、学生贷款从贷款机构(通常是银行及房贷机构)购入,然后用金融工程的方法对这些按揭信贷资产进行重组,将期限、利率、风险相近的资产组合在一起,以此为抵押物发行债券,向投资者销售,这种债券就是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资产抵押债券)或将这类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成不同档次,发行不同收益率的债券即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

在采取严格的贷款标准时,MBS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是由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长期执行低利率的政策,美国房产市场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2006年一幢标准的美国住宅的价格已经是1997年的224%,快速上升的房价导致以房地产贷款为抵押物的MBS、CDO的收益率迅速提高。由于美国政府一直把住房拥有率的增长视为其执政目标之一,出于政绩需要,HUD(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一直采取多种措施要求美国政府赞助机构(GSE-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s)房利美和房地美(以下简称两房)降低购买房贷的标准,两房是美国最主要的从银行及其他房贷公司购买住房按揭贷款的机构,市场份额达到70%。银行由于可以将住房贷款合同向两房及证券公司出售,自身经营风险大大降低,就出现了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而且贷款条件宽松到借款人不用付首期房款,也不用提供收入证明,个人纳税凭证,也不计较抵押房产的质量,这些都在事后被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斥责为“近年相当一部分放贷是既不负责任也不谨慎的”。这些贷款由于风险较高而被称为次级抵押贷款,而两房及证券公司等机构在房产牛市的高额收益诱惑下,逐渐放松对所购房贷条件的限制,开始大量购入风险较大的次级贷款合同,将其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变成MBS和CDO在二级市场出售,用高息吸引其他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购买。

为了分散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华尔街的证券公司又设计出了信贷违约掉期合约CDS(Credit Default Swap)这样一个信贷与保险相结合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约由两个法人交易,一个称为买方(信贷违约时受保护的一方),另一个称为卖方(保障买方于信贷违约时损失,通常为保险公司)。MBS、CDO的投资者向保险公司购买CDS,约定在保险期内倘若第三者(按揭贷款债务人)违约不还款,买方可以拿抵押物向卖方(保险公司)索偿,换取应得欠款,如果债务人按时还款,则卖方赚取出售CDS的合约金/保险费。

有CDS作信用增强,购买MBS、CDO的机构越来越多,对冲基金、银行甚至证券公司都投入其中,造就了对MBS、CDO的巨大需求,2008年中估计大约有6.6万亿美元住房按揭贷款被组合成MBS、CDO出售,而被CDS所覆盖的债务总金额达到了33万亿—47万亿美元。

7.7.2 本次金融危机中各方的角色和作用

正如史密斯学院的学者Tim所言:“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住房按揭机构、证券公司、政府部门、保险公司、信用评级公司、居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7.7.2.1 住房按揭机构

这次的金融危机最初就发源于住房按揭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占据了美国房贷市场70%的份额。这两家机构由政府部门主导,在政府的压力下,两房不断降低购买的房贷标准,最后甚至购买向没有偿还能力和信用的人发放的住房贷款。而且在政府的鼓励下,两房进入风险较高的MBS市场,购买以向低收入阶层提供的住房贷款为抵押物的次级抵押债券。2006年两房购买的MBS从2002年1720亿美元上升到5000亿美元。2006年中期美国房地产市场达到历史顶峰后开始下跌,2008年房产价格较2006年的最高点已经下跌了超过20%。此时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开始将利率从1%提升到5.25%,加上经济景气度下降,导致贷款违约率不断攀升,MBS的风险被充分释放出来,两房出现债务危机,不得不由政府进行接管。

7.7.2.2 证券公司

严格分业经营的Glass-Steagall法于1999年被Gramm-Leach-Bliley法废止后,在银行业雄厚的实力面前,证券公司传统业务的竞争优势不断被削弱;另外在传统业务监管日趋严格的情况,过去违规经营赢得高额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华尔街只有通过开发金融创新产品才能确立自己的优势,因此资产证券化在近十年迅猛发展。MBS、CDO、CDS都是通过复杂的金融工程研究的结果,这些金融创新本来具有一定的作用,增加了房贷机构的资产流动性,并创造了一个可以交易的债券的二级市场,但是随着这些金融产品与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相结合,巨大的风险就产生了。

华尔街并非没有风险意识,但是他们过度依赖计算机和金融工程的方法,并希望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来分散风险,从而导致了过度的金融创新,甚至出现了以衍生工具为标的物的新衍生产品,这些金融工具通过数学模型设计复杂得不仅监管机构无法理解,连证券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自己都无法明白。证券公司不仅设计这些复杂的金融产品,而且自己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这些产品,由于证券公司往往采用20-30倍高杠杆率进行经营,其风险也就被放大了数十倍。

7.7.2.3 信用评级机构

这次危机中的以次级贷款为抵押物的MBS、CDO、CDS都被主要的评级机构给予了“投资级”的高评级,这使得投资者确信他们的风险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助长了包括对冲基金、银行等投资机构的购买。事实上在美国国会对评级机构的事后调查中发现,标准普尔的职员早就意识到了CDO的风险,并在其电子邮件中说到:“评级机构正在造就巨大的CDO魔鬼,希望我们在这个大厦倒塌之前就富有地退休吧”。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评级机构仍然不负责任地给予MBS和CDO的高评级,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而当危机爆发后又马上根据盯市原则,迅速调低了这些债券及持有机构的评级,从而使得这些机构的借贷成本大幅度上升,例如在评级降低之前,拥有3A评级的AIG在衍生品交易中几乎无需保证金,而当评级降低之后,其所需要补充的保证金达到了无法承受的数百亿美元的规模,导致危机进一步加剧,这充分证明目前评级体系存在严重缺陷。

7.7.2.4 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另一个牺牲品。保险公司是CDS的卖方,若保险公司保证金充足就可以为信贷机构提供被违约时的本金保障。但是随着MBS、CDO市场的繁荣,CDS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担保方的保险公司在没有足够保证金的情况下,受利益驱动,发行了远超过其担保能力的CDS,如AIG发行的CDS覆盖了4400亿美元的MBS债务。当房地产市场下跌导致违约率上升时,这种投机行为使保险公司面临灭顶之灾,不得不申请政府的援助。

7.7.2.5 政府机构

本次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机构造成的,首先是美国政府为了政绩,通过HUD一直强制要求两房从银行购买更多发放给当地平均收入之下的居民的住房贷款,两房1996年购买的贷款中有46%发放给了偿还能力较低的居民,2005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了52%。其次是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和宽松的信贷政策为房地产泡沫的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后,美联储为振兴经济,长时间维持低利率,使美国经济很快进入房地产泡沫中,低利率也催生了证券公司利用高杠杆率放大收益的动机,产生了信用衍生产品的泡沫。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证券公司的传统业务监管过于严格,对金融衍生产品则疏于监管,客观上导致证券公司将业务重点从传统业务转向创新业务,并过度依赖金融衍生产品的利润。SEC还鼓励证券公司举债获得资金投资于MBS市场,忽视证券公司以高杠杆率负债经营的巨大风险,2006年美国最大的5家证券公司已经负债达4.7万亿美元,是美国当年GDP的30%,积聚了巨大的风险。

7.7.2.6 银行

与1929-1933的经济危机不同,这次金融危机中最大的受害者是证券公司而不是银行。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大部分按揭贷款出售给了全世界的投资者,银行持有的按揭贷款只占全部按揭贷款的30%,而在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美国储贷协会危机时这一比例高达60%。银行的损失主要在于一些银行持有一定数量的次级抵押贷款,或购买了大量的MBS、CDO,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这些情况导致银行资产缩水,尽管波及面广,但到目前为止,美国因金融危机破产倒闭的银行只有25家,倒闭银行资产占全部银行资产规模的2.81%,远低于1929年经济危机中33%的比例。但银行在此次危机中产生的资产损失,导致银行收紧信贷,在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被冻结后,商业票据等短期债券市场也陷入瘫痪,企业无法进行正常融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7.7.2.7 美国居民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在房地产方面的投机,2005年住宅销售中有28%是投资性的,另外有12%的房屋在购入后空置,也就是说总共有40%的住宅的购买并不是为了满足居住需求的,因此房地产业的泡沫此时已经越来越大。美国的房价收入比也已经从20世纪80、90年代的2.9-3.1上升到2006年的4.6.2006年美国家庭的债务已经远超过其支付能力,其债务甚至高达其年度可支配收入的127%,此时房地产价格下跌,则必然引爆产业链条上积聚的风险。

7.7.3 目前采取的措施

美、英等国政府在危机发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避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

1

700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这笔资金将用于购买基于次级贷款的MBS和CDO;

2

对购房者3000亿美元的住房贷款进行担保;

3

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并对其债务进行担保;

4

对AIG提供了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并获得了79.9%的AIG股权;

5

美国最大的房贷银行Washington Mutual Inc。被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接管,其优质资产被出售给花旗银行;

6

注资花旗集团270亿美元;

7

美联储采取了空前的降息行动,将利率在半年时间内从5.25%降到2%;

8

美联储向Bear Stearns借款290亿美元后,促成了J。P。Morgan Chase收购Bear Stearns;

9

美联储加强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向银行提供短期借款,以提高银行的流动性;

10

美联储从两房购买了6000亿美元的MBS债券;

11

美联储购买2000亿美元的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抵押债券;

12

美联储设立5400亿美元货币市场流动性工具以支持商业票据市场复苏;

英国

政府

13

耗资870亿英镑对Northern Rock Bank进行了国有化;

14

对Bradford&Bingley银行进行国有化,承担了其500亿英镑的住房贷款债务;

15

为挽救深陷于MBS问题的苏格兰银行HBOS,同意Lloyds TSB在收购HBOS时免除反垄断法的义务;

1

2008紧急经济稳定法

暂时禁止对金融机构股票的卖空行为,改革CDS的清算;

2

2008住房和经济恢复法

成立新的联邦监管机构对两房等房贷机构进行监管;要求房贷机构对他们出售的房贷产品进行更多的信息披露;

3

2008年经济刺激法案

给予纳税人1680亿美元的退税,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4

其他监管措施

美联储被授予监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权力,并可以在市场出现危机时出手干预;

5

SEC针对CDS及其信息披露情况开展调查,赋予调查人员调取证据的权利;

6

SEC修订规则以保障发行人筹集资金过程中信息披露的完整性,降低发行人的操纵活动;

7

SEC改革清算交收系统及交易平台,并与美联储、CFTC签订合作备忘录,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8

SEC建议国会立法赋予其监管CDS等金融衍生产品的权利,以提高其信息披露透明度,便于投资者评估风险;

9

鉴于房屋贷款机构的标准、内部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议会和住房管理部门将对其信息披露和报告制度进行修改;

英国

10

英国财政大臣宣布应该建立一个早期预警体系来及时发现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各种信号;

11

临时性的禁止卖空行为的政策;加强了以信息披露和事后监管为原则的提高透明度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