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碰撞天文学家用碰撞这个词,意指两个或更多的物体通过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的任何相遇,并不必须产生像车祸那样的直接的物理碰撞。是宇宙演化的下一个阶段的罪魁祸首。运动的物体带有能量,这个能量可以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使得我们能做一些事情,如打台球、扔垒球,等等)。当两个恒星近距离经过时,它们也能通过相互之间的引力作用交换能量。一般来说,两个恒星经过时会发生什么取决于它们的质量(也取决于大小、形状和运行的方向,不过我们说的是一般情况)。质量高的物体把部分运转能量传递给质量低的物体。低质量的恒星轨道更小一些,因此质量高的恒星在把能量传给低质量的恒星后,会离星系的中心比较近,而低质量的恒星会往外移。经过多次相遇后,低质量的恒星“消逝”了,它们被发配到星系之外,开始在星系间深邃的空间里漫游。
高质量的恒星沉到星系的中心,那里有个不太高兴的“主人”在等着它们:一个超级黑洞(见第八章)。最终,星系中所有高质量的恒星都会被黑洞吃掉。和小个黑洞不同,它们只会在潮汐力的作用下把恒星撕碎,而超级黑洞的潮汐力要小得多,因此恒星会被整个吃掉。它们没有吸积盘,在这个事件中也不会发光。
这个过程曾经小规模地出现过:球状星团(由万有引力绑在一起的差不多一百万个恒星)里的恒星也会发生“碰撞”,质量高的恒星最终将移到星团的中心,质量轻的向外“飞走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几十亿年)。
星系消逝的时间跨度是119到12年,这个过程目前还无法观测到。
不过宇宙还很年轻,要有耐心。
顺便说一下,在这个时间长度内,其它恒星与太阳极其紧密接触的几率上升,紧密接触的机会是1%。即使是在简并期开始的时候(至今115年原文为115年,疑有误。——译者注),另一个恒星就有可能会与太阳擦肩而过,把地球从它的轨道上赶出去,发配到太阳系以外(当然,任何与太阳如此近距离接触的恒星都有可能会把外部的行星驱逐出去——这时,水星和金星已经被变为红巨星的太阳吃掉,因此地球将成为最里面的行星)。假定有足够的时间,距离它们的恒星再近的行星都将被剥离;到了这个时期的中期,不太可能再有还没有被驱逐的行星了。当星系自身通过星际碰撞消逝的时候,会有十倍于恒星数量的行星在星系间的空间漫游,它们已经被冻透,绝对不适于居住。
虽然已经惨到如此地步,它们的噩梦还是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