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35

第35章 我们为什么要与人为善

语录

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

——《传习录·黄省曾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人本有仁爱之心,将天地万物看为一体,这就是仁心善性的表现。

人本有仁爱之心,这是我们要不要与人为善最根本的原因。但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却一直在拷问着我们的良心。

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悦悦在过马路时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然而噩梦再一次降临,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竟然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悦悦躺在那里痛苦挣扎,在随后的7分钟时间里,先后路过的十余人离悦悦仅1米之隔全都当做没看见,甚至连个打电话报警的人都没有,这些人的良心到底哪去了?社会公德真的已经沦落到如此可恨可怜的地步了吗?最恨第一个路人,其次是带着小孩那位阿姨。真想打他一顿。监控录像里的他还拐弯过去的。最后,一位拾荒的阿婆把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悦悦救起,但当时的悦悦已经像一个提线木偶般瘫作一团!相信所有看过2岁女童小悦悦被碾压视频的网友,都会忍不住心痛!这是多么惨烈的一幕又是多么痛心的一幕!人性!良心!如此泯灭堕落到极致?让我们怎么再相信世间还有真爱!天天喊着“雷锋精神永不倒”,现在看来真的是这样吗?那些在小悦悦被车碾压后的整整7分多长时间内经过漠视的路人们?你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你们的良心被狗吃了吗?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们到底在害怕什么?害怕被诬陷是吗?害怕做好事被讹是吗?没关系,您就算有千般顾虑不想去“碰”已经瘫软的小悦悦,打个110、120求助电话应该没什么难度吧?怎么你们就能如此忍心呢?当越来越多的“彭宇案”发生,当好心救人反被诬陷的事件屡屡上演,我们又该怎么面对?

回答是肯定的,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公孙丑上》这样写道:“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其本意为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要善于汲取别人的长处,与他人一道行善。这句话后经引申和发展,多指要以善良的态度对待和帮助别人。听起来清浅平常的几个字,被哲人植入中华民族的魂魄里后,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和孕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时至今日已成为人们心中一株根深叶茂、华盖亭亭的道德巨树。事实上,与人为善是我们的灵魂所固有的一种感情,它源于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开篇语,但是后来为什么许多人变得狠心的呢?那是在人生的教化过程中,他原有的品德不仅没有保存,反而被不良诱惑挤满了,不再有善的踪迹,无法发出应有的光彩。与人为善是一种爱心的体现,也是一种人生智慧,但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泽。有许多用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东西,凭着与人为善却轻而易举就得到了。与人为善总是一种蕴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珍贵的感情,它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对行为的一种负责。只要你能真正付出你的真诚和善良,那么必定会赢得共鸣,使你从中感受一份温馨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么,怎样才算是与人为善呢?其实并不难,只要拥有以下三种心态,每个人就都可以成为“施人玫瑰”的天使。一要宽容大度,遇事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要为一点小事耿耿于怀,不要为一句冒犯的话语而心生怨气,更不要为暂时的误解影响自己的心态,坦荡无戚,光明磊落。二要真诚旷达。见到别人的成绩和进步,不要心生妒意,挑剔诋毁,而要真诚地给予欣赏和赞美,并见贤思齐,虚心向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见到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要隔岸观火,幸灾乐祸,更不能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添油加醋,恶意攻击,要以善意的态度,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使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与人共同进步。三要乐善好施。当别人遇到烦恼和不顺心的事时,善意劝慰,释人之惑,哪怕仅是一句暖心的话语或一个鼓励的眼神;当别人身处险境时,挺身而出,仗义相救,哪怕只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或是一只给人生之希望的手;当别人生活遭遇不幸时,雪中送炭,解囊相助,哪怕只是一点残羹半块馒头。如此,便是与人为善了。

与人为善是和谐人际关系的灵丹妙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可能是给予者同时也是接受者。如果在生活中,人人都能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少一点轻蔑与猜忌;多一份支持和帮助,少一点排斥与拆台;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少一点挑剔与苛求;多一份坦诚与关心,少一点掩饰与冷漠。一句话,事事处处与人为善,那么邻里之间、同事之间、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将团结融洽,一派祥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何愁不会出现事业兴旺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