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传习录·陆澄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一旦有了善的念头和机会,要赶紧去做;而一旦受外物干扰而动了恶的念头,要及时制止。
善、恶为不为,受所处环境和心境的影响很大,受个人道德和修养规范的影响很大。唐代诗人白居易喜欢佛法,有一次,他听说鸟巢禅师的修行相当高,于是专程向鸟巢禅师的住处去请教。白居易问鸟巢禅师:“佛法的大意是什么?”鸟巢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这个,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够做到。”
不错,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但未必大人都能做到。《三字经》里面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说的是人生下来就拥有善良的本性;但接着后一句“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人的秉性生下来都一样,但后面的教化使彼此不同。善良的本性需要着力培植。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位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的前辈讲过:犯罪从违法开始,违法从违纪开始,违纪从不良行为习惯开始。一个人犯错误,往往是从并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坏事虽小,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灵魂,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最后跌进犯罪的深渊,成为可耻的罪人。因此,对于一些平时不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或者坏习气,千万不要认为这些是区区小事,如果我们置若罔闻,不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防微杜渐加以改正,依然我行我素的话,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就可能会走向违法犯罪,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那时再痛心疾首可就悔之晚矣。
勿以善小而不为。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小事是大事的基础,大事是小事的积累。一次随手关灯,一句礼貌用语,一次让座,一个微笑,都是对公共利益的贡献。小小的善举,举手之劳,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却能换来和谐和友谊。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美好的生活就在你我的点点滴滴中创造,在大家持之以恒中延伸了。
小与大是相对的,但善与恶却是绝对的,再小的善也是善,再小的恶也是恶。让我们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两句话,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的世界也将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