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传习录·黄直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像刚才你说的怨恨等这样的情绪,只要顺其自然——当哭则哭、当恨则恨、当笑则笑,心中不存丝毫介意,那么心胸自然会宽广无私欲,这样的一举一动才能真正合乎人的本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生中可能无法避免产生怨恨的情绪,因为大家都明白,怨恨是人的情感中与生俱来的本能。任何否定这种情感的存在都可以说是逃避现实。但有了这种情绪以后,怎么办?王阳明主张顺其自然,心中有怨恨当然要发泄,但不要过分在意。过分在意,放不下心中的怨恨,其结果便是伤害自己、折磨自己,最终只能为怨恨陪葬。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由于周瑜才智不如孔明,第一次孔明袭击了南郡又取了荆州、襄阳后,周瑜气伤箭疮,半晌方苏。醒后发誓:“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第二次孔明设计将周瑜击败,周瑜又怨气冲天,疮口迸裂,昏厥于地。第三次当孔明识破周瑜假途灭虢之计,周瑜差点被捉时,再次怒气填胸,在马背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不久,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年仅三十六岁。纵观整个故事,周瑜由于心胸狭窄,眼光短浅,常怀妒贤嫉能之心。在周瑜看来诸葛亮由于才智超群,就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只有杀了诸葛亮,东吴天下才能太平,否则他寝食不安。正由于他这种狭窄的心理作怪,才使他英年早逝,人们无不为之扼腕叹息。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像周瑜这样的事情我们也经常遇到,比如说谁比谁厉害了,本来也没有什么,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自己好胜心太强,气量太小,不可能放得下。当然,如果我们知耻而后勇,努力学习,能超越他自然是更好,否则,只能像王阳明所说,敞开自己的胸怀,放下心中的愤恨,不为世俗荣辱所累,不为凡尘琐事所扰,不为痛苦烦闷所惊,才能活得轻松潇洒、舒心自在。明事理的人都提倡“吃亏是福”的理念,因为与人方便也是自己方便。人的心胸越宽广,人生舞台就越大,对社会贡献也就越大。同样的,如果心胸狭隘了,猜忌心重,容不得别人比他好,终日纠缠在芝麻绿豆的小事里,很难有人与之深交,很难获取他人信任,事业也很难有所建树。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后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为表彰他的功劳,又封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将相和”的故事启示我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庭,我们都要像廉颇那样勇于改过,更要像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小肚鸡肠的心思不是让别人受罪,更是让自己受罪。如果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始终保持谦卑之心,在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或者职场里,会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