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啜很有智谋。他一面许诺攻打契丹,却迟疑不前,让唐军与契丹军厮杀,坐观成败;一面又提出许多要求。以前在咸亨年间,突厥降民被安置在丰、胜、灵等六州。默啜求以六州降户及单于都护府之地,并要求赐给谷种、缯帛、农器、铁器等物。武则天不肯,默啜于是大怒,言辞很无礼。姚璹、杨再思等大臣以契丹未平,劝武则天依照其请求一一赏给。知凤阁侍郎事的李峤不赞成,他说:“这人贪而无信,这是使的‘借敌军之兵资粮秣’的计策,不如治兵防备他。”姚琦等一再坚持其观点。考虑到官兵一再吃败仗,武则天希望利用突厥与契丹的矛盾,以击败当前之敌,于是还是忍痛答应了默啜的请求。悉趋六州降户数千帐给默啜,并给予谷种四万斛,杂彩五万段,农器三千套,铁四万斤,并许诺其女儿的婚事。默啜得到这些人力和物质,愈益强大。
武则天并没有坐等突厥人去破契丹,而是再派大军,以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卫将军何迦密击契丹。五月,又派娄师德为清边道副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带兵20万为后援。武懿宗是武则天的侄儿,才疏智浅,率军刚到赵州(治今河北赵县),听说契丹军数千骑将攻冀州,竟怕得要命,想南退。有人提议说:“敌军无辎重,以抢掠为资,若按兵拒守,势必离散。再前进而攻击他们,可获全胜。”武懿宗胆小如鼠,不从众议,退据相州。撤退时还很是狼狈仓促,许多军资器仗都丢失在路上。契丹军队竟毫不费力地大掠赵州而去。
契丹孙万荣攻破王孝杰后,在柳城西北400里依险筑城,留下老弱妇女及所获器仗资财,派妹夫乙冤羽守卫,自己引精兵攻扰幽州,又恐突厥袭其后方,先后派五位使者至黑沙,对默啜说:“我已破王孝杰百万之众,唐人破胆,请与可汗乘胜共取幽州。”有三位使者先至,狡猾的默啜也害怕契丹强大,日思灭亡,以除后患。于是想以此三人为向导,便赐给绯袍,可正在这时,又有二使者至,默啜乃杀前三使,赐给这两人绯袍,让这两人为向导,杀被俘凉州都督许钦明祭天,发兵取契丹盘踞之新城。围新城三日,攻克之,尽俘其众还归,只释乙冤羽驰告孙万荣。当时,孙万荣正与唐官兵对峙,听说新筑之城已被攻下,大为恐慌,奚人叛他而降唐。唐神兵道总管杨玄基乘势击其前锋,奚兵击其后军,孙万荣军顿时大败,只率轻骑数千向东逃去。唐前军总管张九节派兵追击,孙万荣势穷,只有几个家奴跟随,逃至潞水东,在树林下喘息,说:“今欲归唐,但罪已大。归突厥也是死路一条,归新罗同样是死,怎么办啦?”家奴一听害怕,悄悄到他身后,乘其不防,斩其头降唐。武则天令枭首在四方馆门上示众,余众及奚部落都降突厥。
贪生怕死的武懿宗与娄师德、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武懿宗这位在敌前贪生怕死的家伙在百姓面前却非常残忍无道。凡所到之处,有被契丹俘虏而回归者,他都视为反叛,生生地剖腹取其胆。河北百姓把他同杀人如麻的契丹将领何阿小相提并论,说:“唯此两何,杀人最多。”因武懿宗被封河内王,因此民间称他与何阿小为“两何”。
七月,武攸宜自幽州凯旋回神都。此时,武懿宗还在上奏说要将河北百姓从贼者尽灭族。左拾遗王求礼当着武则天的面大骂武懿宗,说道:“河北百姓都是平民,素无武力,不能与契丹斗,苟求性命才从贼的,岂有叛国之心!你武懿宗拥强兵数十万,望风败退,使契丹放肆进攻,还想把罪名转嫁给草野之民吗?像你这种为臣不忠之徒,只有斩首以谢河北百姓!”武懿宗的心思被言中,不敢发一言。司刑卿杜景俭乃奏:“河北受胁迫之民请全部宽宥。”武则天同意了。她又奖赏有功人员,提拔有功之臣娄师德守纳言,以狄仁杰为鸾台侍郎,杜景俭为凤阁侍郎,并为同平章事。
姚崇也在因功受赏的人员之列。在与契丹的战争中,夏官成了战时信息中心,军情事务特别繁忙,身为夏官郎中的姚崇主管此事,这使得他的才能得以充分施展。许多纷繁复杂的军情要务到了姚崇手中,都被处理得及时、干净、利落,真乃有条不紊。武则天看到姚崇的超群才干,破格提拔姚崇为夏官侍郎。契丹叛乱的平定与姚元崇此间诸多的策划和参谋是分不开的。圣历元年(698年)十月十七日,又任命夏官侍郎姚崇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第一次进入宰相之列。
姚崇在这个时期,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1.整顿国防,抵御突厥、吐蕃等入侵
武则天时期的边患,主要有两个强敌,一是北方的突厥默啜兴起,经常侵扰中原王朝;二是西南强大的吐蕃,一直是武周(唐)王朝的心腹之患。姚崇经常深入边防前线去视察防务,了解情况,慰问军民。史称:姚崇“为宰相,常兼兵部,故屯戍斥候,士马储诫,无不谙记。”他以夏官侍郎(夏官尚书)的身份协助武则天制定抵御外族入侵的策略并身体力行。
当时,河东镇的并州(今山西太原)和朔方镇的灵州(今宁夏灵武)互为犄角,是抗击突厥入侵的前沿军事重镇。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四月,姚崇受命,以检校诸军大使名义到并州(今山西太原)以北视察各军州兵马和防务情况。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十月,以灵武道安抚大使权检校左台大夫的身份,到抗击突厥入侵的重镇灵州(今甘肃灵武)视察、慰问军民,以稳定人心,加强战备。
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十一月,姚崇以夏官尚书兼相王府长史,协助相王李旦防守并州抵御突厥进犯。
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正月到三月,突厥默啜可汗不断兴兵侵犯并州。五月,朝廷任命相王李旦为并州牧,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率军抵御突厥入侵。姚崇后来给武则天上表书时说:“臣自受北征,绵历旬月。”
可见,姚崇作为夏官尚书、相王府长史,当然也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七月以后,突厥兵再犯代州,九月十七日,武则天又一次任命相王李旦为并州道元帅,武三思、武攸宜与魏元忠为副元帅,姚崇为长史,司礼少卿郑杲为司马,集结军队,迎击突厥进犯。由于大周军民积极防御,突厥于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十一月,派使者来求和。
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郭元振就任凉州都督后,“收合余众,缮修城堡,施法令屯田。”军势大振。权臣宗楚客上书,诬陷郭元振心怀异志,武则天心有疑虑。姚崇等上表支持郭元振整军备战,取得女皇的谅解。郭元振,“治凉五岁,善抚御,夷夏畏慕,令行禁止,道不举遗。”有效地抵御了吐蕃和突厥的侵扰,巩固了边防。
2.整理盐务,发展生产。
久视二年(701年),武则天已登基11年。这时皇位巩固,太子已立,天下太平。十月,女皇遂率皇太子、文武百官驾临长安。自高宗弘道元年(683年)皇帝幸东都洛阳以后,御驾近二十年未回长安。朝野吏民百姓,又睹圣颜,到处一片欢腾。女皇武则天也十分欢心,于是改元年号为“长安元年”。但是,由于盐供紧张,有人就借盐供困难为由,大肆造谣,说是“女主当政,过蒲州则盐池败。”面对国计民生的实际困难和出现的流言萤语,女皇忧心忡忡,决定派姚崇去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
姚崇承旨后,带领随员朝议郎、左台御史等一行人等,冒着严寒赶往蒲州。蒲州盐池横跨解县、安邑两县。在解县的谓解池,在安邑的谓安池。汉朝以前,“解盐”生产是“自然成盐”。从唐朝开始,采用“垦畦浇晒”技术,就是将卤水灌入畦内,经日光暴晒、雨水冲刷、风力搅拌就可以生产出色白味正、杂质少的食盐。一茬盐采收以后,又要及时向卤水池补充淡水,以便冲刷和溶解土壤盐分,继续日晒成盐。但是,雨水过多会影响采盐。为此,人们又修了许多拦水堤堰阻挡洪水,以防止雨季中条山的洪水冲跨盐池禁墙灌入盐池,夹带的泥沙会掩埋了产盐质量高的河流。
姚崇认真考察了盐池,详细地询问“两池”榷盐使官吏、畦户、盐贩,得出了盐池产量下降的真实原因是:往年的夏秋暴雨成灾,形成洪水冲毁了盐池的外围堤坝,许多盐畦被大水冲坏,导致当年食盐减产。于是,姚崇果断召集“两池”官吏及工匠,具体研究修复盐池工程计划,当场决定由官府拿出费用,组织畦户、工匠修复堤坝,疏决水道,整修盐畦,保证了春二月的食盐生产,以实际行动驳斥了“女主临幸,盐池旋败”的流言蜚语。
另外,武则天与姚崇在政坛上是君臣关系,在文坛上则赋诗唱和,俨然诗友。
武则天不但是杰出的政治家,而且还是当时的词章高手、文坛盟主,她提出“每遇朝会,不可无诗。”姚崇“以文华著名”,下笔成章,颇善吟咏,君臣二人经常唱和,在诗坛流传下一段佳话。
长安元年(公元700年)四月二十九日,女皇武则天从东都皇宫出发,到洛州告成县三阳宫(在今河南登封市告成镇西)避暑。姚崇同众大臣随驾,作为辅臣自始至终都在三阳宫帮助女皇处理政事。
五月二十九日上午,女皇处理政事已毕。下午,在石淙河平乐涧的巨石上大宴群臣。席间女皇诗兴大发,欣然命笔,赋诗一首,还撰写了224字的长序,诗云: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霜均露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月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武则天虽七十八岁高龄,依然妙笔生花,文如泉涌。赋毕,女皇又命群臣“人题彩翰,各写琼篇。庶无滞于幽栖,冀不孤于泉石。各题四韵,咸赋七言。”
姚崇才思敏捷,文不加点,下笔成章,早咏《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七律一首,奉上女皇,诗云:
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
石泉石镜恒留月,山鸟山花竞逐风。
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
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
不久,武则天令刻自题《宴石淙诗及序》和群臣奉和纪胜诗于石淙北崖。南崖刻制张易之撰写的《秋日宴石淙序》。北崖诗和南崖序均为奉宸大夫薛曜手书。摩刻书法巧妙运用藏锋、中锋、裹锋,结构方严整齐,庄重正大;布局严谨茂密,大小兼施。现仍完整地存于石淙摩崖。
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正月,姚崇奉命按察蒲州盐池事务。事毕之后,姚崇回京城长安向武则天汇报。武则天听了非常满意,对姚崇公而忘私、勤劳为国的精神大加赞赏。当即兴致勃勃地赋诗一首,赐予姚崇,诗云:
依依柳色变,处处春风起。
借问向盐池,何如浐水游?
姚崇当即奉和唱咏:
归来朝帝京,忽疑钧天响。
悬知浐水游,绝胜汾川赏。
君臣一唱一和,高雅融洽。朝堂之上,气氛和谐。后来,蒲州刺史李千里听到君臣唱和这件事,感到也是蒲州的荣光,就写了一篇《六绝记文》,把姚崇整理盐池、武则天与姚崇的诗作都镌刻于碑,树于蒲州栖岩寺。
现在,从收集到的姚崇诗作中,和武则天唱和的就有四首,除以上两首外,还有两首。其一为《故洛阳城侍宴应制》,诗云:
游豫停仙跸,登临对晚晴。
川凫连倒影,岩鸟应虚声。
野奏风成曲,山居云作缨。
今朝丘壑上,高兴小蓬瀛。
其二为《春日洛阳城侍宴》,诗云:
南山开宝历,北渚对芳蹊。
得历风梅度,参差露草低。
尧樽临上席,舜乐下前溪。
任重由来醉,乘酣志转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