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当小文员去海南淘金
1991年大年十五刚过,深圳,尊翰广告公司,提前上班的公司小文员陆军接到一个电话,多年以后陆军觉得这是个征兆,这个征兆开始了他改变命运的步骤。
这是个打错了的电话,他刚接起来就听见电话那头一个声嘶力竭的成熟男声叫道“阿三,这边房地产火了,快过来帮忙!”陆军下意识问了句你哪里啊?对方不耐烦地说了我是你大哥,陆军倒是平静地回答他打错了,然后笑这个人蹩脚的普通话实在是搞笑。
陆军接完这个电话后,他跟着又接了学长杨锦的电话,然后就在晚餐时在写字间楼下旁边的茶餐厅见了杨锦,杨锦屁股都还没落稳就撂过来一句话,跟我去海南做房地产吧。陆军觉得有些诧异,但诧异完后,他脆弱的打工小心灵就在随后的近1个小时内被杨锦十万个做房产的理由击中了,他这个在深圳已经打了快1年无聊工的小人物,每月领着不足500元工资的不安于现状的西部穷大学毕业生,决定不再享受这座中国前沿城市长期提供的查暂住人口的“殷勤”服务,不再迎接五六个打工仔拥挤在一个小房间里的“热情澎湃”,告别尊翰广告公司老板口中“重要的”但实际卑微的职位,带着对杨锦给他承诺的住两个人的宿舍,每月1000块以上的工资,从事前途无可限量的暴利行业的期待,在两人谈话后的两天后辞了工,打起铺盖卷儿,踏上了去海南的“淘金”路了。
从深圳去海安的一路,陆军陆陆续续认识了5个年轻男人,一个叫苏云升的杭州人,一个叫李永根的陕西人,一个叫吴伦的福建人,一个叫张大明的辽宁人,一个叫高平的四川人,几个人坐在挨着的位置,因为年纪大都在二三十岁,虽然大家都是操着带着严重地方特色的普通话,但聊得却投缘,聊天时发现原来几个人都是去海南“淘金”的“赶海客”,而且大家还都是先到海口落脚,一帮人远在他乡,又都是几近孤立无援闯世界,同声相戚一下子就拉近了一伙人的距离,都觉得分外亲切,就互相问了姓名和落脚的地址,还相约到海口后找机会一起喝酒,陆军不知道,就是这趟车上的这帮新认识的年轻人,将来会成为房地产圈里鼎鼎大名的兴城房地产联盟的核心发起成员,会在这个行业里呼风唤雨。
越临近海安,客车就越多,杨锦说这些车中大部分人都是到海安坐船去海口的“赶海客”,和我们一样去“淘金”的。到海安的时候已经天色已晚,去港口的路两边是一排排的夜宵店和小卖部,闪烁的流光显示着这个港口的繁荣,也让每一个人在疲惫的同时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那些憧憬着美好未来,眼睛放光的激情面孔,那些因大量增加的“赶海客”而兴旺发达、灯火辉煌的海港路边店们,都给陆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仍难以忘记。
上轮渡的时候,陆军前面一个年轻女子因为带的行李多,行动吃力,挎的一个大旅行包掉在了栈板上,人也差点摔倒,陆军急忙上前一步挽住她,并帮她把旅行包捡起来,女孩转过身来接过包,朝他感激地笑了一下,港口照明灯下她美丽的眼睛放射出一道摄人心魄的星光,陆军正有些愣住时,那女孩前面的年长女子朝她叫了声“璐璐,快点!”,那女孩赶忙疾步赶上去。杨锦看到他的呆样,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子,多挣点钱,就能讨上这样的漂亮女人了。
海上颠了近三个小时后,终于到了海口,临下轮渡时,他用目光在人群中搜寻了一遍,竟然意外地发现那个叫“璐璐”的女孩也在人群中搜寻,两个人目光碰撞时,陆军朝她狠狠地挥了挥手,她也回了回手,陆军心里好一阵甜,那晚一夜好梦。
第二天一大早,杨锦就带陆军去公司报到,把陆军介绍给公司总经理顾云时,杨锦就陆军人品好,做事踏实,文笔干净利落好好地夸了一番,看得出来顾总用目光看陆军时用的是“透视光”,陆军觉得被看得有点紧张,但“透视”完后,顾总对陆军说你既然是杨锦大学本科的小师弟,那我们也不是外人,公司又来了生力军了,中午我请你吃面。陆军正嘀咕这个顾总真是小气,杨锦低声对陆军说顾总请你吃面是给你面子。后来陆军才知道顾总前两年和两个兄弟闯海南时,穷困潦倒了好一阵,那时能偶尔被兄弟请上美美吃一顿杂酱面就是莫大的幸运了,顾总也由此对杂酱面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后来成立公司后,谁能被顾总请吃面就代表他把你当兄弟,是一种莫大的信任。
吃面的时候陆军知道了顾总是杨锦在北京读研究生时的助教,年纪虽然比杨锦只大不到十岁,但仍算是杨锦的师长,他在北京也算有些根基,家里也算开明,要做什么基本上时由着他,但他辞了那份旁人看来稳定而舒适的工作出来混着,也让家里长辈老一阵不高兴。
顾总从学校出来闯南方,杨锦毕业后不安于在一家出版社做编辑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就尾随了出来,陆军大一和大三的杨锦同校了两年,杨锦在一次同乡会上喝酒时和陆军喝得最多最尽兴,两人相见恨晚于是跨年级成了莫逆之交,这样算起来顾总也就间接算是陆军的老师了,大家干的都是自由职业,出来就更得靠点渊源支撑,否则生存都成问题,想到这儿,陆军觉得和顾总亲近了许多。
公司是几千个海南房地产公司中一个,名字好听叫“海云房产“,公司只有十来个人,规模不大,甚至项目都还是意向的,但陆军依然凭直觉觉得有干头,首先公司老总层可以说是海南当时房地产公司中的“豪华阵容”,顾总是名牌大学的出身自不必说了,人脉在北京,公司发展方向把握与整合资源非他莫属;管项目的副总伍继中据说也是名牌建筑学院建筑设计专业的高才生,大学毕业后在一个省级设计院泡过七八年,虽然论资排辈没出过什么大项目的设计,但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公司现在意向项目技术上的东西相比之下就应该不算难菜了,他平时不苟言笑,做事一板一眼,严肃认真,每次陆军见到他总是害怕讲错话,显得有点局促,但他从心底挺服气,因为只要一说起项目,伍总的脸上立即就有了神彩,而且说得深入浅出,头头是道;另一位副总汪小青的学历虽然没有前两位的高杆,念的学校也没有前两位好,但毕竟是金融学院财会专业的专科毕业生,之前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做财务主管,后来又在深圳帮私人公司做过短期会计,实战和理论兼备,他是三人中口才最好的,讲起理论来一套一套的,滔滔不绝,但又能文采飞扬,让人不知疲倦。
这三人加上公司几乎一清水的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不能不说是一家拥有豪华阵容的“知识型”房地产公司。看他们这帮人做事情时的状态,就像上紧了发条一样,每个人好像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各顾各忙着,显得朝气蓬勃。陆军被这种气氛感染了,内心时时涌动着要大干一场的热血。
陆军被分配到办公室协助总助杨锦工作,其实办公室就陆军和卢姐两个人,卢姐四十开外,兼出纳和打杂,而陆军的主要工作是做会议记录,写方案、报告等等一切与文字有关的东西,卢姐见到陆军第一面的时候长舒了一口气说,秀才,你终于来了,我解放了。
陆军正觉得这些工作没什么挑战性而暗自无趣,杨锦看出来了,敲打他说你的工作很重要,所有文本的东西都是直接给老总们看的,遇到我不在海口的时候,你得代我陪老总去谈事情见人,所以给我打起十二万分精神。陆军才知道公司现在在三亚也在筹备运作项目,杨锦时不时要往三亚跑。也就是说杨锦不在的时候,陆军得担负起秘书的职责。
因为公司文案都经过办公室起草,陆军很快就了解了公司在筹备运作的三个项目的情况,其中之一是海口临海的一块100多亩的坡地,另一个是市区一块老厂区的七十多亩待拆迁地。还有一个是三亚的一幢商业楼宇转手买卖。临海地块的事情据说已经谈得有点谱了,老厂区的地则还在前期谈判,而三亚的那幢商业楼宇转让接手的事杨锦和汪总已经去和对方谈了几次了,但因对方合伙人多,据说谈了三四个月了,都还没达成一致。
因为和卢姐一个办公室,陆军无意中听到了一些和公司资金有关的话头,公司好像自有资金并不是很充足,现有的资金是顾总他们在广州折腾小印刷厂积累起来的,据卢姐讲要做项目得另外找钱。但陆军不知为什么并不担心公司未来,做起事来很咂劲,也很充实,第一个月下来,杨锦兑现了之前给他的待遇承诺,陆军终于有点余钱寄给在老家的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