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忠武定国:韩世忠
32944100000021

第21章 从军真定

与韩世忠同时代的,还有一位抗金英雄,他就是岳飞。岳飞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不得不背井离乡,当看到女真族入侵宋国的时代,大量国土沦陷,人民遭到屠杀,他便把赶走侵略者还老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作为自己的理想。他20岁入伍,32岁就成为了从二品的节度使,他统领下的岳家军名扬天下,威震中原,当时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价。岳飞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他善于野战、城邑攻坚战、山地攻坚战、防御战、水战、以步制骑等,曾组织多次成功的反击作战。

岳飞,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人,自幼习武,有报国之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九月,不满二十岁的岳飞踏上了从军的路程。

这时候,汤阴县的军务受真定府统辖。真定府(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县)知府,名叫刘韐,是一个文官,进士出身,刚刚走马上任。按照当时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体制,真定知府兼任了真定府路安抚使,统辖真定府、相州等六个州府的军务。看到无能的朝廷让童贯这样无能的人去当河北河东宣抚使,刘韐知道这样是收复不了燕州的,果然,前线第二次征辽的败报传来,刘韐感到惶恐,他担心辽军乘胜南下攻打宋国,便临时召募了一批“敢战士”,就是敢死队,岳飞一听说有敢死队,就知道这是自己应该去的地方,于是前来应募。

刘韐是个实干家,绝对不是朝廷里那些酒囊饭桶可以比的,他召募“敢战士”,对于入伍人员都是亲自考察。刘韐在检阅应募者时,一看见岳飞就知道这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岳飞天庭饱满,耳大脸方,眉毛短密,双目炯炯有神,身材中等偏高,生得虎背熊腰,一看就有勇士的气概。刘韐急忙找来岳飞谈话,得知他的家世、志向,测得他的体力、学识,尤其是了解到他誓死保卫乡土的决心,当即接收他入伍,并任命他为小队长。

“敢战士”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并没有用于对外作战,而是用来平定内部的匪患。相州有一股占山为王的土匪,他们的首领是陶俊和贾进,他们攻打县镇,残杀老百姓,抢夺官吏的战略物质,祸害一方。官府多次派兵围剿,都被他们打败了。刘韐上任后,就策划着消灭他们。

岳飞因为是相州人,知道陶俊、贾进一伙的危害,就主动请缨,请求为故乡除害,刘韐答应了他,拨给他二百名兵士,让他带兵返回相州作战。

岳飞把二百人分成三队,其中两队每队三十人,另外一队一百多人。他先派三十人装扮成商旅,听任陶俊、贾进俘掠,然后假装投降,归顺了他们。同时他又命令一百人埋伏在山下,自己带着另外的一队三十人前去挑战,假装打不赢逃跑,把敌人引进了埋伏圈,然后山下伏兵一齐出击,岳飞再回马夹击,三十名伪装的商人也充当内应,来个里应外合,这样大获全胜,俘掳了陶俊和贾进,其余党徒全部溃散。

这是岳飞带兵打战的第一个,显示了岳飞卓越的军事才能。

岳飞得胜归来后,真定府路安抚使刘韐非常高兴,匪寇被岳飞给顺利拿下,于是岳飞便要得以奖励才是。这时接替韩肖胄上任的相州知州王靖就保本,向自己的上司申报岳飞的功绩,准备将岳飞保举为一个九品的武官。这次本应是岳飞崭露头角的最好时机,但是意外却发生了,在乡里面有人捎信给岳飞,说岳飞的父亲岳和因劳成疾一病不起,之后便去世了。岳飞听完这些话,怎还有功夫顾及封赏官职之事,于是便连忙辞去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连忙返乡去看望自己的父亲。

岳飞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父亲守孝。按照古代的规矩,父母死后,儿子守孝三年,实际上一般都是二十七个月左右,自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冬到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冬,岳飞一直在汤阴老家。

岳飞虽然在小村里守丧,却始终关注着大宋的局势,这时候金、宋两国交恶,眼看一场大战即在眼前。而国内,人民流离失所,生计艰难,盗匪、流寇四起,打家劫舍,危害百姓。等到岳飞守丧期满,首先登门上来找他的人竟然是“山大王”,他们邀请岳飞加入他们,试图靠着岳飞的武艺强大山寨的声势,岳飞断然拒绝了。岳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从小练就一身武艺,只是为了报效国家,因此他不愿意在大战在即、国家危难的时候趁火打劫。

这时候,因为国家财政拮据,朝廷进行了一些精兵制度,把一些不属于正式编制的部队裁除了,刘韐的敢战士遭到裁撤,王靖对岳飞的保举状就彻底成了一张废纸。不过,岳飞短暂的军旅生活还是给他再找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他在剿灭陶俊、贾进一战中的表现,让他有了一定名气。

这样他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小城找了一份相当于巡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