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方腊起义,不得不先说宋徽宗。
公元1100年至1125年的二十几年,是宋徽宗赵佶做皇帝的年代。宋徽宗赵佶是个书法家,在音乐、绘画、棋艺、诗词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自创书法“瘦金体”,是为一绝。但是在做皇帝方面,严重不称职,甚至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
他重用蔡京、童贯、梁师成这帮奸臣,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人民苦不堪言。两浙地区受盘剥尤其厉害,每年输往京城的漕粮有150万石左右,占全国漕粮的四分之一。
为了满足自己的艺术需求,宋徽宗还在苏州与杭州设造作局,役使东南众多的工匠,替皇家制作各种精美的工艺品,而所用原材料都是就地征发,两浙人民深受其害。特别在崇宁四年(1105),徽宗为建设皇家园圃艮岳,在苏州特设应奉局,专门搜集提供奇花异草、湖石玩好,有时一石之费,要花三十余万缗。义征凋大批船只,组成船队,源源不断地把这些花石运至首都开封,称“花石纲”。
而承办花石供奉的朱勔等人乘机敲诈勒索,甚至拆人房屋,掘人祖坟,以求一石一木,使东南地区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宋江、方腊就是其中的反抗者。
盛产毛竹、漆树、松杉等经济作物的青溪一带是被宋朝统治者重点盘剥的地区。北宋宣和二年(1120)浙江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宣布起义。方腊本是富甲一方的江南富豪,因要缴纳“花石纲”几乎倾家荡产,被逼以“诛朱勔”为名发动起义。
方腊在起义时揭露宋朝的统治者说:“今天赋役繁重,官吏腐败,侵渔百姓,我们生产的粮桑不能满足对朝廷的供应。我们依赖为命的漆树全部被征发,没有一丝一毫的遗留,叫我们如何生活?现在,朝廷每年向‘胡虏’之国输送岁币以百万来计算,这笔巨款都是我们东南人民的膏血。现在我们的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而不得,只能走反抗一条路。”
方腊的这篇起义宣言极富煽动力,四方望风响应,在数日之内人数由一千猛扩至十万人。方腊号称“圣公”,建立年号“永乐”,并设置官吏。由于宋朝对江南剥削惨重,兵备松弛,方腊势力迅速扩张,在三个月内连克浙江境内六州61县,震动江淮。一时间,江南人民纷起揭竿而起,声势较大的队伍就不下十支。
宋徽宗惊恐万状,急忙调集本来准备征辽的15万西北边兵、京城禁军等到浙江镇压起义。政府军由宦官童贯统率,以王禀为中军,辛兴宗为前军,杨惟忠、何灌为后军,刘镇驻守金陵(今南京)。韩世忠隶属于王禀所部,领五十名敢勇。
宣和三年(1121)正月,方腊军占领崇德(今浙江桐乡县南部),继而围住秀州(今嘉兴)。官军王禀、辛兴宗、杨惟忠等几支军队采取联合行动,直下秀州,使方腊军大败。
正月二十八日,官军进攻杭州。将军王渊到了杭州郊区浙河停驻,而驻地地形不利。韩世忠见了,赶忙拉住王渊的马头,说:“将军所带领的是骑兵,此地不能展开,不是作战的地方,怎么行!”王渊急着问:“你是谁?”“我叫韩世忠!”王渊认为韩世忠所说的话很是正确,便移到有利的地方停驻下来。
这时,正碰上大雨,道路泥泞不通,驻在杭州北关堰桥的王渊,看到敌人准备杀来,惊慌恐怖,束手无策。韩世忠到王渊那儿说:“敌人占据险要的地方,来争夺有利的地形,我们怎么能不用智取的办法而去硬拼呢?”王渊发怒说:“你是什么人,敢顶撞我!”但韩世忠仍辩论不止,不肯屈服。停了一会,王渊说:“你虽然在理论上能说得通,我倒要听一听你必胜的具体做法。”韩世忠对战场形势与己方的行动进行了具体分析,说得头头是道,并请求让自己的部队一起参加突击。王渊命令他立下军令状,不许失败。
第二天会战,韩世忠选出二十名敢死之士先伏在北关堰桥的旁边。王渊让骑兵与方军搏斗,当方腊军经过堰桥,伏兵一齐杀出,方军大乱,互相蹂踏,败退而去。韩军奋力追赶,杀戮无遗。王渊高兴得不得了,不禁感叹说:“这真是万人敌啊!”请韩世忠喝酒,还把随身所带的白金制作的酒器都送给了他。从此,王渊与韩世忠定交。不久王禀去世,韩世忠就成为王渊的部将。
方腊起义军缺乏军事经验,纪律不严,组织涣散,因而节节败退。宣和三年(1121)春,官军夺回杭州。
方腊大败后躲进老巢帮源峒,深掘岩穴,分成三个小洞,且把洞口掩蔽,从外不知如何进去。
韩世忠单骑独进,不动声色,追到清溪的山谷,从一个农妇的口中,得知了洞口所在,就挺身执戈,奋勇向前。他越过荆棘榛莽、悬崖危岩,走了好几里路,进入秘洞,直捣方腊的核心部位,格杀数十人,俘获方军的八大王,最后把方腊抓住,带了出来。
这时,后到的辛兴宗领兵堵在秘洞口,把方腊等战俘掠去,作为自己的功劳。因此韩世忠得不到上赏。宋朝规定,凡是擒获方腊的人可以获两镇节度使的名号与俸禄,而韩世忠却一无所获。直到另一支部队的将领杨惟忠知道真相,回朝后对韩世忠的功绩多少作了申诉,韩世忠才转升武节郎(一说是承节郎)。
韩世忠从征方腊,过去有人认为这是镇压农民起义,是脱不掉的一个历史污点。但这正是韩世忠忠于国家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不可能把皇帝、政府与国家区分开来,忠君就是爱国。再从方腊看,他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反抗黑暗的赵宋统治,有合理成分。但他们追求的目标,仍是称帝做王,封侯拜爵,并不是真正为劳苦农民谋利益。因此,不能以今人的标准来要求古人,韩世忠征方腊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无可厚非。
这一年韩世忠另一个收获是巧遇红颜知己梁氏。
梁氏,名红玉,韩世忠显贵后封杨国夫人。她出生于楚州(今江苏淮安)北辰坊,家中穷困,“织薄为屋”,用篱笆作墙。在江淮兵乱的时候,流落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娼家。
宣和三年年初,王禀的部队在京口暂驻,韩世忠作为王禀的部下,也到了京口。据说某月初一,梁氏到官府去“贺朔”唱堂会,在路上见到庙柱下有一只色彩斑斓的老虎,蹲卧在那儿呼呼大睡,发出韵韵的声音。梁红玉非常惊骇,赶忙避开,不敢作声讲话。
不一会儿,来的人多了,再去察看,原来是一个低级军官。梁氏用脚踢他,叫他起来,问他姓名,一问是韩世忠。梁红玉觉得这是一个异人,又是一个保卫国家的军人,回家后私下告诉她的母亲说,这个人不是凡夫俗子,于是就主动邀请他到自己家中,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热情招待。梁红玉性格豪爽,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因此两人深深结纳。梁还主动赞助韩世忠金帛,帮助他在军事上的发展。后两人终于结为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