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美国需要什么样的中国
32946600000033

第33章 经济全球化应走出由美元主导的怪圈

全球化是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商品贸易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同时,全球化也是贫富差距的全球化。全球化本身既不是好东西,也不是坏东西。

对于拥有竞争实力的跨国资本而言,他们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全球化对他们而言是好东西,他们将继续推动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可能意味着成为贫困化的一方,发展中国家一旦觉醒,一定会抵制那些使他们不断贫困化的全球化政策。

迄今为止所谓的全球化其实是美元的全球化,也是美国和美元主导之下的全球化。这个全球化的模式就是美国出口美元,进口各类资源和商品;其他国家出口资源和商品,进口美元,同时再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和次级债等方式把美元借给美国。

在这个过程中,美元从美国流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流到劳动力资源不受尊重和自然资源不受保护的国家(包括中国),通过购买股权、设立企业、购买商品等方式,把美元换成这些国家的商品、资源和股权。

但问题是,美元已经不代表黄金,也不代表美国的国家信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全球化导致迷信美元、迷信美国,那么他们的结局必然是输出了物质财富,输入了通货膨胀,最后,民不聊生,国家动乱。当然,一旦国家发生动乱,可能进一步强化美元的统治。

这次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本质上是又一次美元危机。这次危机从物质财富角度,美国没有任何损失,还不了贷款的美国人可以继续住在别墅里,真正埋单的是世界各地买了美国国债、企业债和次级债的国家和企业。

这次危机再次告诉世人:美元不代表黄金,也不代表美国信用。如果世界因此而觉醒,那么人们将拒绝美元资本的全球化,而只能接受公平交易的全球化。从这个角度看,旧模式下的全球化可能结束了,体现自主、公平、新秩序的全球化可能重新开始。

(一)美国和美元所主导的全球化是本次危机的祸端

2008年金融危机会加速美国公司的资本流回,并造成其他国家的流动性紧缩和资产价格暴跌。这对于跨国资本而言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好事。跨国资本可以在下一步重新流到这些国家进行抄底。经过跨国资本洗劫的南美一些国家已经吸取了教训,俄罗斯也尝过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开出的经济改革处方的苦头,他们对跨国资本在其境内的投资已经做了比较好的限制和约定。因此,这次危机对他们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

但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或许会比预想的要大。中国面临两个问题,国际市场不景气造成的产能过剩和就业压力,美元大幅贬值所造成的以美元形式存在的国民财富流失的压力。当人们日益认识到了美元本质的时候,人们将对美元资本产生恐惧。中国已经开始恐惧垃圾美元了。

与拉美国家一样,中国也将在这场金融危机的刺痛中觉醒,并发现以廉价资源、廉价股权和廉价劳动力换取美元,再以美元换取美国次级债和美国国债是一场很不平等的交易。因此,未来的全球化首先需要“去泡沫化”。“去泡沫化”的全球化才是健康的全球化。

美国在“9·11”之后发动了两场战争,控制了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产生了两个结果,第一,石油价格暴涨,美国挣了大钱,但是俄罗斯和中东国家也挣了大钱;第二,世界不再信任美国,因此,俄罗斯和中东国家挣的大把的石油美元没有回流美国,而是流向欧洲,结果推动了欧元升值,动摇了美元独霸世界的局面。

面对这一局面,美国为了维持美元地位,吸引美元回流,推行了强势美元政策,美联储开始加息。但是此时加息并没有吸引美元从欧洲回流,相反,却引爆了高倍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危机。这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危机,是欧元日益替代美元所爆发的危机。面对美元不再如期回流美国的状况,美国只能通过进一步滥发美元来解决国内的流动性不足。这将进一步动摇美元的国际地位。

“二战”之后的全球化是美国和美元主导之下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美元把危机带到了每一个吸收和依赖美元的经济体。不能说全球化是本次危机的祸端,而应该说缺乏国家信用,美国和美元所主导的全球化是本次危机的祸端。

在这个传导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是美元武器的使用者。绝大部分跨国公司扎根于美元体系之下的资本市场,美联储为其资本市场提供着无限的流动性。只要拥有美元,或者只要扎根于美元体系中的资本市场,企业就可以借助美元媒介通过购买或者合并的方式获得技术、品牌、网络和人才,并迅速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而形成国际垄断地位。对于那些动辄采取紧缩政策和资本市场人为管制的国家而言,他们的企业和资产往往成为喂养跨国公司的压缩饼干。以中国为例,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跨国公司可以按照净资产购买金融股权和企业股权;同时,每一次宏观调控带来的企业不景气都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扩张的机会。一些中国企业选择引进国际金融资本并在美国上市就是借力于美元的霸权力量来完成在中国本土的扩张。中国的银行业和证券业必须好好反思这一现象。

美元霸权的消失必然造成美元体系下的资本市场功能的下降,从而带来此类跨国公司扩张能力的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元危机是中国的机会。中国应该让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获得扩张性能力,进而让中国实体产业获得扩张性能力来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之中。

(二)面对这场危机,中国应该做好自己的六件事

(1)放松资金救企业。进一步放松货币,加大货币投放量,降低企业上市融资的门槛,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同时,根据周边国家货币急剧贬值的情况,及时调整我国的汇率政策。

(2)提高内需,让国内市场需求替代国际市场需求。提高内需必须把中国经济从“为创汇服务、为GDP服务、为政绩服务”转变到“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点上来,转变到为“老百姓服务”特别是为农民服务、为工人服务、为农民工服务上来。提高农村的内需不应该鼓励农民卖地卖房来增加一次性收入,而应该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城市的内需应该把居民从高房价中解放出来,应该把居民储蓄从套牢的股票市场中解放出来。

(3)保护好国内市场,把国内主要市场份额留给本土企业和本土资本,为中国经济的转型提高较大的市场空间。没有市场就没有经济,这就是市场经济。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不保护本土市场,就难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难以实现经济转轨。长期以来,以市场换技术、以股权换管理、以招商引资提高GDP的做法值得反思。

(4)调整不合理的税赋结构,适度降低生产领域的税收,同时完善和提高分配领域的税收。在经济滑坡的情况下,减税是必要的,但是完善税收结构,改变税赋不公,创造公平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在救股市、救房市的同时,必须开征资本利得税、财产赠与税和提高房产增值税。房产只能作为普通消费品,不能作为投资商品和投机商品。

(5)完善国内资源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提高环保标准。在经济出现滑坡的情况下,各级政府都急于救经济,但是救经济不是救过去低级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相反,我们需要在救经济的过程中彻底转变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

(6)积极财政政策不应该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而应该以提高居民住房、就业、医疗、教育保障为主,维护社会稳定。

(三)国际社会应联手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做好危机应对工作

贸易保护主义从来都存在,有时表现得直接一些,有时表现得间接一些,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不可能改变西方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也不会改变中国提供廉价生活消费品的格局。西方国家会继续保护着他们的核心产业、重点市场和金融股权,他们也会继续消耗中国的资源和商品。他们离开中国商品就无法生活。他们不可能生产那些附加值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商品,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时也难以形成相应的生产能力。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替代中国提供廉价商品的地位。这一点,中国没有必要担心和误判。如果外贸回落了,那是因为国外的消费能力下来了,不是由于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的企业和国家不可能去提高也没有能力去提高别国居民的消费能力。

中国的外资已经泛滥了,外资已经控制了中国已货币化资产的30%以上。世界上没有哪个拥有独立主权的经济大国允许外资资产达到如此高的比例。中国需要正视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本土资本的比例,如何提高宏观经济的自主能力,而不是如何吸引外资进一步提高外资的比例和外资的控制力。

只要我们认真看看各国政府的救市措施就可以发现,所谓各国政府的联合救市行动其实是各自的自救行动。欧美国家希望中国出钱救市。

现在,中国已经到了必须自保的时刻,不能再浪费资金继续为西方国家埋单。中国经济的稳定是对联合救市的最好贡献。

在未来的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应该改变目前被动跟随的状况,中国应该联合一切愿意与中国合作的国家来共同主导全球化。中国应该重视发挥人民币和资本市场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