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我大学毕业,由于考研复试不利,我决定放弃调剂、工作机会,校漂一年,来年再考,现在看来这样的举动很不成熟,当时却极端偏执,虽千万人,吾往矣!在那一年的校漂中,我跟中文系的几个哥们住学校八号楼,在一楼西的宿舍,六个床位满满的,东辉、高天、张冬是中文系的,东辉跟我们班的刘宇关系很好,刘宇后来转中文系,我就跟东辉走得近,当时数学系的小李,还有新安的张楠,我们六个一个宿舍,张楠后来走了,空一个宿舍,中文系的老袁、海波、杨飞来这里玩,常在这里借宿,后来我们班的飞哥也来找工作,住在这里。
遗憾的是,虽然我们很努力,结果却并不如意,我们几个的成绩都不理想,纷纷调剂,后来我找到了工作,在无奈下,来到文化长廊,看到焦作中学招教师,我就联系了,我们学校物理系的妹子,夏秋红受学校委托,跟我取得联系,让我赶回单位面试,我就第一时间赶到,见到小夏,她带我见岳主任、崔校长,这样十分顺利被签约,工作落实,当时经历考研的折磨,与其说解脱,不如说,死心,就觉得能工作,有饭吃,真好,真舒坦。拿到这个保证后,我就赶到滑县三高,跟之前缔约的学校解约,这家单位在滑县上官镇,距离城区大约10公里,我赶到那里,找到主任、校长,说明来意,正巧当时,学校进人太多,县里的编制紧张,就暂缓进人,我跟校长套近乎,很快手续办妥,我赶回学校换了协议书,就拿到了焦作,校长签字盖章,就生效了。
这样,我在家等着上班,当时心里十分满足,不管怎样,咱也是有单位的人啦。那年夏天,在家百无聊赖,我想起了上大学前,也就是五年前,我高中毕业的日子,我在家慵懒地等待开学,妈妈每天上午给我买葡萄,我睡醒,吃葡萄,还有苹果和桔子,有妈妈关心的孩子,身在福中,在2003年11月,妈妈突发脑溢血,我和弟弟都在学校,爸爸不通知我们,等我们放寒假回家才知道,心里顿感无依靠,凡事有妈妈,已经成了心里的坚守基础,现在,就开始独立了。
等待上班的日子,漫长又幸福,在家还看了电视剧,正德演义,或许心有所思,在电视里,就寻找了很多自己影子,这是一部被低估的历史正剧,据说,主创班底还是走向共和、雍正王朝的人马,个人觉得,这部电视剧,三十年少有,对历史的隐喻和挖掘,对现实的思索和控诉,都是那么寓意深远。
到了暑假时节,在爸爸的帮助下,想办辅导班,多少赚点外快,房子刚租好,正收拾家具,这时,学校打来电话,来上班吧,当时是7月份,学校让报到,原来,高三开始上课了,我被临时替补上场。
来到学校,我带了很多书,接我的岳主任和李校长,都说,人家都带着吃的喝的,你这怎么全是书呢?他们把我安顿好,住在校园2层小楼的小楼宿舍,我简单收拾下,第二天,就开始了筹备会,我跟年级组的老师见面。,岳主任把我介绍给其他老师,还一直褒奖我读书时,学习刻苦勤奋等,祝愿我在工作中,再创佳绩,希望其他老师多帮助我等。
接着,年级组的老师聚餐,算是欢迎我入伙,在校园后面的饭店,当时岳主任拉着我的手,给年级主任肖根成说,老肖,这是新来的刘老师,交给你了,多照顾啊。老肖,说,放心吧。
这样,最难忘的高三岁月,我作为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度过。
报道后,暑假补课,结束时,我领了2000多元的课时费,回到洛阳,跟校漂的兄弟们吃了一顿,东辉、张冬、高天、小李都在,兄弟们吃完各奔东西,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兄弟在。
我当时还跟高天说,没饭吃了,看得起兄弟,就给个电话,给你打一千,别嫌少,多了也打不了,一个月就那么多,还要生活,兄弟们,哈哈一笑。
那次回去,印象中,还有计算机系的老凯,他后来校漂,考取了重庆大学,还给我电话,说,考上了。
在焦作一年,最难忘的,就是跟帅军一起吃饭,当时,年轻教师不会做饭,常去外面的饭店,点2个凉菜,一盘猪头肉,两碗面,4瓶啤酒,兄弟吃的很嗨,每次帅军都喝多。
年级组的肖老师,时常组织老师们聚餐,多去回民食堂,那家的大烤串做的很好,还有附近的酒店,那一年上班,酒店食堂几乎每周都要去几次,体重也迅速飙升。这年送走毕业生,我也要去读研了,临走前,我走遍了焦作全城,寻找我还没走过的地方,在每一个周末,我都会独自散步,走很久,很远,直到穷途末路,看不到方向,才回来,安睡。
那一年,虽然生活安稳,心灵却无处安放,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不敢想自己现在的处境,处在极度的恐慌和焦虑中,更不敢跟大学同学联系,但还是有交心的同学时常挂念,旭东,这时在洛阳教书,常联系,东辉在洛阳考研,也常联系,张冬和小李去了杭州。
我知道,我惦念这外面的世界,虽然,外面一点也不缺我,我还是自诩,我必须要去看看,那一年,在这种不安中,我决定去读研,当时,咨询了很多同学的意见,读研的同学都说,要读赶快读,以后你就不想读了,工作的同学说,那还犹豫啥,赶快辞职。
2007年9月,报到的日期来到了,18日,我还是登上了郑州开往沈阳的列车,到达沈阳是第二天的下午,高天去火车站接我,我带了沉重的行李,都是被褥衣服和书籍,出站后,租了一辆小厢货才赶到辽大。
这就开始了我的研究生生活。
在沈阳读三年,前后也就待了2年,最后一年,学论文实习,很多人不在校园,我回老家找到一家化工厂,开始新的生活。
用现在的视野审视读研,觉得自己历经曲折,对生命的感悟更多,更务实,思想理论水平也更高,对读书又有了新认识。
沈阳2年,常去图书馆,在午后阳光斜照进书桌上,周围有人舒适地睡去,我或许在翻阅罗志田的《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或许在查找埃德蒙伯克《布里斯托尔竞选演说》,或许翻看最爱的《读书》杂志、或许陷入沉思,那两年沉在图书馆读书有限,对自己的反思更多。思想压力更大,大约是生存之虞,早早就张望外面的浮躁、生猛的金钱世界。
每个假期回家,都是一场心灵煎熬,由于读书考研跟家里几乎决裂,这场焦灼的思想斗争,让人发疯,回到家,爸爸总是无意有意地找茬生事,如果爸爸再耐心一点、再多一份理解、再懂一些沟通和教育、再多一份仁爱,少一些怨恨,我跟爸爸的关系绝不至于此,现在随便他吆喝,我都置若罔闻,就当陌生人在那聒噪,有时候适得其反,你越说,我就越不这么做,就是要气你。我要过我自己的生活,绝不依赖你半分,你自身难保,摇摇欲坠,也就别干涉我,别给自己找不自在,就这样。你那样咆哮、抱怨,是没有担当,没尽到责任和义务,是自私怯懦,是残酷冷血,这样你过了嘴瘾,不过脑子,丢掉了温暖和亲情,我们父子的情分也就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