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通常把孩子不听话,行为举止违背常规常理,叫做偏差行为。怎样指导幼儿的行为呢?这里介绍10种方法,也许能帮您解除一些烦恼。
一、合理满足
人的行为总是与需要紧密联系的。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抑制能力较差,往往见到什么要什么,形成刺激——需要——行为的简单活动过程。只要我们给孩子以合理的满足,孩子得到反馈,就会产生愉快感,变得听话乖巧起来。否则,便采取哭闹等偏差行为手段,求得需要的满足。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给孩子以合理的满足。
二、表率作用
幼儿最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语言,而父母则是孩子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要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规范性行为来浸化孩子的行为。这种学习不是手把手教,而是一种无形的熏陶,就像春雨一样起着细微的而又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镜子。孩子能够在父母长期的行为浸化中,形成与父母类似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并自觉地纠正已有的偏差行为。
三、注意提醒
幼儿虽小,但好胜、争强,自尊心理并不差。他们总想做个好孩子,然而由于受到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的不平衡性影响,条件反射的形成较慢,且形成起来常常不稳定、不巩固,在缺乏强化的情形下容易消退。在孩子做某事之前,很难立刻意识到“应该这样做”才是好孩子的规范性要求。这就需要父母的帮助。事先提醒孩子,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准备,一旦开始做其事或进行某种活动,就能随即作出应答性反射,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去做。例如,在安排孩子吃饭、睡觉之前,应先提醒孩子:“一会儿就该吃饭(或睡觉)了。”孩子会作出规范性行为反射,顺从地去完成吩咐他做的事情。久而久之,不断地强化,也就容易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避免娇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用感情的火炬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温存、抚爱,沉浸于幸福之中,激发起对生活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愿望。这是我们防治孩子偏差行为的出发点和基础。当然,我们强调父母爱孩子不是要我们去娇纵孩子,为孩子护短,而是要父母以明智的爱去教育孩子,使孩子愿意接近父母,乐于接受父母的教导,将父母的爱变成自觉行动的催化剂。
五、别管得太“严”
单调的、缺乏活动的生活容易使孩子大脑两半球皮质兴奋性出现偏低或偏高的暂时障碍状态。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孩子反应迟钝、感情贫乏或脾气暴躁、爱哭爱闹、不听劝导等现象,多数是这种障碍性状态的具体表现。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可进行调节。因此,父母切不可把孩子管得太“严”,应当尽可能地让孩子参加游戏、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等活动。通过活动,使孩子调节自己的感情,掌握自己的行为;通过活动,特别是劳动活动,培养孩子办事认真的态度和责任心以及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六、讲故事
故事的感染力很大,最容易拨动孩子的心弦。孩子不仅喜欢听,而且在听故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正是防治孩子偏差行为的极好机会。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在故事中渗进一些道理,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不对的。如果孩子的偏差行为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那么我们就讲一个与孩子行为有关的故事,让孩子对照自己的行为进入角色,并对故事中人物行为进行评判,以达到孩子偏差行为自我否定的目的。
七、转移情境
由于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一般心理过程都带有很大的不随意性,心理活动不稳定。他们往往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吸引而改变自己的心理活动。所以,当孩子在某种无理要求难以实现而采取偏差行为时,我们可以采用打岔的方法,即通过转移情境来改变孩子的注意力,使其兴奋中心发生转移。例如,孩子已经有了两架NU飞机,他还要再买一架。这时我们就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出去散步、做游戏或让孩子去干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以缓解需要与满足的矛盾,避免偏差行为的继续。
八、舒适的赞扬
幼儿是不能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的,过多地禁止和限制会破坏神经活动的平衡状态,以致孩子不耐烦而发脾气,所以我们要适当地“捧捧”孩子,避免过多地批评。孩子喜欢父母夸奖,在父母要他做事之前,只要夸他是“乖孩子,真听话”,即使他在做有趣的游戏也会乖乖地听从安排,做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我们不仅要向他指出来,更重要的是鼓励他改正缺点。例如,孩子怕看医生,一进医院就闹,我们可以说:“小宝真勇敢,是个乖孩子。”孩子得到鼓励、夸奖,就会顺从地让医生检查。平常我们要善于鼓励孩子进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九、避免训斥
孩子对父母的一些细微的表情、动作变化非常敏感,很会看父母的眼色行事。每当孩子看到父母高兴的神色、赞许的目光,孩子会更加听话,进一步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当看到父母摇头皱眉或有其他不愉快的表情,便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偏差,并能改善过来。父母用无声的语言教育孩子,这样可以避免大声训斥、强制管压等手段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十、冷却
孩子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或虽是合理的但是当时不能满足的需要,会一意撒娇,哭闹不停。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特别冷静,切不能被孩子的眼泪所蒙骗。哭,往往是孩子想达到某种目的的主要手段。孩子往往一面哭,一面在观察父母的表情。这时你越是舍不得他哭,他越觉得需要满足的可能性大,也就哭得越厉害。如果我们严厉地批评他,并下决心不理睬他,时间一长,孩子知道满足的希望没有了,同时又怕失去父母的爱,渐渐地就会安静下来。这就是一种时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