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一起玩,常有推人、打人的行为。父母常因自己的孩子受伤而心疼,更因自己的孩子伤了别的孩子而心愧,甚至发窘。事实上,学前儿童因意见不合而打人、推人都是出自一种本能的反应。如何把握机会,帮助幼儿相互了解,用理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家长或老师需要把握的。
一、本能的反应
三四岁的孩子仍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阶段,比较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幼儿打人并不是要伤人,也许只是因为他不要其他小朋友来碰他的玩具,或是别人不小心踢倒了他精心堆好的积木,或许幼儿想以此事来争取别人的注意力。三四岁的幼儿语言能力有限,他们无法像成年人那样,用语言来正确地表达意思,彼此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在他小小的心灵中,推开令他困扰的人,或自别人手中夺取他所要的东西,是最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为了争取大人的注意
很多时候,幼儿会以伤人的行为来争取大人对他的注意。他不在乎大人是否赞同他的行为,只在乎大人是否会奔到他身旁,和他说话。譬如,小明打小华,小华哭了,大人自然会将注意力转到他们身上,通常我们会先责怪小明打人,这时小明就得到了个信息:哈哈,原来打人后,老师或爸妈就会先和我说话。
但是,若我们以非常简短的指令制止小明打人,然后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被打的小华身上,小明就不会接收到这错误的信息。你不需提高音量,只需以非常严肃的语调对小明说:“不可以打小华,小华会痛。”然后转向小华,查看小华是否受伤,安慰小华,并鼓励小华用语言来告诉小明他的感受。孩子若还太小,可鼓励孩子模仿我们的句型,如:“告诉小明不要打我。”待二人平静下来后,鼓励他们说出事情的经过,引导幼儿以理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引导幼儿以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首先,让幼儿了解,我们知道他的感受,愿意帮助他,和他共同解决问题。蹲下身子,使幼儿可以平视我们,“小华抢了你的积木,你很生气,可是老师不喜欢你打人。”先认同幼儿的感受,鼓励小明告诉小华:“我不喜欢你抢我的积木,我要玩积木。”如此,不仅增进幼儿对我们的信任,也增进了幼儿在社会行为和语言运用各方面的发展。
其次,我们也要认同小华的感觉:“小华,你真的很想玩积木,可是小明正在玩,我们来问问小明‘我可以玩这积木吗?’”平静后的孩子们比较愿意和同伴分享玩具。
但也有时候,孩子们就是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此时,我们就必须提供些建议,让孩子决定该如何解决问题。譬如说:“你们二人都想要玩积木,怎么办呢?这里有个计时器,当它叮一声的时候,就换小华玩积木了,好吗?”或者“我们把小华的名字写在纸上,大家就知道,小华在等着玩积木。”或者“告诉小明,他玩完时,叫你一声,我也会提醒小明,你在等着玩积木,好吗?”等。
利用计时器或将名字写在纸上,可以帮助幼儿学习等待。同时,将名字写在纸上,可帮助幼儿了解文字的功用,并认识自己的名字。二位小朋友达成协议时,也别忘了赞许他们:“我真高兴,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并带小华先拿别的玩具来玩,使小华不会因等待而觉得无聊。
四、“我喜欢他,才打他。”
也有时候,当我们问幼儿为何打人,会惊讶地听到幼儿说:“因为我喜欢他。”
这是因为三四岁幼儿的语言能力有限,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可以告诉幼儿,打人人家会痛,再教幼儿说:“我喜欢你”,或是画张图、写封信(幼儿说,我们写)给那位小朋友。
当我们听见幼儿说:“我不喜欢你打人。”“我可以玩你的洋娃娃吗?”“我玩完了就换你玩”时,记得给幼儿鼓励:“我真高兴,你告诉小华你的感觉。”亦可轻轻地搂搂幼儿,表示我们的赞许。
五、不要以吼叫或处罚的方式制止幼儿伤人
幼儿有伤害他人行为出现时,千万不要对他吼叫或处罚他。
三四岁的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的认知发展阶段,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也缺乏处理事情的经验,不知道打人、推人对别人造成的后果。
吼叫只会令幼儿恐惧,而处罚只不过又给了幼儿们一个以打来解决问题的榜样。幼儿会想:老师或爸妈比我大,可以打我。明天,我看到比我小的,我也可以打他。这些处理幼儿打架的方式,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反而有负面的影响。
同时,要避免使用:“小明,你是坏小孩。”这种指责方式。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喜欢他,但不喜欢他伤害别人的行为。
不过,有时孩子实在太生气,无法阻止他打人、咬人、踢人、哭叫等行为时,怎么办?
首先,先带开其他小朋友,让生气的孩子无法伤害别人,然后再轻轻地、但很严肃地说:“你似乎很生气,这里有个枕头,可以让你打,但你不可以打其他的小朋友。等你平静了,再告诉我,为什么你这么生气。”而后走开,去和别的小朋友玩。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认同了幼儿的感觉——生气,也提供他一个可以发泄情绪的工具,同时也告诉他,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愿意帮助他。
幼儿的情感需要成人了解,幼儿的情绪亦需要发泄。老师和家长宜一同带领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了解自己行为所带给他人的影响,并引导幼儿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学习与人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给予幼儿一个抒发情绪的空间,进而促进幼儿在语言、社会行为和认知方面的发展,帮助幼儿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