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西汉末年,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以及汉代文人的模仿之作,编成作品集《楚辞》。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面对楚襄王的“士民众庶不誉之甚”的责问,宋玉首先承认自己确实不被世人称誉,然后分别以音乐、动物、圣人为例,陈述于曲弥高而和弥寡、鷃和鲵不能与凤鲲相提并论、世俗不懂圣人一些不同于凡人的事理。整篇应对之词全用比喻,并未直接为己申辩,而其缘由已经昭然自明,既委婉地回答了君王的责难,又展示了宋玉广博的学识、宏大的气度与过人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