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世界爱鸟日这一天,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4年的秃鹰。事过三日,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鹰的尸体。解剖发现,秃鹰死于饥饿。
秃鹰本来是一种十分凶悍的鸟,甚至可与美洲豹争食。然而,由于它在笼子里关得太久,远离天敌,结果失去了生存能力。
无独有偶。一位动物学家在研究生活于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更强,而且奔跑的速度每分钟要快13米。
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环境和食物都相同,何以差别如此之大?为了能解开其中之谜,动物学家和当地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两岸分别捉10只羚羊送到对岸生活。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发展到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了3只,另外7只被狼吃掉了。
谜底终于被揭开,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强健,只因为它们附近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长得弱不禁风,恰恰就是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
上述现象对我们不无启迪,生活中出现一个对手、一些压力或一些磨难,的确并不是坏事。一份研究资料说,一年中不患一次感冒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患感冒者的6倍。至于俗语“蚌病生珠”,则更说明问题。一粒沙子嵌入蚌的体内后,它将分泌出一种物质来疗伤,时间长了,便会逐渐形成一颗晶莹的珍珠。
生存环境决定生存状态,久久把自己关在笼子里,不去体会外界的变化,虽然免受纷扰与伤害,求得一分宁静,但一旦条件变化,则难以适应生存,怨天尤人。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危机意识才能拥有富有激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