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皇宫,朱瞻基立刻写了一封诏令,倡导节俭廉政。他发出的感叹是,农民十分辛苦,仅仅能够谋生。当官的坐在华丽的屋子里处理政事,一点儿都不累,更应该爱惜民力。
费正清则有自己的看法。“相对地说,由于没有内乱和外来的威胁,帝国得以免去不必要的财政负担,朝廷能够从永乐时期所承受的耗费恢复元气和实现自己的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包括改变政治和军事制度,重新组织财政和扩大社会救济计划。”(费正清《剑桥中国史·明史》)多次减免赋税和徭役,也在朱瞻基的改革之内。
朱元璋在位时吏治非常严明,至永乐末年,贪污之风渐起。到洪熙年间,由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都得到发展,海内升平,然而官场贪风却日盛一日。宣宗深知吏治清明,是有关朝廷兴衰的大事。因此,他继续重用蹇义、夏原吉和“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一班历经三朝、富有治国经验的老臣,也十分注意提拔选用正直又有才干的新人,罢免一些无所作为的庸官,并惩办贪官污吏。
宣宗即位之初,也像一般封建帝王一样,宣布大赦天下。但他对于获释官员的去留,把关极严,因贪赃枉法的人,虽可遇赦出狱,但一律罢官为民,不再任用。在他即位的第三个月,便通知吏部,凡在京五品以上的和在外州、府、县以上的官员,均可举荐公正廉洁的人才。为了防止循私,保证人才质量,宣宗特别制定出一个条例,凡被举荐的人犯了法,举荐人要连坐受到惩罚。
宣德三年六月,一天宣宗登上皇城闲步,忽然望见远处有一座规模宏伟、正在大兴土木的建筑工地。他便问左右,这是何人搞的什么工程?随从官员都支支吾吾不肯回答,经再三追问,才得知是工部尚书吴中,竟私自动用官厂的材料,建造自己的官邸。
宣宗听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吴中关入大狱。吴中先后在工部任职20多年,虽然深得朱棣的信赖,参加过很多重大工程的营建,但宣宗决不因他有功而有半点私情:一律照章行事。
通过此事,宣宗感到必须加强监督的力度,提拔刚直廉正的官吏到都察院即监察机构进行督察。杨士奇和杨荣推荐了通政史顾佐。顾佐曾任应天尹,为人正直,时人把他比作包公,宣宗立即提升顾佐为右都御史。顾佐接受任命后,果然不负宣宗的重望,一到都察院,便对所有的官吏进行考察。将20个不称职的官员贬到辽东,另有8人被降职,3人被罢官,同时还举荐了40多位清正有为的人才担任御史。
顾佐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的做法,得到了宣宗的称赞。宣宗继而又提升了福建按察史邵圮为南京御史,邵圮办事认真,一丝不苟,奏请宣宗罢免了不称职的官吏20多人。
至此,北有顾佐,南有邵圮,朝纲为之一振。对贪官污吏,宜宗深恶痛绝,发现一个惩办一个。对碌碌无为、无才无识的庸官,无论关系亲疏,也毫不留情地处以降职或罢免。内阁大学士陈山、张瑛都是宣宗做太子时的旧官,情谊颇深,但发现两人不能称职,即把他们调离内阁,并没有因为他们曾是自己的旧臣而加以偏袒。
在宣宗的大力倡导下,三朝老臣向他举荐了大批正直清廉的官吏出任州府长官。这些人中有不少人成为明史上的清官廉吏,留名后世。
况钟就是其中之一,宣德五年由蹇义推荐出任苏州知府。苏州在当时是全国负担赋役最重的地区,贪官污吏便趁机营私舞弊,鱼肉乡里。
况钟到任后,佯装什么都不懂,下属官员大喜过望,以为又碰上一个贪心的知府。三天之后,况钟把群吏召来,一件一件的和他们当面对质,历数他们的种种舞弊勾当。当场立毙了为首的几个奸吏,同时把贪虐庸碌之辈全部免官。这件事震动了苏州府,也传到朝中,深得宣宗的赞赏,更得到了苏州百姓的拥戴。上世纪,根据清官况钟明察暗访、平反冤狱的事件而改编的昆曲《十五贯》,就是讲述况钟的正直机敏、嫉恶如仇的故事,当时轰动全国,并拍摄成彩色戏曲影片。
有史书描写:“况钟守苏州,锄强植良,号称能吏。赵豫守松江,恤贫济困,号称循吏,两太守遗爱及民,声名较著。”由于宣宗起用了一些像况钟、赵豫这样的清官廉吏,使得宣德年间的政治清明,风气一时崇廉尚俭。
在对内的治国之道上,宣宗能够实行安民、爱民的仁政。他深知“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他统治的期间内,体恤民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这的确是关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宣宗的真实心态。
宣德五年(1430年)三月,宣宗路经农田时,看见路旁有耕作的农民,于是他下马询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兴致盎然,取来农民耕田的农具,亲自犁地。没推几下,他停下来,回头对身旁的大臣说,我只是推了三下就有不胜劳累的感觉,何况农民终年劳作。说完就命人赏赐农民钱钞。回到宫廷后,宣宗有感而发,亲作一篇《耕夫记》,勉励自己与群臣要时刻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宣德七年九月,他又作《织妇词》一篇,并命画师将词中的情景绘成图画悬挂宫中。他对朝臣说:“朕非喜好辞章,然农桑之苦,朕深忧之,为国君者有责任告诫儒者,激励后世,朕所以作词,意在于此。”
《织妇词》的原文如下:
昔尝历田野,亲睹织妇劳,春深蚕作茧,五月丝可缫。缫丝准拟织为帛,两手理丝精拣择。理之有绪才上机,弄杼抛梭窗下织。螽斯动股织未停,鸡声三号先夙兴。机梭轧轧不暂息,辛勤累日帛始成。
呜呼!育蚕作茧未必如瓮盎,累丝由寸积为丈。上供公府次豪家,织者冬塞无挟纩。纷纷当时富贵人,绮罗烨烨华其身。安知织妇最辛苦,我独沉思一怜汝。
宣宗对农民的生活和处境是了解的,因此能够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他们的利益。同年六月,京畿地区发生了蝗灾,宣宗派遣官员前去指挥消灭蝗虫。他仍不放心,特意谕旨户部,告诫他们往年负责捕蝗的官员害民的危害一点也不比蝗灾小,因此要严禁杜绝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还做有一首《捕蝗诗》颁给臣子。
宣宗清楚,昏君滥用民力乃至亡国。宣宗以此为鉴,比较注意爱惜民力。反对向百姓强征暴敛,以供王室享乐的奢靡之风。在他统治的10年间,多次下旨为民解困。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罢湖广采木。宣德五年(1430年)二月,罢工部采木。宣德三年(1428年)十一月,锦衣指挥钟法保请采珠东莞,宣宗不但没有同意,还认为他是想用这种扰民的事情为自己谋求利益,将他逮捕入狱。他还多次蠲免税额、积欠柴炭草,免除在京工匠中年老残疾和户内无丁力者的匠籍。有一个工部尚书奏请,宫中御用器物不足,需到民间采办,宣宗制止说:“汉文帝服御帷帐无文彩,史称恭俭,朕饮食器用,当从简朴。”遂命人从宫中的库藏器物中取用,不再重新购买。有一个和尚自称要修寺庙为宣宗祝福长寿,宣宗认为这是扰民之举,将其痛斥了一顿。
减免田税,开仓赈粮,这是宣宗对受灾地区人民经常采取的救济办法。史书载:河南一个知县,没有经过上报和请示,就发放了一千余石库粮救助灾民。朝廷有规定,私自动用皇粮是犯杀头之罪的,宣宗得知后不但没有降罪,反而赞扬这个知县办事机敏果断,是个能够胜任的父母官。
宣宗在位期间,明朝已创建50多年,全国政局已属稳定,政权机构及律法典章也大体完善,平民百姓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使元末遭到破坏的生产力,也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经济呈现一派繁荣昌盛景象。明朝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
宣宗和父亲仁宗,都重视整肃纲纪、惩办贪官污吏,体恤百姓疾苦,减免灾区赋税,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史书称赞:“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宣宗爱惜民力,与民休患,重视农业,力劝农桑,鼓励垦荒,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社会财富迅速积累起来。时称“宇内富庶,赋人盈羡”,是明王朝财力最雄厚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