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晋江县志道光本
33046300000231

第231章 祥异志(1)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于其间,三才并建常也。粤若太古以来,天苞衍,地符出,人中寿者年几百岁。三代之初,太和详洽,诸福之物可致之祥,靡不毕集。降自后世,始有日月星辰雷电之差,陵谷草木鸟兽之变,札瘥疠疫凶殄之异。然而圣王在上,参天地,赞化育,斡旋造化,民物恬熙。盖不言符瑞,而太平之象,盖以加焉。国家平成纪绩,累洽重熙。皇上御极之初,即庆五星之聚,而圣怀冲挹,不侈祥符,盖以清明广大为心,而以博施济众为量。懿哉!铄乎!洵上古之隆轨也。志祥异。

唐贞观二年蝗。《闽书》。

二十一年八月海溢。《文献通考》。

宋太平兴国八年八月大风为菑。隆庆志。

至道三年五月甘露降。万历志。

咸平三年二月甘露降。《闽书》。

天禧五年三月甘露降。通忘。

治平三年六月大雨,城市水涨,坏民屋庐数千百家。《闽书》。

四年秋地震如雷。《文献通考》。

熙宁二年大风雨,溪流与潮相激涨溢,损田稼,漂民庐舍。《文献通考》。

十年饥。万历志。

绍圣三年,粟一本五穗八穗。是年七月大水三日,坏城郭庐舍。隆庆志。

崇宁元年大旱,水泉涸,山中民汲水至二十余里,乡人多暍死。《闽书》。

大观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大雪。《文献通考》。

绍兴三年七月丙子,大水坏城郭庐舍。《文献通考》。

隆兴二年饥。隆庆志。

干道三年五月郡城火,是月丙午大雨,四旬昼夜不止。《闽书》。

淳熙元年十二月丁巳火燔城楼,延烧五十余家。是年无禾。《文献通考》。

十一年四月不雨至于八月,是年无禾。隆庆志。

嘉定九年大水漂田庐害稼。《文献通考》。

十六年秋大水坏田稼。《文献通考》。

元至元二十七年二月癸未地震,丙戌复震,六月大水。《元史》。

泰定元年饥,赈籴有差。《元史》。

元统元年六月大水漂民居数百家。《元史》。

至正二年九月大风雨。《闽书》。

九年七月庚寅大风雨。《元史》。

十三年七月雨白丝,丁卯海水日三潮。《元史》。

十四年大旱,种不入土,人相食。《元史》。

明洪武九年大水荡没民居无数。通志。

二十一年四月壬申地震,五月庚子地复震,八月壬辰又震。《闽书》。

二十九年十二月壬辰地震。《闽书》。

三十一年大水坏民庐舍。万历志。

永乐十四年饥。雍正志。

正统十年五月大水坏城郭庐舍。《闽书》。

二年旱。万历志。

六年旱。雍正志。

天顺二年饥。隆庆志。

成化十二年大旱饥。通志。

二十一年自春徂夏积雨连月,田庐禾稼多为所坏。《闽书》。

二十二年春三月旱,无麦;夏五月六月大旱,禾苗俱槁;秋复旱,民多流移。九月地震三次隆。庆志。

二十三年春旱,无麦;秋大旱,无禾。《闽书》。

弘治六年七月初三日,大风雨自卯至申扬沙石,开元寺西塔葫芦倾覆,林木折无数,城铺粉堞颓十之九,坏官私庐舍商舶民船不可胜计。是年大有秋,甲寅麦复大熟。万历志。

八年九月八日地震。万历志。

十一年四月大水。万历志。

十二年自夏至冬大旱,甘蔗生花,结实如黍,是年大饥。万历志。

十三年三月地震有声。《闽书》。

十四年正月十七日地震,是年大旱无禾。《明史》。

十五年地震。通志。

十六年七月九日大水漂没民居。

正德八年旱饥,民采草木实,有饿死者。《闽书》。

十一年八月地大震。《闽书》。

十二年地生毛,一夜长二三寸或四五寸,有白有黑,民惊骇莫知所为,两阅月乃没。《闽书》。

十四年地震。《明史》。

嘉靖十一年冬,泉州雨雪,次年大熟。通志。

十五年丙申、十六年丁酉旱,饥民多流殍。《闽书》。

二十三年五月南门桥十字街燔民居三百七十余间,是年至明年相继大旱,民饿死者载路。通志、万历府志合纂。顾珀《与郡太守书》:“珀闻之,阳能和阴则雨降,若岁大旱,则阳不和阴可知。阴不侵阳则地静,若地频动,则阴干于阳又可知。此不易之论也。吾泉自冬徂夏,亢旱不雨,正二两儿地动六次,天之示人显矣,可不恐惧修省也哉。昔成汤忧早,六事自责;周宣忧旱,侧身修行。古人应天以实,不以文也,仰惟执事投香明神,沿途礼拜祈求雨泽,可谓诚恳矣。其如后稷不克,上帝不临。何况今麰麦无收,田畴难种,百姓困穷,朝不及夕,嗷嗷待哺,将委沟壑。夫物极则变,祸深难测,不可不早为之虑也。且救荒之政,散利薄征,缓刑舍禁,最是切要。伏乞将今岁全灾作速奏报,遐迩饿莩发粟赈济,未纳钱粮暂为停征,招徕商船两平粜买,无情健讼勿行勾扰,监禁轻犯令其召保,庶天意可回矣。愿执事留念焉,生民幸甚!生民幸甚!”又书:“老夫耄矣,素不敢干预官府之事,因见吾泉今岁旱伤重大,百姓艰食,曾陈救荒之策,谅彻台听矣。兹又喋喋干聒何哉?盖吾泉回禄之灾,间或有之,虽守者之弗戒,实氛祲之攸积。有烧毁一两家者,甚至延烧一二十家者,未有若近日南桥之变,延烧四街,计其房价家赀烧毁抢失共银十余万两计,其露宿乏食之民共四千六百有奇。民患于露宿,非钱财不可以坚屋;民患于乏食,非榖粟不可以济饥,此理之必然也。按左氏郑灾,子产临事而备,宽其征,与之财。三日哭,国不市,使行人告于诸侯,陈不救火,许不吊灾,君子知其先亡也。恭惟朝廷设官,本以为民,学者立心,亦期及物。今南桥四街百姓,方遭饥馑荐臻之时,又罹焚炀赫烈之惨,富者尚能支持,贫者将何赖乎!以德消变,转灾为祥,于仁人君子深望焉。近闻大巡藩臬诸公,于祷雨救荒,议狱省刑最为留念,执事本当奉行。至恳!至恳!”

二十六年八月大雨,郡城南街水入人家,渰至半壁,各乡俱水灾。

二十九年冬讹言有马精者,其来见火星陨地,妇人犯之辄昏仆,以桃柳枝鞭之乃苏,否则必死。户悬桃柳,夜聚妇女露坐,男子环守之,鸣锣鼓达旦,有司禁不能止。有黄冠者鬻符于市,捕讯之,果得所为火星,众始释然,妖遂绝。通志。

四十一年郡城瘟疫,人死十之七。市肆寺观,尸相枕藉,有阖户无一人存者。熏蒿凄怆,不可忍闻。市门俱闭,至无敢出。《闽书》。

四十三年五月淫雨不止,大水入郡城,乡村皆浸,人畜多死。《闽书》。

四十四年十二月初六日大雪,山村雪厚至三四尺,四五日方消。郡从前少雪,人以为异。

四十五年正月元日夜地震,墙屋摇动。五月二十一日夜,郡城大风雨如雷响,城楼铺垛多坏,清军馆前大榕拔起,田禾多害。

隆庆元年正月二十九日酉时地震,二月二十一日未时小震,四月初三日酉时又震。初八日雨,至五月初一日乃止。是月有豹入郡通淮门,至于教场获之。

二年正月十四日,石笋桥第十二间有梁一鸣三日而折,是年春,麦禾大熟,是年至万历元年俱大有年。《闽书》,参通志。

万历二年八月四日地震,紫帽山裂,九月暴雨三日,洪水高涨,郡城东南隅尤甚,市可行船,庐舍倾圮,濒溪民畜溺死无数。万历志。

七年正月不雨大旱,民饥馑,六月乃雨。《闽书》。

十一年八月至次年正月阴云不开。雍正志。

十三年大有年。《闽书》。

二十四年九月地大震,洛阳桥扶阑多坠于海。

二十八年大水。

二十九年六月六日大水,七月大水,自永春山中发溢入郡城。

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申时,有大星如球,自南有声。是年泉、漳人贩吕宋者数万,所杀无遗。

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日地震,初九夜大震,自东北向西南。是夜连震十余次,山石海水皆动,地裂数处,郡城尤甚。开元东镇国塔第一层尖石坠,第二、第三层扶阑因之并碎。城内外庐舍倾圮。覆舟甚多。万历志。

三十三年十二月,南街头火发,延烧百余家,南至奎璋巷口,东至四科亭,西至旌孝坊南,附近木石坊俱毁。

三十四年八月初七日,飓风异常,作一昼夜,城中石坊飘倒十余座,开元东镇国塔铜葫芦铁盖飘折崩坏。是年饥。《闽书》。

三十五年正月地震,门户摇动有声。八月二十八日飓风大作,府仪门、府学、棂星门颓,东岳帝殿坏,北门城楼半圮,城自东北抵西南雉堞窝铺倾圮殆尽,洛阳桥梁折,城中石坊飘倒六座。

三十七年五月初六日地震,门户屋瓦摇簸有声。

四十一年秋旱。《闽书》

四十二年夏,海水一日三潮。秋,大水平地数尺,田宅庐舍多坏。

四十四年大饥。《福建通志》是年鳌头乡神庙,忽有兽脊自海上飞至,轰然有声。《司空日记》。

四十五年大饥疫。《闽书》。

四十六年秋,有赤白云一片,长丈馀,似刀形,俱于夜分后见于东方,阅数月乃止。

崇祯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丑时地震。通志。

五年二月初二日地震。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