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去之后,当你换个角度,或等一段时间再看。你会发现,自己在失去的同时往往会有更大的获得;或者是自己的巨大成功,正是源于当初的失去。所以,我们不要因为暂时的失去而懊恼,应该感谢让你失去的那些人和事。
欲望越小越幸福
谁能让自己的欲望小一些,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真正地摆脱心理的贫穷。
有位哲人曾说:“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正是因为欲望太多,从而造成心理贫穷。
其实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或者是其他的物品……无论是任何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你的,那些东西都是暂时寄存在你这里。
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最后,物归何主都不得而知。所以智者把这些财富都视为身外之物。而贪婪者却把它们视为珍宝,到最后却往往是一无所获。
这里讲一个有关两个贪婪者的故事。
以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决定一起去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誓言不达圣山,绝不回家。
两位教徒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白发年长的圣者。这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
“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脚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其中一个教徒心里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不要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
而另外一个教徒也想:“我怎么可以先讲,而让他获得加倍的礼物呢?”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彼此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俩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干吗?你先讲!”“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两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意,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
于是,这一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马上瞎掉,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两只眼睛也立刻都瞎掉了!
原本礼物非常美好,可以使两位好朋友互相共享,但是人的贪念与嫉妒,左右了他们心中的情绪,所以使得祝福变成诅咒、使好友变成仇敌,更让原来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两人瞎眼的双输!
如果他们每个人都有知足者常乐的心态,抱着有美好的礼物总比没有好的态度,不在乎多少,他们最终也不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但知足并不表示不进取,物质上要知足常乐,但追求上要不断向前。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之类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毁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拥有的,并不是太少,而是欲望太多。欲望太多的结果,就使自己不满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嫉妒别人比我们更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有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幸福。因而要减轻欲望,获得幸福,就要懂得舍弃。而外在的放弃让你接受教训,心里的放弃让你得到解脱,从而心里变得安宁。
有的时候在利益面前,不要总想着拥有,人生也需要放弃。放弃是一门艺术。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需要你作出选择努力拥有,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学会放弃。与其说是抉择得当,不如说是放弃得好。人生苦短,要想获得越多,就得放弃越多。
要懂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那些什么都不放弃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少获得的。其结果必然是对自身生命的最大的放弃,让自己的一生永远处在碌碌无为之中。
放弃是一种让步,但让步不是退步。放弃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放弃更需要明智,该得时你便得之,该失时你要大胆地让它失去。有时你以为得到了但可能失去的更多:
有时你以为失去了不少,却有可能获得许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该放则放。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卡耐基也曾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且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
“身外物,不奢恋。”这是知足常乐者的智慧;放弃也是一种幸福,这是智者思想,这些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真正地摆脱心理的贫穷。
舍去名利你会活得更从容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名利是一个非常富有吸引力的字眼,同时也是许多人立足社会、搏击人生的主动力。自古以来,功名利禄就是一些人的人生奋斗目标。有多少人为了光宗耀祖、福荫万世而削尖了脑袋挤入仕宦之途,又有多少人因为人生的不得意而郁郁寡欢。综观古今,在这个世界上,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历史上留下来的更多还是众多为名和利所困扰、所击败的悲剧。生活的道路本来是很宽阔的,人生的价值也并不全是能够用名和利来衡量的,因此,若想活得轻松自如些,你就应该看淡名利,活出生活的本色来。
孟子曾经说过:“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如果一个人心中的欲望是很有限的,那么对于他来说,外界获得的东西是多是少都与自己无关,少了不足以产生内心的不平衡,而多了也不会助长他的欲望。而假若一个人心中时刻充满着无尽的欲望,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有舒心的时候。名轻利少则一心想着往上爬、挣大钱,名成利收之后,欲望却又会再一次膨胀。如此循环下去,永远追求着名利,直至生命的尽头仍然不知满足。这样的生命还能有多大意义?
一个人如若养成看淡名利的人生态度,那么面对生活,他也就更易于找到乐观的一面。他所看到的是人生值得讴歌的部分,而对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没有兴趣。现代人面对着花花绿绿的精彩世界,更应当有淡名寡欲的思想,如此方能在纷繁的世界里,在众多的不公平中,在自己的心中,构筑一片宁静的田园。
要能够在纷繁的大干世界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就要有穷通达观的人生态度。所谓穷通达观的人生态度,就是指“穷亦乐,通亦乐”:身处贫穷之中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感到快乐;身处富裕之中也能够心态平和,享受生活之乐。说到底,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采取一种顺应命运、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那么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能过快乐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会庸人自扰,不会羡慕那些有钱的大款和老板,不会抱怨自己的命不好。
一对夫妻年轻时共同创业,到了中年终于小有成就,公司净资产一千多万,而且发展势头良好,提起这对夫妻档,商界的人都伸大拇指。然而就在他们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两人却隐退了,他们辞去了董事长、总经理的位置,将大部分股分卖给一个他们平时就很欣赏的企业家,将房子和车委托给好朋友照管,两个人就潇洒地环游世界去了。消息传出后,大家都觉得太可惜,一些亲戚朋友也不理解,讽刺他们说:“年龄这么大了,办事却像小孩子一样,那么大的家业说丢就丢,放着好好的老总不做,偏要去环游世界!”在一些人眼里,这对夫妻确实傻得可以,竟然真的就这样抛下名利,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体验不到当老总的风光及大把大把赚钱的乐趣了。其实,这对夫妻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他们抛弃了虚名浮利却得到了生活的真正乐趣。
名,是一种荣誉、一种地位。有了名,通常可以万事亨通,光宗耀祖。名这东西确实能给人带来诸多好处,因而不少人为了一时的虚名所带来的好处,会忘我地去追求名。
然而,沉溺于名会让你找不到充实感,让你备感生活的空虚与落寞。尤为可怕的是,虚名在凡人看来往往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引诱你去追逐它。尽管虚名本身并无任何价值可言,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虚名而展开搏杀。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的人都不会看重虚名。其实,实在没有必要为了得到一个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虚名而去勾心斗角,弄得邻里打得头破血流,朋友反目成仇,兄弟自相残杀。
钱,是一种财富,是让生活更加舒适的保证。有了钱,就可以住豪宅、开名车、吃大餐,在一些人眼里,金钱甚至是一种带有魔力的、可以让人为所欲为的东西。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金钱也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比如有了钱以后,你就得为自己的安全担扰,谁知道哪个家伙是不是正打着“劫富济贫”的算盘;有了钱,你就会失去很多朋友,你可能会担心对方是不是冲着你的钱来的……人的一生面临许多关卡,许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不管是名分地位还是财富,都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可能事事顺心。或许一生的努力都是徒劳,或许高官厚禄、巨额钱财在顷刻之间就会离你而去,荣耀风光成为黄粱一梦。一些人老谋深算,为了争名夺利,不择手段地算计他人,可在突然之间却已被他人算计。人何必活得这么辛苦,又何必活得这么低贱?因此,淡泊名利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前提。如果你渴望轻松、渴望真正获得生命的意义,那么请记住——看淡名利。
如果你的心里还在为领导这次提拔了别人而没有提拔你感到愤愤不平,如果你还在因为与你一起购买体育彩票的邻居中了大奖而你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久久不能释怀消气,那么看了上面的几个例子,你是不是觉得有所悟?其实,名利本来就是那么一回事。
其实,何必太醉心于名利,何必为了满足自己无止尽的欲望东奔西走,忙得唉声叹气。只要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在知足中细细地品味生活的乐趣,你也就没有辜负自己的一生,没有白活一世。
庆幸自己有一颗容易满足的心
用一颗容易满足的心精心装点美好的生活,生活就会充满快乐。
人都喜欢攀比,与上比就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甚至有人说“人比人气死人”。如果与下比呢,你就会觉得满足,满足就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不要埋怨我们没有鞋子,应庆幸我们有脚。
琼斯买得起劳力士手表和名牌服饰,开得起豪华跑车,也能够到私人小岛度假,却坦白承认她没有满足感。
琼斯说:“我已经比我梦想的还要富裕,可是我还是感到悲伤、空虚和茫然。
钱财居然不等于快乐!我真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才能带来快乐。”像琼斯那样,为钱奋斗了大半辈子才悟出“有钱不一定快乐”。
明白这道理的人不在少数。她如果肯在圣诞假期当中静下心来读读普拉格的《快乐是严肃的题目》这本书,她会感悟出,感恩之心是快乐的秘诀。
普拉格在书中引述了一个观点,就是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人本身出了问题。问题很简单,只要你把有问题的部分修理好就行了。根据他的看法,不知感恩是造成我们不快乐的一大原因。特别是在布施礼物的“快乐假期”里,他提醒做父母的应该好好教导孩子知道感恩与满足。他认为:“如果我们给孩子大多,让他们期望越来越大,就等于把他们快乐的能力给剥夺了。”他认为做父母、做长辈的有责任要求孩子们学会从心里说“谢谢”。
知足是快乐的基本要素。心理学家说,佛家早就看出,人类不快乐的最大原因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目标得不到实现;而美国文化培养出来的普拉格则详细区分“欲望”与“期望”,他说虽然欲望也许有碍快乐,却是“美好人生”不可缺少和无法消除的成分;期望则是另一回事,例如,我们期望健康,但得付出代价。
普拉格举例说,某一天你发现身上长了个瘤,你心怀忐忑找医师检查。一个星期后,当听到良性瘤的诊断结果时,你会感到这一天是你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乔治是伦敦郊区的一位神父。一天,教区医院里一位病人生命垂危,他被请过去主持临终前的忏悔。
他到医院后听到了这样一段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现在我只想说,感谢您,您让我愉快地度过了一生,并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的6个孩子。
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死而无憾。仁慈的神父,现在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他们的父亲是会为他们骄傲的。”
一个流浪歌手,临终时能说出这样的话,让乔治神父感到非常吃惊,因为这名黑人歌手的所有家当,就是一把吉他。他的工作是每到一处,就把头上的帽子放在地上,开始唱歌。40年来,用他苍凉的西部歌曲,感染他的听众,从而换取那份他应得的报酬。他虽然不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豪,可他从不缺少生活中的快乐,因为他有着一颗容易满足的心。
乔治神父在一次演讲中讲到了这件事,他总结道:
“原来最有意义的活法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从中发掘到一颗容易满足的心灵。”
一味地被欲望牵制,不知满足,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淘空了,只能换来一世苍凉。
一位得知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老人,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段文字:
“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我情愿多休息,随遇而安,处世糊涂一点,不对将要发生的事处心积虑地计算。可以的话,我会多旅行,跋山涉水,更危险的地方也不妨去一去。过去的日子,我实在活得太小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误,太过清醒明白,太过清醒合理。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我会什么也不准备就上街,甚至连纸巾也不带一块。如果可以重来,我会赤足走在户外,甚至整夜不眠。还有,我会去游乐园多玩几圈木马,多看几次日出,和公园里的小朋友玩耍……只要人生可以从头开始,但我知道,不可能了。”
老人一生都在角逐名利,机关算尽,斤斤计较,占尽别人的便宜。他的时间都耗费在与那些社会名流打交道上,只知道让他的家人共享他的金钱,却不愿和他们和美地共度一个美好的夜晚。
他死前才开始明白,他用金钱维系的家庭早已经千疮百孔了,尽管看起来依旧那么的富丽堂皇,他的年轻美貌的妻子常去幽会一个地下情人,他的儿子在他病入膏育时还流连在赌场不肯出来,他只有靠一篇篇日记来消磨他最后的时光。
医生已被他请走,他要保持“死者的尊严”,不想让一个外人看着他可悲地离开;神父他也没有请,健康的时候他从来没去过一次教堂做忏悔,更没施过一块钱。
他是个地地道道、彻头彻尾的商人,活在尔虞我诈的商场,他曾经倾尽全力、亲力亲为,弄得自己心力交瘁。为此,他总是能找到借口自我安慰:“商场如战场,我身不由己呀!”
直到临终一刻老人才彻底觉悟,但只剩下空悲切的份了。
在时光的沙漏里,流出去的沙子永远装不回去。奉劝朋友们,请珍视时光沙漏中的每一粒沙,选择自己的活法,用一颗容易满足的心精心装点美好的生活,不可等沙子漏光再追悔莫急。
懂得了放弃,就学会了选择
懂得什么时候该放弃是人生的一种明智和练达,懂得这一点你的人生便悲少喜多。
莎土比亚曾经说过:“倘若没有理智,感情就会把我们弄得精疲力竭,为了制止感情的荒唐,所以才有智慧。”学会放弃,是一种自我调整,是人生目标的再次确立。学会放弃不是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也不是_种圆滑的处世哲学。有的东西在你想要得到又得不到时,一味地追求只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和焦虑。这时,学会放弃是一种解脱。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后宫的妃子为他生了一群白白胖胖的王子,而他最宠爱的妃子为他生了一位漂亮的公主。国王非常疼爱小公主,视如掌上明珠,从不舍得训斥半句,凡是公主想要的东西,无论多么稀罕,国王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弄来。
在国王的骄纵下公主渐渐地长大了,她开始懂得装扮自己了。一个春雨初晴的午后,公主带着婢女徜徉于宫中花园,只见树枝上的花朵,经过雨水的润泽,花瓣上挂着几滴雨珠,越发的妖艳迷人。公主正在欣赏雨后的景致,忽然目光被荷花池中的奇观吸引住了。原来池水热气经过蒸发,正冒出一颗颗状如琉璃珍珠的水泡,浑圆晶莹,闪耀夺目。公主完全被这美丽的景致迷住了,突发异想:“如果把这些水泡串成花环,戴在头发上,一定美丽极了!”
打定主意后,她便叫婢女把水泡捞上来,但是婢女的手一触及水泡,水泡便破灭无影。折腾了半天公主在池边等得愤愤不悦,婢女在池里捞得心急如焚。公主终于气愤难忍,一怒之下,便跑回宫中,把国王拉到池畔,对着一池闪闪发光的水泡说:“父王!你一向是最疼爱我的,我要什么东西,你都依着我。女儿想要把/里的水泡串成花环,作为装饰,你说好不好?”
“傻孩子!水泡虽然好看,终究是虚幻不实的东西,怎么可能做成花环呢?父王另外给你找珍珠水晶,一定比水泡还要美丽!”父王无限怜爱地看着女儿。“不要!不要!我只要水泡花环,我不要什么珍珠水晶。如果你不给我,我就不想活了。”公主骄纵撒野地哭闹着。束手无策的国王只好把朝中的大臣们集合于花园,忧心忡忡地商议道:“各位大臣们!你们号称是本国的奇工巧匠,你们之中如果有人能够以奇异的技艺,将池中的水泡,为公主编织美丽的花环,我便重重奖赏。”
“报告陛下!水泡刹那生来,触摸即破,怎么能够拿来做花环呢?”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哼!这么简单的事,你们都无法办到,我平日何等善待你们?如果无法满足我女儿的心愿,你们统统提头来见。”国王盛怒地呵斥道。
“国王请息怒,我有办法替公主做成花环。只是老臣我老眼昏花,实在分不清楚水池中的泡沫,哪一颗比较均匀圆满,能否请公主亲自挑选,交给我来编串。”一位须发斑白的大臣神情笃定地打圆场。
公主听了,兴高采烈地拿起瓢子,弯起腰身,认真地舀取自己中意的水泡。
本来光彩闪烁的水泡,经公主轻轻一摸,霎时破灭,变为泡影。捞了老半天,公主一颗水泡也拿不起来,睿智的大臣于是和蔼地对一脸沮丧的公主说:“水泡本来就是生灭无常,不能常驻久留的东西,如果把人生的希望建立在这种虚假不实、瞬间即逝的现象上,到头来必然空无所得。”公主见状,便不再坚持这个过分的要求了。
故事中的公主似乎有些荒唐偏执,但最终还是醒悟了。但生活中的一些人却执拗得要命,明知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所收获的事,却偏不放弃,直到耗尽精力、财力才肯罢休。孰不知,明智的放弃才是人生可取的态度。
罗大佑的《童年》《恋曲1990》等经典歌曲影响和感动了一代人。罗大佑起初是学医的,后来他发现自己对音乐情有独钟,所以他弃医从乐,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篮球飞人乔丹成名前曾尝试转行到一家二流职业棒球队打棒球,只取得了很一般的成绩悻悻而归。伽利略是被送去学医的。但当他被迫学习生物学的时候,他却私下自学着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数学,并偷偷地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当他从比萨教堂的钟摆上发现钟摆原理的时候,他才18岁。可见,一个人要成功,就要在适时地学会放弃。
梦想总是美好而绚丽的,很多人都在为自己心中的梦想苦苦追寻。遗憾的是,能实现梦想的人毕竟不是太多。没有实现梦想的人,往往是因为一开始就做了一件自己根本就无法做到的事情,最终梦想只能变成泡影而已。因此,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岔道口上时,要适时地学会选择和放弃。有选择就有放弃,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要我们迎难而上、努力拼搏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
但如果目标不对,一味地流汗却只能意味着偏执,是一种无谓的牺牲。有人会想,我以一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不论十年还是二十年,再笨也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但是如果这条路不适合你,自信和执著就变成了自负和执拗,这对自己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损失了物力和财力,最终也只能落一个白忙活的下场。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有许多事情都是不值得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完成的,因此在这种时候,适时的放弃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人要学会选择,选择你喜欢并擅长做的事情;一个人要学会放弃,放弃你不想做的事情。只要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你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舍得也是一种幸福
你之所以被压力压得直不起腰来,是因为你舍不得放弃,舍下功名利碌、荣华富贵,你就会轻松起来。
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会有这样一种“规矩”:你得到的似乎和失去的东西成正比。有时虽然你想打破这个塞翁失马不知道是祸是福的规律,可是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有得就一定有失。在中国古代哲学家眼中,“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也就是说,得就是失,失也就是得。所以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得无失,无福无祸。这样,你就不会为了任何事情感到有压力而徒增苦恼了。
人生的痛苦莫过于欲求过大,患得患失。要想摆脱欲望的压力的纠缠,聪明的做法就是要学会放弃,大度地舍得,既不能为了一点利益非要争个鱼死网破,你死我活,也不可苦苦守着手里的东西让它变成无用的废品。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放弃是种人生的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就无所得。丢下你手中的一颗种子,你将收获整个森林。为什么舍得就这么让你痛苦不堪呢,有时候你拥有的东西才是给你施加压力的祸首元凶!所以,还不如学会放下,让自己轻松地面对生活呢!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学问并没有什么长进,他心里苦恼得很,于是就去向一位大师求教。
大师对他说:“我们爬山去吧,到了山顶你就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了。”年轻人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来到山上,只见那山间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漂亮极了,真是迷坏了青年。每次遇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现在我连动也动不了了呀。”
他满脸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了,不放下背着的石头怎么能登山呢。”大师笑了。
年轻人一愣,忽然觉得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门心思做学问,终于成了一名大学问家。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极至高峰。
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不断放弃的。这就需要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懂得果断地舍车保帅。正确的思考往往就蕴涵于取会之间,许多人往往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而将自己送入压力重重的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以英美为首的战胜国首脑们商量着要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才惊奇地发现,这个全球至高无上、最具权威的世界性组织,竟然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买一块地皮吗?刚刚成立起来的联合国机构身无分文。向各国集款募捐?又似乎太没面子了,负面影响太大。况且战争刚刚结束,各国国库也是空空如也,看来筹款也没戏了。联合国刚一成立就被这个难题搞得一筹莫展了。
得知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过商量,果断地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将这块地皮无偿地赠与了联合国组织。同时,还将毗邻的地皮也买下了。
对洛克菲勒家族这一出乎意料的举动,当时美国许多大财团都不只是吃惊而已经。870万美元啊,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可是洛克菲勒家族却毫无条件地将它拱手让给了联合国!简直是白痴行为!在众财团的讥笑讽刺中,洛克菲勒家族默默忍受了来自各界的压力,始终不为所动,也绝不后悔。
出人意料的事情突然发生了,联合国大楼刚一竣工,毗邻地价便立刻飙升了起来,相当于捐赠前的十倍。看着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洛克菲勒家族的腰包里,当年嘲笑过他们的人都目瞪口呆。
这是一个典型的“舍得”的例子。如果洛克菲勒家族没有作出“舍”的举动,勇于牺牲和放弃眼前的利益,就不可能有“得”的结果。放弃和得到永远是辩证统一的。然而,现实中太多太多的人执著于“得”,常常忘记了“舍”。要知道,什么都想得到的人,最终可能会为物所累,导致一无所获了。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一定要学会舍得,学会放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不小心“兼得”了,最后肯定会一起失去,输个精光透亮。因此,面对生活中得到或是想得到的压力,最好不要让自己过分缠绵于其中。生活有时会强迫你交出权力、金钱,破坏你的地位和爱情,但是不必担心,它会用别的东西来弥补你的损失。这样一来,你还怕些什么呢?
你之所以步履维艰,是因为你背负的压力太沉重了。你之所以被压力压得直不起腰来,是因为你会不得放弃,舍不得功名利碌、荣华富贵,所以你走得实在太累了。要想学会“舍得”,只要有个良好的心态,便会将它自然地化为自己的一种涵养。
古人有句老话“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这个社会虽不能做到无欲,但是适当的时候放弃一些东西,舍得一些麻烦,无疑是聪明人的做法。唯有舍得,你的心境才会更加从容坦然;唯有舍得,你的生活才会轻松自在。
知足的日子有快乐相陪
现代社会物欲更具诱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任贪念随心所欲,就必然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
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大多是因为我们想得到许多还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在某些人看来,得到即是幸福。但是,与其让自己生活在苦苦追求的痛苦中,倒不如认真享受和欣赏现在拥有的东西。只有懂得知足的眼睛才能看到轻松和快乐。六祖禅师慧能说,“世上本无物,何必惹尘埃”。虽然并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否定一切美好的存在,但所说的道理却能给红尘中被欲望折磨的男男女女一点启示,知足才是幸福之源。
我们四周总是会出现这样的人:他们有生而富贵的,什么都感到满足,就是身体衰弱,常常闹病,放着山珍海味不能吃,只是终日与药罐为伍。有既富且贵的,身体倒还健康,妻贤貌美,可是一个儿女都没有,甚至寿命短促,老早就死了,纵有万贯家财,只落得人死财散。可是他隔壁的邻居,却是一个穷小子,只有一间小破屋,他人虽穷,身体倒挺结实,娶了一个黄面老婆,却生下了一大群儿女,他虽终年终日卖苦力,但总感到衣食困难,忧愁不乐这是什么原因呢?
佛教《遗教经》上曾说过:“汝等比丘,若欲摆脱诸苦恼,当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就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乐户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老子《道德经》上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耻。”古人又说: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这都是给我们的最好的教训。
这世间的万物,你拥有的愈多就愈不满足,就愈觉得人生还是多少有一点遗憾,所以日也不宁、夜也不宁地想尽办法弥补自己的那点不足,而一无所有的人之所以高兴,是因为他本来什么都没有,突然在地沟边捡到一角钱,他也高兴得很,以为好运找上他来了。一角钱让他满足了,感到了生活还有希望之光还有幸运之神的光顾,这就是知足者的快乐所在。
一个农夫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对他说:“清早日出时,你从这里往前跑,跑一段就插一根旗杆作为标记。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听了之后,就不要命地跑啊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时他终于回来了,但此时他已经精疲力竭,摔了跟头倒地就死了,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将他埋了起来。牧师在给这个农夫做祈祷时,看着面前这座小小的坟头叹道:
“一个人要多少土地才够呢!就这么大。”
在人的一生中,贪欲控制着大多数时光。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除了想尽一切办法地生存,现代社会物欲更具诱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任贪念随心所欲,就必然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
逝者如斯夫,我们只拥有有限的一段生命,太多的欲望,无疑只是一个个虚幻的海市蜃楼,只会给生命增添负担与沉重。无论你曾经多么辉煌,到最后也只能得到一个土馒头。
“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
既然知足给我们减轻不少的压力,然而未必人人都可学得“上乘心法”,懂得知足常乐。把这门功夫学到手,还要把调整自己的心态作为入门功课。
“知足常乐”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更是这个物欲横流纷繁嘈杂又急功近利的社会所需要的急救针。因为不知足,不知多少社会的精英陨落在自己设下的浮华喧闹的物欲追求的压力之下。其实无论何时,都要知道,还有许多境况不如他们的人过得却很快乐,很有价值,为什么?因为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知足,所以尝到了幸福的滋味!这才是任何物质都换不来的一笔人生财富!
少拿一分,能赢一生
诱惑如同美景,如果贪多求全,终将一无所获;不如抽身而出,舍举目之求,存美景于胸,放眼天下,顿觉豁然开朗!
人生在世,面对无数的诱惑与磨难,往往不得不在“合与得”面前彷徨徘徊。
诱惑如同美景,如果贪多求全,终将一无所获;不如抽身而出,舍举目之求,存美景于胸,放眼天下,顿觉豁然开朗!人生就是在取舍之间进行抉择,学会了舍,才能真正有得。
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在谈到华人首富李嘉诚时说道:“他有很多哲理性的语言,我都非常喜欢。有一次,有人问李泽楷,他父亲教了他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李泽楷说父亲没有教他赚钱的方法,只教了他做人处世的道理。李嘉诚这样跟李泽楷说,假如他和别人合作,如果他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他拿6分就够了。”也就是说:他让别人多赚2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赚到便宜,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6分,但现在多了100个人,他现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8分的话,100个人会变成50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
在中国台湾有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他从一万元起步,做到100亿台币的资产。他是怎么创业成功的?他在别家做总经理的时候,对老板说,假如想要成功的话,应该考虑多让一分利而不是多争一分利。他给老板看一则李嘉诚的报道,然后在上面写着:“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只拿6分。”他就是用这套李嘉诚哲学,成为一个拥资100亿台币的董事长。
前面提到的安东尼·罗宾,对李嘉诚的让利理论十分赞赏,并立即应用于实践中,他和任何人合作,一定是用这样的思考模式,因此他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
比如,他在台湾刚开始演讲的时候说:“有一个经纪人,他有买房子还贷款的压力,而我没有什么压力,但给他的抽成不够,没有办法付贷款。为了帮助他付清贷款,我给他额外的提成。我的另一个合伙人,他也有很多合伙人,但他什么都不懂,我还得教,结果我和他对开分。为了帮助他消除他的生活压力,我愿意多牺牲20个点。”
台湾企业家、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也是一个让利专家。他认为,助人等于助自己。台塑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很高,让它的下游客户羡慕不已,建议台塑将自己的管理精华传授给客户,使客户能迅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项建议反馈到台塑后,王永庆欣然应允,决定开办“企管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学员来自众多行业,都是台塑集团公司的客户,连一些著名企业的老板也报名参加。
台塑企业本着为客户提供管理资讯服务的精神,对学员一律免费。台塑企业除提供教材外,同时免费供应午餐与晚餐。上午、下午各安排一次“咖啡时间”,供应各式餐点:根据台塑总管理处的成本核算,每位学员的花费约为800元台币,总支出达160万元台币。在一般人看来,花钱请别人来学自己的“绝活”,无疑是在干傻事。但王永庆的理念却是与人有利,自己有利。这正是他的思路与理念出类拔萃之处。
王永庆深知,台塑与下游企业乃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此,他从不利用“龙头老大”的地位为自己争利。相反,他宁可自己少赚点,也要保障下游企业的利益。有一年,由于世界石油危机和关贸壁垒的盛行,使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全球塑胶原料价格普遍上扬。按市场常规,台塑此时提价是名正言顺的。但王永庆考虑到下游企业的承受能力,决定降低公司的目标利润,维持原供应价,自行消化涨价成本。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大度,他说:“如果赚一块钱就有利润,为什么要赚两块钱呢?何不把这一块钱留给客户,让他去扩大设备,如此一来客户的原料需求量将会更大,订单不就更多了吗?”
让一分利反而有十分利,这一道理看似简单,但许多人一旦利益当前,却无法克服争利之心,从而丧失了长远利益。这正是大人物与小人物的本质差别所在,也是人生成败的秘诀所在。
要有所得,先要有所失
生活中充满了种种诱惑,在诱惑面前我们也应当把握住自己不合理的欲望,适当放弃,对不应得到的利益不存非分之想,才是明智的作为。
成大事不是一味地要得到所有的东西,而是要善于放弃一些自己本来就力所不及的东西。因此,懂得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记得一位外国学者这样说:会快乐生活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
鲁光,这个名字大部分读者是从《中国姑娘》这篇轰动全国的报告文学中知道的,也正是这篇报告文学的发表,使得鲁光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故事发生在1981年春节前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特别需要鼓舞人心的作品产生。这一年年末将有世界杯足球预选赛和世界杯女排赛,这两项大赛要是取胜,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将对体育战线产生重大影响。当时,鲁光是体育记者,因此了解中国女排和足球队的任务就幸运地落在他头上。
鲁光深知这一任务的重大价值,他决心努力把它完成好。然而,就在鲁光即将动身前往女排训练基地时,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对父亲一直怀着深深感情的鲁光陷入了矛盾和痛苦之中。
奔丧回家就意味着要失去采访女排这一特殊机遇,而不回家又要担上不孝的骂名,何去何从?经过权衡,鲁光还是以事业为重,只寄回去一笔钱,便强忍着悲痛,踏上了采访之路。
鲁光终于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成名作《中国姑娘》。他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把握现实给予我们的机遇,一定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老子曾说:“无为而无不为。”不仅客观世界的情况是如此,人的行为也是如此。人的“无为”比“有为”更能给人带来益处,让人更快乐。一味地争强好胜,“有为”过盛,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样,还怎么会有快乐的人生呢?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是否能够判断应该在什么时候有为,在什么时候无为呢?无为和有为的选择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以一当十,采取行动后,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应该有为。而当主体处在劣势的位置上,稍一动作,就可能被对方“吃掉”,或者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那么便应该以退为迸,坚守“无为”方式。
无为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和求生手段,待时机成熟,成功条件已具备,便可由无为转为有为,由守转为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屈伸之术、快乐之道。为此,我们提醒人们,在人生大道的某一个点上,只有无为,方能无所不为。
常州人张史和孟州人何仁可年少时在同一个学堂读书,并且经常在一起研究经书。后来张史先做了官,但他总是比不上何仁可的名誉好,心里就开始嫉妒何仁可的才能,在和别人谈话时,总是不说何仁可的好话。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何仁可听说这件事,就想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张史有一个爱好,就是经常召集门生,讲解经书,以促进门生的发展。一到这个时候,何仁可就要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非常虔诚地请教疑难问题,并且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一来二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史明白了,这是何仁可在有意地推崇自己,为此心中十分惭愧。后来,在同僚们的交往中,再也听不到他贬低何仁可的声音了,而是不断地赞扬何仁可的人品和作为。
何仁可的这种无为化有为的做法,明代时的王阳明也用过,正是这种无为才使他免去了杀身之祸。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朝廷派王阳明率兵去征讨,由于他出色的指挥,一举擒获朱宸濠,立下了大功。
当时的总督江彬——这位受到正德皇帝宠信之人,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认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广散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为自己解脱。”想以此嫁祸于王阳明,并除掉他,把这个功劳夺为己有。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好友张永不得不对这一不白之冤讨论对策:“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给江彬,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大人的功劳。”就这样,堵住了江彬的嘴,使其不再乱说话。随后,王阳明就以病体缠身为由,回家休养去了。
张永回到朝廷后,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贤德事迹。正德皇帝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重新给予了王阳明应得的封赏。
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这种以退让求生存的方法,同样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生活中充满了种种诱惑,在诱惑面前我们也应当把握住自己不合理的欲望,适当放弃,对不应得到的利益不存非分之想,才是明智的作为。
一个人能够约束自己的得利之心,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仍能自律,在人生道路上就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不会为得失越轨翻车。
退却是进攻的第一步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是一种稳妥的进攻之术。
从处理事物的步骤来看,退却是进攻的第一步。现实中常会见到这样的事,双方争斗,各不相让。最后小事变为大事,大事转为祸事,这样往往导致问题不能解决,反而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其实,如果采取较为温和的处理方法,先退一步,使自己处于比较有理有利的地位,待时机成熟,便可以以退为进,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何为退呢?即当形势对我不利时,如果全力攻击也可能不奏效时,就应采取退却的方法。军事家指出学会退却的统帅是最优秀的统帅,战而不利,不如早退,退是为了更好的胜利。
618年,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突厥兵时常来犯,突厥兵能征善战,李渊与之交战,败多胜少,于是视突厥为不共戴天之敌。一次,突厥兵又来犯,部属都以为李渊这次会与突厥决一死战,可李渊却是另有打算。他早就欲起兵反隋,可太原虽是军事重镇,却不是为号令天下之地,而又不能离了这个根据地。如果离太原西进,则不免将一个孤城留给突厥。经过这番思考,李渊派刘文静为使臣,向突厥称臣,书中写道:“欲大举义兵,远迎圣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发兵相应,助我南行,幸勿侵虐百姓,若但欲和亲,坐受金帛,亦唯大汗是命。”
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不仅接受了李渊的妥协,还为李渊送去了不少马匹及士兵,增强了李渊的战斗力。而李渊只留下了第三子李元吉固守太原,由于没有受到突厥的侵袭,李渊得以不断从太原得到给养。终于战胜了隋炀帝杨广,建立了大唐王朝。而唐朝兴盛之后,突厥不得不向唐朝乞和称臣。
唐高祖李渊以退为进,为自己的雄心大志赢得了时间。如果不能忍那一时,李渊外不能敌突厥之犯,内不能脱失守行宫之责,其境险矣,忍一时而成了大谋。
从人生的态度来看,退却有时也是一种进攻的策略。现代社会中,“以退为进”表现自我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有一位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于是他不用学位证去求职,很快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而这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了学士证。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亮出了硕士证。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问”,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于是,老板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可见,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是一种稳妥的进攻之术。
石桥正二郎是日本著名的大企业家,在他所写的《随想集》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二战”后,在位于京桥的石桥总公司的废墟中,有十多家违章建筑。因此,律师顾问提出,若不及早下令禁止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在当时的情景下,如果硬性要求那些违章户立即搬走,必定会招致他们坚决的反对和拒绝。石桥公司没有出此下策,石桥夫人还来到现场和那些违章户谈话,对他们说:“你们的遭遇实在值得同情,那么,你们就暂时住在这里,先多赚点钱,等公司要改建大厦时,再搬到别的地方去吧。”她这样专程地去拜访那些违章户,并且赠送慰劳品,如此体贴别人的难处,使那些居住在石桥总公司内的人,内心里十分感动。
因此,当石桥大厦真的开工时,这些人不仅不再抱怨,而且还心怀感激地迁到别的地方去住了。
“以退为进”有时候能获得极佳的效果。1812年6月,拿破仑亲自率领60万步兵、骑兵和炮兵组成的合成部队,向俄国发动进攻。俄国用于前线作战的部队仅21万人,处于明显的劣势。俄军元帅库图佐夫根据敌强己弱的局势,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实行战略退却,避免过早地与敌军决战。在俄军东撤的过程中,库图佐夫指挥部队采取坚壁清野、袭击骚扰等种种方法,打击迟滞法军,削弱法军的进攻气势。9月5日,俄军利用博罗季诺地区的有利地形给予敌军大量杀伤。
接着,又将莫斯科的军民撤出,留一座空城给法军。10月中旬,法军在莫斯科受到严寒和饥饿的巨大威胁,不得不撤退。此时,库图佐夫抓住战机予以反击,将法军打得大败。几十万法军,幸存者只有3万人。
有时候,表面的退让只是一种随机的策略,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作出一些退让是作为善于变通之人的成熟表现。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拒才能有所取
如果一点都放不开,什么都舍不得,什么都想得到,就会活得很累。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解释生命中许多的不惑和许多的理解。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内心的强大呢?首先就是不要患得患失,在乎得失之物严重的人,在孔子眼里,就是“鄙夫”。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内心鄙陋龌龊的人。
在孔子认为,像这样的小人是不能处理国家和社会之事的。因为,在这种人的眼里,因为外物的得到而欢喜若狂,因为外物的失去而斤斤计较,为了不失去一些东西,就想方设法地去谋取、去保护,甚至不择手段。这种人,让人担忧。
这种物质之人,胸襟狭窄,气度狭隘,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世间事,凡有一得必有一失,凡有一失必有一得。当你终于成功了,失去的是青春;你终于事业有成了,失去的是健康;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有许多女伴的时候,失去的也许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夫妻间的相濡以沫;儿孙满堂时,失去的却是一生。
我们出来做事,如果一点都放不开,什么也舍不得的话,很可能就什么也得不到;你捡起一块石头之后总也放不下的话,双手就不能用来干别的事了。
而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什么都想得到,分心太散,则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事也做不成。有的人总幻想做遍世上的一切工作,那太不现实了。
人还是一辈子只做几件事好,但是要把那几件做得像个样子。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故事:
一个机器不小心丢失了一个零件,它就去寻找丢失的零件。因为缺少了东西,就没有以前那么运动灵活了,它转得非常慢,这使得它有机会看到了以前所没有见到的东西,蓝天、白云、亲切的阳光、可爱的小动物。它在高山上唱歌、在绿水中游玩、和地上的小虫聊天,同蝴蝶吟唱……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体会、无法看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零件后,就又恢复了以前的速度,也因此,它又回到了以前的轨迹上来了。它不能从容地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那么高速,却又那么让人眩晕……在梦中的天姥山奇幻的幽径上,脚著谢公履、观海日、闻天鸣、醒来便斗酒诗篇恣欢谑,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选择了遍历名山大川,失去了权贵,却无比的开颜。
在南山曲折的小路上,悠悠东篱之下,一个采菊人的身影,怡然自得,吟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深山。”在误落尘网三十年后,陶渊明选择了守拙归田园,失去了五斗米,却挺直了他的脊梁。
在惶恐滩嶙峋的滩头上,在零丁洋缥缈的海水里,文天祥昂然挺立,不被功名诱惑,不为强力屈服,失去了生命,却得到了留名青史。
不是一切失去都只意味着缺憾。
在江山社稷即将断送的时候,为了私人的仇恨,为了个人得失,秦桧无耻谗言,一个“莫须有”,葬送了大宋河山。是的,他的私欲得到了满足,却在中国历史上遗臭万年。
在西方践踏祖国的河山、侮辱我们民族的危机时刻,为了一己之私,为了成就自己的荣誉,袁世凯丧心病狂,断然签下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的,他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最终却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
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在坎坷复杂的人生道路上,在花花绿绿的大干世界里,你是否看清:不是一切失去都意味着缺憾,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失去的就让他失去,不要忏悔悲伤,也许失去意味着更好的得到,只要你选择的是纯洁而又美好的理想;得到了,也不要因此暗自欢喜,也许得到代表着你失去了更多,如果你选择的是虚荣而又自私的目标。
在一个寺庙里,有两个僧人,在幽静空谷的林子里、在恬淡寂静的月光下对话。一僧问:世人谤我、欺我、辱我、恶我,如何?一答:你只需由他、任他、忍他,你且看他。
是啊,失去或得到,有什么关系呢?只需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得失只是一个名词而已。
得与舍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只能得到有限的几样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换取,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人生是个悲剧。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可是那一切好像与你无关,它对于你只是作为一种诱惑出现,你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将它拿走。如果一点都放不开,什么都舍不得,什么都想得到,就会活得很累。可是你本来就一无所有,甚至这世界上本来就无你,从这点看,你已经获得了几样东西,最起码获得了生命,和来世界走一遭的体验。
上帝对你还是不错的,起码在这个美好纷繁的世界上旅游了些许年,所以你看,你是不是又得到了许多?
参透了得与失,就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悲观失望。就有一颗平常心,就可以从容地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