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得到所您要的东西,尽力去争取;第二是享受它,享受拥有它的每一分每一秒。
——毕加索
1.要幸福就要知足
知足,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也是一种不经意间的幸福。知足是我们在深刻理解生活真谛之后的必然选择。只有“知足”和“知止”的人,才能立身长久,而且可以免去生活中的许多忧愁和悲伤,让快乐的心情永远占据自己思维的空间,从而尽享人生的乐趣。
每一个人都是希望活得潇潇洒洒、快快乐乐的,谁也不想自己做“林黛玉式”的人物。然而,如果在人生的历程中企求得太多,认识不到愿望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一味去追求个人利益之所以后果可悲,是因为客观方面的荒漠不可逾越,自己却偏要拼命往里撞,朝里钻,其结局便可想而知了。这种失去理智的作为是快乐的生活离其越来越远乃至消失的一个主要原因。适可而止是一种理智的选择,可以为我们带来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觉得幸福的时候,那才会真正拥有幸福;相反他自己若不觉得幸福,那么他永远都不会懂得真正的幸福之所在。获得幸福感,知足是一种最为廉价的方式。只有懂得知足的人,才能立身良久,让快乐的心情水远占据自己心灵的空间。
只有抛弃贪心和贪欲的人,才会生活得坦然,没有烦恼,没有麻烦,也没有外来的祸害。只有“知足”和“知止”的人,才能立身良久,而这可以免去生活中的许多忧愁和悲伤,让快乐的心情永远占据自己心灵的空间,从顺尽享人生的乐趣。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者。“知足者常乐”曾经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人生哲学。
古代有的人结庐于山间,一亩薄田,一壶清茶,一盘檀香,一张古琴。悠闲自在,自得其乐。比如陶渊明悄然逝世,隐匿南山;比如孟浩然厮守农舍,归随田园。在那平凡的鸡鸣犬吠中,在那“把酒话桑麻”的笑谈中。他们拥有了不为外人所知的乐趣。
2.不知足易生祸
原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贾永祥,曾是全国法院系统“先进标兵”,但后来,因受贿罪等被判处无期徒刑,成为“落马”的大官。他在监狱里深刻反思后,得出的结论是:祸出不知足。堂堂的中院院长,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才得出如此的结论,晚矣!然而,对那些仍在苦苦挣扎追求名利,勾心斗角战“官场”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面“镜子”呢?
世间万物能知足方能安乐,贪婪必定招致祸端。《红楼梦》中第一回说到“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就奉劝人们不要因嫌官职小而钻营上爬,结果落得触犯国法,锒铛入狱,丢掉性命的下场。
道家鼻祖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相比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为有害?过分的贪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敛积财富,必定招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的欲望。要真正做到知足,也非易事。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心理平衡,不要盲目攀比。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己有工作、有房子,妻儿安康,这才是最重要的,无谓的攀比,只会增加不必要的烦恼,从而导致心理失衡,甚至因此“惹祸”。心理平衡是一种理性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做到心理平衡,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智更难;其次,是正确对待他人;再次,就是要正确对待社会。做到这三个正确对待,就能自觉保持永远快乐的心境。
知足常乐,知足常足,心安常安。一个人活在这大千世界里,如同沧海一粟。天下之大,时间之长,事物之广,货利之多,如果不能知足知止,就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的人,永远是快乐的。
知足,是一种成功处世的艺术,它小半屈于无奈,大半则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丰富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熟。你要懂得,知足或不知足,都不是生活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应该是寻求生活的快乐,知足如果能够常乐,则不妨知足。知足是对现实生活的欣然接受,当一个人无法改变生活的处境时,他除了欣然接受以外,还能有更明智的选择吗?人若有此种想法,在顺境里自然能优哉游哉,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够安之若素。
人生常常是无奈的,有时候会被逼迫置身于极不情愿的生活境遇里,甚至会落到万念俱灰的地步,但是一旦他能想到自己好歹还拥有一个可爱的人生,便又知足地笑起来:“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怕无处下金钩”。
3.知足的人是富足的
有只鸟儿总是在果园上方盘旋,看到有人采摘果实,就厉声啼叫:“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某个城市郊区有一片果园,种了许多枇杷树,不但果实很甜,叶子还能炼药治病,所以每年到了果实成熟的季节,很多人就从城里来采果摘叶。
这只小鸟总是在这片果园上方盘旋,好像在看守果园。只要有人接近枇杷树,那只鸟就开始大叫;若伸手摘枇杷,它就会叫得更凄厉。仔细听它的叫声,好像是:“我所有!我所有!”年复一年,总是如此。
有一年,来果园摘枇杷的人比往年更多,那只鸟在人们四周厉声啼叫,非常着急的样子,不过大家都已见怪不怪,没有人理它,仍旧继续摘枇杷。那只鸟不断地啼叫,最后终于吐血而亡。
从前城里有位年轻人,在父母过世后继承了许多财产。他天天计算自己有多少财产,一心希望财产愈多愈好,连将来果园与田地可以收成多少农作物都算入财产中。年轻人认为家中多一个人就消耗更多食物,所以不愿娶妻生子,原本家中请的佣人也都辞掉了。他一生都在为财产而忙碌不安,年老去世之后,财产由于无人继承,都被没收交入国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守财奴”。
那只鸟的前世,就是这位贪婪的人。由于还留存着贪婪的习气,认为果园仍然是它的,舍不得人们来采摘果实,所以不断叫着:“我所有!我所有!”一直到吐血死亡为止。贪婪不舍只能招来贫乏不安的苦果。
有句话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而“得”与“失”之间,该从什么角度来衡量?在这些日子里,自己究竟拥有了多少?又失去了多少?
一个不懂得知足的人无论什么时候还是会不知足,因为他本来就永不满足。他还会抱怨,还会攀比,还会不快乐。
智慧小语:
知足者的秘诀是:懂得如何享用你所拥有的,并割舍不实际的欲念。得与失一线之间,得到有时是种失去,失去有时又何尝不是一种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