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私营公司赚钱绝招
33079100000016

第16章 只有短命的公司,没有短命的产品

据相关部门调查研究得出,中国公司的平均寿命一般只有3~5年。之所以出现许许多多的短命公司,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公司走上正轨后,就开始放松了紧张心态,丢掉了危机感,丧失了不断进取的斗志,当潜在的危机逐步浮出水面时,经营者措手不及,最后不得不关门大吉。这也启示我们:在市场经济高度竞争的形势下,只有短命的公司,没有短命的产品。在我们周围,有一些看上去很顺利的公司,突然之间就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公司忘记了经营中始终存在的潜在危机。对于一个公司而言,不管曾取得了多么辉煌的业绩,也不管目前的处境多么顺利,都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许多的私营公司,往往是在创业之初雄心勃勃、目标远大、措施周密、决策正确,一旦公司迅猛发展壮大、产品供不应求,决策者往往就会为一时的骄人业绩所陶醉,以至于忘乎所以、不思进取,导致管理松散、决策失误,产品质量出现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俨然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姿态,最终是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成为众人瞩目的“短命公司”。对国内外不同类型公司的平均寿命调查显示:全球500强公司大多为40~50岁,跨国公司为11~12岁,中国集团公司则为7~8岁,中国中小公司只有3~4岁。相比之下,我国的许多公司显得那么幼小、单薄和脆弱。曾经以6000元起家,6年后总资产达50多亿元的红桃K集团,在生产经营如日中天之际,没有被眼前的经营“战绩”冲昏头脑,而是十分冷静地在职工中强化“末日”意识,提出了著名的“末日管理”模式。红桃K集团成立了“末日管理研究所”和“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所”,专门研究如何规避一些“短命公司”曾经误入的旋涡,针对市场的变化制定科学的应对战略,牢牢把握公司的正确航向。他们组织专家认真搜集分析国内外一批知名大公司的盛衰得失,把公司的每一天都当作末日来管理、研究。他们一改传统的“纵比”为“横比”,比出差距、比出危机。

与国际名牌比,从中找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争创国际名牌;与国内同行比,学习兄弟公司的长处,保持国内领先;与市场需求相比,目光紧紧瞄准服务消费者,把握市场命脉;以己之短与他人之长比,努力避免小富即安的自满情绪,做到警钟长鸣。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的失误,保持决策行为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并使之落到实处,他们还制定了决策实施程序和管理操作细则,为公司的“长寿”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后劲。不只红桃K集团,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公司都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英特尔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葛洛夫有句名言叫“惧者生存”。这位世界信息产业巨子将其在位时取得的辉煌业绩归结于“惧者生存”四个字。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的发展时感叹地说,这些年来他的总体感觉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惧”。

他对“惧”的诠释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他认为市场竞争太残酷了,只有居安思危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在德国,奔驰公司董事长埃沙德·路透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巨大的恐龙照片,照片下面写着这样一句警语:“在地球上消失了的不会适应变化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天津大海食品有限公司1997年开业庆典时挂了一条横幅,上书“今日开业,何时倒闭?开业大愁”的警语。危机管理大见成效,在开业至今的七年中,公司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不断扩大自己的顾客群,名声大振,生意兴隆。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我们的公司是个了不起的组织,但是如果在未来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就将走向死亡。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时候达到最佳模式,回答是永远不会。”微软公司原总裁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是:“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美国《大西洋》月刊载文指出,成功企业必须自我“毁灭”才能求生。如果它们不自我“毁灭”,别人将把它们毁灭,让其永无再生之日。我们面对的世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了竞争、创新和变化的世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市场的法则是无人情的。对于一个公司而言,不管曾取得了多么辉煌的业绩,也不管目前的处境多么顺利,都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