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抗清逐夷复宝岛:郑成功
33097300000025

第25章 大意轻敌,南京之战受重创(2)

第二天,郑成功领兵来战。甘辉横枪大骂,骂得管效忠大怒,命马虎出战去擒甘辉来问罪。马虎领命出战。二将勇斗上百回合,不分上下。管效忠暗暗称赞二将武艺绝伦,并料定马虎难胜甘辉,暗使朱冲助战。朱冲窃喜,拍马出阵,从背后杀出,一戟刺去,正中马虎背心,马虎落马。管效忠大惊,骂:“叛贼,不得好死!”然后气急败坏亲率两员大将出马战甘辉和朱冲。五员虎将大战于银山脚下,直杀至天黑方休。到了第二天,双方又各领大军来战。清军死伤三分之二,剩下的残兵败将护卫着管效忠逃往南京。郑成功乘胜追击,水陆并进,势如破竹。清军纷纷落荒而逃,投降义军的也不少。郑军力克镇江及其属地多处,清军皆竖白旗投降归顺。附近官府和扬州、常州等地的原来明朝官员降清苟安的,闻讯郑军大捷,由观望而行动起来,纷纷复来攀附。百姓益发拥护义军,义军所到之处,民众纷纷置办美酒犒劳将士。郑成功以所向披靡之势夺了瓜洲、银山、镇江之后,战局迅速好转。攻克失地,节节取胜,义旗所指风靡一片,令满清朝廷十分惊慌。

这个时候,战势对郑成功非常有利。于是,郑成功召集各将领商量镇守瓜州和进攻镇江的事情。张煌言说:“尽管瓜州的清廷军队在陆路战败了,但是水师退入了芜湖,肯定是后患无穷。”随后,郑成功命令张煌言和杨朝栋率领水师前镇逆流而上到芜湖,进行追击,并堵截从长江上游赶来的清廷军队的援军,命令援剿左镇在瓜州留守,派监纪柯平管理沿江防务和地方事务,自己率领兵将沿着水路直奔镇江。郑成功亲自监督作战,郑家军枪炮齐发,全体将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奋勇死战。银山地区地势复杂,道路狭窄,河沟密集,交叉分布,清廷军队的骑兵无法发挥优势,以至于大败逃散,淹死的、踩死的不计其数。郑家军乘胜追赶了十几里路,缴获了大量的马匹、骆驼、盔甲、弓箭。郑家军只损失了几名士兵。镇江守城的清廷官员看见大势已去,就开城投降。郑成功命令右武卫周全斌留守在镇江。郑成功在教场山下训练军队,百姓们纷纷扶老携幼,到面前来观看,都说郑家军是“天兵”,赞扬他们英勇善战,军纪严明。二十八日,郑成功召集各将领商量要进攻南京。

七月四日,郑家军乘船逆流而上,猛扑南京,在沿途到处张贴檄文,檄文富有文采,铿锵有力,表现了郑成功的儒家风范,对于北攻金陵,反清复明,确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号召书。余新率先头部队神速占领了神策门,领五千精兵伺机攻城。东城门突然大开,清兵趁义军立足未稳,派出大批精锐骑兵,疯狂向余新的部队冲杀过来。清军骑兵尽是蒙古兵马,勇猛剽悍,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良部队,擅长冲阵,其势锐不可当、屡屡得胜。这次,没想到义军对他早有所了解,研究了防范的对策:以铁甲兵迎敌,将士个个身材高大,戴盔着甲,简直铁人一般,而且个个擅长于挥舞大刀,专砍骑兵的马脚。清军骑兵虽勇,却奈何大刀不得,常常人仰马翻,弄得清将无计可施。清兵失了优势便不敢再战,退入城中去了,随即紧闭城门,任凭义军如何搦战他们就是不理睬。

很快,浦江、太平、江浦、六合、芜湖、当涂的守城将领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把守城大权献出来,归顺了郑成功。江南各处不断有归附郑军的官兵,从形势上看郑军的威望与日俱增。然而此时郑军也正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己的优势。

一天,守城的清军总兵郎廷佐,在城楼上用单筒千里镜眺望,见义军人强马壮,兵器厉害,声势浩大,数里之外军营密布,料定难挡义军的攻击。于是,聚众商议破敌之计。大将梁化凤说:“郑军水陆并进,长江上舳舻千里,陆地上营寨无数。我军被重重包围,失去了外援,宛如一只困兽,哪怕是一只猛虎,也是有威发不出,如此下去,久围必自溃。眼下,唯一的出路,就是派一员大将率一支精兵杀出重围,前去讨救兵,来个内外夹击,方可退兵,南京城才能无恙。”

过了几日,郑军从捉到的一名从南京出来送情报的人员那里,了解到城中的情况。原来南京总督管效忠自镇江败回后,知道郑军即将进攻南京,便日夜督理防城器械,并派人前往苏、松等处求取援兵,同时向北京清廷紧急奏报求援。城中守军已被吓破了胆,奏报中称郑军有水师二十余万,战船千余艘,俱全身是铁,箭穿不透,刀斩不入。从瓜洲、镇江败回的兵将,仍然惊魂未定。指挥战局的人也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郑成功得到这个情报非常高兴,他说:“城内到了这种程度,南京一定会投降的!”郑成功命人起草了一份劝降书,指出南京的困境,劝其投降,随后将信绑在箭上射入城中。

七月十二日,郑成功率文武官员拜祭大明太祖朱元璋。江风习习,松涛浩浩,郑成功与诸将全身缟素,向孝陵方向跪拜。郑成功泪流满面,诸将也无不哭泣。在一片得胜声中,诸将纷纷请求早日攻城。大将周全斌说:“如今已占领瓜洲,用兵贵在神速,如果一鼓作气将南京拿下,将皇帝迎驾过来,那么中兴大明便指日可待了。”

一片胜利的有利形势使郑成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认为南京是囊中之物,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于是便命令大军分头驻扎,经常举行宴会。有些将领、士兵也产生了骄傲情绪,前锋镇的将士甚至在防守的阵地撒网捕鱼。将领甘辉看到这种情况,深深感到忧虑,提醒郑成功说:“我们的军队长时间地驻扎在城下,不去攻城。敌人的援兵一旦来到,我们就会多费很多的时间和力气。”郑成功却另有一番考虑。他说:“自古以来,攻打城池,抢占土地,一定会有许多的死伤。我之所以没有及时攻城,是想等敌人的援军都到齐了以后,一战就打败他们。管效忠知道我的手段高明,即使不投降也会逃走,而且江南各地相继归顺我们,南京一个城市孤立无援,不投降还等什么呢?”

后来的事实证明,郑成功在这件事上犯了战略上的错误。他错误地估计了当前的形势,自以为清军必然或降或走。当然,郑成功不急于攻城,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当时的他们的枪炮尚不十分充足,其他各路抗清兵马尚未到来等。正是由于他的过于自信、过于慎重,最终失去了攻下南京城的大好时机,并导致了这次北伐的失败。

郑成功到了南京城下,不禁感慨万千。望着烟波浩渺的江面和笼罩在雾中的城楼,他慷慨赋诗:

缟素临东誓灭胡,

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

不信中原不姓朱。

这首诗虽然力透纸背,至为感人,充分显示了他的胸襟和文采,但也显现出他的自负。郑成功大军包围南京,江南各地为之震动。负责江宁驻防的管效忠不敢出战,紧闭城门防守待援。

随后,郑成功传令各提督统领,限令二十二日安炮攻城。然而清兵援军已开始向南京集中,总兵梁化凤于十五日自崇明赴援突围入南京城,与城中守军合为一股,加强了防守力量。

二十二日中午,双方炮战正式打响。清兵在仪凤门安置火炮,与郑军前锋阵对击,郑军的炮架设在路口,全被击碎,官兵无立足之处。接着清军大队冲出城来,也有的从屋顶上冲下来,郑军救应不及,前锋镇余新、左营董廷,和大小将领官兵全军被歼。中冲镇副将萧拱柱也阵亡,萧拱宸浮水而逃。清兵趁势蜂拥出城扎营。首战遭受挫折,郑成功当晚重新布置了兵力,传令抽兵驻扎观音山待敌。郑成功的部署是:左先锋镇杨祖,统援剿右镇姚国泰,后劲镇杨正,前冲镇蓝衍屯扎大山上,做犄角应援;中提督、五军,伏在山内;左武卫、左虎卫,列在山下迎敌;郑成功督右虎卫、右冲镇万禄,在观青门往来应援;后提督、宣毅左等堵御大桥大路;右提督、宣毅后镇、正兵镇,由水路抄敌后路;左冲镇专理水师,防止敌兵由水路抄来。

郑成功的这个布阵再次犯了严重的错误。他将兵力分散于难于及时救援之地。一旦一路遭到清军优势兵力的攻击,其他各路很难及时赶到救援。这天晚上,清兵乘胜逼近郑军营地扎营对垒。

二十三日,清兵大队人马数万人从山后抄出,南冲左先锋镇之营,但郑成功已传令中军营,无令不许轻战,而山上山下又隔远不见,只听清军的冲杀声。清兵动用了全部的攻坚器械,炮火交集,郑军无处容足。清军一齐下马死拼,郑军将士冒死迎战。郑成功派遣右冲镇、右虎卫镇前往援助,左先锋寡不敌众,已被清军杀败。前冲镇蓝衍战死阵中。清兵乘胜从山上冲下,中提督、五军等在山内被围,死战不得突围相继阵亡。左武卫、左虎卫在山下整军死拼,但大势已去,独立难支,终于也被歼灭。后提督堵御大桥头,遭到清兵首尾夹击,被歼灭。

郑家军大败,左先锋镇、右武卫镇、右虎卫镇几乎全军覆没,这三镇的将领和后提督万礼,户宫潘庚钟先后战死。正当江边上的攻守之战趋于白热化的时候,郑成功率领一支亲兵杀至大桥东侧,见军师倒在血泊之中,气息奄奄,欲救其上马,军师流着泪说:“我重创无望,不要管我,请主帅自保。”郑成功没有办法,只好指挥军队登船撤退。

率军队进军芜湖的张煌言,进展十分顺利,沿途收复了许多郡县。百姓们都出门准备好酒菜,迎接他们。郑成功战败的消息传来,张煌言马上派人带着密信连夜到郑成功的军营,劝他现在最好的选择是进攻,并在信上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所倚靠的是民心,而且上游的许多镇我全守得很好。如果增援我战舰百艘,沿江而上,收复失地,或许尚有可为。倘若骤然而返,将置江南百万人民于何地呢?”然而,郑成功不肯听从,竟派蔡政去北京议和,自己率船队从海路匆忙退回福建,致使张煌言孤军无援,被清军围困在芜湖,不幸全军覆没。

后来,张煌言只带着一两个从人,从小路逃往天台一带。张煌言改姓埋名,流落江湖。轰轰烈烈的北伐到此画上了句号。郑成功回到厦门,先在城外哭祭阵亡的将士,建立忠臣祠,优厚安抚他们的亲属,然后才进城。当郑成功直捣金陵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清政府十分惊慌,顺治皇帝亲自前往南苑练兵,准备亲征。没多长时间,清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顺治帝很高兴,马上提升梁化凤为江南提督。此时,清军在云南、贵州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永历帝逃往缅甸,李定国逃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这样,清政府就可以全力以赴,围剿郑成功。十余年来精心谋划的北伐壮举,就此以惨败结束了。后来郑军虽然迅速撤回,但也只保得金门、厦门两岛,元气大伤,十年之功,毁于一旦。郑成功的中兴事业,受到了严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