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荷兰军的火力很猛,但是他们这是孤军作战,时间一长就会对他们不利。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心气很高,也很沉得住气,他们看到海上爆炸起火,还以为是中国人遭到惨败。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了。此时郑成功的军队攻势也愈发显得猛烈。郑家军不愧是身经百战的精兵。藤牌兵舞动手中的藤牌遮挡子弹,尽可能地把身体隐蔽在藤牌背后,举刀高喊,冲向敌人。弓箭手万箭齐发,猛射敌人。这时,负责侧翼包抄的队伍也及时赶到,冲了上来。当荷兰军发现弓箭齐射过来的时候,他们想立即撤退已经晚了。许多人把枪一扔,抱着脑袋没命地奔逃起来。看见自己的部下被吓坏了,贝德尔上尉急忙下令集中,准备有秩序地撤退。可是,大多数士兵已经听不进命令了,他们一个劲儿地狂奔,跑到海边就往下跳,一窝蜂似地扒住船舷往上爬,船被他们扒翻,许多人也因此沉入海底,再也没有上来。有些胆子较大的士兵被贝尔德集中起来,跟着他边战边退,退到海边。双方兵力悬殊,贝尔德上尉以及大部分荷兰兵都战死了,只有十几个人在水中游了很久,才逃回热兰遮堡,报信求援去了。
虽然荷兰军的这支军队受到了重创,但是还有其的军队。当时,荷兰军的另一支部队是上尉阿尔多普率领的。他奉命带领200人援助一再告急的普罗文查堡,并且尽可能地保卫两座城堡之间的航道畅通。尽管这支军队还不至于全军覆没,但也遇到许多困难。当他们想登陆支援的时候,他们很快就发现登陆实在困难,无奈之下,阿尔多普上尉只得放弃原计划,返回热兰遮堡去了。
郑成功和荷兰军的第一次较量以荷兰军的大败而结束。这次的较量也让荷兰人异常的惶恐。尽管荷兰人拥有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但仍遵循中世纪呆板的军事教条,打仗排列方阵迎敌,缺少灵活变化。在和郑成功的军队交手之前,他们碰到的是分散的,与外部世界几乎没有任何接触的中国百姓。红发碧眼,手持火器的荷兰人使中国百姓望而生畏,惊恐逃遁。荷兰人因而把中国人视为懦弱可欺的民族,他们也因此低估了郑成功的军队。郑家军在第一天就狠狠地教训了荷兰人。那天晚上,城堡里的荷兰人是在极度的不安中度过的。他们每个人都在议论白天发生的意想不到的事。
很快,荷兰军战败的消息就传到了当时的总督揆一的耳朵里。而且揆一还听说镇守赤嵌城的将领豪维特亚已经投降了郑成功。面对这样噩耗,一向狂妄自大的揆一,感到非常的震惊,一时竟说不出话来。过了半天,他才缓缓地回过神来,觉得此举虽然未免过于仓促草率,但想想也只有如此方为明智之举。过了一会,揆一还是坐不住了。他从太师椅上骤然跳了起来,极不服气地一边踱着步,一边怨天尤人。此时的揆一精神几乎完全崩溃了,常常暴跳如雷。与此同时,郑成功歇息在赤嵌城原豪维特亚的官邸里,起居饮食,一如既往。有客来访,他坦诚以待;无人打扰,他手捧兵书,孜孜苦读。
此时的揆一像热锅上的蚂蚁,自从他在台湾称王后,他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像郑成功这样的对手。但是他的心里非常不甘,以前他是仗着自己的王牌军队,但是现在他发现,自己的王牌军队在郑成功的面前显得威力大减了。揆一之所以不甘心,并且还要和郑成功做一番较量,也是有他的原因的。当时,热兰遮城的防御工事做得异常坚固。这座海上堡垒自1624年荷兰人占据台湾时就开始构建,至1634年才竣工,整整花了十年时间。城堡坚固厚实,全是由清一色大石块垒成,高三丈许,四周每隔百步置有炮台一门。整个城堡犹如一座石头城,四面八方均可发射大炮。揆一仗恃武器先进,工事坚固,辎重充足,并有强大的炮兵、铁甲兵、海军陆战队等诸多兵种,又有巴达维亚的援军做后盾。因此他以王者自居,雄心勃勃,要与郑成功决一雌雄。
郑成功深知敌我力量悬殊,论武器自己的确无法与敌方相比,但他自己更得民心,更了解敌方的心态。揆一上背天道,下违民心,仅凭武器精良就以为稳操胜券,实在是愚蠢之极。纵观历史,以弱胜强的范例举不胜举。就是郑成功自己也经历很多这样的战役。这更加坚定了他必胜的信念。郑成功很有把握战胜强敌,他不但有超人的智慧,更具备了克敌制胜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是无价之宝,是至高无上的决胜条件。郑成功这么分析了利弊之后,召集众将商议破敌之计。在达成共识之后,将领们一致认为首先要对揆一的驻军实施围困,不让他们与外界联系,断了他们的后路。随后,郑成功便分派了各个将领的任务郑成功这边积极备战,与此同时,揆一的军队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在做最后的部署和抵抗。
敌人的顽固抵抗,激起台湾百姓的无比愤慨和仇恨。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置生死于不顾,都前来帮助郑军日夜修筑工事。军民同仇敌忾的气氛笼罩着热兰遮城。没过多久,军民共建了一道十分坚固的防线。这道防线实实在在成了义军战胜顽敌的有力保障。面对这样的阵势,揆一龟缩在他的官邸里,被顽强的郑军四面八方包围着。他等待着死亡时刻的到来。
郑成功统率主力部队围困热兰遮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发动攻击。郑成功熟读兵书,深知攻城乃是下策,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而且攻城的话,郑军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同时他也希望给城里的荷兰人留下一条生路。他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策略,意图是等待固守城堡的荷军弹尽粮绝,走投无路,最终达到不战自降的目的。但是,当时郑军的粮食供应也相当困难,士卒甚至靠采集李子等果实充饥。郑成功在台湾百姓的支持下,派出部卒实行屯田和征税,在经营台湾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尽管据守热兰遮城的荷军在总督揆一领导下也很顽强,但他们完全被困死,唯一的希望是守住城堡,等待从巴达维亚得到有力的援助。后来虽然荷兰派去了几百人的军队前去支援,但是很快就被郑成功的军队击退了,无奈之下,揆一的援军又一次撤了回去。这次支援的失败,让揆一感到很绝望,但是他还是坚持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1661年九月十四日,驻台湾荷军当局决定:用增援的舰船和士兵,把郑军逐出热兰遮城市区,并击毁停泊在赤嵌城附近航道上的郑军船只,以摆脱被围困境。十六日荷军倾巢出动,分水、陆两路向郑军发起进攻。海上,荷舰企图迂回到郑军侧后,焚烧船只,反被郑军包围。郑水军隐蔽岸边,当敌舰闯入埋伏圈后,立即万炮齐发。在一小时的激战中,郑军英勇杀敌,用火船烧毁了荷军主力舰克登霍夫号,用密集炮火击沉了战舰科克伦号。另外还俘获小艇3艘,使荷兰援军损失了1个艇长,1个尉官,1个护旗军曹和128名士兵,另有一些负伤。荷军其余舰船逃往巴达维亚,再也不敢靠近台湾。因海上战争的失败,荷军在陆上未敢发起进攻即草草收兵。被围荷军粮饷匮缺、士气低落,不少士兵吃了发霉的食物而中毒,战死饿死者众多。郑军则进行休整,不断加筑工事,架设巨炮,准备继续攻城,民众还协助郑军断绝了荷军的水源。此后,荷军再也没有勇气和力量发动任何有力的反扑,只能龟缩在城堡内部。由于荷兰人无力组织反攻,面对困境,内部也开始分裂。十二月间,考乌借与福建清军联合攻取厦门为名,率领舰队离去,增援行动全部失败。荷兰援军的溜走,使困在热兰遮堡中的荷军空欢喜了一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堡内的荷军精疲力竭,患病的人数增加,绝望的情绪蔓延开来。十二月十六日,一批荷兰守兵在军曹拉迪斯带领下出城向郑军投降。他们不仅讲述了城内的详细情况,还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条是充分利用围城内普遍存在的惊慌情绪和疲弱状态,不仅要用封锁,而且要用连续攻击,来彻底疲惫敌人,使其完全绝望。这样做既不费事,又不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城堡建筑得很坏,经不起大炮猛轰两个整天;另一条建议是先攻占热兰遮堡旁边小山头上的乌特勒支圆堡,取得制高点。郑成功欣然接受了这些建议,着手准备最后的攻坚战。
郑成功派人到赤嵌城劝说揆一投降,揆一提出送钱饷等物以求郑军离开台湾的办法,对此郑成功断然拒绝。郑军将赤嵌城死死围住,虽然双方偶尔会有一些冲突,但面对勇猛的郑军,荷兰人最后只有乖乖地缩回到堡里。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行动,大大鼓舞了久受欺压的台湾同胞。在台湾当地居民的帮助下,郑成功很快找到了荷兰军在各乡储存的粮食,作为发给各将士长期作战的军粮。他们得到了粟米6000石,粮3000余石,大大缓解了缺粮之急,为郑军的长期围困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援助。攻城中遇到了荷兰军的抵抗,郑军开始下令在城周围挖壕、筑墙,加强包围工事,并在城外每条街上都设起防栅,并挖了一条很宽的壕沟,在沟里设置了攻城工具和几门轻炮。郑军此时不急于进攻,而是在加固了城外的包围攻势之后,正好利用这段时间使军队得以休息和调整。
这时,郑军从大陆开来的第二部分官兵也陆续到了。这部分官兵的到来,更增加了郑军必胜的信心,同时也使尚未投降的荷兰殖民者更加心慌。郑成功不断地给赤嵌城的荷兰人送去招降书,而荷兰人却仍拒不投降。很明显这是一场信心与毅力的较量。面对郑成功的长期围困和不断的攻击,在城里的荷兰兵士完全失去了抵抗的意志。这就为郑成功与揆一的最后决战奠定了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