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抗清逐夷复宝岛:郑成功
33097300000006

第6章 福松回国,父亲为改其名

郑芝龙成为闽中之王后,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一方面想着经营自己的海上贸易,另一方面也想着早日和妻儿团聚。然而,他多次想接妻儿回国都遭到了拒绝,这让他感到非常的气愤。七年之后,郑成功终于回到了父亲的身边。回国后父亲为其改名为郑森。在这个优越的环境中,郑成功更加勤奋学习、练武,还未成年就已经文武双全了。崇祯自缢之后,郑氏拥立隆武帝,郑森受到隆武帝赏识,赐朱姓,名成功。也就是国姓爷。

时光飞逝,一转眼七年过去了。在这七年当中,母亲田川惠子的教导使得福松(郑成功)越来越期望着回到中国。为了激发他的爱国和忠国情怀,母亲田川惠子经常领着他到海边捡拾贝壳、游玩。大海的波涛,不时冲击着她思念远方亲人的心,她知道她日夜思念的人就在海的那边。每次到海边,她都会很兴奋地拉着儿子的手并指给他说:“福松,看,大海的那边就是中国,你的父亲就在那里。”

虽然母子相依为命的日子过得非常辛苦,但是母亲田川惠子总是尽自己所能精心抚育儿子。在母亲的悉心关怀下,福松虽然还小,但是已经能够显示出一些气概来。仔细打量就会发现,福松眉宇舒展,聪明伶俐,并且很懂得礼仪,这些让他赢得了周围人的一致好评。为了让福松以后有一个更好的前途和未来,母亲省吃俭用,不仅亲自教他日语和汉语,并且还为他拜请了剑道老师,每日教他练习拳剑。在母亲田川惠子的眼里,一直是想把自己的儿子教育成一个文武双全的人。这不仅仅是她自己在经历了苦难之后的决定,更是她渴望与丈夫团聚的动力。此时的福松,在母亲的教导下,也大有长进。几年的异国贫苦生活,使郑成功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得早,懂事得多,这为他少年上进打下了基础。

母亲田川惠子精心教育着儿子,同时也非常渴望和郑芝龙相聚。而此时的郑芝龙,虽然现在的生意已经如日中天,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远在日本平户的爱妻和爱子。在逃离日本后的几年中,他也曾偷偷地去看过在平户的田川惠子和儿子。然而,由于每次去日本,都会有人监视,并且考虑到妻子和儿子的安全,所以他们总是聚散匆匆。这让郑芝龙感到非常的内疚,因为除了给他们母子送去一些钱财外,他什么也做不了。后来的时间里,郑芝龙也曾几次派人去接田川惠子母子,但都遭到了日本幕府的拒绝。

直到崇祯三年(1630),福松7岁时,郑芝龙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请人给自己画了一张像,画上他身穿官服,站在一艘战舰上,旁边排列着无数战舰,军容强盛,旗帜鲜明。随后,郑芝龙派了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带着他的画像,率领几十艘战舰,驶往日本。

郑芝龙的使者到达日本之后,就去见幕府将军,献上郑芝龙的画像,请他允许田川惠子母子到中国。日本人见船上的水手个个精壮高大,穿着锃光瓦亮的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并且来者不善,便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同意放郑成功一个人回国。

这样的结果让郑芝龙感到非常的愤怒,甚至是仇恨。对于才7岁的福松而言,这也是一件悲喜交加的事情,喜的是能回国见父亲了,福松特高兴。但母亲不能一起去,他也很难过。当时,他非常不想和母亲分开,甚至决定不回国了。他问母亲:“母亲,你和我一起回去有什么不好吗?那样你就省得惦念着我和父亲了。”

田川惠子说:“孩子,这是国家的规定,我是在日本出生的,我就是日本人,就是你回国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呢!”

“日本为何要有这样的规定,难道就这样永远把我们隔开吗?”

田川惠子听到这里哭了起来。

此时福松把他平时玩耍的军刀举了起来,对母亲说:“母亲,您不必难过。等我长大一定要接您去中国和我们团聚。您也不用担心我,我会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临走之前,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依依不舍和安慰母亲,他特意在家门前亲手栽植了一棵松树。后来,这棵树长成大树,盘结苍郁,蔚为“松浦心月”的胜景之一,长期为日本友人凭吊。

这一年秋天,海上刮起北风的时候,郑成功乘船启程了。临行前,田川惠子牵着儿子的衣裳,失声痛哭,过了好一会儿,才放手让儿子上船。就这样,郑成功在7岁的时候,离开了母亲,被带回了祖国。

在郑成功坐上父亲接他的战船之后,在大海中航行了10天,才到达他从没见过的祖国。为了尽快接妻儿回国,郑芝龙已经有两年没有再去看过田川惠子了。此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才发现福松已经长成一个英俊少年了。只见他声音洪亮,谈吐文雅,眉宇间透出一股飒爽英气。郑芝龙真是喜上眉梢,他马上给儿子起名郑森,字明俨。随后郑芝龙先带他到南安石井拜谒郑家祖祠,然后回到安平城。自此,郑成功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

尽管郑芝龙这时当上了总兵官,是福建的最高军事长官,他的财产又是富过王侯,可以说有钱有势。可是,他的家庭门第低微,他本人又当过海盗,当地的名门望族还是有些看不起他,认为他是暴发户。郑芝龙见郑成功在田川惠子身边受过地良好的教育,举止端庄,不像家里的那些小少爷骄横顽纵,就把读书应试、光耀门楣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郑成功的身上。而此时的郑森(郑成功)也深知自己身负着重任,他不仅要光耀门楣,还要早日将母亲接回来团聚。于是,在这个新的环境下,他更快地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