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什么感到不幸福
33103900000007

第7章 幸福测试你的群居指数是多少——拥有比天还要宽阔的心房,让整个世界住进来

测试题:你的群居指数是多少?

(1)你最喜欢下列哪种漫画风格?

A。几米

B。蔡志忠

C。朱德庸

D。麦兜

(2)当你在集体休息室里阅读时,有人播放了你讨厌的歌手的唱片,你会怎样处理?

A。立刻走出房间。

B。虽没出去,但很烦躁,甚至捂住耳朵,表示自己的不满。

C。找人将音乐关掉或换其他碟。

D。虽难听,也无所谓,埋头看自己的书。

(3)你以FB的名义与几个第一次见面的网友共处了几小时,然后当你独处时,最可能发生的事是什么?

A。不断回忆自己在人群中的形象。

B。回想引起笑声或让你觉得愉快的片段。

C。为自己说得不够得体的某些话或行为而感到不安。

D。总结出哪个或哪几个人是值得或不值得交往的。

(4)你坐在小船上,在一条完全陌生的河里顺水漂流,此时你会想像什么?

A。船将漂进一片原始森林里,景观奇异。

B。前面不远是瀑布,再不靠岸则危险将至。

C。河水清澈,阳光明媚,鱼在船边跳跃。

D。前面不远就是家了。

(5)下面哪种情况比较接近真实生活?

A。你的朋友都喜欢将他们的隐私及烦恼告诉你。

B。只有少数朋友会与你聊起私密问题。

C。你对朋友的心事几乎不了解,哪怕是比较亲近的人也一样。

D。你对别人的隐私没什么兴趣。

(6)聊天时,你谈及对某人的不良印象,无意中看到此人正从门口经过,你会怎么办?

A。非常不安,想找机会向对方解释,尽管你不喜欢对方。

B。心想:他听到了才好呢,就是讨厌他!

C。猜想他也许没听到吧,就算听到了也无所谓,反正你说的是真话。

D。担心地提防此人,怕他对你出言不逊或当众羞辱你。

(7)在与一群人交谈时,你通常会怎么做?

A。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得非常开心、投机。

B。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合群、能侃,但心里却觉得孤独无聊。

C。会胡思乱想一些与交谈话题无关的事。

D。是一个专注的聆听者。

(8)对于自己的感受,你通常如何对待?

A。避免表达,因为觉得别人不会理解或不会当回事。

B。轻松就能表达出来,基本上不会一个人闷在心里。

C。会选择一个你认为适当的场合向他人暗示。

D。看心情,心情好时大说特说,不好时就是一声不吭。

(9)一个与你较好的邻居向你推销他们公司的产品,你用后发觉并不像邻居说的那么有效,且太贵,你将怎么做?

A。表面上与邻居仍保持以前关系,但对其有了戒心。

B。讨厌他,看见他都不舒服。

C。向他抱怨,但以后仍与他要好。

D。能够谅解邻居行为,并调整自己以后的购物心态。

(10)对自己的糗事你会如何处理?

A。经常添油加醋地抖出来与大家一起笑。

B。讲出来前会考虑一番,担心损害形象。

C。只在极熟悉的人面前才会讲。

D。尽量避免告诉别人。

(11)当你发现自己错怪了朋友时,你会怎么做?

A。向他道歉,嬉皮笑脸逗他开心。

B。难以开口道歉,但会努力找个适当的场合来挽回友谊。

C。也知道自己不对,但说不出“对不起”,心理负担很重。

D。让事情慢慢过去算了,心想或者他不会怪我的,就是怪也没办法。

(12)与同事或同学在小饭馆吃晚餐,买单时你会如何表现?

A。忍痛买单,如果其他人没有主动表示。

B。主动提出AA制。

C。装作没留意。

D。小事一桩,主动买单。

(13)某小说中有一句话说:“每个人都以公共汽车里最尊贵的人自居。”对这种说法,你的反应是什么?

A。嗯,很有可能,我以后要注意一点,不要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

B。可能吗?反正我没有过这种想法。

C。真可笑,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D。会心一笑。

(14)朋友约你看一部热门电影,排了一小时队,结果轮到你们时票却售完了,你会怎么办?

A。很沮丧,不免出言抱怨朋友。

B。预料到这个结果了,建议挑另一场,或去逛街。

C。没了主意,看对方安排。

D。心情总是有点不佳,回家算了。

(15)假日清晨,睁开眼睛,听到敲门声,你希望会是谁?

A。来借电熨斗的邻居。

B。敲错门的陌生人。

C。盛装打扮的几位好友。

D。一只可爱的卡通人物。

评分标准

本测试共计十五道题。

题1:A得3分,B得1分,C得4分,D得2分;

题2:A得3分,B得1分,C得2分,D得4分;

题3:A得1分,B得4分,C得2分,D得3分;

题4:A得3分,B得1分,C得4分,D得2分;

题5:A得4分,B得3分,C得2分,D得1分;

题6:A得2分,B得3分,C得4分,D得1分;

题7:A得4分,B得2分,C得1分,D得3分;

题8:A得1分,B得4分,C得2分,D得3分;

题9:A得2分,B得1分,C得3分,D得4分;

题10:A得4分,B得3分,C得2分,D得1分;

题11:A得4分,B得3分,C得1分,D得2分;

题12:A得2分,B得4分,C得1分,D得3分;

题13:A得3分,B得2分,C得1分,D得4分;

题14:A得1分,B得4分,C得3分,D得2分;

题15:A得2分,B得1分,C得4分,D得3分。

将各题得分累加,算出自己的总得分。

测试答案

得分为54-60分者,群居指数为一级:如果你还不曾尝试过群居生活,那真是浪费了,因为你天生是个群居动物。与好友相处时,你也是凭着真性情,而不是靠投机。你心态乐观,对生活充满期望和想法,可以带动群体生活的气氛。你心胸豁达,能信任他人,对物质不计较,也不在意小事情。更重要的一点是,你对人性和人性的弱点有相当的理解力,能够体谅别人的同时又不至于委屈自己,这是享受群居生活的核心软件之一。

得分为42-53分者,群居指数为二级:你倾向于一种综合性的性格,外向内向兼备。在集体生活中,你会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当与性格活泼、乐观的人相处时,你会表现出性格中活泼开朗的那一面;当对方较沉默寡言时,你也容易选择不多言不多语。因此,你能否过上幸福的群居生活,关键看运气,如果遇到了一些“一级指数”者,你的群居指数也会跟着升级,否则也会跟着降。对人际交往中的游戏规则或禁忌你很注意,但有时这可能会导致你与朋友相处时不容易放松,从而没能将群居生活的好处最大化。当然,对相处过程中产生的不快你还是有能力化解的。

得分为29-41分者,群居指数为三级:你经常会觉得自己“暴露”在人群当中,容易陷入一种矛盾境地:生活表面完美而内心委屈。与朋友相处时,你也会有愉快的感觉,但独处时又容易怀疑这种快乐的意义,有时你会觉得为朋友付出太多,有时又认为自己做得不好,对不起朋友。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你只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给自己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无形中也造成与他人交往的障碍。不过,若能适当调整,你还是可以尝试集体生活的,因为你的内心仍然是十分渴望朋友的。

得分为28分及以下者,群居指数为四级:你在一定程度上信奉自我中心主义,凡事较少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也很难去信任他人。同时,你还是个悲观主义者,往往只看到生活的负面,对未来没有多少好奇。对很多事你都相当在意,比较计较,这会使集体生活凭空产生许多意料不到的冲突。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你习惯怪罪别人,这对群居的生活也是个不可原谅的损害。除非你遇到一些很宽容并相当有智慧的人,否则意味着你基本上杜绝了群居的可能性。即使是单身,生活也会缺少快乐。

1→宽容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人生在世,不顺心之事常有八九。生活之中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也难免会有些误解纠纷,常常令人心烦意乱。每逢此时,你将如何应对呢?

有一位哲人在回答弟子“如何摆脱烦恼”时,精彩地用两个字作答——“宽容!”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烦恼,正是由于缺少宽容或是不能宽容他人造成的。

一位长寿的老人曾说过:要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其实很简单,一是不要用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是不要用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如果内心装满恨意与不满,你就无法快乐。错误和失败都是人生的必修课,唯有学会宽容自己、宽容他人,才能开启幸福的大门。如果稍一犯错就终日沉陷在自责和抱怨之中,那么你不仅失去了正午的太阳,还将失去夜晚的群星。

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睿智,更是一种乐观面对生活的勇气。世界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价值观也有所不同,由此产生的幸福价值评判标准也有很大差异。罗素曾说:“参差不齐是幸福的本原。”而宽容就是一种看不见的幸福,幸福的生活也需要宽容。人与人相处,因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很难切身体会他人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痛苦等,不应该幸灾乐祸,而应给予理解和关怀。如果我们能常怀宽容之心,便能包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从容化解人世间的恩恩怨怨,从而获得幸福和快乐。而且,宽容了别人,实际也是在宽容我们自己。相信很多人都遭遇过蜜蜂的刺蛰,那种疼痛也一定会刻骨铭心,你也可能会因此而痛恨蜜蜂。但是,你可曾想过蜜蜂为此付出的惨痛代价——永远结束在万花丛中采蜜的美好生活?

其实,人只要活着,就要经历各种痛苦,生老病死、家庭不睦、邻里纠纷、亲朋反目、下岗失业等等。这些痛苦就像是血管中的“栓塞”一样,如果不及时清理疏通,就会殃及健康甚至生命。痛苦与幸福相斥,人的内心如果被曾经的过错与痛苦填满,就没有了接受幸福的空间。而学会宽容和忘却,则是清除痛苦的最佳方法,也唯有清除痛苦,我们的内心才有更多的空间容纳幸福。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二十七年。尽管当时曼德拉已经高龄,但白人统治者仍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虐待他,并将他关到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

1991年,曼德拉出狱后当选为总统。在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曼德拉却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自接待当初在监狱看守他的三名狱方人员。并要求他们站起来,以便他能将他们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的博大宽宏的胸怀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他二十多年的白人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地站起身来,恭敬地向三个曾关押过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来宾都静了下来。

曼德拉后来向朋友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急躁,正是在监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有机会活了下来。牢狱生活也让他学会了感恩与宽容。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往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事,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将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我们之所以总是感到生活不如意,总是怨天尤人,是不是因为我们缺少曼德拉所具备的宽容呢?其实,生活之中的痛苦比比皆是,唯有怀揣一颗宽容之心,才能让自己获得真正的解脱,开启幸福之门,获得幸福。而斤斤计较,怨恨一切,只会令我们的人生不堪重负,幸福的大门也会紧闭不开!

感悟

宽容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幸福。所以,遭遇不幸而依然懂得宽容的曼德拉是幸福的。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宽容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因为我们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获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我们也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由此可见,宽容是一种看不见的幸福。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与人为善,就是与自己为善;与人过不去,其实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只有宽容地对待他人,我们才能获得一个轻松、自在的人生,才能生活在幸福与友爱之中。

秘诀

当你宽容一个人的时候,最先释放的是你自己;你不能宽容别人,首先被囚的也是你自己。

宽容就是一种气度、一种品质,可以带给人以幸福:能宽容别人的人是幸福的,被宽容的人也是幸福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将自己从憎恨的牢笼中解脱出来,享受安宁与幸福呢?

2→意念是针,时间是线,缝合你受伤的心

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遭遇一些伤害,比如,亲人去世、事业失败、身患疾病、爱人离去,等等。总之,没有人能一生都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悲痛地生活。这些伤痛,可能会令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释然,受伤的心也难以痊愈。

而且,比起古人的悲伤,现代人所承受的悲伤要愈加复杂和多样。比如,努力读书也可能难以拥有理想的工作,不愿离婚去必须接受离婚的现实,抚养教育孩子的压力增大,等等。但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会令现代人消化吸收悲伤和痛苦的时间不得不变短,很多痛苦没有完全得到释放后,就被强行压在了心灵的最底层,而新的悲伤又很快覆盖在上面,不断积压。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从古到今都有过悲伤痛苦的经历,但可能从未像今天这样,复杂多样而又必须强行压制。

对待痛苦和悲伤,有的人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疗伤,而有人却长久地坐着原地为昨日的悲伤继续悲伤。悲伤和痛苦也像疾病一样,都需要“治疗”。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上,我们不能避免悲伤和痛苦的降临,但却要学会有意识地处理和消化。有人说,时间可以治愈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痛苦也会慢慢消失。但是,我们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时间,时间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能化解所有的痛苦。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还需要有意识地化解痛苦,为心灵疗伤。也就是说:要缝合受伤的心,使之痊愈,既需要时间这根“线”,也需要意念这根“针”。

要让悲痛远去,我们首先必须学会接受现实,用意念正视悲痛,即使这根“针”要重新挑出你的悲伤,让你痛彻心扉,也不要逃避。既然不幸已经发生,事情的结果不会因为我们的痛苦而有所改变,那就鼓励自己正视它。然后给自己时间,一点点体验这种痛苦。

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因为任何逃避都只会拖延感受悲伤的时间,让悲伤因无法宣泄而日益鲜明、尖锐,让自己与幸福无缘。只有敢于正视痛苦、说出悲伤,我们内心的痛苦才能得到释放,我们那颗受伤的心才可能被缝合。莎士比亚曾说过:“说出你的悲伤吧!没有说出来的悲伤将摧毁你那过度疲惫的心,令它破碎!”实在是精辟入理。

你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帮助自己发泄这种悲伤,比如哭泣、向朋友倾诉、用文字表达,等等。当这些内心悲痛被释放后,我们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将它们看淡,甚至遗忘。在走过了面对现实和宣泄痛苦之后,我们就可以向幸福和新生迈进了。

有一位老人死了儿子,他很痛苦,一直无法解脱。于是,老人就去问神父,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他的儿子复活?

神父说:“可以。你拿着一直碗,然后一家挨一家地去乞讨,如果有一家人没有死过人,你就让他给你一粒米。你讨够十粒米后,你的儿子就会复活。”

老人听后,马上拿着碗去乞讨。尽管每乞讨到一家后,他都会将自己失去儿子的痛苦倾诉一遍,但一路走来,却发现没有一家不曾死过亲人,到最后他一粒米也没有讨到。

这时老人恍然大悟:亲人去世原来是任何一家人都无法避免的痛苦。想到这些,他感到宽慰了许多,也慢慢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了出来。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马平川,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失望、挫折和不幸,但我们不能永远沉浸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或强行将痛苦积压在心底。只有像故事中的老人一样,找到宣泄点,然后慢慢将痛苦释放,让受伤的心灵渐渐愈合,我们的内心才能真正坦然,我们才能获得幸福。

感悟

面对生活的不幸,要用意念和时间去努力缝合心灵的伤口,让自己重新拥有寻找幸福的勇气。

悲伤,是一个人生命当中积聚了压力和危机的危险时刻。如何应付,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来说至关重要。应付得当,我们便能走出悲痛,继续寻找幸福;应付不当,就可能一生沉浸在悲伤当中无法自拔。

在面对悲伤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其宣泄出来,不要将其永远存放在记忆深处,随时翻出来回忆,折磨自己。用得当的方法发泄悲痛,可以让我们的心灵获得安宁。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悲伤也会慢慢沉淀。我们心头的伤口,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被缝合,我们也会重新具备寻找幸福、享受幸福的勇气。

其实人生的很多苦痛,都是在于一时的煎熬。处理得当,便是柳暗花明;处理不当,便在痛苦的油锅中煎熬一生。我们的心,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受伤和复原中变得粗糙起来……

秘诀

心灵受伤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逃避、不敢面对,期待时间为我们创造新生的奇迹。其实,伤口的愈合不能光靠时间,还靠我们的意念——敢于正视和面对这些伤痛。

我们不必强求悲伤消失,但我们要学会将其从心中真正放下、淡化,使之成为我们人生历史的一部分,而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破茧成蝶,从苦痛之中获得新生!

3→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

据说,有个人得了一只价值连城的瓷碗,他爱不释手,每天都要看上几遍。结果有一天,他一不小心没拿住,瓷碗掉在地上摔个粉碎,让他心疼得几乎昏过去!从这以后,他就天天望着那些摔碎的瓷碗碎片茶饭不思,整个人都憔悴了。半年后,他一病不起,不久就病危了。临终前,他手里还紧紧握着瓷碗的碎片。

其实,这个人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他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也没有弄明白一个道理:覆水难收,即使多么悲伤和后悔,也不能使破碎的瓷碗再次恢复原样。所以,当生活中发生类似不能挽回的事情,或出现我们不能改变的结果时,无论多么懊悔,我们也只能学着接受它、适应它。

生活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如果总是出现美好和快乐,这当然求之不得,我们也容易欣然接受。然而,有时候命运也会给我们带来灾祸,比如疾病、车祸、自然灾害等等,即使我们不愿听从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欣然接受,就会让灾祸主宰我们的心灵,生活也会因此而失去阳光。

生活当中,有些事物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比如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薪水,我们的房子,我们的生活状态,等等;而同样有很多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比如我们的出身,我们的性别,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出生地,我们的民族,以及生活中的种种意外,等等。

能够改变的,当我们感到不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改变,使之成为我们希望的那个样子;而无法改变,即便你多么不满也无能为力,比如你希望自己是个女孩,而你偏偏是个男孩;比如遭遇不幸的意外……每个人都有一些东西是自己无力改变的。那么,对待这些不满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学会欣然接受这些不可改变之物。

学会接受现实,并非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还有改变的机会,我们就应该为之努力。然而,当我们无力挽回已成的定局时,就不要再有所顾虑了,正确面对这个现实并快乐接受吧。只要如此,才能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

有位老人背着一坛酒在路上走。忽然之间,背酒的绳子断了,酒坛子掉在地上摔碎了,酒撒了一地。可是,这位老人却连头都没有回,直接扔下手里的绳子,继续向前走去。

这时有路人看到了,就很奇怪地问老人:“老人家,你的酒坛子摔碎了,你怎么也不回头看看?”

老人说:“既然已经碎了,酒也都撒光了,又何必再回头看呢?就算我回头看了,酒和酒坛也不能会恢复原状呀!”

对待已经发生的事情,又是不能改变的现实,我们也应该像这位老人一样,坦然接受,而不是让抱怨、懊悔填满心灵,让心中本该拥有的幸福和快乐无处容身。正如李开复说的那样:“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接受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这就是让我们的生活获得幸福的最大智慧。

感悟

努力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并快乐接受自己无力改变的现实。我们无法改变事实,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假设,假设自己非常漂亮身材又好、假设当初能再坚持一下、假设我嫁个有钱人、假设第一次创业没有失败等等。如果这些假设都能成立,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非常完美,至少是我们认为的圆满。

遗憾的是,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所有走过的、经历过的都是不可更改的。如果这些现实是美好而快乐的,我们自然愿意欢喜接受。如果是不幸的,带着悲伤,带着眼泪,我们就会排斥,不愿接受,并会因此而掉入各种假设的陷阱,悔恨、懊恼、失望、自责,直至身心俱疲。而事实上,无论你愿不愿意接受,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且无法更改一丝一毫。

遭遇不幸,更多的人都会无法接受,并为之痛苦。但若总是沉溺其中,这些痛苦就会成为你心灵的枷锁,束缚你追求幸福的脚步。所有发生的事,都注定是无法改变的真相。你若想否认这些事实,就是在否定自己。所以,我们勇敢地学会接受真相,不与过去的任何事情较劲,这样才有能力去改变自己不尽如人意的命运。

秘诀

有人说:人生因为遗憾而美丽!如果我们不能将不幸看做是上天给予我们的另一种恩宠,那么不妨尝试着让自己接受。很多事情的发生不受人控制,事实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面对事情的心情。

当然,接受现实不等于接受所有的不幸,我们同样需要有改变不幸的勇气。唯有如此,才不会在事情无法挽回时懊悔不已。

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的心才会变得淡定从容,我们也才更容易品味幸福。

4→我们都在赶路,忘记了祝福

有一首歌的歌词中有这样两句:我一直在赶路,忘了停下脚步……我一直在赶路,忘了你的祝福……

现代人似乎都处于这样一种困境当中:一直在忙,一直在往前赶,以为拼命赶路的我们真的会在某个终点获得幸福。当我们还是孩子时,要拼命读书,考大学;毕业了,要拼命工作、挣钱,买房子,结婚……在这种不能停止的追求当中,我们深感疲惫,却一直不曾追到我们希望中的幸福。

有人说,追求幸福就像“谈恋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追求目标,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经历和体验。

比如,恋爱中有人就会将“爱并追求着”当作幸福,认为一切美好的感觉都蕴涵在追求的整个过程中,这个过程有甜蜜、有苦涩,有欢笑、有泪水,但这一过程的所有要素就编织成了幸福。这类人倾向于在追求幸福的过程当中享受幸福。

相反,也有人认为只有把爱的人“追求到手、结了婚”才是幸福。他们把幸福看成一种结果,认为只有实现了预期目标,获得预期的结果,享受到了结果的满足,才算得到幸福。这类人倾向于在结果中享受幸福。

然而,追求的过程是相似的,结果却不完全相同。如果把付出和获得、辛劳和幸福划上一个清晰的界限,以为不达到目标就是不够幸福,那么在整个追求的过程当中就难以感受到幸福。如果结果与自己的期望相反,那么痛苦更会加剧,幸福感也更是荡然无存。

更多人的生活和追求与上述第二种人很相似,每天忙着上班,忙着充电,忙着投资理财,急于让自己投身到这个追求的过程当中,以为这样就可以尽快获得幸福。然而,只顾赶路寻找幸福的我们,却忘记了沿路的风景本身就是幸福,忘记了行走途中的亲人和朋友的祝福与关心就是幸福。

在韩国电影《长腿怪叔叔》里,女主人公茱迪在得知一直帮助她的“长腿叔叔”就是生活在她身边且将不久于人世的杰维时,有这样一段感悟:

我一直在给你写信,写我的故事,以此来让我感到少一些孤寂。我生命中第一次感到后悔,我该怎么办……那么多的美好瞬间里,自己要找的人其实就在身边,然而我们却常常在过去的每一段行程里只顾急急地向前飞奔,太在意对结果的追求。周围的风景尽管美丽,我们却始终无暇顾及,等到终于身心疲惫地追寻到那梦寐以求的答案时,却忽然发现心里空荡荡的。结果的获得,似乎并没有预想的幸福,甚至是残酷的。而所要寻找的人早已在身边守候,所盼望的幸福其实早就蕴藏在无暇顾及的过程当中了。

在追寻的过程中,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不知道哪一个拐角会有怎样出人意料的奇遇,但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那曾经有过的热切憧憬的心,那偶尔回眸的深情厚意,那风中雨中的守候,那冷暖悲欢的一路相随,不也正是一种幸福吗?

生命原本就是一个过程。在生命漫长的历程中,太多的日子我们只顾匆匆忙忙、平平庸庸地追寻幸福。然而途中曾经发生了什么?是否有过幸福的感觉?好像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我们一直在忙着赶路,忽略了沿途的风光,忽略了身边所有爱我们的人。然而当我们没能像预期那样找到幸福再次回首时才发现,原来忽略沿途的风景和身边的亲人,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感悟

别盲目赶路追求前方所谓的幸福,停下脚步,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也许就是这些无法满足的一个又一个欲望使得我们不能停下赶路的脚步。工作有了想房子,房子有了想车子,车子有了想“位子”……于是追逐不已,忽略了生活中的点点快乐,忽略了亲人的关心,忽略了孩子的可爱,忽略了朋友的祝福……然而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可是我们的幸福指数却在降低。

无意中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也许我们一直都忙着赶路,却忘记了欣赏路上的风景。”也许我们一直都在为了心中的“最美丽风景”那个目标而拼命追赶,等到了终点,发现这仅仅是个中点,下一个目标终点还在向你挥手,于是不曾驻足休息,没有收拾心情,又马不停蹄的奔向下一站。当有一天倦了、累了想回头时,可能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中”,凡人就是有凡人的痛苦与无奈、心酸与迷茫,但也有平凡的幸福和平凡的感动。既然如此,为何不停下追逐的脚步,回归舒适,享受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温馨和感动呢?

秘诀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我们的生活也并非不幸福,只是缺少感知幸福的心灵。

别再只顾着匆忙赶路追求幸福,幸福不在目标的终点处,而在身旁的亲人、朋友、爱人给予我们的每份感动中……

5→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大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幸福,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幸。幸福与不幸总是相对的,幸福的感觉生之于心,不幸的感觉也由心而生。认为自己幸福或者不幸,并非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也就是说,幸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大。有个故事说:天空有只鸟儿在飞,一位农夫摇头叹气道:“鸟儿真辛苦,四处飞翔找食物。”而另一位依窗怀春的少女看了,则叹气说:“鸟儿真幸福,有一双美丽的翅膀可以自由飞翔。”同一种境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情对待。

对待幸福也是如此。幸福有时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经常会在你没有任何期待的情况下出现,却又在你刻意追求时消失。这也许就是我们常常埋怨幸福难以把握的原因吧。而事实上,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你认为自己是幸福的,那你感到幸福;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不幸的,你就感到不幸。当你在哼着歌儿做家务或心情愉悦地工作时,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当你手捧一杯清茶,悠闲地坐在阳台上休息时,幸福也在你的身边。类似的生活中的小幸福,我们要懂得及时把握。因为无数的小小幸福,也就汇集成了整个幸福的人生。

幸福关乎人们身与心的安宁,要寻找幸福,不妨将生命的重心由外在转向内心,由外在的刺激转向内在的满足。一个光脚的人和一个饥饿的人结伴而行。光脚人对幸福的定义是能拥有一双鞋,饥饿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能拥有一餐饱饭。然而当他们看到路边还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时,他们突然感觉自己是幸福的:虽然没有鞋穿,但至少还有一双可以走路的脚;虽然饥肠辘辘,但身体还健康的。而轮椅上的人却并未因此而认为自己不幸,他说:“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还活着。”

总是抱怨自己不幸的人,爱用狭隘的思想迷惑自己,将眼光盯在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上。其实放下心灵的负担,仔细品味已拥有的一切,学会在心上悉数自己的每一份拥有,你就会发现,自己还有那么多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幸福之神原来一直都围绕在我们身旁。

伟大的哲人卢梭在《忏悔录》中,以少有的笔触咏叹了生命的幸福时光:

黎明即起,我感到幸福;清晨散步,我感到幸福;我在树林和小丘间荡漾,我在山谷间徘徊,我读书,我闲暇无事,我在院子里干活,我采摘水果,我帮助料理家务——不论到什么地方,幸福步步跟随着我。这种幸福并不是存在于任何可以明确指出的事物中,而完全在我的身上,片刻也不能离开我。

读卢梭的幸福,我们也似乎回想起自己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么当时我们的内心是否感到幸福呢?幸福就像一股川流不息的清泉,进入卢梭的心中,也曾经过我们的心中。不同的是,卢梭感觉到了;而我们,似乎忽略了那种感觉。在回忆曾经走过的路时,我们也许会感到不幸。而事实上,我们当初认为的不幸,只是当时的一种心境、一个过程。在承受这些不幸时,我们需要把心放大,不去计较那么多,因为过分计较只会使自己的心缩小,一颗缩小的心怎么能装得下幸福呢?可以说,你的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大。

感悟

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心胸越宽广,容纳的幸福就越多。

所谓幸福,其实是一种观念的东西,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别人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贫困,可以帮助我们富裕,但无法帮助我们幸福。因为,幸福是我们内心的感受,读懂了自己,就读懂了幸福!

幸福没有形状,也没有绝对的标准,靠的就是一种心态。饥渴时,能拥有一碗清茶或一杯清水,就是幸福;困乏时,一张简陋的床能够躺下安歇,就是幸福;远在千里之外,心有思念,也很幸福……幸福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常常藏在小事物中,多数时是一种触及心灵深处的悸动。而小小的悸动,却泛出甜美的感觉,于是,幸福的滋味便溢了出来。

幸福不易获得,更易失去。生活本身就是多味胡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尽有。这是现实,也是普遍规律,没有必要伤感和埋怨。境由心造,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加上理性、洒脱与豁达,将幸福变成一种习惯,让它时时光临我们的人生。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幸福就会盈盈在握。

秘诀

幸福的源泉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放宽心胸,储存幸福,开心生活。

幸福很常见,也很琐碎。人生是否幸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是否懂得欣赏和接受。拥有积极的心态,就拥有了幸福的源泉。只有懂得了这一点,幸福也就在离你不远处的地方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