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半亩”的湘上农人左宗棠,自从组建了楚军之后,如今总算有了一笔不大不小的“本钱”,他确实是一位善于经营的精明之人。过去多是“纸上谈兵”,今后可以“沙场点兵”了。
其实,早在左宗棠募练楚军之际,太平军石达开所部的余明富、余诚义、曾广依等数万人由广西北上贵州,1860年(咸丰十年)6月中下旬先后攻克永宁、广顺、归化等地。清廷揣测石达开有可能亲率大军由贵州进入四川,于是开始紧张地筹议四川防务。
1860年6月29日,清廷发布谕旨,拟派左宗棠入川督办四川军务,为此特地征询曾国藩和胡林翼等人的意见。曾国藩与胡林翼都先后将谕旨的内容转告了左宗棠。左宗棠如果要留在曾国藩军所在的两江地区,则仅为襄办,而如果入蜀则有督办之名,因此,他们都以为左宗棠可能会为了这个“督办”之名而入蜀。然而,左宗棠权衡利弊之后,对督办四川军务没有把握,同时也不愿意把自己刚刚组建起来的楚军就此转送他人,因此,他最终决定愿随曾国藩“东征”,而不愿入川。
至于“襄办”与“督办”的名分,他认为:
襄与督虽同有事而无权,而能办与不能办实不争此一字之轻重。襄涤军事或能办者,以彼此相知有素,可稍行其志;督蜀军事必不能办者,以彼此不相习,君子不能无疑我之心,小人且将百端以陷我也。
很明显,他对督办四川军务根本没有把握,不愿意把刚刚组建的楚军就此葬送掉,同时,在刚刚经历了樊燮呈控案之后,他对独入蜀中也仍然心有余悸。因而表示:“我志在平吴,不在入蜀矣!”
左宗棠随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刚刚担负署两江总督重任的曾国藩,当然不希望左宗棠离他而去。于是在8月2日与胡林翼等人联名上奏清政府,提出:“今若改东师以西行,则臣国藩顿少一支劲旅,恐不足当皖南之逆氛;而左宗棠独往川省,亦恐人地生疏,或致呼应不灵。”且吴、蜀“事势既分难易,情形亦有轻重”。请求“俯念臣国藩襄助需人,仍令左宗棠督勇来皖”。
清政府接受了曾国藩等人的意见,于8月18日改派骆秉章督办四川军务,左宗棠则仍留下襄助曾国藩。
1860年(咸丰十年)9月22日,左宗棠带领的楚军在长沙集中训练了两个月之后,开始接受作战任务。左宗棠率领他们从长沙出发,经醴陵进入江西,开赴皖南,增援曾国藩。对于这次出湘作战,左宗棠可谓是踌躇满志,表示此去要尽平生之心,轰轰烈烈地做一番事业。
此时,在太平军方面,新的军事统帅李秀成、陈玉成等人正是血气方刚。他们在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解除了清军对都城天京的威胁,之后就决定派重兵进行第二次西征,兵分两路夹长江南北并进。太平军一路声势浩大,在摧毁江南大营后,又接着挥师东向,企图消除湘军对天京上游军事要地安庆的围困。北路军由陈玉成统率,9月底白天京渡江北上,西趋武汉;南路军由两部分组成:李秀成率主力沿长江南岸向西挺进,计划与陈玉成部会师武汉,李世贤、杨辅清等部向皖南和赣东北推移,以牵制曾国藩的湘军。
9月26日,李世贤、杨辅清部攻克宁国府城,击毙清朝提督周天受,全歼其所部两万余人。
接着,南路军侍王李世贤部又在10月上旬连克徽州、休宁、绩溪,直接威胁到了曾国藩的祁门大营。这时,曾国藩所部湘军仅一万余人,因此,他一面飞调鲍超、张运兰两军回援,一面迭次函催左宗棠率部由江西南昌兼程驰援。
接到曾国藩的催调函后,左宗棠率领楚军于10月10日抵达南昌,之后又立即经安仁(今余江)北上。10月29日抵达乐平。11月2日进抵江西东北重镇景德镇。11月11日,鲍、张两军在攻克休宁中获胜,太平军由严州进入浙江,皖南的危机局势暂时得以缓和。
几乎同时,广东会党起义军却由韶州北入江西,建昌、安仁先后告警。曾国藩按照“安庆决计不撤围,江西决计宜保守”的既定方针,函嘱左宗棠扎屯景德镇一带,相机进取,以保护曾国藩湘军主力的饷道,并兼防太平军由皖南进入江西。
11月29日,左宗棠获悉贵溪、安仁警报,立即派遣王开琳率老湘营四旗前往迎战。12月4日,王开琳部与广东会党起义军在贵溪周坊遭遇,会党军败走弋阳,撤往德兴。王开琳乘胜尾追。左宗棠又灏遣王开化、杨昌濬率四营出香墩邀击。
12月12日,两军合势,一举攻占德兴城。会党军北上,攻占安徽婺源。左宗棠令各军星夜追剿。
12月14日,夺取婺源。在此期间,左宗棠于12月8日专程赶往祁门,与曾国藩共商军事大计,在祁门居留七日,后因挂牵前线胜负,才于12月15日启行赶回景德镇驻守。迎击广东会党起义军,这是楚军自建成出师以来的初次战斗,他在家书中写道:“此次新军甫试战事,而十日间连获三捷,克两城,未亡一卒,则训练之效也。将士勇气百倍,若慎以用之,尚有数好仗可打。”从这句话不难看出,楚军旗开得胜,不仅使左宗棠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增强了他以后的战斗信心。
广东会党起义军出境后,太平军又紧接着在皖南和赣东北地区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左路军的主将刘官芳、定南主将黄文金、侍王李世贤等分别从南、北、东三面合围进攻祁门。12月15日下建德、东流。
12月20日攻克彭泽,继围湖口,进取都昌、鄱阳。
12月23日占领了景德镇东北的浮梁,切断了祁门大营的粮道、文报。曾国藩再一次陷入困境,急令彭玉麟以水师守湖口,进攻都昌、鄱阳;杨载福规取东流、彭泽。左宗棠则悉调各军回防景德镇,景德镇当“江省前门”、“祁门后户”,曾国藩祁门大营在被太平军三面围困的形势下,独恃景德镇为后援,关系至为紧要。左宗棠惨淡经营,周密部署。
12月25日,太平军分道来攻,左宗棠军出击获胜,并乘势攻陷浮梁县城。
左宗棠分兵守婺源、浮梁,而亲自督军驻守景德镇。
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率领一万五千人马从天京出发,经江西准备攻取武昌。他本不想与左宗棠的楚军交锋,但当他得知守石门镇的是绿营参将全克刚后,便临时改变主意,想速战速决、攻城以夺取粮草。
李秀成向石门猛攻,采用的是太平军的惯常战术,数千面战旗遍地挥舞,几百面锣鼓同时敲响,伴随着枪炮声与呐喊声,气势十分雄伟。全克刚登上城头,眼见太平军如此浩大凌厉的攻势,一面布置死守,一面飞马向景德镇告急,请左宗棠派兵救援。
此时,左宗棠正要寻找机会与李秀成决战,以展楚军威风。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便立即派王开琳、王开化率领景德镇的五千楚军,兼程向石门奔去。这时,幕僚杨昌濬提醒左宗棠:“季帅,楚军倾城而出,倘若李逆乘虚转攻景德镇,将如何是好?”
“不要紧”,左宗棠胸有成竹地说,“李秀成目前正全力攻打石门,不可能分兵;再说,他如何知道景德镇的兵力全部出动了!”
“尽管如此,还是要作些布置,迷惑长毛为好。”杨昌濬对守空城总有点不放心。
“好吧,你就去传达我的命令:城墙上遍插旌旗刀矛,留城的三百老弱病残,只要能走得动的,都上城头,披挂整齐,日夜巡逻。”
王开琳兄弟率领五千楚军出城的第二天,留在景德镇城内的2个太平军侦探,便把城里的一切都探听得清楚了。他们暗自高兴,立即派出一个人,将这一重要军情告诉李秀成,并建议分兵攻打景德镇。李秀成接到谍报后喜出望外,命他的养子李容发带3000人间道奔赴景德镇,临行时郑重叮嘱道:“左宗棠老奸巨猾,诡计多端,你到景德镇城下后,要实地仔细观察,千万不可莽撞行事。”李容发点头记住了。
当李容发率部来到离景德镇50里外的两路口时,城内已得知这一意外的军情,杨昌濬急得团团转,口里不停地念道:“这如何是好!调兵都来不及了。”
左宗棠心里也很着急,表面上却仍镇定如常。他有点担忧地说:“看来城里一定藏有李逆的细作,不然,何以王开琳他们一走,李逆便派人来打景德镇呢?何况派的是他年纪轻轻的养子,带的只有3000人,这不明明欺负我们是一座空城吗?”
空城!“今亮”立刻想起“古亮”唱的那一曲千古传颂的空城计。不过,人们都说,空城计是绝唱,只能唱一次,不能唱第二次。左宗棠想到这里,不免沮丧起来。但是,难道就这样束手就擒吗?事到这等地步,也只得重唱一次了。只要不照搬古人的故事,出点新意,兴许可以骗过眼前这个20岁的娃娃将领。既然他的细作在城内,我不妨把戏演得更像样一点。左宗棠打定了主意。他一面火速派人传令王开琳,立即带领3000人星夜回景德镇救援,一面在城内唱起他的空城计来。
一时间,景德镇城内沸沸扬扬,都说王开琳率部在石门城外马到成功,大败太平军,活捉了李秀成。楚军总部衙门张灯结彩,放起鞭炮,厨房里传出阵阵浓烈的酒肉香味。城内文武官员、各大商号老板以及社会名流,纷纷骑马坐轿,穿戴一新,来到总部衙门。左宗棠穿起四品朝服,在大门外笑容满面地迎接各方宾客。
这些情况,都被留在城里的太平军侦探看在眼里,于是慌忙溜出城门,向正在行军的李容发报告。
李容发一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义愤填膺,心急火燎,立即下令:全军掉头往回走。然而,到了傍晚,李容发又杀回来了,这是与古亮退敌司马懿“一去不返”有所不同的情势。
左宗棠亲自披挂上城墙指挥。城外的李容发见黑夜之中城楼上号令严肃,井然有序,不敢马上进攻,只是命令向城楼射箭放炮,吩咐部下绑扎云梯,准备在天亮时猛攻,定要活捉“左妖头”,以雪误中诡计之耻!
第二天清晨,就在李容发准备吹号攻城时,却不料左宗棠擂起战鼓,呐喊声震天。原来是王开琳率部已经赶来了,太平军遭到了前后夹攻,阵脚大乱,李容发急忙率部冲出包围,向石门镇奔去。
诚然,娃娃将难以取胜“老妖头”,于是李秀成便命大将黄文金前来挑战。
1861年(咸丰十一年)1月4日,太平军黄文金部大军数万继至,意在一举切断祁门湘军的这条生命线。
太平军定南主将黄文金乃广西博白人,早年参加金田起义,南征北战,屡经血与火的洗礼,是太平军中的一员骁将,“髭长而疏,耳后有一黑痣”,绰号“黄老虎”。
左宗棠经历了一次“弄险”后,用兵更加谨慎。他经过周密布置,使楚军无懈可击。经过激烈战斗,于次日将黄文金部大军击败。太平军退守鄱阳、建德一线。
事后,曾国藩专折为左宗棠请功,称其“初立新军,骤当大敌,昼而跃马入阵,暮而治事达旦,实属勤劳异常”,“调度神速,将士用命。”半个月后,1861年1月27日(咸丰十年十二月十七日),清政府发布谕旨,着左宗棠以三品京堂候补。
黄文金部自景德镇撤退后,仍活动于鄱阳、建德交界的石门、洋塘一带。曾国藩派“游击之师”鲍超部从皖南入援江西景德镇,与左宗棠合师进击,增强了左军的防守力量。
鲍超,字春霆,四川奉节人,自小父母双亡,帮人拾粪放牛糊口。15岁时,经人介绍到峨眉山清虚观混口饭吃。鲍超力大有劲,做事勤快,虽性情暴烈,但为人爽直,得观主清安道长的喜爱。后来,他与人发生口角,挥拳把人打得口吐鲜血,道长大怒,将其撵下山去。鲍超下山到成都投军,干了几年,没捞到一官半职,穷困潦倒,颇为灰心。一次与曾国藩邂逅,曾见他身材高大,熊腰虎背,且一脸浓黑的络腮胡子,便收留了他,逐步委以重任,让他自率一军,并以其字“春霆”命军,称之“霆军”。由于鲍超之军东征西伐,屡建战功,于是又称“游击之师”。
左宗棠的楚军由右路进扼梅源桥,鲍超由左路进扼洋塘。2月18日(咸丰十一年正月初九日),黄文金部分三路由谢家滩渡河,左、鲍分兵三路发起攻击,太平军也三路相迎,双方激战4小时之久,黄文金部伤亡惨重,分走青阳、彭泽,被迫退守建德。鲍军跟踪追击,左宗棠亦派4营由右路驰追,本人仍还驻景德镇。3月7日,鲍超商令皖南镇总兵陈大富列队建德外围,牵制城中的太平军,而自率大队和左部4营驰至黄麦铺,三路齐进,击败太平军,乘胜追击,攻陷建德。至是,西路饶州、九江等属太平军被全部驱逐出境。
左宗棠在保卫湘军生命线的作战中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