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应该宽宏大度,凡事都斤斤计较只会给人带来烦恼。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要把事情做绝,要学会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这样不但会给别人留有余地,也会给自己留有后路。
在这个世界上,不同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在这样的环境里,需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果你非要认真计较的话,每天都可以随便地找到四五件事情生气。如:被人诬陷、因同事犯错而受连累、遭人冷言讥讽等等。有人不即时发作,却暗自把这些事情记在心里,伺机报复。但这种仇恨心理,不单无法损害对方分毫,更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自食其果。
有一句歌词叫做:“计较太多人易老”,其实,计较得越多,失去得越多。
凡事斤斤计较的人,在生活中常常对人对事充满不满情绪,与人闹意见、分歧不断,内心就会充满冲突。这些人往往过于追求生活的得失,凡事处处担心、事事设防,永远得不到人生的快乐。所以,在生活中,不管我们心中有多么大的怒火,在过去有多么重的包袱,我们都应该懂得放下、学会宽容、学会理解,把自己的胸怀放宽点,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要懂得谦让。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脾气不好,动不动就与人打架,所以周围的人都很讨厌他。
一日,这个年轻人游荡到了大德寺,正遇到一休禅师在讲佛法,听完之后异常懊悔,决定痛改前非,并且对一休禅师说:“师父!今后我再也不与别人打架斗口角了,即使人家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就让唾沫自干吧,别去拂拭!”一休禅师轻声说道。
年轻人听完,继续问道:“如果拳头打过来,又该怎么办呢?”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一休禅师微笑着答道。
那个年轻人实在无法忍耐了,便举起拳头朝一休禅师的头打去,继而问道:“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一休禅师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关切地说道:“我的头硬如石头,可能你的手倒是打痛了!”
年轻人无言以对,似乎对禅师的言行有所领悟。
一休禅师的境界确实了得,可能很多人很难做到这些。虽然我们生活在红尘之中,但大度宽容的心还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人气量狭小,遇事斤斤计较,那么在生活中就会处处碰壁、烦恼无限。假如能以实际行动理解、宽容别人,那么你也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的。
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这种道理,如果仅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明,可能会让人觉得晦涩、高深,在此我们还是以工作中发生的一些具体事情来加以说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类似的“小事”,大多数人会因“斤斤计较于小事”而浪费宝贵的生命,完全错失了生命的神奇与美妙。所以说,我们不应该让小事绊住前进的脚步,不要让琐碎的烦恼浪费我们宝贵的时光。
人应当有广阔的胸怀,宏大的气度。大河里生活的鱼,不会因遇到一点风浪就惊慌失措;而小溪里的鱼就不同了,一感觉到有点异常动静,立刻四处逃窜。人也是这样的,胸襟坦荡宽广的人不会因为犹如芝麻般的小事而忙得团团转,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他们做事稳重、从容不迫。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
楚人死要面子,在一个无月之夜,悄悄地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听了以后,对梁亭的人说:“楚亭的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把这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于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邻。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这些人往往为一些非原则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论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肯罢休,严重的甚至大打出手,最后闹个不欢而散、影响团结。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声不响,得理也让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这样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很淡,更不屑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越是有理,越表现得谦和,也越能显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人生于世,宜当有情有趣,宜当亲人近之、朋友敬之,宜当宽宏大度些,凡事不计较。其实计较来计较去,烦人又烦己,大事办不成,小事办不好,还不如不计较。
幽默大师威尔·罗吉士曾说:“我从来没遇见过不喜欢的人。”那你呢?是否也和罗吉士一样,每天都开心地与人交往?还是一早起来,看见任何人、事、物都感到不快?
1898年冬天,威尔·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为了偷吃玉米而冲破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结果被农夫给杀死了。依当地牧场的共同约定,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并说明原因,但是农夫没这样做。
罗吉士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带着佣人一起去找农夫论理。此时,正值寒流来袭,他们走到一半儿,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人也几乎要冻僵了。好不容易抵达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等待。
罗吉士进屋取暖时,看见妇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后还躲着5个瘦得像猴子的孩子。不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可是顶着狂风严寒而来的。”罗吉士本想开口与农夫理论,忽然又打住了,只是伸出了手。农夫完全不知道罗吉士的来意,便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热情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这个时候,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吃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准备好。”孩子们听见有牛肉可以吃,高兴得眼睛都发亮了。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罗吉士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看起来似乎忘记了,只见他与这家人开心地有说有笑。
饭后,天气仍然相当差,农夫一定要两个人住下,等转天再回去。于是,罗吉士与佣人在那里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富的早餐后,就告辞回去了。在寒流中走了这么一趟,罗吉士对此行的目的却闭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他:“我以为,你准备去为那头牛讨个公道呢!”罗吉士微笑着说:“是啊,我本来是抱着这个念头的,但是,后来我又盘算了一下,决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吗?我并没有白白失去一头牛啊!因为,我得到了人情味。毕竟,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然而人情味,却并不是很容易得到。”
故事中的罗吉士,尽管失去了一头牛,却换得农夫一家人的笑容和幸福以及难得遇见的人情味。这段经历,更让他懂得生命中哪些才是无价的。
斗量有多有少,秤有头高头低,天平有毫厘之差,绝对的平衡和平均是没有的,所以绝对的公平也是没有的。既然没有公平的绝对,那么人生也就不应该因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苛求绝对。计较往往使事情复杂化和矛盾激化,凡不愉快的事情大都由斤斤计较而生。凡事宜从大的方方面面把握住,这应当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正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可一味强调细枝末节,以偏概全,这样就会抓不住要害问题。所以,无论用人还是做事,都应注重主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要求的是一个人是否对我们有所帮助,而不是他的过失,为什么总把眼光盯在他的过失上呢?
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区区的小节;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细碎的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为其上的蠹蛀而怏怏不乐。因为一点瑕疵就扔掉玉圭,还是得不到完美的美玉;因为一点蠹蛀就扔掉巨材,天下还是没有完美的良材。所以,做人切忌斤斤计较。